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种植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3645发布日期:2021-08-17 13:3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种植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种植篮。



背景技术:

为了美化室内或室外环境,通常会种植绿植花卉,但现有的花盆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透气性较差,另一方面难以直观的观测到究竟浇灌了多少水至花盆内,当水过多时,花盆自身又不具备调节能力,从而导致花盆内积涝。造成绿植花卉的根系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种植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壁挂种植篮,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土壤容纳槽、液体容纳槽、隔离板;隔离板设置在土壤容纳槽与液体容纳槽之间;隔离板上设置有用于导通土壤容纳槽与液体容纳槽的透水孔;土壤容纳槽上远离液体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析水孔。

在实际运行时,将土壤填充至土壤容纳槽内,从而在土壤容纳槽内进行种植。当需要浇水时,则在液体容纳槽内注入水,通过液体容纳槽内水的深浅可之间观测到当前注入了多少水。而水与土壤则通过隔离板分隔为两个不直接接触的部分。此时,水通过隔离板上的透水孔逐渐渗入土壤的一侧,由于土壤具备一定的吸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将逐渐弥漫至全部土壤内。当土壤内的水分过多时,水分将通过析水孔析出,从而使得土壤内的水分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以避免花盆内积涝。同时,析水孔使得土壤能够与外界空气相接处,从而保持了土壤的透气性。

进一步的,土壤容纳槽与液体容纳槽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插接隔离板的插接槽。

进一步的,土壤容纳槽远离液体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积水部;隔离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积水部;第一积水部与第二积水部相对应。

进一步的,土壤容纳槽上还设置有析水部,析水部与第一积水部相连接;析水孔均匀的设置在析水部上。

进一步的,隔离板上还设置有透水部,透水部与第二积水部相连接;透水孔均匀的设置在透水部上。

进一步的,透水部上还设置有提拉通孔。

进一步的,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插接标识牌的标识牌插接槽;标识牌插接槽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主体上还设置有壁挂板、安装槽;壁挂板上设置有螺丝通孔;主体通过安装槽可拆卸的与壁挂板连接。

进一步的,主体上还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与壁挂板相对应;限位槽设置有与螺丝通孔相对应的限位柱。

进一步的,限位槽设置在土壤容纳槽的底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液体容纳槽可直观的观测到注入水的多少。

当土壤内的水分过多时,水分可通过析水孔析出,从而可有效避免土壤的湿度过高。

通过吸水孔可使得土壤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从而为土壤进行透气。

通过第一积水部与第二积水部组合成的积水槽,可预存一部分水,从而使得土壤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湿度,一方面可降低浇水的频率,另一方面可满足对湿度要求较高的植物的需要。

隔离板可拆卸的与主体连接,使得在运输过程中多个主体能够相互堆叠,从而节省运输空间,同时,可将隔离板单独存放,避免隔离板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土壤容纳槽内还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柱,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柱可对壁挂板进行限位,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壁挂板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图。

图2:俯视图。

图3:后视图。

图4:壁挂把手结构图。

图中:1-主体、11-土壤容纳槽、111-析水孔、112-析水部、113-第一积水部、12-液体容纳槽、13-隔离板、131-透水孔、132-透水部、133-第二积水部、134-提拉通孔、14-壁挂板、141-螺丝通孔、15-安装槽、16-限位槽、161-限位柱、17-标识牌插接槽、18-壁挂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壁挂种植篮,包括:主体1。主体1上设置有土壤容纳槽11、液体容纳槽12、隔离板13。土壤容纳槽11远离液体容纳槽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积水部113,土壤容纳槽11上还设置有析水部112,析水部112与第一积水部113相连接,析水部112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析水孔111。

隔离板13上设置有第二积水部133,第二积水部133与第一积水部113相对应,从而通过第二积水部133与第一积水部113共同组成一个能够积水的积水槽。隔离板13上还设置有透水部132,透水部132与第二积水部133相连接,透水部132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透水孔131。

其中,土壤容纳槽11与液体容纳槽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插接隔离板13的插接槽。同时,隔离板13上还设置有便于安装或拆卸隔离板13的提拉通孔134。由此,可使得隔离板13可拆卸的与主体1连接,一方面使得使用人员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安装隔离板13,另一方面,可在运输过程将隔离板13拆除,使得多个主体1之间可以相互嵌套,从而节省运输空间,同时,可将隔离板13单独保存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隔离板13损坏。

在实际应用时,使用人员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隔离板13,当不选则安装隔离板13时,土壤容纳槽11与液体容纳槽12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可共同用于盛放土壤。当需要安装隔离板13时,手握提拉通孔134,将隔离板13对准土壤容纳槽11与液体容纳槽12之间的插接槽,将隔离板13插入插接槽内即可完成隔离板13的安装。将土壤及植物置于土壤容纳槽11内,若需要对植物的名称进行标注,则可以通过设置在主体1两侧的标识牌插接槽17插接一个标识牌至土壤内。当需要浇水时,则将水注入液体容纳槽12内,此时可通过液体容纳槽12内水的深浅直观的判断浇筑水的量。当水注入液体容纳槽12内后,水将通过透水孔131缓慢的渗透进土壤内,由于土壤自身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则渗透进土壤内的水将逐渐弥漫全部的土壤。在水逐渐弥漫的过程中,水也将同步在积水槽内累积。当土壤内的水分过多时,水分将从析水孔111中析出,由此,可有效避免土壤内部积涝。同时,析水孔111使得土壤能够直接与外界的空气相接触,从而通过析水孔111为土壤进行通气。其中,由于水的弥漫过程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且积水槽具备一定的积水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土壤的湿度,一方面可减少浇水的频率,另一方面可有效满足部分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的植物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析水孔111可保持土壤的通气,因此,积水槽内的水并不会造成植物根系的窒息死亡。

其中,主体1上还设置有壁挂板14、安装槽15。壁挂板14上设置有螺丝通孔141,安装槽15与壁挂板14相对应,壁挂板14能够通过安装槽15与主体插接。同时,主体1上也可设置如附图4所示的壁挂把手18。

在实际使用时,若需要将主体1挂在墙壁上或其他位置时,若主体1上设置的是壁挂板14与安装槽15,则可将壁挂板14置于墙壁上,通过螺丝通孔141旋入螺丝,从而将壁挂板14固定在墙壁上。壁挂板14固定完成后,调节主体1的位置,使得安装槽15能够对准壁挂板14,随后将安装槽15与壁挂板14插接。由此便可将主体1挂在墙壁或其他位置上。若主体1上设置的是壁挂把手18,则可通过壁挂把手18直接将主体1挂在其他物体上。

同时,土壤容纳槽11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的大小、形状与壁挂板14相对应,限位槽16设置有与壁挂板14上的螺丝通孔141相对应的限位柱161。

在运输过程中,可将壁挂板14与安装槽15相分离。将限位柱161穿过壁挂板14上的螺丝通孔141,从而将壁挂板14嵌入在限位槽16内。由此,通过限位槽16与限位柱161的限位,可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壁挂板14的丢失。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