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55464发布日期:2021-07-13 16: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工作:选择稻田,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处理后,投放菌粉,并在稻田构建田字型沟渠;所述沟渠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沟渠四周设有防逃网;所述田字型沟渠的两线交集处均设有虾池;所述虾池通过田字型沟渠连通;所述虾池中种有沉水植物;

s2、放养虾苗:将虾苗放入营养液中培养后,将虾苗投入虾池;所述营养液由磷酸二氢钾、葡萄糖酸锌、脯氨酸、硫氨酸、杨梅素、肌醇、水组成;

s3、种植水稻:将水位降至稻田水平面以下,再将稻田打理平整,灌溉水稻种植区,取已出苗的稻苗插秧,施用有机肥,适时追肥、灌溉;

s4、放养管理:虾苗养殖初期,在虾池中投放虾饲料,在虾苗养殖16~20天后,更换为沿着沟渠投放虾饲料,而后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饲料投放位置;

s5、成虾捕捞:虾苗养殖3~5个月后捕捞成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粉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按(2~3):1的菌落数量比混合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虾池水面的面积为稻田面积的4.00~6.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为狐尾藻、车轮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为虾池底部面积的2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的深度为1~1.5m,宽度为1~1.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为由2.5~4g/l磷酸二氢钾、5~8g/l葡萄糖酸锌、30~60mg/l脯氨酸、45~65mg/l硫氨酸、350~500mg/l杨梅素、80~95mg/l肌醇和余量水组成的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用量为每100尾虾苗使用670~830ml的营养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虾苗的放养密度为8000-10000尾/亩;在2月份中旬放养小龙虾虾苗,在5月份中旬放养罗氏沼虾虾苗,在9月份中旬放养小龙虾虾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投入罗氏沼虾虾苗前5~8天对虾池进行消毒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虾苗的养殖条件为水温23~30℃、ph6.8~7.3,0mg/l≤氨氮含量≤0.1mg/l,5mg/l≤溶解氧≤9mg/l,水体透明度30~40c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养罗氏沼虾虾苗时,虾饲料为虾饲料a;放养小龙虾虾苗时,虾饲料为虾饲料b;

所述虾饲料a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矮慈姑3~10份、水草2~8份、螺肉粉27~30份、酵母粉3~4份、玉米面粉9~10份、猪油1.2~1.5份、磷酸二氢钙2.2~2.6份、维生素预混料0.1~0.3份、轮虫2~4份;所述虾饲料的投喂次数为2~3次/d,投喂量为虾重量的2~5%;

所述虾饲料b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矮慈姑3~8份、水草4~10份、牡蛎肉粉27~30份、豆粕13~14份、猪油1.2~1.5份、磷酸二氢钙2.2~2.6份、维生素预混料0.1~0.3份、牛磺酸0.2~0.4份、鸡肉糜1~3份;所述虾饲料的投喂次数为3~4次/d,投喂量为虾重量的3~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设置田字型沟渠使养殖水体具有较佳的流动性,并在虾池种植沉水植物,进一步增强水体溶氧量,提高虾养殖的成活率;在虾苗放养前采用营养液处理虾苗,帮助运输后的虾苗恢复活力,补充营养,让虾苗适应新环境的培养条件,提高养殖成活率;通过在养殖期间不断的更换饲料投喂点,有效促进虾游动摄食,增强虾的体质和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成活率;采用本发明的生态养殖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稻田,还可养殖获得高品质的成虾,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何开琦;姚晓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归耘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1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