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及其装置和玉米秸秆压扁割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5925发布日期:2021-02-18 23: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及其装置和玉米秸秆压扁割晒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及其装置和玉米秸秆压扁割晒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玉米收割机上安装的破碎装置只有破碎功能,破碎后的秸秆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降解太慢,落入地垄沟里不利于干燥及捡拾存储,水份高易霉变,捡拾带土多无法利用、捡拾不干净影响农民开春种地,无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造成大量焚烧即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及其装置和玉米秸秆压扁割晒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其至少由一对具有凹/凸结构的对辊组成,对辊包括a型辊和b型辊,其中a型辊中间部位带有一圈与凹凸结构相同的割刀,b型辊中间对应部位带有与割刀匹配的凹槽,两根对辊的凹/凸结构互相咬合并相对转动,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对辊将秸秆压扁撕裂。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结构为人字形或锯齿形。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形为a型齿。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秸秆单株压扁撕裂割开快干装置,包括上述的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
[0009]
进一步地,上述的玉米秸秆单株压扁撕裂割开快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
[0010]
割断夹持输送圆盘,用于割断玉米秸秆后夹持秸秆并送给卸料辊;
[0011]
卸料辊,用于将输送圆盘夹持的秸秆卸下来并送给定位输送辊;
[0012]
定位输送辊,用于将玉米秸秆定位并将秸秆定向送至撕裂辊中心位置;
[0013]
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由一种或两种以上对辊组成,用于将秸秆撕裂并压折以缩短秸秆长度;
[0014]
以及铺放器,其为承接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的通道,用于将处理好的玉米秸秆横放在垄台上。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割断夹持输送圆盘采用带锯齿的圆形锯片,由玉米收割机或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辊上形成有与割断夹持输送圆盘啮合的齿牙,并与割断夹持输送圆盘同步转动。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输送辊包括输送辊以及位于输送辊上方的压片,所述输送辊
的两侧带有圆锥形的挡板,所述压片用于将玉米秸秆定位在输送辊中心部位,所述输送辊的周向带有锯齿型的输送齿,将秸秆定向送至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中心位置。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有从中心到外圆的放射型钢筋。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式或自走式玉米秸秆压扁割晒机,包括上述的玉米秸秆撕裂分开快干装置。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1]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采用两个辊型相同的带有凸刀和凹槽的对辊,在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将秸秆撕裂并压折成z字型缩短秸秆长度利于放铺干燥及收集捡拾,整颗捡拾秸秆不带土。
[0022]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秸秆撕裂分开快干装置,替代原有破碎方法,对行单颗玉米秸秆的处理,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被撕裂分开实现横在垄上单颗排放快速自然干燥,解决了水份高易霉变、捡拾带土多无法利用、捡拾不干净的难点问题。加快玉米秸秆由农业废弃物向可再生资源转化的综合利用进程。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以及国家禁牧后的牛羊粗饲草问题。
[0023]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秸秆撕裂分开快干装置,可以装在玉米收割机上,在收割玉米棒的同时对玉米秸秆进行割断、输送、撕裂、分开、压扁、铺放,可根据收割机不同垄数随意并联,可以制成自走式或牵引式割晒机根据处理秸秆的垄数需要自由并联使用。利用玉米收割机原有破碎动力降低了秸秆加工利用成本,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即便于操作又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玉米秸秆单株压扁撕裂割开快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a型辊;2、b型辊;3、壳体;4、割断夹持输送圆盘;5、卸料辊;6、定位输送辊;7、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8、压片;9、挡板;10、输送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0]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参见图1所示,至少由一对具有凹/凸结构的对辊组成,对辊包括a型辊1和b型辊2,其中a型辊1中间部位带有一圈与凹凸结构相同的割刀,b型辊2中间对应部位带有与割刀匹配的凹槽,两根对辊的凹/凸结构互相咬合并相对转动,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对辊将秸秆压扁撕裂。具体地,所述凹/凸结构为人字形或锯齿形。例如,对辊由两根人字形压辊凹凸部位互相咬合相对转动而成,其中a人字型辊中心部位夹有一圈随横截面凹凸型相同的凸出切刀,b人字型辊中心对应a辊切刀部
位有匹配的凹槽,将整株玉米秸秆从中间分开,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人字形对辊将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再如,对辊由两根横截面为锯齿型的对辊相对独立转动而成,两根辊的锯齿反向设置,转动时a型棍的转速快与b型辊,a型辊中心部位夹有一圈凸出辊的切刀,b型辊对应a型辊切刀部位有匹配的凹槽,将玉米秸秆切分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揉搓撕裂。又如,对辊由两根横截面为a型齿的对辊相对咬合转动而成,其中一根棍中心部位夹有随横截面齿形相同的凸出切刀,另一根辊对应部位有匹配的凹槽,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将秸秆压扁并形成波浪z字型。
[0031]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采用两个辊型相同的带有凸刀和凹槽的对辊,在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将秸秆撕裂并压扁并折成z字型以缩短秸秆长度,利于放铺干燥及收集捡拾,整颗捡拾秸秆不带土。
[003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玉米秸秆单株压扁撕裂割开快干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上述的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具体地,上述的玉米秸秆单株压扁撕裂割开快干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部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
[0033]
割断夹持输送圆盘4,用于割断玉米秸秆后夹持秸秆并送给卸料辊5,可水平同轴设置两个以上;更具体地,所述割断夹持输送圆盘采用带锯齿的圆形锯片,由玉米收割机或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0034]
卸料辊5,用于将输送圆盘夹持的秸秆卸下来并送给定位输送辊6,其直径小于割断夹持输送圆盘4,可水平同轴设置两个以上,数量与割断夹持输送圆盘4相同;更具体地,所述卸料辊5上形成有与割断夹持输送圆盘4啮合的齿牙,并与割断夹持输送圆盘4同步转动。
[0035]
定位输送辊6,用于将玉米秸秆定位并将秸秆定向送至撕裂辊中心位置;更具体地,所述定位输送辊6包括输送辊以及位于输送辊上方的压片8,所述输送辊的两侧带有圆锥形的挡板9,所述压片8用于将玉米秸秆定位在输送辊中心部位,所述输送辊的周向带有锯齿型的输送齿10,将秸秆定向送至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中心位置。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加固挡板,所述挡板9上设有从中心到外圆的放射型钢筋。
[0036]
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7,由一种或两种以上对辊组成,用于将秸秆撕裂并压折以缩短秸秆长度;更具体地,对辊包括a型辊1和b型辊2,如图1所示,其中a型辊1中间部位带有一圈凸刀,b型辊2中间对应部位带有与凸刀匹配的凹槽,两根对辊的凹/凸结构互相咬合并相对转动,切分玉米秸秆的同时对辊将秸秆压扁撕裂。具体地,所述凹/凸结构为人字形或锯齿形。例如,所述锯齿形为a型齿。
[0037]
以及铺放器,其为承接玉米秸秆压扁撕裂割开辊的通道,用于将处理好的玉米秸秆横放在垄台上。
[0038]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秸秆撕裂分开快干装置,替代原有破碎方法,对行单颗玉米秸秆的处理,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被撕裂分开实现横在垄上单颗排放快速自然干燥,解决了水份高易霉变、捡拾带土多无法利用、捡拾不干净的难点问题。加快玉米秸秆由农业废弃物向可再生资源转化的综合利用进程。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以及国家禁牧后的牛羊粗饲草问题。
[0039]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牵引式或自走式玉米秸秆压扁割晒机,包括上述的玉米秸秆撕裂分开快干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秸秆撕裂分开快干装置,可以装在玉米收割机上,在收割玉米棒的同时对玉米秸秆进行割断、输送、撕裂、分开、压扁、铺放。可根据收
割机不同垄数随意并联。可以制成自走式或牵引式割晒机根据处理秸秆的垄数需要自由并联使用。利用玉米收割机原有破碎动力降低了秸秆加工利用成本,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即便于操作又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004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