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

文档序号:26563331发布日期:2021-09-08 01:3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牦牛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2.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除人类外)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牦牛主要饲养在青藏高原的高寒牧区。养殖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与高寒牧区牧民日常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
3.现有的牦牛养殖基地还是选用传统的饮水槽,在畜牧养殖行业,牲畜养殖设备一直在不断改进,特别是牦牛的养殖,批量化养殖需要饲料量大,饲料的运输投喂设备在不断改善,饲料运输一般用到传输带和绞龙螺杆,传输带不能形成密封,容易造成饲料的二次脏污,影响牦牛生长。
4.公开号为cn205813154u的专利公开了乳猪液体饲喂器,包括罐体,罐体的上部具有进料口,下部具有多个出料口,一进料漏斗通过一输送管与出料口连接,漏斗的进口通过输送管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的出料口上均连接有人造乳头,在罐体内设置有温控加热装置,在罐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机构。该专利很好的解决了目前饲喂装置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仿生效果的乳头饲喂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基本模仿乐母猪喂食母乳的特点,这对提高乳仔诸的育成率、提高断奶体重、减少疾病等方面都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给养猪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5.1.现有技术不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而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不能够自动流出;
6.2.现有技术不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低且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不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而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不能够自动流出,以及现有技术不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低且不方便,费时费力等问题。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和均匀安装在架体上的数个饲喂单元,所述饲喂单元又包括饲喂支架、储存瓶和活动结构,所述储存瓶通过活动结构安装在饲喂支架上,所述饲喂支架上端与架体固定连接。
10.每个牦牛犊牛含住一个所述饲喂单元,储存瓶内部的营养液饲喂牦牛犊牛,当牦牛犊牛未接触到储存瓶时,所述储存瓶的开口向上,储存瓶内部的营养液不会流出来;而当牦牛犊牛接触到储存瓶时,牦牛犊牛咬住所述储存瓶,通过所述活动结构使储存瓶旋转,使
储存瓶内部的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供牦牛犊牛吸食。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
11.进一步,所述饲喂支架又包括连接条和安装环,所述安装环通过连接条与饲喂支架连接;
12.所述活动结构又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合页旋转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安装环内部;
13.所述储存瓶包括瓶身和瓶嘴,所述瓶身内储存营养液且与瓶嘴可拆卸连接,所述储存瓶与上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14.所述安装环为环形结构,所述瓶身为圆柱形,其内部装有营养液,所述安装环的环形结构与瓶身形状配合。当牦牛犊牛咬住瓶嘴,将瓶身向下拖,所述上支撑板通过合页旋转,使瓶嘴向下,营养液自动流出。
15.进一步,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增加所述弹簧能够在牦牛犊牛放开瓶嘴后,使瓶嘴向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带动起旋转使瓶嘴重新向上,防止造成营养液浪费。
16.进一步,所述架体又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形状相同且通过数根脚架固定连接,连接条上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设置在脚架顶部,而脚架的高度与牦牛犊牛的身高相同,使牦牛犊牛能够舒适地喝到营养液。所述下支架能够起到加固,防止架体发生晃动。
17.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形状均为矩形。在矩形的上支架的纵向上分别安装数个饲喂单元,或者横向和纵向均安装饲喂单元,加料和管理方便。
18.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形状均为环形。相比于矩形的上支架,其四个转角处不能安装饲喂单元,而环形的上支架可以等距均匀地安装饲喂单元,增加饲喂单元的安装个数,增加饲喂工位,提高饲喂效率。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实施例中饲喂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25.架体1、上支架11、脚架12、下支架13、饲喂单元2、饲喂支架21、连接条211、安装环212、储存瓶22、瓶身221、瓶嘴222、活动结构23、上支撑板231、下支撑板232、合页233、弹簧234。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说明:
27.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1和均匀安装在架体1上的数个饲喂单元2,饲喂单元2又包括饲喂支架21、储存瓶22和活动结构23,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安装在饲喂支架21上,饲喂支架21上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
30.每个牦牛犊牛含住一个饲喂单元2,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饲喂牦牛犊牛,当牦牛犊牛未接触到储存瓶22时,储存瓶22的开口向上,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不会流出来;而当牦牛犊牛接触到储存瓶22时,牦牛犊牛咬住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使储存瓶22旋转,使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供牦牛犊牛吸食。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
31.饲喂支架21又包括连接条211和安装环212,安装环212通过连接条211与饲喂支架21连接;
32.活动结构23又包括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通过合页233旋转连接,下支撑板232固定在安装环212内部;
33.储存瓶22包括瓶身221和瓶嘴222,瓶身221内储存营养液且与瓶嘴222可拆卸连接,储存瓶22与上支撑板231可拆卸连接。
34.安装环212为环形结构,瓶身221为圆柱形,其内部装有营养液,安装环212的环形结构与瓶身221形状配合。当牦牛犊牛咬住瓶嘴222,将瓶身221向下拖,上支撑板231通过合页233旋转,使瓶嘴222向下,营养液自动流出。
35.活动结构23还包括弹簧234,弹簧234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之间。增加弹簧234能够在牦牛犊牛放开瓶嘴222后,使瓶嘴222向在弹簧234弹力的作用下带动起旋转使瓶嘴222重新向上,防止造成营养液浪费。
36.架体1又包括上支架11和下支架13,上支架11和下支架13形状相同且通过数根脚架12固定连接,连接条211上端与上支架11固定连接。上支架11设置在脚架12顶部,而脚架12的高度与牦牛犊牛的身高相同,使牦牛犊牛能够舒适地喝到营养液。下支架13能够起到加固,防止架体1发生晃动。
37.上支架11和下支架13的形状均为矩形。在矩形的上支架11的纵向上分别安装数个饲喂单元2,或者横向和纵向均安装饲喂单元2,加料和管理方便。
38.实施例二
39.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改进,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1和均匀安装在架体1上的数个饲喂单元2,饲喂单元2又包括饲喂支架21、储存瓶22和活动结构23,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安装在饲喂支架21上,饲喂支架21上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
40.每个牦牛犊牛含住一个饲喂单元2,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饲喂牦牛犊牛,当牦牛犊牛未接触到储存瓶22时,储存瓶22的开口向上,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不会流出来;而当牦牛犊牛接触到储存瓶22时,牦牛犊牛咬住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使储存瓶22旋转,使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供牦牛犊牛吸食。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
41.饲喂支架21又包括连接条211和安装环212,安装环212通过连接条211与饲喂支架21连接;
42.活动结构23又包括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通过合页233旋转连接,下支撑板232固定在安装环212内部;
43.储存瓶22包括瓶身221和瓶嘴222,瓶身221内储存营养液且与瓶嘴222可拆卸连接,储存瓶22与上支撑板231可拆卸连接。
44.安装环212为环形结构,瓶身221为圆柱形,其内部装有营养液,安装环212的环形结构与瓶身221形状配合。当牦牛犊牛咬住瓶嘴222,将瓶身221向下拖,上支撑板231通过合页233旋转,使瓶嘴222向下,营养液自动流出。
45.活动结构23还包括弹簧234,弹簧234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之间。增加弹簧234能够在牦牛犊牛放开瓶嘴222后,使瓶嘴222向在弹簧234弹力的作用下带动起旋转使瓶嘴222重新向上,防止造成营养液浪费。
46.架体1又包括上支架11和下支架13,上支架11和下支架13形状相同且通过数根脚架12固定连接,连接条211上端与上支架11固定连接。上支架11设置在脚架12顶部,而脚架12的高度与牦牛犊牛的身高相同,使牦牛犊牛能够舒适地喝到营养液。下支架13能够起到加固,防止架体1发生晃动。
47.上支架11和下支架13的形状均为环形。相比于矩形的上支架11,其四个转角处不能安装饲喂单元2,而环形的上支架11可以等距均匀地安装饲喂单元2,增加饲喂单元2的安装个数,增加饲喂工位,提高饲喂效率。
48.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
49.实施例二中的实用新型相比于实施例一矩形的上支架11,其四个转角处不能安装饲喂单元2,而环形的上支架11可以等距均匀地安装饲喂单元2,增加饲喂单元2的安装个数,增加饲喂工位,提高饲喂效率。
5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