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北旱区黄芪抗旱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99739发布日期:2022-01-22 11:0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北旱区黄芪抗旱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黄芪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北旱区黄芪抗旱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主根肥厚,木质,呈圆柱形,常分枝,上端较粗,鲜根呈灰黄色。其性甘,微温,以根入药,根部富含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排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黄芪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需肥量大,在管理中要及时追肥;喜水又怕水,水少则根须不易旺盛膨大,水多则易烂根,要注意排灌结合。在苗期和现蕾期要及时补水,特别是现蕾期,是黄芪的需水高峰期。西北旱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以及内蒙古等地),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严重短缺,年降水量仅约400mm,年均蒸散量约为1157.8mm/a。干旱已成为限制黄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5~6月降雨少,该时期黄芪正处苗期,需水量较大,缺水会导致黄芪正常生长受阻并减产。因此增加保水剂并合理施肥,可缓解黄芪苗期干旱,从而提高黄芪产量,增加种植户收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北旱区黄芪抗旱栽培方法,该方法采用保水剂与有机肥、缓释肥的互作效应,提高土壤含水率,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4.一种西北旱区黄芪抗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种植区域选择山区、半山区或平地;
6.2)对种植区进行整地、施肥;施肥时将全部用量的有机肥、过磷酸钙、硫酸钾和40%用量缓释尿素作为基肥施入土壤;剩余60%的缓释尿素均匀分为三份,在黄芪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三次追施;其中,有机肥用量3000kg
·
hm-2
,过磷酸钙(p2o5含量≥16%)用量1406.3kg
·
hm-2
,硫酸钾(k2o含量≥40%)用量500kg
·
hm-2
,缓释尿素(n含量≥46%)用量227.21kg
·
hm-2

7.3)施肥后,开沟移苗种植即可,开沟移苗时,用犁深翻约30cm混匀耙平耕细后做畦,畦宽80cm,高30cm,畦面开沟移苗,同时将保水剂均匀撒施在沟里,保水剂用量150kg
·
hm-2

8.步骤1)中,山区、半山区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或棕色森林土;平地选地势较高、渗水力强、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或积土。
9.步骤1)中,选择的种植区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30~40cm,充分晾晒;所述前茬作物为夏收作物且轮作3年以上,所述夏收作物为麦类作物或油菜。
10.步骤2)中,整地、施肥时间选择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在4 月上中旬进行,整地时捡拾多年生杂草根、田间及周边杂物等,深耕土壤,精细整地,用耱和耙子耱平耙细耙绵。
11.步骤3)中,采用露天开沟斜栽方式种植,行距50cm,株距15cm,倾斜角度约20
°
;移
栽选择在浇水后或雨天进行,移苗时,种苗芽头朝田埂一个方向摆放,芽头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苗尾后方均匀铲土覆盖种苗,覆土厚度约 8cm,芽头及苗尾全部种苗用土覆盖严实,栽后将覆土踩实或镇压紧密。
12.步骤3)中,种植后对种植区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和摘顶疏花操作,其中松土除草分为3次,依次在5月上旬、6月上旬和7月上旬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有蚜虫、黄芪籽蜂和白粉病及根腐病的防治。
13.优先地,本发明中保水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凹凸棒石20-50%,丙烯酰胺80%-50%,引发剂(丙烯酰胺重量的0.05-1.5%)和交联剂(为丙烯酰胺重量的0.05-1.0%),其制备方法为:在氮气保护下,上述原料混合后通过有机无机杂化聚合反应,将聚合产物输送至造粒机和干燥器中进行造粒和干燥,得灰白色至米黄色的颗粒状保水剂。选择的凹凸棒石和丙烯酰胺生产成本低、无毒、生物全降解,且耐盐碱性好、受压下保水率高,具有极好的保水、保肥、松土等效应。
14.优选地,本发明的有机肥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凹凸棒30%、腐殖酸 15%、烘干或发酵的动物粪便50%、滑石粉2-3%、微生物0.5-1%及微量元素 1-2.5%。其中,有效成分:有机质≥45%,n+p2o5+k2o≥5%,ph:5.5-8.5,水分≤30%。
15.优选地,本发明的缓释尿素由缩二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多肽组成:其中缩二脲、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量比为(95-97):(3-5),多肽为缓释尿素重量的0.01-1.5%,所述缓释尿素的粒度范围d为2.00-4.75mm,含氮>46%。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7.本发明中,采用保水剂与有机肥、缓释肥的互作效应,提高土壤含水率,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栽培过程中使用保水剂为吸水能力特别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味、安全环保,不污染土壤,产出黄芪属绿色中药材,本发明技术为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有利用黄芪产业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18.图1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芪单株根鲜重的影响;b代表保水剂,om代表有机肥,hn代表缓释尿素;
19.图2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芪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效果。
21.实施例1
22.一种西北旱区黄芪抗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1)种植区域选择山区、半山区或平地;山区、半山区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或棕色森林土;平地选地势较高、渗水力强、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或积土,忌白浆土、盐碱土、粘壤土和积水草甸土。选择的种植区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30~40cm,充分晾晒;本实施例中前茬作物为夏收作物且轮作3年以上,夏收作物为麦类作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油菜);前茬作物不宜选择豆类作物茬口。
24.2)对种植区进行整地、施肥;施肥时将全部用量的有机肥、过磷酸钙、硫酸钾和
40%用量缓释尿素作为基肥施入土壤;剩余60%的缓释尿素均匀分为三份,在黄芪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三次追施;其中,有机肥用量3000kg
·
hm-2
,过磷酸钙(p2o5含量≥16%)用量1406.3kg
·
hm-2
,硫酸钾(k2o含量≥40%)用量500kg
·
hm-2
,缓释尿素(n含量≥46%)用量227.21kg
·
hm-2
;整地、施肥时间选择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在4月上中旬进行,整地时捡拾多年生杂草根、田间及周边杂物等,深耕土壤,精细整地,用耱和耙子耱平耙细耙绵。
25.3)施肥后,开沟移苗种植即可,开沟移苗时,用犁深翻约30cm混匀耙平耕细后做畦,畦宽80cm,高30cm,畦面开沟移苗,同时将保水剂均匀撒施在沟里,保水剂用量150kg
·
hm-2
;采用露天开沟斜栽方式种植,行距50cm,株距15cm,倾斜角度约20
°
;移栽选择在浇水后或雨天进行,移苗时,种苗芽头朝田埂一个方向摆放,芽头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苗尾后方均匀铲土覆盖种苗,覆土厚度约8cm,芽头及苗尾全部种苗用土覆盖严实,栽后将覆土踩实或镇压紧密,利于缓苗;移栽选择在浇水后或雨天进行,有利于种苗成活,育苗移栽时要注意不能伤到主根,主根受伤后易形成鸡爪黄,影响商品的质量;根据种植试验确定,保苗约15万株/hm2。
26.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中保水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其中,凹凸棒石和丙烯酰胺中,凹凸棒石30%,丙烯酰胺70%,引发剂(丙烯酰胺重量的1%) 和交联剂(丙烯酰胺重量的1%),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其制备方法为:在氮气保护下,上述原料混合后通过有机无机杂化聚合反应,聚合温度为45度将聚合产物输送至造粒机和干燥器中进行造粒和干燥,得灰白色至米黄色的颗粒状保水剂。选择的凹凸棒石和丙烯酰胺生产成本低、无毒、生物全降解,且耐盐碱性好、受压下保水率高,具有极好的保水、保肥、松土等效应。在其他实施例中,其组成满足以下条件均可:凹凸棒石20-50%,丙烯酰胺80%-50%,引发剂(丙烯酰胺重量的0.05-1.5%)和交联剂(丙烯酰胺重量的0.05-1.0%)。
27.本实施例中有机肥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凹凸棒30%、腐殖酸15%、烘干或发酵的动物粪便50%、滑石粉3%、微生物1%及微量元素1%。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机肥的组成可以为:凹凸棒30%、腐殖酸15%、烘干或发酵的动物粪便50%、滑石粉2%、微生物0.5%及微量元素2.5%。其中,有效成分:有机质≥45%,n+p2o5+k2o≥5%,ph:5.5-8.5,水分≤30%。
28.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缓释尿素由缩二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多肽组成:其中缩二脲、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量比为95:5,多肽为缓释尿素重量的0.01%,所述缓释尿素的粒度范围d为2.00-4.75mm,含氮>46%。其他实施例中,缩二脲、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量比可以为97:3-5,多肽为缓释尿素重量的1.5%;
29.本发明中,种苗优选膜荚黄芪,又叫正北芪(恒上黄芪、浑源黄芪)优良品种繁育的优质种苗。膜荚黄芪是黄芪的一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效:一是能很好地补气血;二是能快速提升人体的免疫力;三是能很好地应对气滞。选择无霉变、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根条长度20~25cm粗细均匀且有芽头的优质种苗,适宜生产移栽。
30.种植后,需对种植区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和摘顶疏花操作,其中,松土除草分为3次,依次在5月上旬、6 月上旬和7月上旬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有蚜虫、黄芪籽蜂和白粉病及根腐病的防治。
31.本实施例中,田间管理的具体操作为:
32.(1)松土除草:除草要求尽早进行,并保持田间无杂草,地表层不板结;出苗后应根据种植区的生产实际及时除草,第1次除草一般于5月上中旬进行,不宜深锄,宜浅锄;第2次除草于6月上中旬进行,宜深锄松土,除净杂草;第3次除草于7月中旬进行,浅锄、细除;3次除草以后,根据田间行间杂草生长实际情况,勤中耕、勤除草,对田间地埂及边沿上生长的杂草要及时铲除,整个除草过程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
33.(2)水肥管理:黄芪耐旱,但在苗期和现蕾期这两个时期需水量较大,可根据墒情结合追肥适当灌水,其他时间不遇特别干旱,不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根部腐烂。黄芪定苗后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平均分三次追施剩余60%氮肥,以促进结实和种熟。
34.(3)摘顶疏花:不需采收种子收获根部的黄芪,应适当控制黄芪地上部分植株高度,可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在现蕾期将出现的花蕾摘顶或在开花期摘去花序,最好边现蕾边摘顶,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地下部分根生长,增大根体积,提高黄芪产量,增加种植户经济效益。
35.本实施例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操作为:
36.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方针,应该坚持以农业措施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积极采用轮作倒茬、土壤处理等灭虫防病技术,忌与豆科等易感作物轮作,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7.干旱地区黄芪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病虫害相对较少,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黄芪籽蜂和白粉病及根腐病。蚜虫和黄芪籽蜂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发生虫害较为普遍,发生虫害时可以选择使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的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48%的抗蚜威2000倍液进行喷施,轻者喷施一次即可,严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施2~3次,每3天喷一次;或悬挂黄板 300~350块/hm 2诱杀蚜虫和小蜂,期间间隔15~20d更换黄板1次,视虫害情况更换3~4次黄板。其他虫害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与禾本科进行轮作、石灰处理土壤进行防治。白粉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至8 月上中旬,发病时可采用质20%粉锈宁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 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较好。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预防,间隔7d喷1次,连喷2~3次;其他病害可选用65%代森锌400~500倍液或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5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在发病初期应及时拔出病株,用石灰处理土壤,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或沤肥。
38.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采收种子和采挖过程:
39.采收种子:黄芪为无限花序,种子成熟时,荚果下垂,由花序下部自下而上成熟,采收种子应分期进行,因为黄芪分枝较多,开花不一致,种子成熟不在同一时段,成熟的应及时采收,以免英果自然开裂,种子掉落。采收后的荚果,应及时晒干脱粒,去除杂质和有虫蛀及破损种子,装入编织袋中于干燥通风处贮藏。
40.适时采挖:黄芪采挖一般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地上茎秆部分枯萎时进行采挖。采挖时先割去地上茎秆,然后将根部全部挖出,黄芪根深,采挖时注意从头挖出新面,切勿将根挖断,避免造成人为的损失。采挖的黄芪根条,除去杂质,抖去泥土,修去芦头及须根,放日光下晒七八成干时,切厚片,晾晒、清洗、分级加工。
41.实施例2:增产效果
42.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本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采用保水剂与凹土棒有机肥、缓释尿素配施互作(b+om+hn)栽培技术栽培黄芪进行了增产效果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单株根鲜重较凹土棒有机肥与缓释尿素(om+hn)配施处理和缓释尿素处理分别增加84.59%、1.29倍(见图1),表现极显著差异(p《0.05)。
43.黄芪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出苗期、现蕾开花期、结荚期、收获期,本发明的保水剂与凹土棒有机肥、缓释尿素配施互作处理(b+om+hn)下的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较有机肥与缓释尿素(om+hn)配施处理和缓释尿素(hn) 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各时期分别增加11.43%、28.78%;22.49%、51.81%; 23.25%、31.44%;13.55%、18.81%(见图2),且整个生育期b+om+hn处理表现显著差异(p《0.05),om+hn处理在前三个时期表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施用保水剂与凹土棒有机肥、缓释尿素配施互作增加黄芪产量,提升土壤水分含量,减缓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均衡,锁住水分时间持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