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50882发布日期:2022-03-22 21:08阅读:6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辣椒育种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2.色素辣椒,就是用于供给工业萃取辣椒红色素的辣椒。而在辣椒的国际贸易定价中,色价是重要的决定指标,因此高色价的色素辣椒品种将必然会为种植者和辣椒红色素萃取工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高色价”将成为色素辣椒专用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
3.近年来,新疆主栽的羊角形色素椒品种色素含量较低,且坐果不集中,连续性较强,致使无效果增多,采收后成品率较低,商品性不好。
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改变了现有技术育种的辣椒色素含量较低,且坐果不集中,连续性较强致使无效果增多,采收成品率低,商品性不好,实现了辣椒早熟、产量高、色价高、抗病、结果集中,坐果能力强,易脱水等的特点,符合市场需求,还适宜新疆各地露地栽培及机械采收。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s1、母本的选育:引进美国高色素辣椒品种4437,当年春季种植,9月红熟后对f1代留种,经8代单株自交选育成自交系,即为母本ht40;
9.s2、父本的选育:使用红龙13号变异株,当年9月红熟后留种,经8代单株自交选育成自交系,即为父本hb4054;
10.s3、人工授粉获得多个杂交一代组合:对母本选择花蕾变白、花瓣未展开的花苞进行去雄,采摘植株下部最大花瓣的花朵直接用于授粉,授粉时间在早上7点到11点之间,授粉后做上标记即可;
11.s4、将s3中获得的辣椒组合通过配合力测定、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获得高色价辣椒新品种红龙23号。
12.优选的,所述s1中的母本ht40特征为植株长势较强,株高80-90cm,株幅80cm左右,门椒节位12-14节,门椒高度14-16cm,果长18-19cm,果实横茎2.5-3.0cm,单株坐果数50个左右,成熟果深红色,易制干,无辣味。
13.优选的,所述s2中的父本hb4054特征为植株长势中等,株高50-55cm,株幅45cm左右,门椒节位9-10节,门椒高度8-10cm,果长12-13cm,果实横茎3.6-3.8cm,单株坐果数25个左右,成熟果深红色,椒果脱水速度适中,有辣味。
14.优选的,所述s3中人工授粉中母本植株生长在具有纱网覆盖的封闭棚中。
15.优选的,所述s4中红龙23号的特征为早熟杂种品种,生育期126天,无限分枝类型,株高70-80厘米左右,株幅50-60厘米,始花节位11-12节,结果集中,坐果能力强,果实羊角
形,果长16厘米左右,果实横径3.3厘米左右,果肉厚0.2厘米,干椒单果重4-5克,单株坐果数35个左右,青果绿色,成熟果深红色,果面有光泽无皱;vc含量134mg/100g,辣椒素含量0.012%,色价320asta;抗疫病,中抗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耐热性强,抗倒伏能力强,平均干椒产量530.66kg/亩;适宜无霜期150天以上的新疆南北疆及甘肃武威各地春季露地栽培。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过引进美国高色素辣椒品种4437,当年春季种植,9月红熟后对f1代留种,经8代单株自交选育成自交系,得到母本ht40,然后使用红龙13号变异株,当年9月红熟后留种,经8代单株自交选育成自交系,得到父本hb4054,再将母本和父本进行人工授粉获得多个杂交一代组合,在授粉过程中对母本选择花蕾变白、花瓣未展开的花苞进行去雄,采摘植株下部最大花瓣的花朵直接用于授粉,授粉时间在早上7点到11点之间,授粉后做上标记即可,再对授粉后的辣椒组合通过配合力测定、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获得高色价辣椒新品种红龙23号,使得高色阶辣椒具有早熟、产量高、色价高、抗病、结果集中,坐果能力强,易脱水等的特点,符合市场需求,适宜新疆各地露地栽培及机械采收,同时通过这个育种方法还解决了育种中多性状聚合后的不稳定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8.实施例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色素辣椒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0.s1、母本的选育:引进美国高色素辣椒品种4437,当年春季种植,9月红熟后对f1代留种,经8代单株自交选育成自交系,即为母本ht40;
21.s2、父本的选育:使用红龙13号变异株,当年9月红熟后留种,经8代单株自交选育成自交系,即为父本hb4054;
22.s3、人工授粉获得多个杂交一代组合:对母本选择花蕾变白、花瓣未展开的花苞进行去雄,采摘植株下部最大花瓣的花朵直接用于授粉,授粉时间在早上7点到11点之间,授粉后做上标记即可;
23.s4、将s3中获得的辣椒组合通过配合力测定、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获得高色价辣椒新品种红龙23号。
24.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s1中的母本ht40特征为植株长势较强,株高80-90cm,株幅80cm左右,门椒节位12-14节,门椒高度14-16cm,果长18-19cm,果实横茎2.5-3.0cm,单株坐果数50个左右,成熟果深红色,易制干,无辣味。
25.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s2中的父本hb4054特征为植株长势中等,株高50-55cm,株幅45cm左右,门椒节位9-10节,门椒高度8-10cm,果长12-13cm,果实横茎3.6-3.8cm,单株坐果数25个左右,成熟果深红色,椒果脱水速度适中,有辣味。
26.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s3中人工授粉中母本植株生长在具有纱网覆盖的封闭棚中。
27.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s4中红龙23号的特征为早熟杂种品种,生育期126天,无限
分枝类型,株高70-80厘米左右,株幅50-60厘米,始花节位11-12节,结果集中,坐果能力强,果实羊角形,果长16厘米左右,果实横径3.3厘米左右,果肉厚0.2厘米,干椒单果重4-5克,单株坐果数35个左右,青果绿色,成熟果深红色,果面有光泽无皱;vc含量134mg/100g,辣椒素含量0.012%,色价320asta;抗疫病,中抗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耐热性强,抗倒伏能力强,平均干椒产量530.66kg/亩;适宜无霜期150天以上的新疆南北疆及甘肃武威各地春季露地栽培。
28.实验例
29.本发明于2012年以ht40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并通过配合力测定试验,2013-201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组合ht40
×
hb4054表现突出,2015-2016年南北疆进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号为:gpd辣椒(2017)650024。
30.(一)丰产性
31.1、品种比较试验
32.2013年-2014年在石河子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红龙13号(ck)为对照,试验采用温室穴盘基质育苗,露地覆盖地膜丰产模式。播种期为3月5日,定植期为5月2日。试验地选择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3

,一穴双株、一膜双行定植,株距25cm,行距50cm,滴管灌溉,四周设保护行。红龙23号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均表现抗病、色价高、商品性好、性状稳定、丰产稳产。其折合产量分别为500.3kg/667m2、526.9kg/667m2,比对照红龙13号平均增产增产14.8%、17.9。
33.表1 2013-2014年红龙23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小区面积:3m2)
[0034][0035]
2、区域试验
[0036]
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石河子、184团、和硕、和静、焉耆、45团等6个基地进行区域试验,以红龙13号为对照品种。2015年红龙23号平均干椒为525.76/667m2,比对照红龙13号增产21.86%,2016年红龙23号平均干椒为531.19/667m2,比对照红龙13号增产22.16%(表2)。
[0037]
表2 2015-2016年红龙23号区域试验产量统计结果
[0038][0039]
3、生产试验
[0040]
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142团、184团、焉耆、和硕等地进行生产示范,以红龙13号为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红龙23号平均每667m2干椒产量为522.67kg,对照红龙13号平均增产22.5%(表3)。
[0041]
表3 2015-2016年红龙23号生产试验示范产量结果
[0042][0043]
(一)抗病性
[0044]
2015-2016年度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各试验点中对红龙23号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红龙23号病毒病平均发病率41.4%,病情指数50.7;疫病平均发病率13.3%,病情指数11.5;炭疽病平均发病率25.8%,病情指数37.2;细菌性斑点病平均发病率27.1%,病情指数31.8。按照抗病性分级标准,该品种抗疫病,中抗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感病毒病。对照红龙13号病毒病平均发病率51.6%,病情指数61.6;疫病平均发病率26.5%,病情指数30.6;炭疽病平均发病率34.8%,病情指数46.5;细菌性斑点病平均发病率29.4%,病情指数40.6。
[0045]
(二)品质分析
[0046]
根据新疆隆平红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品管部检测,红龙23号含维生素c 134mg/100g,辣椒素含量0.012%,色价320asta。
[0047]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