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7094发布日期:2021-08-10 13: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底部与安装板(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后侧与第一伺服电机(3)前侧螺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输出端与延长轴(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延长轴(4)后端与旋转臂(5)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臂(5)左端与施力杆(6)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施力杆(6)前端与滑块(7)后侧转动连接,所述滑块(7)前侧与导向槽(8)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8)开设于偏转块(9)后侧中部,所述偏转块(9)顶部与定位轴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轴的顶端与滚珠轴承的中部卡接,滚珠轴承的顶部与基座(1)底部螺接,所述偏转块(9)前侧与连接架(10)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0)前侧与连接管(11)外表面的底部卡接,所述连接管(11)的顶端与水箱(12)前侧底部连通,所述连接管(11)底端穿过连接架(10)并与喷嘴(13)的顶部连通,所述基座(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两组行走装置相连接,且两组行走装置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带(14),行走带(14)朝向基座(1)的一侧底部与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行走带(14)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两组辅助轮(15)外表面的中部传动连接,所述辅助轮(15)的中部与第一转轴(1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行走装置中的两组第一转轴(16)分别与侧板(17)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行走带(14)内侧和行走带(14)的顶部均设置有行走轮(18),相邻两组所述行走轮(18)中位于底部的行走轮(18)中部与第二中心轴(19)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行走轮(18)与侧板(17)之间均设置有柱齿轮(21),两组所述柱齿轮(21)相互啮合,且两组柱齿轮(21)中位于底部的柱齿轮(21)中部与第二中心轴(19)中部卡接,所述第二中心轴(19)朝向侧板(17)的一端与侧板(17)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柱齿轮(21)中位于顶部的柱齿轮(21)中部和两组行走轮(18)中位于顶部的行走轮(18)中部均与第二伺服电机(22)输出端卡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2)与侧板(17)螺接,两组所述行走轮(18)中位于顶部的行走轮(18)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20),所述凸块(20)底部和两组行走轮(18)中位于底部的行走轮(18)均与行走带(14)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1)为橡胶软管,且连接管(11)的长度大于连接架(10)至安装板(2)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水箱(12)为透明塑料水箱,且水箱(12)外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2)后侧底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的顶端连通,进水管的底端卡接有封堵塞,进水管的长度为大棚内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15)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辅助轮(15)的直径和两倍行走带(14)的厚度之和,所述行走带(14)位于相邻两组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0)外表面和两组行走轮(18)中位于底部的行走轮(18)外表面均粘接有防滑层,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行走带(14)的厚度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底部与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后侧与第一伺服电机前侧螺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与延长轴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延长轴后端与旋转臂右端固定连接。该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通过设置有行走装置与基座相连接,以及行走装置中的行走带能够带动基座进行间歇性位移,方便控制基座的行进并控制对大棚内农作物的灌溉时间,避免基座移动过快对大棚内的农作物灌溉不均匀,且无需安装多组灌溉设备,通过偏转块的摆动带动连接架随之摆动,进而扩大了喷嘴能够灌溉的区域,提高了对大棚内农作物灌溉的全面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凯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泾源县产业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