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61269发布日期:2021-01-29 18:5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植株组培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大紫玉露锦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多肉植物近年来在市场上关注度越来越高,品种多种多样,档次、价格也是五花八门。百合科十二卷属植物属于多肉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极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很多品种稀少且名贵,繁殖率很低。但市场需求量大,导致稀有品种尤其是国外引进品种价格不菲,特别是变异株。目前市面上多肉植物变异株数量极为稀少,价格极其昂贵,规则化的变异株价格上万,有的甚至十几万一株,因此大量的多肉植物爱好者不断寻求新的方法、装置或技术手段等提高多肉植物突变的频率,以获得高价值的变异株。
[0003]
多肉繁殖大多用分株和种子繁殖的方式。然而分株生长缓慢,种子发芽率低且不易成活。当前,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展多肉植物的组织培养,但是培养的增殖率低、生根率低,组培苗成活率低。这是由于多肉组培出瓶苗在瓶内繁殖、生长,存在苗情弱小、表皮细胞含水量较大、根系较差、抗病性较低等客观因素。而百合科多肉是肉质根,要求基质透水透气性高。而且现在技术中,经常切断叶片,接入培养基,这样容易出现愈伤,会导致变异植株的再分化苗再次变异,对于变异植株的组培,非常不利。为了让百合科多肉稳定生长,不要出现猛长或者不长的情况,便于控型,就要求栽培基质和管护有特别的要求。同时还要跟当地的气侯相适应。有机质不能多,多了肥力足会导致生长过快细胞含水量高而变形或者化水。有机质还会滋生病菌害虫。如果在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可以适当加有机质和泥炭,起到保水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组培苗在一个几近完美的环境下生存,其抗逆性和自控性在从培养瓶中进入外界环境时需要进行强化,行内称作“硬化”。经过硬化的组培苗的品质更好。否则,会快速液化死亡。为了让多肉植物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必须对出瓶的多肉植物进行硬化发根,以达到在外界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的目的。根据多肉植物出瓶苗无根、表皮细胞含水量较高、抗病性较差的特性,在传统的组培出瓶苗驯化的基质配比上,需提高硬化基质的透气性、沥水性,并对基质进行杀菌处理,创造一个含水低而又能适当保湿的小环境,让多肉植物快速发根硬化,提高成活率。
[0004]
由于大紫玉露锦组培出瓶苗在瓶内繁殖、生长,存在苗情弱小、表皮细胞含水量较大、根系较差、抗病性较低等客观因素,为了让大紫玉露锦植株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必须对出瓶的组培苗进行硬化发根,以达到在外界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组培快繁育苗方法。本发明根据大紫玉露锦组培出瓶苗无根、表皮细胞含水量较高、抗病性较差的特性,在传统的组培出瓶苗驯化的基质配比上,改良配方,提高硬化基质的透气性、沥水性,并对基质进行杀菌处理,创造一个含水低而又能适当保湿的小环境,让大紫玉露锦组培出瓶苗快速发根硬化,
提高成活率。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大紫玉露锦无菌植株的获得:
[0009]
通过对普通的大紫玉露进行规模化的组培快繁,从生产出的大量无菌苗中,人工筛选出叶片明显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者红色,并且变色的部位均匀、由叶尖拉至叶基部、颜色穿透叶面和叶背、稳定的变异植株——大紫玉露锦,将其作为母本,建立大紫玉露锦无菌快繁体系;
[0010]
s2:大紫玉露锦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
[0011]
s21:大紫玉露锦的切割: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手术刀片和镊子小心的将大紫玉露锦的最外部3~5片叶片沿着基部剥下,剥离的时候叶基须带着生长点;
[0012]
s22: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将剥下的带生长点的叶片基部朝上,斜插入增殖培养基中,35~45天后,每个叶插的叶片基部萌发出3~7个小芽,将叶基部的小芽摘下,转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小芽经培养变成亚成小苗,再将亚成小苗放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即得到大紫玉露锦组培苗;以上在各培养基中培养环境为温度25~28度,湿度40~55%;
[0013]
s3:生根苗的炼苗与移栽管理:
[0014]
将出瓶的生根苗用清水洗净,800~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5分钟,晾干后移栽至专用栽培基质中硬化管护。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的s22中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也可使用剥离叶片剩下的大紫玉露锦植株中心留4片及以上的叶片不用剥离,连同植株的基座一起接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5~35天后,壮苗培养基中带基座的植株中心长出新的叶片,成为亚成小苗,将该亚成小苗转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亚成小苗即可培养为成品大紫玉露锦的组培苗。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的s3中的组培苗可作为母本,重复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步骤,循环操作,经过栽培和管护得到栽培苗。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增殖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 +0.5~0.8mg/l6-ba+0.2~0.5mg/lnaa+7.5~8.5g/l卡拉胶+40g/l白糖,ph=5.6~5.8。
[0018]
优选地,所述的ms壮苗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kno3200~800mg/l+卡拉胶6.5g/l+ 白糖30g/l,ph=5.6~5.8。
[0019]
优选地,所述的ms生根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cacl2200~300mg/l+卡拉胶6.5g/l+ 白糖20g/l+活性炭1~2g/l,ph=5.6~5.8。
[0020]
优选地,所述的s2中光照3000~4500lx,光照时间12~16小时/天。
[0021]
优选地,所述的s3中的栽培基质的基质配方为体积比为1~3mm颗粒泥炭3~6份 +3~6mm赤玉土10~13份+3~6mm鹿沼土1份+稻壳碳0.5~1份+3~6mm轻石12~16份 +0.5~0.8份多菌灵和0.1~0.5份骨粉。
[0022]
优选地,所述的s3中的管护操作具体如下:将栽培基质喷水喷湿润,小苗植入栽培基质1厘米,在自然光照下,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70%,15~28℃下培养,保持基质干燥,通风、不浇水,降低颗粒土的湿度;10~15天之后每5~10天沿盆边浇水,浇水后立即通风,
降低湿度;到20天左右,组培苗开始发根抓土,慢慢增加遮阳网的透光率为到80%-85%,视土壤湿度增加水分,每3~5天浇一次水;180天后,植株开始强壮,即完成硬化过程。
[0023]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
1)区别于无锦苗的切割方法,本发明在于需要小心剥下叶片生长点,使植株通过叶插的方式增殖出小芽,最大限度避免了叶片受伤从而通过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方式成苗,降低了大紫玉露锦再次变异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0025]
2)增殖培养基在ms培养基增加了卡拉胶的用量,提高培养基的硬度,解决了母叶及增殖苗玻璃化的问题,提高增殖效率及成功率。
[0026]
3)壮苗培养基在基础的ms培养基中,加入了kno3,有利于植株的花青素的形成,使大紫玉露锦叶片颜色更加健康、艳丽,提高了观赏性。
[0027]
4)生根培养基在基础的ms培养基中,加入大量cacl2,增加了植株表皮细胞的厚度,提高了生根苗的硬度,减少出瓶后表皮细胞的损伤,降低了因伤口感染导致的植株化水及死亡,提高了植株的移栽硬化成功率。
[0028]
5)比其他多肉植物培养相比,增加了光照时间。由于大紫玉露锦叶片呈黄、红、绿相间的颜色,绿色相对无锦苗较少,增加了光合作用的时间,促使植株更加健康和美观。
[0029]
6)通过控制栽培基质不同颗粒土及颗粒直径大小的配比,最大限度增加了基质的透气性。在大紫玉露锦的硬化过程中,避免了积水造成的小环境潮湿,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对根系的诱导具有显著的作用。颗粒的直径大小相互配合使根系能够密切接触到颗粒土,更有利于根系抓土,快速成活。在硬化发根之前不可浇水,否则容易化水死亡。因此,本发明中栽培基质,增加了基质的透水透气性,同时通过大环境的湿度诱导发根,避免了高温高湿及病菌感染条件下的化水及死亡,大大提高了硬化的成功率。传统的硬化移栽基质相比,该基质配方完全使用颗粒土,去掉了小规格的泥炭土,增加了透气性,不积水,减少了硬化过程中的化水现象,移栽成活率达到80%-93%。
[0030]
附图及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不同的切割方法对大紫玉露锦增殖方式的影响对比图,其中图1(a)为t1条件处理下35天组培苗的图片,图1b为t(2)条件处理下35天组培苗的图片,图1c为t (3)条件处理下35天组培苗的图片。
[0032]
图2为不同光照时间对组培苗的影响对比图,图2a为t1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图片,图2b为t2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例1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0034]
s1:大紫玉露无菌变异植株的获得:
[0035]
通过对普通的大紫玉露进行规模化的组培快繁,从生产出的大量无菌苗中,人工筛选出叶片明显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者红色,并且变色的部位均匀、由叶尖拉至叶基部、颜色穿透叶面和叶背、稳定的变异植株——大紫玉露锦,将其作为母本,建立大紫玉露锦植株无菌快繁体系;
[0036]
s2:大紫玉露锦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
[0037]
s21:大紫玉露锦的切割: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的手术刀片和镊子小心的将大
紫玉露锦的最外部3~5片叶片沿着基部剥下,剥离的时候叶基须带着生长点;
[0038]
s22: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将剥下的带生长点的叶片基部朝上,斜插入增殖培养基中,35~45天后,每个叶插的叶片基部萌发出3~7个小芽,将叶基部的小芽摘下,转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小芽经培养变成亚成小苗,再将亚成小苗放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即得到成品大紫玉露锦组培苗;以上在各培养基中培养环境为温度25~28度,湿度40~55%;所述的增殖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 +0.5~0.8mg/l6-ba+0.2~0.5mg/lnaa+7.5~8.5g/l卡拉胶+40g/l白糖,ph=5.6~5.8。
[0039]
所述的ms壮苗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kno3200~800mg/l+卡拉胶6.5g/l+白糖 30g/l,ph=5.6~5.8。所述的ms生根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cacl2200~300mg/l+卡拉胶 6.5g/l+白糖20g/l+活性炭1~2g/l,ph=5.6~5.8。所述的s2中光照3000~4500lx,光照时间12~16小时/天。
[0040]
s3:生根苗的炼苗与移栽管理:
[0041]
将出瓶的生根苗用清水洗净,800~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5分钟,晾干后移栽至专用栽培基质中硬化管护,将栽培基质喷水喷湿润,小苗植入栽培基质1厘米,在自然光照下,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70%,15~28℃下培养,保持基质干燥,通风、不浇水,降低颗粒土的湿度;10~15天之后每5~10天沿盆边浇水,浇水后立即通风,降低湿度;到20天左右,组培苗开始发根抓土,慢慢增加遮阳网的透光率为到80%-85%,视土壤湿度增加水分,每 3~5天浇一次水;180天后,植株开始强壮,即完成硬化过程。
[0042]
也可将所述的s22中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也可使用剥离叶片剩下的大紫玉露锦植株中心留4片及以上的叶片不用剥离,连同植株的基座一起接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5~35天后,壮苗培养基中带基座的植株中心长出新的叶片,成为亚成小苗,将该亚成小苗转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亚成小苗即可培养为成品大紫玉露锦的组培苗。
[0043]
利用上述所得的组培苗作为大紫玉露锦无菌植株,重复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步骤,循环操作,经过栽培和管护得到栽培苗。
[0044]
实施例2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0045]
同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也可以使用剥离叶片剩下的植株中心留四片及以上的叶片不用剥离,连同植株的基座一起接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8天后,壮苗培养基中带基座的植株中心长出新的叶片,成为亚成小苗,将该亚成小苗转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8天后亚成小苗即可培养为成品大紫玉露锦的组培苗。
[0046]
将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得到的组培苗,重复以上步骤,循环操作,经过栽培和管护得到栽培苗。
[0047]
实施例3不同切割方法对大紫玉露锦增殖方式的影响
[0048]
t1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切割,
[0049]
t2采用不进行切割,整株接入,分株增殖,
[0050]
t3切断叶片,接入培养基,
[0051]
不同的切割方法对大紫玉露锦增殖方式的影响结果下表1。
[0052]
表1不同的切割方法对大紫玉露锦增殖方式的影响对比
(a),t2是光照强度相同,光照时间为每天10-12小时,30天后的结果见图2(b)。
[0064]
从图中可以看出:t1较t2颜色丰富。这可能是在培养基中添加了钾元素,同时增加光照时间,促进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更多花青素,使植株呈现艳丽的色彩。
[0065]
实施例6不同栽培基质对组培苗化水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006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t2栽培基质为常规基质,其体积配比为:泥炭5~6份+颗粒土5~8份
[0067]
从表3可以看出:t1的基质的透气性、沥水性更好,植株根系抓土更快,生根率提高 23%,生根时间缩短了3天。t1通过控制栽培基质不同颗粒土及颗粒直径大小的配比,最大限度增加了基质的透气性。在大紫玉露锦的硬化过程中,避免了积水造成的小环境潮湿,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对根系的诱导具有显著的作用。颗粒的直径大小相互配合使根系能够密切接触到颗粒土,更有利于根系抓土,快速成活,从而生根时间缩短至3天。在硬化发根之同时通过大环境的湿度诱导发根,避免了高温高湿及病菌感染条件下的化水及死亡,在硬化发根之前不可浇水,否则容易化水死亡。因此,本发明中栽培基质,增加了基质的透水透气性,大大提高了硬化的成功率。与传统的硬化移栽基质相比,该基质配方完全使用颗粒土,去掉了小规格的泥炭土,增加了透气性,不积水,减少了硬化过程中的化水现象,移栽成活率达到80%-93%。
[0068]
表3不同的栽培基质对硬化生根率和化水率的影响对比
[006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