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35035发布日期:2020-11-06 16:2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对板栗大树的整形降冠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板栗市场价格稳定,板栗种植生产前景广阔,农民生产和管理积极性较高。板栗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板栗盛果期树的树体高大,管理较为不便,尤其是修剪和采收时要爬高操作,一是增加管理用工,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二是树上操作时危险系数增大,摔伤事故时有发生,不利于板栗管理及生产安全;三是从业人员多为50岁以上,树体高大管理困难,造成板栗管理不到位或基本不管理,形成了板栗树年年向上“追高生长”和大幅扩冠,导致板栗园通风透光性较差、产量少、品质低等问题。板栗是喜光树种,改善光照条件能显著提升板栗产量和质量。目前,有些地区针对高郁闭板栗园进行了间伐,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通风透光条件,但留存的板栗树由于郁闭等原因,形成板栗树内膛光秃、结果部位外移,造成板栗产量低、效益差等低效林生产局面。

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需要对板栗树进行降冠改造。但是,目前尚未有人提出一套科学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改造方案可供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板栗大树整形降冠,用以解决板栗大树管理不便、通风透光差,以及大树降冠后枝条直立生长过旺等技术难题,达到板栗管理简便,通风透光好,栗果优质、丰产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包括:

s1:选择板栗嫁接部位进行截干;

s2:用插皮接方法围绕截干360°进行多头嫁接;

s3:在截干上方安装伞状整形装置,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内侧伞面与接穗最上端芽保持一定间距,且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四周边缘超出板栗树树干的周面一定距离;借助该伞状整形装置和植物趋光原理,引导接穗发芽后的新生枝条倾斜着向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四周边缘扩散生长。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1中,板栗树胸径为8-15cm时,截干位置距离地面60-90cm。一般来说,截干位置根据板栗树胸径大小确定;板栗树胸径越大,截干位置距离地面越高;否则,截干位置距离地面越低。板栗树胸径越粗壮,则可以在适当高的位置截干,也能保证具有伞状大树冠的板栗树的抗风性;反之,则需在较低的位置截干,以防止伞状大树冠招风导致树干被风刮断。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2中,嫁接后,使用塑料布绕着截干周缘反复缠绕以将接穗包缠固定在截干周围;在包缠接穗时,使塑料布顶端边缘高出截干顶面1-2cm,以形成一个周围由塑料布作围挡的凹状储物结构;该凹状储物结构内填充有湿土,填充湿土后再用塑料布包裹,以防止截干处风干而影响接穗发芽。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2中,在湿土上部先覆盖一层纸,最后再用塑料布包好。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2中,湿土是来自板栗树栽植地的地下深度≥20cm的湿润土壤。就地取土,板栗树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形状可为规则形状,也可为不规则形状,为了便于稳定地支撑和安装、以及保证接穗新生枝条的倾斜角度一致性,优选为规则形状的。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该伞状整形装置的中间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杆,该支撑杆固定在板栗树截干顶端或板栗树树干外周面。可采用捆绑的方式固定在板栗树树干外周面上,或者也可直接采用较尖锐的支撑杆下端插入到截干中心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内侧伞面与接穗最上端芽保持5-10cm(避免压坏接穗最上端芽使最上端芽无法生长),且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四周边缘超出板栗树树干的周面10-30cm(利用植物趋光原理引导接穗像张开的花瓣一样倾斜地向伞状整形装置边缘外侧扩散生长)。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该伞状整形装置的伞面相对接穗最上端芽(或截干顶面)的距离为可调;具体地,该伞状整形装置的支撑杆为伸缩式杆件。通过调整该伞状整形装置的伞面相对接穗最上端芽的距离,可达到调整新生枝条生长的倾斜角度的目的,即可以调整接穗的新生枝条的张开程度。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实现板栗大树降冠,可有效降低板栗管理强度,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板栗生产事故及危害发生。2、嫁接后装土可有效进行保湿,避免截干嫁接处风干危害接穗生长。3、使用伞状整形装置,可改善枝条直立旺长的现象,促进枝条平行往外生长,可有效增强“开心型”效果,提高树体通风透光,促进板栗生长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的步骤s1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的步骤s2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的步骤s3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板栗树降冠改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板栗嫁接部位进行截干;

s2:用插皮接方法围绕截干360°进行多头嫁接;

s3:在截干上方安装伞状整形装置,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内侧伞面与接穗最上端芽保持一定间距,且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四周边缘超出板栗树树干的周面一定距离;借助该伞状整形装置和植物趋光原理,引导接穗发芽后的新生枝条倾斜着向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四周边缘扩散生长。

结合图1所示,为步骤s1的操作示意图。板栗大树树干1的嫁接部位依据板栗树胸径大小而定,板栗大树树干1胸径为8-15cm,较佳选择在距地面60-90cm处拦头截干。

结合图2所示,为步骤s2的操作示意图。在截干处周围,用插皮接方法围绕截干360°方向多头嫁接若干根接穗2,接后用塑料布3包缠接穗2,接穗2距离截干顶面3-5cm。其中,在用塑料布3包缠接穗时,塑料布3的顶端边缘比截干顶面高出1-2cm,以形成以塑料布3为围挡墙中间凹陷的凹状储物结构,挖板栗树栽植地地下深20cm处湿土填充该凹状储物结构,用报纸盖住湿土上部,最后用塑料布包好,防止截干嫁接处风干危害接穗2生长。

结合图3所示,为步骤s3的操作示意图。嫁接完成后,在截干上方安装伞状整形装置4。该伞状整形装置4的内侧伞面与接穗2的最上端芽保持5-10cm,避免压坏接穗最上端芽使最上端芽无法生长。同时,伞状整形装置4的伞面面积大于板栗大树树干1的截面积,使伞状整形装置4的四周边缘超出板栗树树干1的周面约10-30cm。

完成上述工作后,借助该伞状整形装置4的遮挡作用和植物趋光原理,引导接穗2发芽后的新生枝条5倾斜着向该伞状整形装置4的四周边缘呈张开的花瓣式进行扩散生长。

本发明主要是采用伞状整形装置4和植物的趋光性,改变接穗枝条生长方向,促使新生枝条5沿装置物向外生长,依据伞状装置设置的预定角度,可使枝条达到理想的开张角度,使枝条旺长变缓,促进板栗花芽形成,达到简易整形的目的。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实现板栗大树降冠,可有效降低板栗管理强度,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板栗生产事故及危害发生。(2)嫁接后装土可有效进行保湿,避免截干嫁接处风干危害接穗生长。(3)使用伞状整形装置,可改变枝条直立旺长,促进枝条平行往外生长,可有效增强“开心型”效果,提高树体通风透光,促进板栗生长和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伞状整形装置4的伞面形状可为规则形状,也可为不规则形状。为了便于稳定地支撑和安装、以及保证接穗新生枝条的倾斜角度一致性,优选为规则形状的,如圆形(如图3所示为圆形伞面)或正方形等中心对称形状。

该伞状整形装置4在截干上方的固定方式可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在伞状整形装置4的中央设置一根竖直支撑杆(如图3中所示的41),支撑杆下端为较细的尖锐金属件,直接插入到树干1的截干顶面中间。

第二种,为了避免伤到树干(尤其刮大风时),在伞状整形装置4下方对称地设置两根或多根竖直支撑杆,延伸到截干位置以下,用绳子捆绑在树干1的周围。

第三种,在伞状整形装置4下方对称地设置两根或多根很长的竖直支撑杆,长度可延伸到地面,直接插入板栗树树干1周围的土壤中。

进一步地,该伞状整形装置4的伞面相对接穗最上端芽(或截干顶面)的距离为可调;具体地,该伞状整形装置的各个竖直支撑杆为伸缩式杆件,可以调节伞面相对接穗最上端芽的距离,从而调整新生枝条5生长的倾斜角度或新生枝条形成的树冠的张开程度。或者,该伞状整形装置4的伞面的面积为可更换或可调,同样可以调整新生枝条5生长的倾斜角度或新生枝条形成的树冠的张开程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