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6569发布日期:2021-08-03 12:4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养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分区轮农田单元。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农业以稻麦轮作为主,近年来,由于小麦种植利润较低,很多种植户不愿种小麦,任由冬春荒田,而仅种一季稻的收益又很低,亩收益不足千元。利用冬闲田种草养鹅的能实现农田四季高效利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有望成为我国广大农业区种养结合的主流模式。但人工割草成本较高,采用区域轮牧即不影响牧草生长,又能节约大量劳力,提高养殖效益。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田地冬闲及割草喂鹅人工成本高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内部构建内围栏,内围栏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育肥舍与区域相通。进一步地,内围栏的一端与外围栏连接,另一端与育肥舍连接。进一步地,内围栏的数量为4个,所述内围栏将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4个区域,4个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进一步地,4个所述内围栏分别为第一内围栏、第二内围栏、第三内围栏和第四内围栏;所述第一内围栏设置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内围栏设置于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三内围栏设置于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之间;所述第四内围栏设置于第四区域与第一区域之间。进一步地,育肥舍外壁上设有4个纵向的卡槽,4个卡槽为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分别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内。进一步地,第一内围栏通过第一导向板与育肥舍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一内围栏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卡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开设有第一门。进一步地,第三内围栏通过第二导向板与育肥舍连接;第二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三内围栏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卡槽或第四卡槽卡接;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之间开设有第二门。进一步地,轮牧农田单元为长方形,所述育肥舍位于长方形的几何中心。进一步地,育肥舍由横向钢管和拱型钢管卡接而成,拱型钢管的下端插入轮牧农田单元内;拱型钢管上铺设塑料膜,塑料膜为三层结构,由内至外包括透明聚乙烯膜、隔热棉和聚乙烯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实用效果之一:1、本实用新型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田地分割成多个区域,将鹅分区轮牧于不同区域,利用田地的草养殖鹅,相比现有技术中刈草喂鹅劳动成本高,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区轮牧,大大降低了养鹅成本;2、本实用新型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育肥舍修建于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多个区域均与育肥舍相通,便于将育肥舍内的鹅白天在不同区域轮放,晚上赶回至育肥舍;3、本实用新型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设置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通过控制导向板与不同的卡槽相卡合,便于第一门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相通,第二门与第三或第四区域相通,减少门的数量,便于操作人员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特征和优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育肥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围栏;2-内围栏;21-第一内围栏;22-第二内围栏;23-第三内围栏;24-第四内围栏;3-育肥舍;31-第一门;32-第二门;33-横向钢管;34-拱型钢管;35-塑料膜;4-区域;41-第一区域;42-第二区域;43-第三区域;44-第四区域;5-卡槽;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第三卡槽;54-第四卡槽;6-第一导向板;7-第二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如图1-2所示,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1,内部构建内围栏2,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4。具体的,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3,育肥舍3与所述区域4相通。内围栏2的一端与外围栏1连接,另一端与育肥舍3连接。内围栏2的数量为4个,所述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4个区域4,所述4个区域4为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和第四区域44,优选的,4个区域的面积相等。4个所述内围栏2分别为第一内围栏21、第二内围栏22、第三内围栏23和第四内围栏24。所述第一内围栏21设置于第一区域41与第二区域42之间。所述第二内围栏22设置于第二区域42与第三区域43之间。所述第三内围栏23设置于第三区域43与第四区域44之间。所述第四内围栏24设置于第四区域44与第一区域41之间。育肥舍3外壁上设有4个纵向的卡槽5,4个卡槽5为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第三卡槽53和第四卡槽54,分别位于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和第四区域44内。第一内围栏21通过第一导向板6与育肥舍3连接。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一内围栏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51或第二卡槽52卡接。第一卡槽51和第二卡槽52之间开设有第一门31。第三内围栏23通过第二导向板7与育肥舍3连接。第二导向板7的一端与第三内围栏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卡槽53或第四卡槽54卡接。示例性的,第一导向板6和第二导向板7的长度为2-3米。第三卡槽53和第四卡槽54之间开设有第二门32。轮牧农田单元为长方形,所述育肥舍3位于长方形的几何中心。育肥舍3由横向钢管33和拱型钢管34卡接而成,拱型钢管34的下端插入轮牧农田单元内;拱型钢管34上铺设塑料膜35,塑料膜35为三层结构,由内至外包括透明聚乙烯膜、隔热棉和白色聚乙烯膜。示例性的,在每个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的田梗上修建育肥舍3,育肥舍3为塑料大棚结构,宽4-5m,长6-7m,棚下0.6-0.7m的塑料薄膜可上下升降。塑料大棚为长方形,与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同向,大棚两端开设第一门31和第二门32。分区轮牧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轮牧按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第四区域44→第一区域41的顺序。具体的,在第一区域41轮牧时,关闭第二门32,打开第一门31,并将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二卡槽52相卡合。在第二区域42轮牧时,关闭第二门32,打开第一门31,并将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一卡槽51相卡合。在第三区域43轮牧时,关闭第一门31,打开第二门32,并将第二导向板7的一端与第四卡槽54相卡合。在第四区域44轮牧时,关闭第一门31,打开第二门32,并将第二导向板7的一端与第三卡槽53相卡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实用效果之一:1、本实用新型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农田分割成多个区域,将鹅分区轮牧于不同区域,利用田地的草养殖鹅,相比现有技术中刈草喂鹅劳动成本高,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区轮牧,大大降低了养鹅成本;2、本实用新型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育肥舍修建于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多个区域均与育肥舍相通,便于将育肥舍内的鹅白天在不同区域轮放,晚上赶回至育肥舍;3、本实用新型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设置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通过控制导向板与不同的卡槽相卡合,便于第一门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相通,第二门与第三或第四区域相通,减少门的数量,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四季种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田地划分成多个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在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修建育肥舍3,将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区域4,每个区域4均与育肥舍3相通;步骤二:11月底前在田地播种黑麦草和光苕子;步骤三:2月中下旬开始育雏鹅,将20-25日龄的仔鹅依次在四个区域4轮放;步骤四:5月中下旬收鹅,并将剩余的黑麦草和光苕子翻耕用作绿肥;步骤五:在5月底至6月初期间,种植水稻;步骤六:水稻种植前5-10天开始育雏鸭,水稻秧龄10-15天时,将雏鸭在田地内放养(鸭子不需要分区轮牧);步骤七:9月中上旬收鸭,10月底收割水稻;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本发明的四季种养方法,一方面,利用水稻和鸭子间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增加产品的安全性和整体效益,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大米种植;另一方面是,利用冬闲田种草养鹅的复合经营模式能实现农田四季高效利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本发明实现种草养鹅和稻鸭共作四季复合经营,是稻麦轮作的替代种养模式。发明人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在种草养鹅的牧草种植时间、种植量、种植方式、轮牧方式、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等进行有效精准的量化,实现牧草利用最大化,节约大量刈草人工成本。稻鸭共作的放鸭日龄和秧龄的恰当配合才能有效控制稻田杂草生长,减少人工除草工作量和劳动成本。具体的,步骤一中,雏鹅白天放养于分区轮牧单元,晚上赶回至育肥舍3,早上和晚上均喂饲料。步骤一包括如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田块区间划分与隔离结合田块原有田梗分布,将田块划分为多个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分区轮牧农田单元为长方形,示例性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面积为5-6亩,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长宽比为2:1-3:1,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四周用高0.7-0.8m铁丝网或塑料网围起来,网眼孔径小于2cm,中间十字相隔,将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分隔为4个区域,顺次定义为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和第四区域44,优选的,四个区域4面积相等,每个区域4的面积约1.5亩。第二部分:禽舍建设(1)育雏舍的建设育雏舍的规格根据家禽的饲养量来确定,育雏舍为砖混或塑料大棚结构。为了避免冬天田地温度太低,影响幼雏的生长发育,育雏舍的位置不修建在田地。示例性的,育雏舍宽6-7m,长度50-70m,可以根据饲养量确定育雏舍数量,砖混结构檐高2.2-2.5m,如果为塑料大棚结构,棚顶外层为白色膜聚乙烯膜,内层为透明聚乙烯膜,中间为隔热棉,大棚一端山墙安装一台1×1m的风机,舍内中间走廊宽1m,走廊两侧网床距地面0.5-0.7m,床面为塑料垫网,网眼直径1m,床面近走廊上下围网高0.5-0.6m,网床下可安装括粪机,粪沟深0.35-0.5m,舍内配加热装置,饲养量大的采用锅炉加热,舍内配套散热片,饲养量小可采用燃油加热炉或红外线灯。(2)育肥舍的建设每个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修建育肥舍3,育肥舍3为塑料大棚结构,棚顶为三层结构,棚顶外层为白色膜聚乙烯膜,内层为透明聚乙烯膜,中间为隔热棉,棚下为可升降的塑料膜。示例性的,在每个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的田梗上修建育肥舍3,育肥舍3为塑料大棚结构,宽4-5m,长6-7m,棚下0.6-0.7m的塑料薄膜可上下升降。塑料大棚为长方形,与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同向,大棚两端开设第一门31和第二门32。具体的,步骤二中,每亩播种黑麦草2-2.5千克,光苕子4-5千克,将黑麦草和光苕子相间条播,条播行距20-30厘米。示例性的,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播种牧草,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水稻收割时间不尽相同,江淮地区牧草种植不迟于11月底对产草量影响不大,每亩播种黑麦草2-2.5kg、光苕子4-5kg(即黑麦草和光苕子是1:2),将黑麦草和光苕子相间条播有利于放牧,产草量和撒播相当。具体的,步骤三中,包括如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雏鹅饲养2月中下旬开始进苗育雏,鹅种优选为生长较快,体型中等,鹅的品种为扬州鹅、泰州鹅和三花鹅中的一种或多种,育雏舍温度和饲养密度均是随日龄增长而下降,具体温度和饲养密度见表1。免疫:18日龄雏鹅的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禽流感油乳剂(h5+h7水禽专用苗)。表1育雏温度和饲养密度日龄(天)温度(℃)饲养密度(只/平方米)1~330~3225~304~725~2925~308~1420~2520~2515~2115~2015~20第二部分:田间轮牧仔鹅饲养至20-25日龄从育雏舍搬至育肥舍,搬鹅前一天饲喂球虫药,搬鹅当天及搬鹅后2天继续用药,预防球虫病爆发。(1)分区轮牧顺序将仔鹅进行分区轮牧,轮牧按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第四区域44→第一区域41的顺序。具体的,在第一区域41轮牧时,关闭第二门32,打开第一门31,并将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二卡槽52相卡合。在第二区域42轮牧时,关闭第二门32,打开第一门31,并将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一卡槽51相卡合。在第三区域43轮牧时,关闭第一门31,打开第二门32,并将第二导向板7的一端与第四卡槽54相卡合。在第四区域44轮牧时,关闭第一门31,打开第二门32,并将第二导向板7的一端与第三卡槽53相卡合。(2)饲养密度每个分区轮牧田地单元仔鹅饲养密度为36-40只/亩,每个区域4内仔鹅放养密度为144-160只/亩。由于在轮牧时,分区轮牧田地单元中,只有一个区域4在放养鹅,其它三个区域均没有放养鹅,故每个区域4的放养密度是单元放养密度的四倍。(3)轮牧周期每个区域4放牧时间为6-9天,视牧草生长情况而定。(4)轮牧方法每天早上放牧前在棚内饲喂少量精料,饲喂量是当日采食量的25%-30%,晚上鹅回棚后补饲精料,喂饱即可,不留余料过夜,以防饲料霉变。(5)疫病防控每日观察鹅群和所排粪便,如发现有肠道病,应及时用药治疗。定期清理棚舍内鹅粪,消毒场地,及时添加垫料,定期驱虫。具体的,步骤四中,5月中下旬肉鹅上市,此时将部分未吃完和长老的牧草(以豆科牧草为主)翻耕用作绿肥,可改善土壤,还可减少下一季水稻底肥用量。具体的,步骤五中,在5月底6月初栽种水稻,水稻的行距为30-33厘米,株距为12-16厘米,品种优选为南梗46号。具体的,步骤六中,包括雏鸭饲养和放鸭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雏鸭饲养根据当时气温,在栽秧前5-10天开始育雏,如气温低则提前育雏,育雏舍温度和饲养密度见表2。鸭种选择生活力较强的鸭种,优选的,鸭种为绍兴鸭、金定鸭、娄门鸭中的一种或多种。免疫:10日龄鸭瘟疫苗2.5头份/只颈部皮下注射,14日龄禽流感油乳剂(h5+h7水禽专用苗)0.5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表2育雏温度和饲养密度日龄(天)温度(℃)饲养密度(只/平方米)1~330~3235~504~725~2830~408~1420~2425~3015~2115~2020~25第二部分:放鸭在秧龄10-15天时放鸭,此时鸭龄为15-20天,放鸭尽可能避开雨天和降温天气,按每亩15-20只投放,每日清晨喂少量饲料(每日总量的1/3左右),晚上鸭回舍后喂饱,喂鸭时吹哨,形成条件反射,便于日后恶劣天气提前收鸭。需要说明的是,鸭子只需在田地内放养,不需要分区轮牧。定期清点鸭数,及时寻找死鸭,并捡出作无害化处理,如死鸭不能及时捡出,尸体腐败会导致疫病传播。具体的,步骤七中,包括收鸭和水稻收割。9月上中旬,将鸭从稻田中收集到一起进行销售,一般公鸭作肉鸭销售,母鸭作蛋鸭青年鸭销售。10月底收割水稻。具体的,步骤八中,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播种牧草,最迟在11月底前播种牧草,即播种黑麦草和光苕子,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开始下个周期的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实用效果之一:1、一方面,利用水稻和鸭子间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增加产品的安全性和整体效益,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大米种植;另一方面是,利用冬闲田种草养鹅的复合经营模式能实现农田四季高效利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本发明实现种草养鹅和稻鸭共作四季复合经营,是稻麦轮作的替代种养模式;2、牧草种植时间和进鹅时间高度契合,种植面积和养鹅量高度契合,分区面积恰当,轮牧时间恰当,不影响牧草生长;3、黑麦草和豆科牧草混播,利用豆科牧草可以固氮的特性,以及牧草作为绿肥回田来提高田地肥力;4、牧草条播既利于牧草生长,又利于牧鹅,相比现有技术中刈草喂鹅劳动成本高,本发明采用分区轮牧,大大降低了养鹅成本;5、养鹅和养鸭共用育雏禽舍和田间禽舍,提高了禽舍的使用率,禽舍设计合理科学;6、鸭本身不吃草,稻田杂草被鸭踩踏入泥中而抑制生长,草长大了就无法踩入泥中,所以放鸭日龄和秧龄一定要恰当,否则杂草无法被抑制;7、通过控制鸭和鹅早上喂养饲料量为日进食量的1/3,使得鸭或鹅跑遍整个活动区域,进而提高鸭踩踏除草的效果,以及提高鹅对牧草的采食量;8、通过科学的疫病防控和管理技巧,避免鸭鹅患病死亡,提高四季种养的效果。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四季种养与传统稻麦轮作经济效益对比,如下表3所示。表3四季种养和传统稻麦轮作经济效益对比注:两组各20亩,均种植南梗46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