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1425发布日期:2020-11-10 11:5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化养蚕的采茧领域,尤其是涉及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



背景技术:

蚕俗称蚕宝宝,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黝黑,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细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喂养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称为“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成长为二龄幼虫,蚕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结茧完成后进行采茧。

家蚕养殖一般采用小竹框饲养,这种小组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家蚕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这种方法规模小,蚕茧的产量较低,费时费力,随之社会的发展,仅依靠家蚕养殖无法满足蚕丝需求,故工厂化养蚕应运而生,目前存在的工厂化养蚕,规模较小,尤其体验于采茧设备;

现有的采茧设备均为需要配合大量的人工进行操作,操作较慢,往往不能够连续采茧,故障发生的概率较大,采茧效率较低,难以应用与工厂化养殖而实现流水线的采茧。而且现有的采茧技术中,不存在有完整、自动化的采茧流水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针对现有采茧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套自动化采茧流水线,依次通过养殖框拆盘机、框底采茧机、采茧机来实现流水线式的采茧工艺,大大提升了采茧效率,单位时间的采茧量以翻倍式提升;且上述采茧设备均以自动化方式工作,一方面降低了投入的人工成本,节省开支,符合创新性企业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避免了人工采茧而产生的人为失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框拆盘机、框底采茧机及采茧机,养殖框拆盘机拆分养殖框组分成养殖框,养殖框拆盘机连接框底采茧机,框底采茧机刮扫养殖框框底,框底采茧机连接采茧机,采茧机刮扫茧笼。

进一步,该采茧流水线还包括有送入输送线,送入输送线包括横向轨道输送线与纵向轨道输送线,横向轨道输送线与纵向轨道输送线均由轨道输送机串联而成;横向轨道输送线的一侧连接有纵向轨道输送线,横向轨道输送线与纵向轨道输送线的连接点设置有轨道旋转台,纵向轨道输送线连接养殖框拆盘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输送线来实现自动化的养殖框送入模式,无需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堆垛整齐,有利于养殖框的一一拆分,从而实现流水采茧,避免了人为搬运、送框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与问题。

进一步,养殖框拆盘机包括机架与升降机构,机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有上托爪与下托爪,通过上托爪与下托爪托起养殖框组,机架之间安装有第一链条输送机,链条输送机连接框底采茧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与托爪实现逐个拆分养殖框组,在拆分过程中预先抬起除底部养殖框以外的所有养殖框,将底部养殖框与其他养殖框分离,从而以抬起方式实现逐个拆分,实现方式简便,易于制造。无需在养殖框上设置专门的爪取结构,不会影响养殖框的养殖效果,养殖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以抓取方式实现升降,具有难定位,稳定性差的问题;而采用托住实现升降,不仅定位容易,稳定性良好,而且容错率较高。

进一步,机架的两侧的两侧均安装有拆分机构,拆分机构包括拆分气缸与拆分组件,拆分气缸连接拆分组件,拆分气缸安装于机架上。在实际拆分过程中发现,由于蚕丝具有一定的附着力,底部养殖框的蚕茧会粘附在上方的养殖框底部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力,若不断开这部分粘结力,底部养殖框的茧笼会被同步的抬起,从而影响后续的工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框拆盘机上安装本拆分机构,能够在对上下两层养殖框进行拆分时,将拆分机构中的拆分组件插入两层养殖框中间(压住下层养殖框),通过进一步的上升运动够将两层养殖框中间粘连的茧丝断开,使两层养殖框能够分离,在拆盘机的配合下能够轻松的将上下两层养殖框分开,因而采用本拆分机构能够使养殖框的拆分工作更加简便,防止下层茧笼被上层养殖框拉出。

进一步,框底采茧机包括第二链条输送机,第二链条输送机连接养殖框拆盘机,第二链条输送机上连接有接茧漏斗与框底毛刷辊,框底毛刷辊位于接茧漏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框底采茧机实现边输送边毛刷框底采茧的形式,既能保证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又能提高蚕茧的回收率,合理有序,自动高效,毛刷采茧方式对蚕茧的损伤小,保证了采茧质量。

进一步,接茧漏斗包括第一接茧漏斗与第二接茧漏斗,框底毛刷辊包括主动毛刷辊与从动毛刷辊,主动毛刷辊与从动毛刷辊通过传动组件传动,并相互平行设置,主动毛刷辊的下方设置第一接茧漏斗,从动毛刷辊的下方设置第二接茧漏斗;第二链条输送机的上端还设置有限高防震架,限高防震架限制养殖框的上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毛刷辊对养殖框底进行初步刮扫,可将粘附在养殖框底上的大部分蚕茧刷落,并松动剩余的蚕茧,使其不容易继续粘附在养殖框底上,由于主动毛刷辊与养殖框底每个面的接触时间有限,一些已经松动但未掉落的蚕茧还粘附在养殖框上,再通过从动毛刷辊对养殖框底进行二次刮扫,从动毛刷辊可将这些已松动的蚕茧轻松刷落,从而提高了蚕茧的回收率;双重刮扫,刮扫范围大,刮扫效果好,利于将养殖框底上粘附的蚕茧刷落,且对蚕茧的损伤小,保证了蚕茧质量,蚕茧掉入第一接茧漏斗和第二接茧漏斗内,经第一接茧漏斗、第二接茧漏斗顺势掉落到其下方的第一蚕茧输送带上被收集。

进一步,框底采茧机与采茧机之间安装有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链条输送线连接框底采茧机,皮带输送线安装于链条输送线的上方,皮带输送线以跨过方式安装于链条输送线的上方,皮带输送线连接采茧机,通过皮带输送线分离出养殖框内的茧笼。本实用新型的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连接框底采茧机与采茧机,一方面将茧笼从养殖框中连续的取出,方便茧笼进入采茧机,降低采茧过程中故障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分拣出茧笼与搁网上的坏茧与杂质,以避免这些坏茧与杂质掺在蚕茧中而影响蚕茧质量,也免去了在蚕茧堆中分拣坏茧与杂质的繁琐工艺。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是整条采茧流水线的中间桥梁,设计十分巧妙。本实用新型采用流水线方式分拣茧笼与搁网,分拣同量的茧笼,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所投入的分拣员也明显减少,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分拣效率。

进一步,采茧机包括双链推进机构及毛刷系统,双链推进机构从采茧机机架前端延伸到采茧机机架后端,双链推进机构推进茧笼,毛刷系统安装于采茧机机架内,毛刷系统刮扫茧笼,双链推进机构与毛刷系统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链条式的推进方法,以夹持固定茧笼,茧笼摆放方便,能够有序的逐个推进。该双链推进机构能够保证将茧笼平稳的推入到毛刷系统中,茧笼定向、定位进入,毛刷组对于茧笼的采茧作业直接且彻底,有助于提高采茧效率。通过毛刷系统同步旋转方式不断刮扫茧笼上方与下方的蚕茧,在茧笼与毛刷系统的相对于运动中,刮扫效果更佳。

进一步,双链推进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左侧链条与右侧链条,主动轴与从动轴驱动左侧链条与右侧链条,左侧链条与右侧链条之间等间距的连接有网带档条;毛刷系统有毛刷组组成,毛刷组由前到后的安装在采茧机机架上,毛刷组包括上毛刷单元与下毛刷单元,左侧链条与右侧链条的上端从上毛刷单元与下毛刷单元之间穿过。毛刷组则由上毛刷单元与下毛刷单元构成,茧笼通过时,两个毛刷单元夹持茧笼;本实用新型的毛刷系统由毛刷组组成,毛刷组则由上毛刷单元与下毛刷单元构成,茧笼通过时,两个毛刷单元夹持茧笼;通过同步旋转方式不断刮扫茧笼上方与下方的蚕茧,在茧笼与毛刷单元的相对于运动中,刮扫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的毛刷能够深入到茧笼的凹陷部中,将蚕茧从凹陷部中划出来,采茧更彻底,相比较现有的采茧机构,采茧效率与采茧效果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进一步,该采茧流水线还包括有第一蚕茧输送带、第二蚕茧输送带、第三蚕茧输送带及第四蚕茧输送带,第一蚕茧输送带安装于框底采茧机的下方,第一蚕茧输送带连接第三蚕茧输送带,第三蚕茧输送带连接第四蚕茧输送带,第二蚕茧输送带安装于采茧机的下方,第二蚕茧输送带连接第四蚕茧输送带。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条蚕茧输送带来全面的收集蚕茧,并将各蚕茧输送带串联起来实现蚕茧的集中归置,无需对蚕茧进行搬移,降低工作负担,且减少蚕茧在碰撞与搬移过程中的损伤,十分巧妙。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针对现有采茧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套自动化采茧流水线,依次通过养殖框拆盘机、框底采茧机、采茧机来实现流水线式的采茧工艺,大大提升了采茧效率,单位时间的采茧量以翻倍式提升;且上述采茧设备均以自动化方式工作,一方面降低了投入的人工成本,节省开支,符合创新性企业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避免了人工采茧而产生的人为失误。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输送线来实现自动化的养殖框送入模式,无需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堆垛整齐,有利于养殖框的一一拆分,从而实现流水采茧,避免了人为搬运、送框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与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框拆盘机通过升降机构与托爪实现逐个拆分养殖框组,在拆分过程中预先抬起除底部养殖框以外的所有养殖框,将底部养殖框与其他养殖框分离,从而以抬起方式实现逐个拆分,实现方式简便,易于制造。无需在养殖框上设置专门的爪取结构,不会影响养殖框的养殖效果,养殖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以抓取方式实现升降,具有难定位,稳定性差的问题;而采用托住实现升降,不仅定位容易,稳定性良好,而且容错率较高。

3、本实用新型的框底采茧机采用边输送边毛刷框底采茧的形式,既能保证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又能提高蚕茧的回收率,合理有序,自动高效,毛刷采茧方式对蚕茧的损伤小,保证了采茧质量。

4、本实用新型通过皮带输送线以流水线方式分拣茧笼与搁网,分拣同量的茧笼,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所投入的分拣员也明显减少,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分拣效率。本实用新型分拣出坏茧与杂质,保证蚕茧质量,有利于后期蚕茧的加工与处理;并将搁网上的蚕茧放置到茧笼上,防止这部分蚕茧遗漏或被丢弃,提高采茧率。而且该分拣设备免去了在蚕茧堆中分拣坏茧与杂质的繁琐工艺。

5、本实用新型的采茧机采用组合毛刷方式采集茧笼上的蚕茧,不仅能够刮落茧笼表面的蚕茧,而且毛刷质地柔软,能够深入到茧笼的凹陷部位,将凹陷部位的蚕茧带出并刮落,达到彻底采茧的目的,茧笼上不具有残余蚕茧。并配合双链推进机构,能够达到连续送入茧笼、连续采茧的目的,满足工厂化养蚕对于采茧的需求,大大提升采茧效率,无需人为采茧,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采茧流水线的示意图;

图2为轨道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链条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轨道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养殖框拆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升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拆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拆分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框底采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皮带输送线的示意图;

图13为分拣流水线的结构简图;

图14为采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双链推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毛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毛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梳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导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9所示,工厂化养蚕作业中的自动化采茧流水线,该自动化的采茧流水线由送入输送线、养殖框拆盘机3、框底采茧机4、分拣流水线及采茧机9组成,送入输送线连接养殖框拆盘机3,养殖框拆盘机3连接框底采茧机4,框底采茧机4连接分拣流水线,分拣流水线连接采茧机9,最终对养殖框与茧笼的蚕茧进行全方位的采茧。

一、送入输送线:

送入输送线包括横向轨道输送线1与纵向轨道输送线2,横向轨道输送线1与纵向轨道输送线2均由轨道输送机10串联而成;横向轨道输送线1的一侧连接有纵向轨道输送线2,横向轨道输送线1与纵向轨道输送线2的连接点设置有轨道旋转台12,纵向轨道输送线2设置有多条,每条纵向轨道输送线2连接养殖框拆盘机3。

在养殖框送入养殖框拆盘机3之前,先将养殖框堆垛成养殖框组,一般每组养殖框组堆垛有12-20个养殖框;利用托盘推垛车将养殖框组放到横向轨道输送线1上,放置时,应当进行预定位,控制摆放位置,摆放后抽出托盘堆垛车即可。该横向轨道输送线1由多个轨道输送机10组成。通过轨道旋转台12将养殖框从横向轨道输送线1转载到纵向轨道输送线2上,养殖框组分批次的有序进入到纵向轨道输送线2中,再由纵向轨道输送线2送入到养殖框拆盘机3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输送线来实现自动化的养殖框送入模式,无需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堆垛整齐,有利于养殖框的一一拆分,从而实现流水采茧,避免了人为搬运、送框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与问题。

二、养殖框拆盘机3:

养殖框拆盘机3包括机架50、升降机构13及第一链条输送机11,机架50的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机构13,第一链条输送机11则安装于机架50之间;升降机构13包括升降体27、链条28、上传动轮29、下传动轮30及减速电机31,升降体27的上端设有上支座51,升降体27的下端设有下支座52,上传动轮29安装于机架50上并置于上支座51的上方,下传动轮30安装于机架50上并置于下支座52的下方。减速电机31连接下传动轮30,链条28的一端连接在上支座51,另一端连接下支座52,并与上传动轮29和下传动轮30均相互啮合。减速电机31启动后带动下传动轮30旋转,从而带动链条28在上传动轮29与下传动轮30之间运行,进而带动升降体27升降。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链条组件中的链条28的一端与升降体27的上端连接,链条28的另一端与升降体27的下端连接,再通过减速电机31驱动链条组件,使链条组件带动升降体27进行升降,实现了养殖框组在拆分时,采用链条式升降,链条式升降对应用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可用在高温、重载、低速、尘埃较大的环境中,养殖框组在拆分过程,养殖框内的杂物对链条组件影响较小,链条28控制升降体27进行升降过程中,链条28处于绷直的状态,减小了升降体27在升降过程中的左右摆动幅度,减小升降体27在升降过程中发生碰撞的几率,增加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升降体27上安装有上托爪14与下托爪15,上托爪14安装于升降体27的上端,下托爪15安装于升降体27的下端,上托爪14由上托爪气缸32驱动实现水平移动,下托爪15由下托爪气缸33驱动实现水平移动。采用上托爪14与下托爪15同步的托起养殖框组,使得养殖框组的上端与下端均有托支点,通过上托爪14可以有效减轻下托爪15所承受的支撑压力,并且上托爪14对养殖框组的上方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整个养殖框组在抬高过程中更加的平稳,避免养殖框组只受到底部的支持托举,养殖框组的上部容易发生晃动倾倒现象,从而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

该养殖框拆盘机3还包括有拆分机构34,拆分机构34用以配合升降机构13,机架50的两侧的两侧均安装有拆分机构34;该拆分机构34包括拆分气缸17及拆分组件;拆分组件包括安装箱35与拆分杆16,拆分杆16贯穿安装箱35并借助螺栓固定,安装箱35连接拆分气缸17,用以带动拆分杆16。安装箱35用于安装拆分杆16,使得拆分杆16可设置多根,多根拆分杆16的分离作用更好。在实际拆分过程中发现,由于蚕丝具有一定的附着力,底部养殖框的蚕茧会粘附在上方的养殖框底部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力,若不断开这部分粘结力,底部养殖框的茧笼会被同步的抬起,从而影响后续的工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框拆盘机3上安装本拆分机构34,能够在对上下两层养殖框进行拆分时,将拆分机构34中的拆分组件插入两层养殖框中间(压住下层养殖框),通过进一步的上升运动够将两层养殖框中间粘连的茧丝断开,使两层养殖框能够分离,在拆盘机的配合下能够轻松的将上下两层养殖框分开,因而采用本拆分机构34能够使养殖框的拆分工作更加简便,防止下层茧笼被上层养殖框拉出。

该养殖框拆盘机3的逐个拆分过程为:

a、养殖框组送入养殖框拆盘机3的第一链条输送机11上,通过感应定位装置定位到拆分位置,在拆分位置,养殖框拆盘机3能够准确的托起整个养殖框组;定位完成后第一链条输送机11停止运行;在该组养殖框组完成拆分后,下一批养殖框组进入到养殖框拆盘机3的第一链条输送机11并定位。

b、第一步抬起:首先通过养殖框拆盘机3的升降机构13带动上托爪14与下托爪15下落到低位,在低位时,下托爪15对准底部第二个养殖框,上托爪14则对准对应的养殖框(随着拆分的进行,养殖框组的高度逐渐降低,低于上托爪14时,上托爪14具有对应的养殖框,无需托住);然后通过上托爪气缸32与下托爪气缸33伸出上托爪14与下托爪15,下托爪15抵住底部第二个养殖框,上托爪14抵住对应的养殖框,通过升降机构13抬起上托爪14与下托爪15到中位。

第二步抬起:此时底部养殖框与底部第二个养殖框之间均在一定间距,通过拆分气缸17,伸出拆分杆16到底部养殖框与底部第二个养殖框之间的位置;然后通过升降机构13抬起上托爪14与下托爪15到高位(拆分杆16不动),在该抬起过程中拆分杆16阻止底部养殖框与茧笼因粘结力而抬升,底部养殖框与底部第二个养殖框之间的粘结蚕茧被分离,最后拆分杆16回缩。

c、通过第一链条输送机11将底部养殖框送出;

d、通过养殖框拆盘机3将抬起的养殖框组下降,下降至养殖框组重新落到第一链条输送机11上,然后重复步骤a、b、c、d逐个的将底部养殖框拆分并送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13与托爪实现逐个拆分养殖框组,在拆分过程中预先抬起除底部养殖框以外的所有养殖框,将底部养殖框与其他养殖框分离,从而以抬起方式实现逐个拆分,实现方式简便,易于制造。无需在养殖框上设置专门的爪取结构,不会影响养殖框的养殖效果,养殖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以抓取方式实现升降,具有难定位,稳定性差的问题;而采用托住实现升降,不仅定位容易,稳定性良好,而且容错率较高。

三、框底采茧机4

框底采茧机4包括第二链条输送机36,第二链条输送机36连接养殖框拆盘机3,第一链条输送机11将养殖框送出后并送入到第二链条输送机36中,第二链条输送机36上连接有接茧漏斗与框底毛刷辊,框底毛刷辊位于接茧漏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框底采茧机4实现边输送边毛刷框底采茧的形式,既能保证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又能提高蚕茧的回收率,合理有序,自动高效,毛刷采茧方式对蚕茧的损伤小,保证了采茧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接茧漏斗包括第一接茧漏斗20与第二接茧漏斗21,框底毛刷辊包括主动毛刷辊18与从动毛刷辊19,主动毛刷辊18与从动毛刷辊19通过传动组件传动,并相互平行设置,主动毛刷辊18的下方设置第一接茧漏斗20,从动毛刷辊19的下方设置第二接茧漏斗21;第二链条输送机36的上端还设置有限高防震架37,限高防震架37限制养殖框的上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毛刷辊18对养殖框底进行初步刮扫,可将粘附在养殖框底上的大部分蚕茧刷落,并松动剩余的蚕茧,使其不容易继续粘附在养殖框底上,由于主动毛刷辊18与养殖框底每个面的接触时间有限,一些已经松动但未掉落的蚕茧还粘附在养殖框上,再通过从动毛刷辊19对养殖框底进行二次刮扫,从动毛刷辊19可将这些已松动的蚕茧轻松刷落,从而提高了蚕茧的回收率;双重刮扫,刮扫范围大,刮扫效果好,利于将养殖框底上粘附的蚕茧刷落,且对蚕茧的损伤小,保证了蚕茧质量,蚕茧掉入第一接茧漏斗20和第二接茧漏斗21内,经第一接茧漏斗20、第二接茧漏斗21顺势掉落到其下方的第一蚕茧输送带5上被收集。

该框底采茧机4的采茧过程为:

a、初步刮扫:该养殖框逐步通过主动毛刷辊18,在通过过程中,主动毛刷辊18上的毛刷依次刮扫养殖框底,将养殖框底上粘附的蚕茧刷落,蚕茧掉入第一接茧漏斗20内,经第一接茧漏斗20顺势掉落到其下方的第一蚕茧输送带5上;

b、二次刮扫:接着养殖框逐步通过从动毛刷辊19,在通过过程中,从动毛刷辊19上的毛刷依次刮扫养殖框底,将养殖框底上残留的蚕茧刷落,蚕茧掉入第二接茧漏斗21内,经第二接茧漏斗21顺势掉落到其下方的第一蚕茧输送带5上。

四、分拣流水线:

本实用新型的分拣流水线包括链条输送线53与皮带输送线7,链条输送线53连接框底采茧机4,皮带输送线7连接采茧机9,起到了中间连接作用。皮带输送线7安装于链条输送线53的上方,皮带输送线7以跨过方式安装于链条输送线53的上方,通过皮带输送线7分离出养殖框内的茧笼。

养殖框从框底采茧机4送出后,由链条输送线53输送到皮带输送线7位置,分拣员26将茧笼与搁网从养殖框中取出并放到皮带输送线7上,皮带输送线7的两侧布置分拣员26,分拣员26先拆离茧笼与搁网,茧笼与搁网平放在皮带输送线7,茧笼与搁网跟着皮带输送线7移动,分拣员26分拣出搁网上的蚕茧、坏茧及杂质,并同步的分拣出茧笼上的坏茧与杂质;蚕茧转移到茧笼上,坏茧与杂质放置在皮带输送线7上,最终输送到皮带输送线7的末端被收集;随后将搁网移出,茧笼则依次放入到采茧机9中。

本实用新型的分拣流水线一方面将茧笼从养殖框中连续的取出,方便茧笼进入采茧机9,降低采茧过程中故障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分拣出茧笼与搁网上的坏茧与杂质,以避免这些坏茧与杂质掺在蚕茧中而影响蚕茧质量,也免去了在蚕茧堆中分拣坏茧与杂质的繁琐工艺。链条输送线53与皮带输送线7是整条采茧流水线的中间桥梁,设计十分巧妙。本实用新型采用流水线方式分拣茧笼与搁网,分拣同量的茧笼,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所投入的分拣员26也明显减少,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分拣效率。

五、采茧机9:

采茧机9包括双链推进机构23及毛刷系统24,双链推进机构23从采茧机机架54前端延伸到采茧机机架54后端,双链推进机构23推进茧笼,毛刷系统24安装于采茧机机架54内,毛刷系统24刮扫茧笼,双链推进机构23与毛刷系统24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链条式的推进方法,以夹持固定茧笼,茧笼摆放方便,能够有序的逐个推进。该双链推进机构23能够保证将茧笼平稳的推入到毛刷系统24中,茧笼定向、定位进入,毛刷组46对于茧笼的采茧作业直接且彻底,有助于提高采茧效率。通过毛刷系统24同步旋转方式不断刮扫茧笼上方与下方的蚕茧,在茧笼与毛刷系统24的相对于运动中,刮扫效果更佳。

双链推进机构23包括主动轴43、从动轴44、左侧链条41与右侧链条42,在采茧机机架54的前端安装有两根从动轴44,在采茧机机架54的后端安装有一根主动轴43与一根从动轴44,主动轴43与从动轴44驱动左侧链条41与右侧链条42,左侧链条41与右侧链条42之间等间距的连接有网带档条45;毛刷系统24有毛刷组46组成,毛刷组46设置有4-8组,由前到后的安装在采茧机机架54上,毛刷组46包括上毛刷单元47与下毛刷单元48,左侧链条41与右侧链条42的上端从上毛刷单元47与下毛刷单元48之间穿过,使两者夹带的茧笼能够从毛刷单元之间穿过。

该茧笼采茧机9的采茧过程为:

分拣后的茧笼由分拣员26放置到对应的采茧机9中,茧笼搭载在采茧的双链推进机构23上,通过双链推进机构23送入到采茧机9内,茧笼依次通过毛刷组46;茧笼从两个毛刷单元之间通过;穿过时,旋转的毛刷组46刮扫茧笼,蚕茧被刷落并掉落到第二蚕茧输送带25上,茧笼送出采茧机9。本实用新型的毛刷系统24由毛刷组46组成,毛刷组46则由上毛刷单元47与下毛刷单元48构成,茧笼通过时,两个毛刷单元夹持茧笼;通过同步旋转方式不断刮扫茧笼上方与下方的蚕茧,在茧笼与毛刷单元的相对于运动中,刮扫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的毛刷能够深入到茧笼的凹陷部中,将蚕茧从凹陷部中划出来,采茧更彻底,相比较现有的采茧机9构,采茧效率与采茧效果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采茧机9中还设置有采茧槽体38与梳毛器39,采茧槽体38从采茧机机架54前端延伸到采茧机机架54后端,采茧槽体38的下方安装第二蚕茧输送带25;采茧槽体38内安装毛刷系统24。本实用新型将毛刷系统24安装在采茧槽体38的内部,通过毛刷系统24将茧笼上的蚕茧聚集刷落到第二蚕茧输送带25上进行输送,达到集中、自动收集蚕茧的目的,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不会有蚕茧遗漏。

梳毛器39分别设置在采茧机机架54的上端与下端,也位于毛刷系统24的上方与下方,梳毛器39通过滑块49连接采茧机机架54的滑轨40,使得梳毛器39能够以前后运动方式梳理所有的毛刷组46,能够有效除去毛刷系统24上的杂质与残留蚕丝,还可将残留蚕茧从毛刷系统24上刮落,一举多得。该梳毛器39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保持毛刷系统24具有较高的采茧效率。

进一步,该采茧流水线还包括有第三蚕茧输送带6及第四蚕茧输送带8,第一蚕茧输送带5连接第三蚕茧输送带6,第三蚕茧输送带6连接第四蚕茧输送带8,第二蚕茧输送带25连接第四蚕茧输送带8。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条蚕茧输送带来全面的收集蚕茧,并将各蚕茧输送带串联起来实现蚕茧的集中归置,无需对蚕茧进行搬移,降低工作负担,且减少蚕茧在碰撞与搬移过程中的损伤,十分巧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