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2507发布日期:2021-01-05 20:5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伐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在电网中起到传输电能的作用。由于输电线路通常为高压,为防止发生接地故障,其应当与周边的物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但输电杆塔通常架设在人迹较少的地方,该地方很可能种植有较多树木,树木随着生长长高,逐步接近输电线路,当树木与输电线路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发生接地故障的风险将大大提高。为此,需要经常性的对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对输电线路周边高度过高的树木进行清除、砍掉。

现有专利cn111512925a,专利名称“一种定向倒树砍树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下部转动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前后两端设有车轮,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固定板,车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推板的左侧中部,推板的右侧的前后两端连接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的右端连接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中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下部设有切割轮,所述推板的中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连接第二滑动杆的左端,第二滑动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第三滑动杆,第三滑动杆的右端设有顶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左侧设有轴承座,轴承座转动连接丝杆的前后两端,丝杆的前后两侧螺纹连接滑动板,滑动板的右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相对的一端设有转动板,转动板的上下两侧设有夹紧板。该装置结构复杂,使用繁琐、不方便。

另现有专利cn210008347u,专利名称“一种定向砍树装置”,公开了下抱箍、上半抱箍、连杆以及推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半抱箍;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抱箍;所述上半抱箍形成的环面与所述下抱箍形成的环面平行;所述上半抱箍与所述下抱箍位于所述连杆的同一侧;所述上半抱箍与所述下抱箍均用于固定在目标树的树干上;所述上半抱箍与所述连杆的连接处开设有杆孔,所述杆孔贯穿所述上半抱箍与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该专利虽然结构简单,但半环抱箍实用性不强。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包括:

可调节收紧固定器,其包括收紧部和环抱部,所述环抱部用于环抱固定树干,所述收紧部用于调节环抱部的环抱半径、并使环抱部锁紧树干,所述收紧部设置有抵板;

伸缩臂组件,其顶端设置有槽口向上的倒向引导槽,所述抵板可转动的设置于倒向引导槽内、且可从槽口处翻出倒向引导槽外;

以及定位支架,其设置于伸缩臂组件的底端、且固定于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部包括收紧器以及与收紧器通过枢轴连接的支撑板,环抱部一端与支撑板连接,环抱部的另一端与收紧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抱部为捆绑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将支撑板固定于树干的定位钢钉。

进一步地,枢轴上铰接有所述抵板,抵板远离枢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抵板相垂直的销轴。

进一步地,所述倒向引导槽为两个呈十字交叉的u型槽。

进一步地,伸缩臂组件包括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以其中部为对称中心在其内侧壁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套筒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内管,所述螺纹套筒的中部外壁设置有棘轮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座体,座体的顶部铰接有与伸缩臂组件连接的连接座,座体上设置有若干入地钢钉。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装置一端安装固定于树木根部,另一端环抱树干,装置整体与树干呈现三角结构,作业人员通过调整伸缩臂组件产生足够的推力使树木单方向受力,在砍伐后产生定向倾倒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棘轮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工作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在树干倾倒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在树干倾倒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标:1-收紧固定器,101-收紧器,102-支撑板,103-定位钢钉,104-环抱部,105-抵板,2-伸缩臂组件,201-螺纹套筒,202-螺纹内管,203-棘轮,204-棘爪,205-弹性拨杆,206-手柄部,207-倒向引导槽,3-定位支架,301-座体,302-入地钢钉,303-连接座,4-树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包括可调节收紧固定器1、伸缩臂组件2和定位支架3,所述可调节收紧固定器1和定位支架3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支架3的顶端和底端,具体的,可调节收紧固定器1可参考现有常见的棘轮203式捆绑带收紧器101,包括收紧部和环抱部104,所述收紧部包括收紧器101,所述收紧器101的一侧通过枢轴铰接有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将支撑板102固定于树干4的定位钢钉103,在连接收紧器101和支撑板102的枢轴上还连接有抵板105,所述抵板105远离枢轴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之垂直的销轴。所述环抱部104是高强度耐磨的捆绑带,捆绑带的一端与支撑板102连接,另一端与收紧器101连接。

所述伸缩臂组件2包括螺纹套筒201,所述螺纹套筒201的中部外壁设置有棘轮手柄,所述棘轮手柄包括套装于螺纹套筒201外壁的棘轮203、限制棘轮203转动方向的棘爪204、复位棘爪204的弹性拨杆205以及用于固定棘轮203、棘爪204和弹性拨杆205的手柄部206。所述螺纹套筒201以其中部为对称中心在其内侧壁对称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套筒201的两端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内管202,位于顶端的螺纹内管202的端部过盈套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倒向引导槽207,所述倒向引导槽207为两个呈十字交叉的u型槽,而抵板105搁置于倒向引导槽207内,且刚好抵板105上的销轴嵌装在其中一个u型槽内。

所述定位支架3包括座体301,座体301的顶部铰接有连接座303,所述连接座303远离座体301的端面设置有连接筒,位于底端的螺纹内管202过盈插入所述连接筒内,座体301上的三个角还设置有入地钢钉302。

参见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树木倒向控制器,其使用方法是:

先用定位钢钉103将支撑板102钉在树干4上,起到固定捆绑带,防止捆绑带滑移、松动的效果,然后将捆绑带绕树一圈后用收紧器101对捆绑带进行收紧。接着寻找相对平坦的地面安装定位支架3,再用入地钢钉302将定位支架3钉入地面固定,防止产生滑动,将伸缩臂组件2螺纹连接在定位支架3上,同时将抵板105放入倒向引导槽207内。接着在装置固定的树干4中段,利用油锯将树切割成v字型,当切割深度大于树径的半径后,便可启用树木倒向作业,人工握住棘轮手柄,反复转动棘轮手柄逐步将螺纹内管202伸长,利用螺纹内管202产生向上的的推力,挤压树木,逐步将树推斜,受丝杆的作用力,树的倾倒方向被丝杆的推力定向了,很好的解决了树的倾倒方向。待树木倒下时,抵板105与伸缩臂组件2上端的倒向引导槽207脱离,然后树木便可以顺利按照计划方向倒下。完成作业后再把绑带、定位支架3拆下来,继续下一个作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