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5207发布日期:2021-06-22 15:0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修枝机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的切割工具,通常用来切割灌木。修枝机通常包括刀条组件、驱动刀条组件工作的电机以及壳体。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辅助手柄,后端设置有主手柄。如此设置,可以便于操作工人双手操作所述修枝机,进而降低操作工人的操作难度。然而,现有修枝机的主手柄、辅助手柄的位置,特别是手柄上的开关位置不符合人体工学,从而增强了操作工人的疲劳感。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的辅助手柄、主手柄的位置设置符合人体工学,可以有效减少操作工人因使用工具而造成的疲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前端的辅助手柄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后端的主手柄;所述电动工具的重心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辅助手柄和主手柄之间;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手柄;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辅助手柄;其中,沿前后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与所述重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重心之间的距离之比为0.1~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手柄呈环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设置于主手柄,该第一开关组件包括枢接安装在所述主手柄上的第一扳机以及与所述第一扳机相配合的第一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主手柄的左右宽度的中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手柄呈u型,其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辅助手柄上的第二扳机以及与所述第二扳机相配合的第二微动开关;沿左右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辅助手柄的三等分点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手柄包括沿左右宽度方向设置的握持臂以及自所述握持臂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臂;所述安装臂面向所述第二扳机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元件;当按压所述第二扳机时,所述第二扳机沿着所述安装臂向所述握持臂滑动,所述复位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当松开所述第二扳机时,所述第二扳机在所述复位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扳机相配合的簧片;当按压所述第二扳机时,所述第二扳机抵持所述簧片,使得所述簧片弹性抵持所述第二微动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工具包括电机;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腔以收容所述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相配合的制动电阻;当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打开时,所述制动电阻、电机形成开路,当松开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中的任一个时,所述制动电阻、电机串联形成闭合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机的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连接至电源的正极,第一微动开关的共用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共用端子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负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电阻为陶瓷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手柄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口以与电池包进行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辅助手柄、主手柄的位置设置符合人体工学,可以有效减少操作工人因使用工具而造成的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去掉部分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去掉第二扳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第二扳机、第二微动开关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动工具100,包括壳体10、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驱动组件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一开关组件30、第二开关组件40、刹车组件50以及作业组件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作业组件60为刀条,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作业组件60亦可以是链条、风叶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所述作业组件6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4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前端的防护罩12、辅助手柄1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1后端的主手柄14。所述主壳体11设置有收容腔111,以收容所述驱动组件20。所述防护罩12安装在所述主壳体11靠近所述作业组件60的一端,以防止所述作业组件60工作时产生的飞屑误伤操作工人。所述辅助手柄13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的前端,并位于所述防护罩12背离所述作业组件60的一端。所述辅助手柄13呈u型,其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主壳体11沿左右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辅助手柄13包括沿左右宽度方向设置的握持臂131以及自所述握持臂131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臂132。所述主手柄14呈环状,其底部设置有容纳电池包的电池安装部141以及用以与电池包进行对接的电源接口14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沿所述电动工具100的前后方向插入所述电池安装部141,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所述主手柄14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间,当然一切可实现电池包与电动工具连接配合的方式都可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工具100的重心位于所述辅助手柄13和所述主手柄14之间。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0为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沿垂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11内,即: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垂直于水平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端位于所述收容腔111的底部。优选地,所述主壳体11设置有散热孔112,以便于所述驱动电机21散热。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开关组件30设置于所述主手柄14上,包括枢接安装在所述主手柄14上的第一扳机31以及与所述第一扳机31相配合的第一微动开关32。所述第一扳机31包括安装在所述主手柄14上的枢接部311以及位于所述枢接部311两侧的按压部312和抵持部3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311为枢轴,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311亦可以是枢孔。所述按压部312至少部分突伸出所述主手柄14之外,并位于所述主手柄14的下方。所述按压部3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3121以及限位部312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1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按压部312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手柄14上。当推动所述按压部312绕所述枢接部311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121在所述按压部312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当松开所述按压部312时,所述按压部312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121的作用下复位。所述限位部3122与所述主手柄14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按压部312的转动幅度。所述抵持部313、第一微动开关32设置于所述主手柄14的壳体内。所述抵持部313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相配合,以触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所述第二开关组件40安装在所述辅助手柄13上。所述第二开关组件40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辅助手柄13上的第二扳机41、与所述第二扳机41相配合的第二微动开关42以及复位弹性元件43。所述第二扳机41呈u型,滑动安装在所述辅助手柄13面向所述主壳体11的一侧。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扳机41相配合的簧片421。所述复位弹性元件43安装在所述安装臂132面向所述第二扳机41的一侧。当按压所述第二扳机41时,所述第二扳机41沿着所述安装臂132向所述握持臂131滑动,从而抵持所述簧片421,使得所述簧片421弹性抵持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进而触发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此时所述复位弹性元件43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当松开所述第二扳机41时,所述第二扳机41在所述簧片421、复位弹性元件43的作用下复位。

请参阅图5所示,优选地,在前后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关组件30与所述电动工具100的重心之间的距离s1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40与所述电动工具100的重心之间的距离s2之比为0.1~0.05。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动工具100的辅助手柄13、主手柄14的位置设置符合人体工学,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操作工人因使用工具而造成的疲劳。优选地,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位于所述主手柄14的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上。请参阅图6所示,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位于所述辅助手柄13的三等分点上,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与所述辅助手柄13一侧的距离s3是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与所述辅助手柄13另一侧的距离s4的两倍。如此设置,使得操作工人通过大拇指按压所述第二扳机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受到的力较大,从而使得操作工人可以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触发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刹车组件50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21相配合的制动电阻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电阻51为陶瓷电阻,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电阻51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电阻。所述制动电阻5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21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第二微动开关42的常闭端子。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的常开端子连接至电源70的正极,共用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的常开端子。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的共用端子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21的负极。当所述第一开关组件30、第二开关组件40打开时,所述制动电阻51、驱动电机21形成开路,此时所述制动电阻51不工作;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的常开端子与其共用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的常开端子与其共用端子连接,此时所述电源70、第一微动开关32、第二微动开关42以及驱动电机21构成闭合回路,所述驱动电机21工作。当松开所述第一开关组件30,并按压所述第二开关组件40时,所述第一微动开关32的常闭端子与其共用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的常开端子与其共用端子连接,此时电源70与所述驱动电机21断开连接,所述制动电阻51与所述驱动电机21、第一微动开关32构成闭合回路,所述刹车组件50工作。当松开所述第二开关组件40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42的常闭端子与其共用端子连接,此时所述制动电阻51与驱动电机21、第二微动开关42构成闭合回路,此时所述刹车组件50工作。如此设置,使得松开所述第一开关组件30、第二开关组件40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刹车组件50都会工作,从而有效提升了所述电动工具100的安全性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100的辅助手柄13、主手柄14的位置设置符合人体工学,可以有效减少操作工人因使用工具而造成的疲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