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07866发布日期:2020-12-15 11:3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质,农业耕种过程中,常采用水稻和油菜轮作的方式种植。在水稻收割时,为了便于田间操作和秸秆处理,目前常采用低留茬的收割方式,即水稻秸秆留茬不超过30cm。然后再在播种油菜之前进行灭茬、翻耕等处理。但低留茬的收割方式,收割速度较慢、收割机磨损高、能耗高;同时收割得到的秸秆量大,农民也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水稻收割时因为低留茬导致的收割速度慢、收割机磨损高、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稻收割时采用高留茬的方式进行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使水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割完成,减少了由于不能及时收割而造成减产的概率;同时减少了收割机的磨损和能耗,还减少了水稻收割过程中产生的水稻秸秆量,减少了水稻秸秆处理的成本;在油菜播种后直接进行灭茬覆田,在油菜种上形成一层秸秆层,减少杂草生长,无需另外覆土、覆草、覆薄膜;同时,由于秸秆层的保湿、透气作用,使油菜种子在发芽、扎根过程中保持湿度和透气性。免耕的效果或原理建议补充阐述

优选地,所述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不高于65cm。避免稻田内留茬过高,还田的稻茬量过大,导致稻茬层过厚,影响油菜幼苗的成长。

进一步地,灭茬覆田后形成的稻茬层的厚度≤3cm,所述稻茬层的厚度不易过厚,影响油菜幼苗的成长。

进一步地,所述水稻收割后,稻田开沟排湿,然后晒田3~7d后再进行油菜播种。潮湿的水稻秸秆含水量较大,且表面有很多微生物,直接还田,容易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较差,而且容易导致油菜种子的芽或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坏死、烂根的情况,影响油菜的出苗率,同时也回增加油菜病虫害的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灭茬时,稻茬被粉碎成≤3cm的碎段后均匀还田。

进一步地,所述开沟排湿包括开挖排水沟、落水沟和造肥墒井,用于排水、落水、灌水和肥料就近配制,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油菜涨势。特别是在油菜发芽、出苗的阶段,由于天气炎热,降雨量可能较大,因此需要快速落水、排水,避免稻田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呈“井”字型分布,相邻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2.5~4m;所述稻田每隔8~10m开挖落水沟;所述排水沟和落水沟的深度比为1:2.5~4;在稻田的四个角造肥墒井。

所述排水沟的深度较浅,便于油菜苗中的积水的快速排出,并减少土壤冲刷严重;同时在灌水过程中,也可以减少灌水过程中的用水量,实现快速灌溉。同时排水沟和落水沟的落差较大,实现稻田积水的快速回落,避免积水严重。优选地,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25cm;所述落水沟的深度为50~80cm。

进一步地,所述油菜播种中播种的为包衣油菜种,其播种方式为撒播。

进一步地,所述包衣油菜种采用晒种、浸种后的油菜种包衣晒干得到;所述油菜种通过质量比为3~4:1的稠泥和细沙包衣。

进一步地,所述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水稻收割留茬,留茬高度≥50cm;然后开沟排湿,并晒田3~7d;

s2:播种:将油菜种在光照下晾晒2~5h,然后在35~50℃条件下浸种30min,用稠泥和细沙进行包衣,晾干,得到包衣油菜种;然后撒播;并在播种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0~45kg;

s3:灭茬,并使用灭茬机将稻茬粉碎为≤3cm的碎段,并均匀还田,覆盖在撒播的包衣油菜种和底肥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中,氮元素含量为12~17%,磷元素含量为5.5~6.8%、钾元素11.5~13%。复合肥中氮磷钾养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适宜,油菜生长状态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在所述水稻收割时采用高留茬的方式进行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使水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割完成,减少了由于不能及时收割而造成减产的概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减少了收割机的磨损和能耗,还减少了水稻收割过程中产生的水稻秸秆量,减少了水稻秸秆处理的成本;在油菜播种后直接进行灭茬覆田,在油菜种上形成一层秸秆层,减少杂草生长,无需另外覆土、覆草、覆薄膜;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由于秸秆层的保湿、透气作用,使油菜种子在发芽、扎根过程中保持湿度和透气性。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本申请公开的种植方法在水稻收割后,需要先经过晒田,再播种灭茬,避免潮湿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容易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较差,进而导致油菜种子的芽或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坏死、烂根的情况,影响油菜的出苗率,同时也回增加油菜病虫害的几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水稻油菜轮种的地方,水稻收割之时,农民为了方便后续种植耕作,常常要求收割机留茬越短越好;但留茬越短,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磨损、耗能就越大,而且收割速度也就越慢;同时一次性产生的水稻秸秆的量非常大,难以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在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优选地,所述水稻收割时的留茬高度为50~65cm,便于控制水稻覆田的厚度,避免覆田的水稻秸秆厚度太厚,影响油菜的出苗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稻秸秆灭茬覆田为粉碎成段覆田一次完成,便于稻茬还田时容易铺撒均匀。优选地,所述水稻秸秆灭茬覆田时被粉碎为≤3cm的碎段,更优选地,稻茬被粉碎为2~3cm的碎段后覆田。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茬覆田后形成的稻茬层的厚度≤3cm,所述稻茬层的厚度不易过厚,影响油菜幼苗的成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沟排湿包括开挖排水沟、落水沟和造肥墒井,用于排水、落水、灌水和肥料就近配制,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油菜涨势。特别是在油菜发芽、出苗的阶段,由于天气炎热,降雨量可能较大,因此需要快速落水、排水,避免稻田积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呈“井”字型分布,相邻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2.5~4m;所述稻田每隔8~10m开挖落水沟;所述排水沟和落水沟的深度比为1:2.5~4;在稻田的四个角造肥墒井。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25cm;所述落水沟的深度为50~80cm。所述排水沟的深度较浅,便于油菜苗中的积水的快速排出,并减少土壤冲刷严重;同时在灌水过程中,也可以减少灌水过程中的用水量,实现快速灌溉。同时排水沟和落水沟的落差较大,实现稻田积水的快速回落,避免积水严重。

所述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水稻收割留茬,留茬高度≥50cm;然后开沟排湿,并晒田3~7d;

s2:播种:将油菜种在光照下晾晒2~5h,然后在35~50℃条件下浸种30min,用稠泥和细沙进行包衣,晾干,得到包衣油菜种;然后撒播;并在播种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0~45kg;

s3:灭茬,并使用灭茬机将稻茬粉碎为≤3cm的碎段,并均匀还田,覆盖在撒播的包衣油菜种和底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水稻收割之前,一般要先进行稻田排水,使稻田内的土壤稍干,便于水稻收割。此外,在水稻收割之后,晒田时,其晒田时间以天气情况来定,若在晒田时间内碰到阴雨天气,则可延长晒田时间;若天气持续晴朗,则可以适当缩短晒田时间。当田内的稻茬已经全部变黄时,即可结束晒田,进行下一步的播种、灭茬。

需要说明的是,包衣油菜种采用稠泥和细沙进行包衣,其中稠泥和细沙的质量比优选为3~4:1.稠泥为含水量为50~70%的池塘稠泥或者河道稠泥。

需要说明的是,包衣油菜种可以采用人工撒播或者机械撒播,优选为机械撒播,其撒播更加均匀,且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肥中,氮元素含量为12~17%,磷元素含量为5.5~6.8%、钾11.5~13%。优选为复合肥中氮元素含量15%、磷元素含量为6.2%、钾元素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待油菜出苗至3~4叶期间,间苗,除去丛籽苗、扎堆苗以及小、弱苗,并检查有无空苗现象,尽快倚在补空。

s5:待油菜出苗至5~6叶后,遵循去密留疏、去病留健、去小留大的原则疏苗,并在疏苗后补充施肥。

s6:待油菜长至抽薹前夕20~30d,追肥20~30kg/亩,追肥包括3~8kg/亩尿素肥和雨量为复合肥;在抽薹前夕1~5d,可以选取连续晴朗2~3d的天气之后,在覆田的稻茬上泼粪水,加快稻茬的腐烂和缓释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溶出。

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

以某地的一片种植田为例,将该稻田划分为两排八块种植区域,每块种植区域为25m*25m,分别编号为1#、2#、3#、4#、5#、6#、7#、8#。每块种植区域均先按照相同的种植方法种植水稻,待水稻成熟后收割水稻,准备免耕种植油菜。

包衣油菜种,采用油菜种在太阳光照下晾晒3h,然后在40~45℃的温水种浸种30min,再采用质量比为3.5:1的稠泥和细沙包衣、晒干得到。

其中,1#、2#种植区域水稻收割时,稻茬的留茬高度为55cm;开沟排湿,并晒田4d,以稻田无积水,人在稻田行走不陷入为准;然后采用机械撒播的方式均匀撒播包衣油菜种,每亩撒播包衣油菜种0.45kg;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5kg;播种施底肥完成后,采用灭茬机将稻茬粉碎为2.5~3cm的碎段,并均匀还田,在包衣油菜种和底肥上形成2.5~3cm厚的稻茬层。

其中,1#、2#种植区域水稻收割时,稻茬的留茬高度为55cm;开沟排湿后,不晒田,直接采用机械撒播的方式均匀撒播包衣油菜种,每亩撒播包衣油菜种0.45kg;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5kg;播种施底肥完成后,采用灭茬机将稻茬粉碎为2.5~3cm的碎段,并均匀还田,在包衣油菜种和底肥上形成2.5~3cm厚的稻茬层。

其中,5#、6#种植区水稻收割时,稻茬的留茬高度为5cm,开沟排湿,并晒田4d;然后采用机械撒播的方式均匀撒播包衣油菜种,每亩撒播包衣油菜种0.45kg;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5kg;播种施底肥完成后,将曝晒了4d的水稻秸秆粉碎成2.5~3cm的碎段,并均匀还田,在包衣油菜种和底肥上形成2.5~3cm厚的稻茬层。

其中,7#、8#种植区水稻收割时,稻茬的留茬高度为5cm,开沟排湿,并晒田4d;然后采用机械撒播的方式均匀撒播包衣油菜种,每亩撒播包衣油菜种0.45kg;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5kg。

1#~8#种植区在撒种施肥之后,均采用s4~s6所述的步骤进行油菜种植,并分别查看1#~8#种植区的水稻收割成本、出苗率和杂草生长情况,其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所示,采用高留茬、且灭茬还田的方式,其虽然增加的灭茬成本,但由于在水稻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后续处理上,成本明显下降,因此总体来说在水稻收割成本上明显低于低留茬,且由于高留茬,可以提高收割效率。采用潮湿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油菜苗的出苗率明显低于经过曝晒的秸秆还田的出苗率,甚至低于没有覆盖秸秆的种植区的出苗率。从表1还可以看出,有采用秸秆覆田的种植区,在油菜播种30d内少有杂草,而没有秸秆覆田的种植区,则有较多杂草。由此可见,在水稻收割过程中高留茬,并通过晒田后再进行秸秆还田,覆盖在油菜种上,可以提高水稻收割效率、降低水稻收割成本、提高油菜种的出苗率,减少杂草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