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68058发布日期:2022-03-09 03:4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中药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2.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干燥根入药,为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临床应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3.黄芩过去主要来源于野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资源急剧下降,人工种植黄芩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栽培年限长,技术不规范,使得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均不理想,尤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黄芩的产品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就采挖加工,导致药材出货率低,加工产品质量差,损耗大,优质产品出货率少,久而久之的恶性循环,导致黄芩种植逐年减少。为了保证黄芩的发展,保证药材质量,缩短生产年限,满足市场对黄芩的需求,开发体质增效的黄芩栽培技术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与热点。
4.cn103650803a公开了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黄芩的根茎切开,作为繁殖材料,并分别放入50ppm、75ppm和100ppm三种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经过浸泡处理后,按30
×
32cm的行株距分别栽植。其扦插繁殖方法为:用茎梢8~10cm作插条,并用吲哚乙酸处理3小时,扦插行株距10
×
6cm,搭阴棚,插后浇水保湿。所述种植方法得到的黄芩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5%以上,提高了种植农户的种植效益。但该种植方法需要3年左右才能得到黄芩产品,黄芩的生产周期较长。
5.cn107493904a公开了一种黄芩抗重茬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重茬地采收后至下季黄芩播种前,深耕45-50cm,深耕后,用发酵醋糟、炭化荷叶和稻草覆盖,晾晒土壤后,播种,采用种植播种繁育时,不作脱毒处理,采用扦插繁殖时,将扦插苗浸于脱乙酰化壳聚糖800-850倍液中,在35-38℃、照度为1000-1500lx的条件下培育20-24小时,实现脱毒,种植期间,如遇病害,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防治。所述种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黄芩种植重茬问题,降低重茬病害发生。但该种植方法得到的黄芩只能保证不低于上一年的黄芩产量,但对于黄芩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待研究。
6.基于以上研究,可以看到,目前的黄芩栽培技术仍存在着生长周期长的局限性,且黄芩产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找到一种缩短黄芩周期,同时提高黄芩产量的种植方法,对于黄芩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现实实际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及其产品,采用所述种植方法可在2年内得到优质黄芩,提高土地利用率。
8.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播前准备:过筛,精选种子,并缠种定株;
11.(2)播种:深翻土壤,随后施肥,旋耕,隔天二次旋耕,随后进行起垄,每垄开播种沟,依次进行播种,下滴灌带,覆土,喷洒除草剂,最后覆膜;
12.(3)前期处理:覆膜完成后,浇水,观察地温,当地温超过37-40℃时,对覆膜进行扎孔放风;
13.(4)揭开覆膜:待环境温度在17-20℃以上时,揭开覆膜;
14.(5)生长:黄芩生长,待其成熟后,采挖。
15.本发明所涉及的黄芩的种植方法,通过缠种定株,保证播种、出苗和单株的生长空间均匀一致,通过起垄种植,能够使得黄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保证单株能够均匀吸收营养和光照,另外,通过覆膜能有效延长黄芩在地生长时间,减少杂草和药材的营养竞争,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营养有效利用率,保证药材质量。
16.需要说明的是,与平地种植得到的黄芩产品相比,采用本发明的起垄种植得到的黄芩产品根茎更加粗壮,且鲜重更高,作为药材的损耗率能够降低10%以上。另外,得到的黄芩产品中黄芩苷含量超过药典规定的20%以上。
17.所述深翻是指将地表层的无关种子深翻到不能发芽的深度,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18.所述施肥是指将肥料均匀散到田间,保证无死角。
19.所述旋耕是指将施入的复合肥均匀混合,以防烧苗。
20.所述垄高是指起垄高度,起垄能够防止雨季田间出现积水,采挖时候便于挖出药材。
21.所述每垄的间距指起垄幅度,保证每垄通风透光,减少病害,有利于药材生长。
22.所述覆土是指覆盖合适厚度的土于播种沟,一般和土壤质地有关系。
23.所述覆膜,指覆盖常规地膜。
24.所述地温和土壤含水量(包括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绝对含水量)由土壤水分速测仪进行监测。
25.所述37-40℃,可以是37℃、37.5℃、38℃、38.5℃、39℃、39.5℃或40℃等。
26.所述17-20℃,可以是17℃、17.5℃、18℃、18.5℃、19℃、19.5℃或20℃等。
27.优选地,所述过筛的目数为15-18目。
28.所述15-18目,可以是15、16、17或18目等。
29.优选地,所述缠种定株的株距为2.5-5cm。
30.所述2.5-5cm,可以是2.5cm、2.8cm、3cm、3.2cm、3.5cm、3.8cm、4cm、4.2cm、4.5cm、4.8cm或5cm等。
31.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32.优选地,所述深翻的深度为35-45cm。
33.所述35-45cm,可以是35cm、36cm、37cm、38cm、39cm、40cm、41cm、42cm、43cm、44cm或45cm等。
34.优选地,所述施肥指在环境温度为13-17℃时每亩施入复合肥15-35kg。
35.所述13-17℃,可以是13℃、13.5℃、14℃、14.5℃、15℃、15.5℃、16℃、16.5℃或17℃等。
36.所述15-35kg,可以是15kg、17kg、19kg、21kg、23kg、25kg、27kg、29kg、31kg、33kg或
35kg等。
37.优选地,所述复合肥包括氮磷钾复合肥、磷钾复合肥或磷氮复合肥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可以是氮磷钾复合肥与磷钾复合肥的组合或磷钾复合肥与磷氮复合肥的组合等,优选为氮磷钾复合肥。
38.优选地,所述旋耕的深度为10-20cm。
39.所述10-20cm,可以是10cm、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或20cm等。
40.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41.优选地,所述起垄的垄高为15-25cm,优选为18-21cm。
42.所述15-25cm,可以是15cm、16cm、17cm、18cm、19cm、20cm、21cm、22cm、23cm、24cm或25cm等。
43.优选地,所述起垄时每垄的间距为1.0-1.5m。
44.所述1.0-1.5m,可以是1.05m、1.1m、1.15m、1.2m、1.25m、1.3m、1.35m、1.4m、1.45m或1.5m等。
45.所述起垄的高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导致有效土地利用率太低,过低会导致达不到效果。
46.优选地,所述起垄的垄上开1-2行播种沟。
47.优选地,所述沟的深度为5-8cm,所述沟的平均宽度为3-5cm。
48.所述5-8cm,可以是5cm、5.5cm、6cm、6.5cm、7cm、7.5cm或8cm等。
49.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50.本发明所涉及的播种的密度为3.2-6.4万株/亩,优选为4-5万株/亩。
51.所述3.2-6.4万株/亩,可以是3.2万株/亩、3.4万株/亩、3.6万株/亩、3.8万株/亩、4.0万株/亩、4.2万株/亩、4.4万株/亩、4.6万株/亩、4.8万株/亩、5万株/亩、5.2万株/亩、5.4万株/亩、5.6万株/亩、5.8万株/亩、6.0万株/亩、6.2万株/亩或6.4万株/亩等。
52.所述播种的密度为每亩种植黄芩的单株数量,根据土壤类型、地势和土壤肥力进行播种。
53.优选地,所述覆土的厚度为0.5-2.5cm。
54.所述0.5-2.5cm,可以是0.5cm、0.8cm、1.0cm、1.2cm、1.5cm、1.8cm、2.0cm、2.2cm或2.5cm等。
55.优选地,所述除草剂的用量为20-200ml/亩。
56.所述20-200ml/亩,可以是20ml/亩、40ml/亩、60ml/亩、80ml/亩、100ml/亩、120ml/亩、140ml/亩、160ml/亩、180ml/亩或200ml/亩等。
57.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58.所述除草剂的用量可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相应调整。
59.本发明中,所述浇水指在覆膜10-20天内浇水2-4次。
60.所述浇水次数不能过高或过低,过低会导致种子不能吸水膨胀,影响种子发芽,过高会导致地温偏低,发芽过慢,种子容易糜烂,影响出苗情况。
61.所述10-20天,可以是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16天、17天、18天、19天或20天等。
62.所述2-4次,可以是2次、3次或4次等。
63.优选地,所述浇水后的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30%。
64.所述20-30%,可以是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等。
65.所述黄芩生长的期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60%。
66.所述40-60%,可以是40%、42%、44%、46%、48%、50%、52%、54%、56%、58%或60%等。
67.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68.优选地,所述黄芩生长的期间还包括控水蹲苗和割苗通风操作。
69.优选地,所述控水蹲苗在苗高15-18cm时进行。
70.所述15-18cm,可以是15cm、15.5cm、16cm、16.5cm、17cm、17.5cm或18cm等。
71.所述控水蹲苗是指苗高15-18cm时开始控水,促进根部向下生长,是一种提高抵抗干旱的农艺措施。
72.优选地,所述割苗通风指在苗高超过18-20cm时,割除地上部分,保持通风。
73.所述18-20cm,可以是18cm、18.2cm、18.4cm、18.6cm、19cm、19.2cm、19.4cm、19.6cm、19.8cm或20cm等。
74.所述割苗通风可以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根部生长。
75.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7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7.(1)播前准备:过15-18目筛,精选种子,并缠种定株,株距为2-5cm;
78.(2)播种:深翻土壤35-45cm,环境温度为13-17℃时每亩施入复合肥15-35kg,旋耕10-20cm,隔天二次旋耕10-20cm,随后进行起垄,起垄的垄高为15-25cm,起垄时每垄的间距为1.0-1.5m,每垄开1-2行播种沟,沟的深度为5-8cm,所述沟的平均宽度为3-5cm,播种,下滴灌带,覆土0.5-2.5cm,随后每亩喷洒除草剂20-200ml,覆膜;
79.(3)前期处理:覆膜完成后,10-20天内浇水2-4次,使得浇水后的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30%,观察地温,当地温连续3-4天超过37-40℃时,对覆膜进行扎孔放风;
80.(4)揭开覆膜:待环境温度稳定在17-20℃以上时,揭开覆膜;
81.(5)生长:黄芩生长,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60%,当苗高为15-18cm时控水蹲苗,苗高超过18-20cm时,割除地上部分,保持通风,待黄芩成熟后,采挖。
8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芩,所述黄芩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黄芩的种植方法种植得到。
8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4.(1)本发明所提供的黄芩的种植方法,能够显著增加黄芩的优质药材产量,提高药材的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将种植年限由3-4年缩短到2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土地有效利用率,对黄芩种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85.(2)与平地种植得到的黄芩产品相比,本发明的得到的黄芩产品根茎更加粗壮,且鲜重更高,作为药材的损耗率能够降低10%以上。同时,得到的黄芩产品中黄芩苷含量超过药典规定的2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8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87.相应实验同时在承德地区四个不同的黄芩栽培基地进行,每次实验分为8个小区平行处理,其中4个小区为实验组,4个小区为对照组,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4
×
10m,实验方法具体详见实施例。
88.下述实施例中相应材料和原料的购买来源如下:
89.其中,黄芩种子产自热河承德。其余材料和原料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其他商业途径获得。
90.实施例1
9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2.(1)播前准备:过16目筛,精选种子,随后将精选后的黄芩种子放到缠种机器,按照株距为2.5cm固定;
93.(2)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深翻土壤40cm,环境温度在15℃时按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kg的标准施肥,旋耕12cm,隔天二次旋耕12cm,随后进行起垄,起垄的垄高为18cm,起垄时每垄的间距为1m,每垄开2行播种沟,沟的深度为5cm,所述沟的平均宽度为3cm,按单株4.7万株播种,随后每垄下1条虹吸式滴灌带,覆土0.5cm,随后每亩二甲戊灵60ml,覆盖常规地膜;
94.(3)前期处理:覆膜完成后,第2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含水量为24-26%,第8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4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观察地温,当地温连续3天超过40℃时,对覆膜进行扎孔放风,随后,待环境温度为20℃以上时,揭开地膜;
95.(4)生长:黄芩生长,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60%,当苗高为15-18cm时控水蹲苗,苗高超过18cm时,割除地上部分,保持通风,待黄芩成熟后,即可采挖。
96.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四合永镇合子村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97.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7、有机质1.11%、全氮0.06%、全磷0.01%、钾0.91%、有效氮19.1mg/kg、有效磷6.51mg/kg、有效钾51.0mg/kg。
98.实施例2
9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1)播前准备:过16目筛,精选种子,随后将精选后的黄芩种子放到缠种机器,按照株距为2.8cm固定;
101.(2)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深翻土壤35cm,环境温度在15℃时按每亩施入磷氮复合肥35kg的标准施肥,旋耕15cm,隔天二次旋耕15cm,随后进行起垄,起垄的垄高为20cm,起垄时每垄的间距为1.3m,每垄开2行播种沟,沟的深度为8cm,所述沟的平均宽度为4cm,按单株4万株播种,随后每垄下1条虹吸式滴灌带,覆土2cm,随后每亩二甲戊灵80ml,覆盖常规地膜;
102.(3)前期处理:覆膜完成后,第2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含水量为24-26%,第8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观察地温,当地温连
续3天超过40℃时,对覆膜进行扎孔放风,随后,待环境温度为20℃以上时,揭开地膜;
103.(4)生长:黄芩生长,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60%,当苗高为15-18cm时控水蹲苗,苗高超过20cm时,割除地上部分,保持通风,待黄芩成熟后,即可采挖。
104.本实验在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下营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05.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7.0、有机质1.18%、全氮0.08%、全磷0.06%、钾0.82%、有效氮20.11mg/kg、有效磷6.72mg/kg、有效钾48.13mg/kg。
106.实施例3
10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8.(1)播前准备:过16目筛,精选种子,随后将精选后的黄芩种子放到缠种机器,按照株距为4cm固定;
109.(2)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深翻土壤42cm,环境温度在15℃时按每亩施入磷钾复合肥25kg的标准施肥,旋耕15cm,隔天二次旋耕15cm,随后进行起垄,起垄的垄高为20cm,起垄时每垄的间距为1m,每垄开2行播种沟,沟的深度为6cm,所述沟的平均宽度为5cm,按单株3.0万株播种,随后每垄下1条虹吸式滴灌带,覆土1.5cm,随后每亩二甲戊灵100ml,覆盖常规地膜;
110.(3)前期处理:覆膜完成后,第2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含水量为24-26%,第10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8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观察地温,当地温连续3天超过40℃时,对覆膜进行扎孔放风,随后,待环境温度为20℃以上时,揭开地膜;
111.(4)生长:黄芩生长,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60%,当苗高为15-18cm时控水蹲苗,苗高超过20cm时,割除地上部分,保持通风,待黄芩成熟后,即可采挖。
112.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四合永镇玛琥沟村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13.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9、有机质1.18%、全氮0.11%、全磷0.08%、钾0.76%、有效氮21.02mg/kg、有效磷6.85mg/kg、有效钾52.41mg/kg。
114.实施例4
1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6.(1)播前准备:过16目筛,精选种子,随后将精选后的黄芩种子放到缠种机器,按照株距为3.3cm固定;
117.(2)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深翻土壤45cm,环境温度在15℃时按每亩施入磷钾复合肥30kg的标准施肥,旋耕15cm,隔天二次旋耕15cm,随后进行起垄,起垄的垄高为15cm,起垄时每垄的间距为1.0m,每垄开2行播种沟,沟的深度为5cm,所述沟的平均宽度为3cm,按单株3.5万株播种,随后每垄下1条虹吸式滴灌带,覆土0.5cm,随后每亩二甲戊灵30ml,覆盖常规地膜;
118.(3)前期处理:覆膜完成后,第2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4-26%,第8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4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4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含水量为20-22%,观察地温,当地温连续3天超过40℃时,对覆膜进行扎孔放风,随后,待环境温度为20℃以上时,揭开地膜;
119.(4)生长:黄芩生长,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60%,当苗高为15-18cm时控水蹲苗,苗高超过18cm时,割除地上部分,保持通风,待黄芩成熟后,即可采挖。
120.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黄土坎乡黄土坎村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21.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9、有机质1.21%、全氮0.18%、全磷0.12%、钾0.68%、有效氮21.13mg/kg、有效磷6.47mg/kg、有效钾52.49mg/kg。
122.实施例5
1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缠种定株的株距为2cm,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24.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四合永镇合子村进行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25.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7、有机质1.11%、全氮0.06%、全磷0.01%、钾0.91%、有效氮19.1mg/kg、有效磷6.51mg/kg、有效钾51.0mg/kg。
126.实施例6
1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起垄的垄高为10cm,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28.本实验在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下营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29.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7.0、有机质1.18%、全氮0.08%、全磷0.06%、钾0.82%、有效氮20.11mg/kg、有效磷6.72mg/kg、有效钾48.13mg/kg。
130.实施例7
1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起垄的垄高为30cm,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32.本实验在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下营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33.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7.0、有机质1.18%、全氮0.08%、全磷0.06%、钾0.82%、有效氮20.11mg/kg、有效磷6.72mg/kg、有效钾48.13mg/kg。
134.实施例8
1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起垄每垄的间距为0.6m,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36.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四合永镇玛琥沟村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37.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9、有机质1.18%、全氮0.11%、全磷0.08%、钾0.76%、有效氮21.02mg/kg、有效磷6.85mg/kg、有效钾52.41mg/kg。
138.实施例9
1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覆膜完成后,仅第2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4-26%,第8天和第15天不浇水,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40.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黄土坎乡黄土坎村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
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41.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9、有机质1.21%、全氮0.18%、全磷0.12%、钾0.68%、有效氮21.13mg/kg、有效磷6.47mg/kg、有效钾52.49mg/kg。
142.实施例10
14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覆膜完成后,第2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4-26%,第6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0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4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第18天浇水1次,保证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0-22%,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44.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黄土坎乡黄土坎村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45.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9、有机质1.21%、全氮0.18%、全磷0.12%、钾0.68%、有效氮21.13mg/kg、有效磷6.47mg/kg、有效钾52.49mg/kg。
146.实施例11
1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芩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控水蹲苗在苗高10-12cm时进行,其余参数与实施1保持一致。种植方法参考实施例1。
148.本实验在承德市围场县四合永镇合子村进行黄芩基地进行,同时按照目前的生产常用方式,采用平地条播种植作为对照进行播种。
149.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7、有机质1.11%、全氮0.06%、全磷0.01%、钾0.91%、有效氮19.1mg/kg、有效磷6.51mg/kg、有效钾51.0mg/kg。
150.测试例1
151.本测试例于播种后第二年10月中旬对实施例1-11得到的黄芩产品进行随机取样,每个小区内抽取30株,测量单株的根粗、鲜重和单株长度(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152.其中根粗指炉头下1cm的粗度,鲜重指采挖后去除地上秧茬和根部泥土等非其他药用部位鲜重。
153.单株的根粗测量结果统计如下表1所示:
154.表1
155.[0156][0157]
由上表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黄芩的种植方法得到的黄芩产品,根茎更加粗壮,其中根粗2cm以上的,最高可达19.18%。由实施例5-11的数据可知:缠种定株的株距、起垄的垄高、每垄的间距、覆膜后的浇水次数及控水蹲苗的时间均会对黄芩的根粗造成影响。
[0158]
单株的鲜重测量结果统计如下表2所示:
[0159]
表2
[0160]
[0161][0162][0163]
由上表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黄芩的种植方法得到的黄芩
产品,鲜重更重,其中鲜重45g以上的,最高可达13.36%。由实施例5-11的数据可知:缠种定株的株距、起垄的垄高、每垄的间距、覆膜后的浇水次数及控水蹲苗的时间均会对黄芩的鲜重造成影响。
[0164]
单株的根长测量结果统计如下表3所示:
[0165]
表3
[0166]
[0167][0168]
由上表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黄芩的种植方法得到的黄芩产品,根长更长,其中根长在30cm以上的,最高可达96.9%。由实施例5-11的数据可知:缠种定株的株距、起垄的垄高、每垄的间距、覆膜后的浇水次数及控水蹲苗的时间均会对黄芩的根长造成影响。
[0169]
测试例2
[0170]
本测试例于播种后第二年10月中旬对实施例1-11得到的黄芩产品进行随机取样,每个小区内抽取30株,进行药片损耗率的测试(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0171]
测试方法如下:
[0172]
将干燥后的单株放入100℃的沸水中煮1-2min,取出后单独放到保湿透气的麻袋中闷润1-2h,取出放到往复式切片器中切片,切片后晾晒3-5h过孔径0.55mm筛,测算损耗率。损耗率计算公式如下:
[0173]
损耗率=(切片总数-未过0.55mm筛的切片数量)/切片总数
×
100%。
[0174]
测试结果统计如下表4所示:
[0175]
表4
[0176]
[0177][0178]
由上表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黄芩的种植方法得到的黄芩产品做成药片的损耗率更低,最低可至6.08%。由实施例5-11的数据可知:缠种定株的株距、起垄的垄高、每垄的间距、覆膜后的浇水次数及控水蹲苗的时间均会对药片的损耗率造成影响。
[0179]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黄芩的种植方法,能够显著增加黄芩的优质药材产量,提高药材的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将种植年限由3-4年缩短到2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土地有效利用率,对黄芩种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平地种植得到的黄芩产品相比,本发明的得到的黄芩产品根茎更加粗壮,且鲜重更高,作为药材的损耗率能够降低10%以上。同时,得到的黄芩产品中黄芩苷含量超过药典规定的20%以上。
[0180]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