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栽种养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35403发布日期:2021-04-20 19:3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栽种养护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庭院景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栽种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2.当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作为居住空间单元中的外环境—庭院景观空间的营造也更加被人重视。在庭院中引入自然元要素来满足人们的休憩、观赏等多方面的需求正在成为居住空间营造的一种时尚。
3.红树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海岸带木本植物群落,主要分布于河口海湾潮间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随着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毁林养殖、挖捕林区经济动物、海水污染等干扰的日趋严重,致使本来既少又分散的红树林资源日益减少。
4.大量研究表明,红树林的初级生产力较高,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和释放o2,减弱温室效应和净化大气,同时很多种红树植物还具有吸收辐射的作用,如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的根,能大量富集90sr,尤其桐花树幼苗,所吸收的90sr有97.7%集中在根部。同时,红树植物许多种类为小灌木,根系盘根错节、形状奇特,主要分为支柱根、呼吸根、膝状根、板状根、气生根和表面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5.cn101743887a公开了一种红树植物的

盆栽工艺方法,包括:构建一个由透明外套花盆和内置花盆构成的双层花盆,在内置花盆中填充潮滩土作为生长基,将红树植物树苗或完好的胚胎种植于生长基内,向花盆内灌充入人工海水对红树树苗或胚胎进行培育,并仿半日潮的海潮涨落规律,每天向花盆内灌、排人工海水对所栽种的红树植物盆栽进行培育管理,当红树植物生长发育并在外套花盆内形成发达的呼吸根后,对呼吸根进行引导以塑造成需要的外形等步骤,该发明成功地将红树植物移入室内栽培并发展成盆栽艺术,使红树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与其美学价值相结合,在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该盆栽的红树植物的成活率低,无法满足庭院景观的需求。
6.由于人工种植的红树林植物的二至三年的成活率较低,目前尚未发现红树林植物用于庭院景观中,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栽种养护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红树林植物的存活率,首次将红树林植物成功引入庭院中,满足了人们的休憩、观赏等多方面的需求。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储水池和红树湿地池,所述储水池通过泵与
所述红树湿地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红树湿地池设回流软管,所述回流软管通过虹吸作用实现红树湿地池内水向储水池的回流,用于模拟退潮。
10.优选地,所述红树湿地池的池底坡度为2

3%,坡向所述储水池。
11.优选地,所述红树湿地池底部设排空管,所述回流软管位于所述排空管的上方,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直接连通。
12.优选地,所述红树湿地池自下而上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
13.优选地,所述海沙层和基质层的高度比为1:6

8。
14.优选地,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20

40份、椰糠8

15份、硅藻土7

12份、海泥10

20份、海藻酸钠2

6份和蚯蚓粪2

6份。
15.优选地,所述基质层上种植红树植物,所述红树植物为木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卤蕨、老鼠簕、银叶树和杨叶肖槿中的至少一种。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庭院景观中的应用。
17.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红树林栽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s1、按自下向上的顺序,依次在红树湿地池底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
19.s2、关闭排空管,开启泵,人工海水从储水池抽至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基质层以上2

3cm时,关闭泵,静置12h后,继续开启泵,至红树湿地池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虹吸至储水池;
20.s3、向红树湿地池的基质层内插植红树植物;
21.s4、每日定时开启泵,使储水池内的人工海水流入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红树湿地池内的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的虹吸作用回流至储水池,模拟海水涨潮和退潮。
22.优选地,步骤s3插植红树植物前,还包括对红树植物根部的预处理,具体为:将红树植物的根部用10

20ppm的生根液浸泡1

2h。
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生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bt生根粉2

6份、乙醇4

10份和中药液3

8份。
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中药液为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醇提取液。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栽植养护方法在庭院景观中的应用。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7.(1)本发明的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泵和虹吸装置模拟涨潮退潮,使红树植物得到足够的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同时,通过对基质层的筛选,通过海沙、椰糠、硅藻土、海泥、海藻酸钠和蚯蚓粪的复配,满足了红树植物的营养需求,提高了红树林植物的存活率,解决了人工种植的红树植物二至三年的存活率低的难题。
28.(2)本发明首次将红树林植物成功的引入庭院中,一方面可以保护红树林植物,另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休憩、观赏等多方面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
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30.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1.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其中,所述海泥取自海滩淤泥,固含量为50

60%。
32.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储水池和红树湿地池,所述储水池通过泵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红树湿地池设回流软管,所述回流软管通过虹吸作用实现红树湿地池内水向储水池的回流,用于模拟退潮;
33.所述红树湿地池的池底坡度为2

3%,坡向所述储水池;所述红树湿地池坡底设排空管,所述回流软管位于所述排空管的上方,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直接连通;
34.所述红树湿地池自下而上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所述海沙层和基质层的高度比为1:6

8;
35.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20

40份、椰糠8

15份、硅藻土7

12份、海泥10

20份、海藻酸钠2

6份和蚯蚓粪2

6份;
36.所述基质层上种植红树植物,所述红树植物为木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卤蕨、老鼠簕、银叶树和杨叶肖槿中的至少一种,如表1所示。
37.表1红树植物的高度、冠幅和数量
38.树种类型高度(cm)冠幅(cm)数量(棵)木榄乔木100

15030

503

5秋茄乔木80

12030

502

4桐花树乔木80

11030

503

4白骨壤乔木70

9030

502

3红海榄乔木100

12030

502

4卤蕨灌木20

4030

606

7老鼠簕灌木30

4020

405

7银叶树乔木40

6030

401

2杨叶肖槿乔木50

6020

301
‑23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庭院景观中的应用。
40.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红树林栽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按自下向上的顺序,依次在红树湿地池底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
42.s2、关闭排空管,开启泵,将盐度为15

18

的人工海水从储水池抽至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基质层以上2

3cm时,关闭泵,静置12h后,继续开启泵,至红树湿地池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虹吸至储水池;
43.s3、向红树湿地池的基质层内插植红树植物,株间距为30cm
×
30cm;
44.s4、每日两个时间段(6:00

12:00和18:00

23:00)定时开启泵,使储水池内的人工
海水流入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红树湿地池内的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的虹吸作用回流至储水池,模拟海水涨潮和退潮。
45.优选地,步骤s3插植红树植物前,还包括对红树植物根部的预处理,具体为:将红树植物的根部用10

20ppm的生根液浸泡1

2h;
46.所述生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bt生根粉2

6份、乙醇4

10份和中药液3

8份;所述中药液为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醇提取液。
4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栽植养护方法在庭院景观中的应用。
48.实施例1
49.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储水池和红树湿地池,所述储水池通过泵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红树湿地池设回流软管,所述回流软管通过虹吸作用实现红树湿地池内水向储水池的回流,用于模拟退潮;
50.所述红树湿地池的池底坡度为2

3%,坡向所述储水池;所述红树湿地池坡底设排空管,所述回流软管位于所述排空管的上方,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直接连通;
51.所述红树湿地池自下而上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所述海沙层和基质层的高度比为1:7;
52.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35份、椰糠10份、硅藻土10份、海泥12份、海藻酸钠4份和蚯蚓粪4份;
53.所述基质层上种植红树植物,所述红树植物如表2所示。
54.表2红树植物的高度、冠幅和数量
55.树种类型高度(cm)冠幅(cm)数量(棵)木榄乔木100

15030

504秋茄乔木80

12030

503桐花树乔木80

11030

503白骨壤乔木70

9030

502红海榄乔木100

12030

503卤蕨灌木20

4030

607老鼠簕灌木30

4020

406银叶树乔木40

6030

402杨叶肖槿乔木50

6020

302
56.利用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红树林栽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s1、按自下向上的顺序,依次在红树湿地池底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
58.s2、关闭排空管,开启泵,将盐度为15

18

的人工海水从储水池抽至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基质层以上2

3cm时,关闭泵,静置12h后,继续开启泵,至红树湿地池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虹吸至储水池;
59.s3、向红树湿地池的基质层内插植红树植物,株间距为30cm
×
30cm;
60.s4、每日两个时间段(6:00

12:00和18:00

23:00)定时开启泵,使储水池内的人工海水流入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红树湿地池内的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的虹吸作用回流至储水池,模拟海水涨潮和退潮。
61.优选地,步骤s3插植红树植物前,还包括对红树植物根部的预处理,具体为:将红树植物的根部用15ppm的生根液浸泡1.5h;
62.所述生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bt生根粉4份、乙醇6份和中药液5份;所述中药液为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醇提取液,制备方法参照本发明人专利cn110881482b的实施例1,其中,原料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质量比为1:5:1。
63.实施例2
64.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储水池和红树湿地池,所述储水池通过泵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红树湿地池设回流软管,所述回流软管通过虹吸作用实现红树湿地池内水向储水池的回流,用于模拟退潮;
65.所述红树湿地池的池底坡度为2

3%,坡向所述储水池;所述红树湿地池坡底设排空管,所述回流软管位于所述排空管的上方,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直接连通;
66.所述红树湿地池自下而上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所述海沙层和基质层的高度比为1:6;
67.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20份、椰糠8份、硅藻土7份、海泥10份、海藻酸钠2份和蚯蚓粪6份;
68.所述基质层上种植红树植物,所述红树植物如表3所示。
69.表3红树植物的高度、冠幅和数量
70.树种类型高度(cm)冠幅(cm)数量(棵)木榄乔木100

15030

503秋茄乔木80

12030

502桐花树乔木80

11030

503白骨壤乔木70

9030

503红海榄乔木100

12030

502卤蕨灌木20

4030

606老鼠簕灌木30

4020

405银叶树乔木40

6030

401杨叶肖槿乔木50

6020

302
71.利用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红树林栽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s1、按自下向上的顺序,依次在红树湿地池底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
73.s2、关闭排空管,开启泵,将盐度为15

18

的人工海水从储水池抽至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基质层以上2

3cm时,关闭泵,静置12h后,继续开启泵,至红树湿地池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虹吸至储水池;
74.s3、向红树湿地池的基质层内插植红树植物,株间距为30cm
×
30cm;
75.s4、每日两个时间段(6:00

12:00和18:00

23:00)定时开启泵,使储水池内的人工海水流入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红树湿地池内的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的虹吸作用回流至储水池,模拟海水涨潮和退潮。
76.优选地,步骤s3插植红树植物前,还包括对红树植物根部的预处理,具体为:将红树植物的根部用10ppm的生根液浸泡2h;
77.所述生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bt生根粉2份、乙醇4份和中药液3份;所述
中药液为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醇提取液,制备方法参照本发明人专利cn110881482b的实施例1,其中,原料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质量比为1:5:1。
78.实施例3
79.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储水池和红树湿地池,所述储水池通过泵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红树湿地池设回流软管,所述回流软管通过虹吸作用实现红树湿地池内水向储水池的回流,用于模拟退潮;
80.所述红树湿地池的池底坡度为2

3%,坡向所述储水池;所述红树湿地池坡底设排空管,所述回流软管位于所述排空管的上方,与所述红树湿地池直接连通;
81.所述红树湿地池自下而上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所述海沙层和基质层的高度比为1:8;
82.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40份、椰糠15份、硅藻土12份、海泥20份、海藻酸钠6份和蚯蚓粪2份;
83.所述基质层上种植红树植物,所述红树植物如表4所示。
84.表4红树植物的高度、冠幅和数量
[0085][0086][0087]
利用上述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红树林栽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8]
s1、按自下向上的顺序,依次在红树湿地池底铺设海沙层和基质层;
[0089]
s2、关闭排空管,开启泵,将盐度为15

18

的人工海水从储水池抽至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基质层以上2

3cm时,关闭泵,静置12h后,继续开启泵,至红树湿地池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虹吸至储水池;
[0090]
s3、向红树湿地池的基质层内插植红树植物,株间距为30cm
×
30cm;
[0091]
s4、每日两个时间段(6:00

12:00和18:00

23:00)定时开启泵,使储水池内的人工海水流入红树湿地池,当水位至虹吸水位时,关闭泵,红树湿地池内的人工海水通过回流软管的虹吸作用回流至储水池,模拟海水涨潮和退潮。
[0092]
优选地,步骤s3插植红树植物前,还包括对红树植物根部的预处理,具体为:将红树植物的根部用20ppm的生根液浸泡1h;
[0093]
所述生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bt生根粉6份、乙醇10份和中药液6份;所述中药液为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醇提取液,制备方法参照本发明人专利cn110881482b的实施例1,其中,原料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质量比为1:5:1。
[0094]
实施例4
[009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25份、椰糠12份、硅藻土9份、海泥18份、海藻酸钠5份和蚯蚓粪5份。
[0096]
对比例1
[0097]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15份、椰糠20份、硅藻土15份、海泥25份、海藻酸钠10份和蚯蚓粪1份。
[0098]
对比例2
[0099]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海沙45份、椰糠7份、硅藻土6份、海泥8份、海藻酸钠4份和蚯蚓粪10份。
[0100]
对比例3
[010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红树植物根部的预处理,具体为:将红树植物的根部用50ppm的生根液浸泡1.5h;
[0102]
所述生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bt生根粉10份、乙醇12份和中药液9份;所述中药液为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醇提取液,制备方法参照本发明人专利cn110881482b的实施例1,其中,原料艾叶、枳壳和苦豆子的质量比为3:2:1。
[0103]
对比例4
[010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基质层上种植红树植物,所述红树植物如表5所示。
[0105]
表5红树植物的高度、冠幅和数量
[0106]
树种类型高度(cm)冠幅(cm)数量(棵)木榄乔木100

15030

506秋茄乔木80

12030

504桐花树乔木80

11030

502白骨壤乔木70

9030

501红海榄乔木100

12030

501卤蕨灌木20

4030

605老鼠簕灌木30

4020

408银叶树乔木40

6030

404杨叶肖槿乔木50

6020

301
[0107]
通过上述实施例1

4和对比例1

4的栽植养护的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其2

3年的成活率如表6所示。
[0108]
表6
[0109][0110]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栽植养护方法第2年的成活率大于94.4%,第3年的成活率大于81.5%,表明,本发明可以提高红树植物2

3年的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种植的红树植物2

3年的存活率低的难题。同时发现,基质层、生根液以及红树植物的种类对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成活率影响较大。
[0111]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