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蜂喷射器及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7463发布日期:2021-11-06 05:0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灭蜂喷射器及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灭蜂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灭蜂喷射器及设有上述灭蜂喷射器的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春夏秋三季,马蜂(俗称“牛角蜂”、“杀人蜂”)的活动越发频繁,以致经常出现马蜂蛰伤蛰死群众的事件发生。以往在消防人员处置马蜂窝的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摘取蜂窝的方式,该方式极易导致消防人员跌落或被蜇的风险。
3.目前,消防人员多采用以火烧除整个蜂窝或用口袋套取蜂窝的方式,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消防员穿着厚重的防蜂服近距离的进行处置,操作过程复杂,且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蜂喷射器及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能够方便的进行马蜂窝的喷射,可快速处置马蜂窝,且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灭蜂喷射器,包括盒体、喷射管以及活塞杆,盒体的顶部设有盒盖,盒盖上设有药液盒;贯穿盒体延伸至盒体外,喷射管的进口端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主管与喷射管相连、支管与药液盒相连,支管和第一主管内分别设有用于供药液向喷射管一侧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活塞杆滑动连接于三通阀的第二主管内,活塞杆的外端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能够驱动活塞杆沿第二主管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使三通阀内产生负压并使药液流入三通阀内或使药液经喷射管喷出。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电机、第一锥齿轮、偏心轮以及连接套,电机设置于盒体内,且连接有蓄电池;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盒体内,且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二锥齿轮设置于盒体内,且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偏心轮设置于第二锥齿轮上,且与第二锥齿轮同轴设置;连接套转动连接于偏心轮的外周,连接套的外周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杆,连杆的外端与活塞杆的外端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活塞沿第二主管往复移动。
7.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杆的后端设有开口向外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转轴贯穿连杆的外端设置、并与连杆转动配合。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盖的顶面上设有开口向上、且用于安装药液盒的安装槽,支管上连接有用于与药液盒连通的吸液导管,吸液导管的进口端向上延伸并贯穿盒盖的顶面;
9.在盒盖扣合于盒体上时,吸液导管能够插入药液盒的出液口内以连通药液盒与三通阀。
10.一些实施例中,药液盒上设有供外部气体进入药液盒的第二单向阀以及用于封堵出液口的橡胶塞,橡胶塞能够在吸液导管的顶推作用下打开、并使吸液导管与药液盒的内部连通。
11.一些实施例中,药液盒为透明材质构件,药液盒上设有液位刻度线。
1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为硅胶鸭嘴阀。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灭蜂喷射器还包括设置于盒体内的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件电连接,用于向驱动件发送控制指令。
14.一些实施例中,盒体内还设有靠近喷射管设置、且用于监测喷射管瞄准位置的激光瞄准器,盒体上设有与激光瞄准器的发射端对应的瞄准孔,激光瞄准器分别与控制器以及蓄电池电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包括灭蜂喷射器以及无人机,灭蜂喷射器通过绑扎带绑扎于无人机的上方。
16.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灭蜂喷射器,利用三通阀连接药液盒、喷射管以及活塞杆,活塞杆收缩时,三通阀内变为负压状态,在支管内的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药液流入三通阀内,活塞杆外伸时,三通阀的药液在第一主管内的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经喷射管喷出,实现向马蜂窝内喷射药液的作用,驱动件带动活塞往复运动,实现药液的供入以及喷出的动作,该方式能够将药液定向喷出,具有喷射行程远、灭蜂效果好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消防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蜂喷射器去除盒盖后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蜂喷射器去除盒体和盒盖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药液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3.1、盒体;11、盒盖;12、卡接槽;2、喷射管;3、活塞杆;31、安装槽;4、药液盒;41、橡胶塞;42、液位刻度线;43、第二单向阀;5、三通阀;51、第一主管;52、第二主管;53、支管;54、吸液导管;6、驱动件;61、电机;62、第一锥齿轮;63、第二锥齿轮;64、偏心轮;65、连接套;66、连杆;67、蓄电池;7、激光瞄准器;8、无人机;81、绑扎带;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通过驱动件6带动活塞杆3运动,可以有效的增大药液的喷射压力,便于药液在压力作用下注入蜂窝的内部。喷射管2的喷射压力可使药液在1米以上击穿蜂窝的外壁,注入蜂窝的内部。
27.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蜂喷射器及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进行说明。灭蜂喷射器,包括盒体1、喷射管2以及活塞杆3,盒体1的顶部设有盒盖11,盒盖11上设有药液盒4;喷射管2贯穿盒体1延伸至盒体1外,喷射管2的进口端连接有三通阀5,三通阀5的第一主管51与喷射管2相连、支管53与药液盒4相连,支管53和第一主管51内分别设有用于供药液向喷射管2一侧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活塞杆3滑动连接于三通阀5的第二主管52内,活塞杆3的外端连接有驱动件6,驱动件6能够驱动活塞杆3沿第二主管52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使三通阀5内产生负压并使药液流入三通阀5内或使药液经喷射管2喷出。
28.本实施例提供的灭蜂喷射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灭蜂喷射器,利用三通阀5连接药液盒4、喷射管2以及活塞杆3,活塞杆3收缩时,三通阀5内变为负压状态,在支管53内的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药液流入三通阀5内,活塞杆3外伸时,三通阀5的药液在第一主管51内的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经喷射管2喷出,实现向马蜂窝内喷射药液的作用,驱动件6带动活塞往复运动,实现药液向三通阀5内供入以及从喷射管2内喷出的动作,该方式能够将药液定向喷出,具有喷射行程远、灭蜂效果好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消防人员的安全性。
2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驱动件6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和图3,驱动件6包括电机61、第一锥齿轮62、偏心轮64以及连接套65,电机61设置于盒体1内,且连接有蓄电池67;第一锥齿轮62设置于盒体1内,且与电机6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锥齿轮63设置于盒体1内,且与第一锥齿轮62相啮合;偏心轮64设置于第二锥齿轮63上,且与第二锥齿轮63同轴设置;连接套65转动连接于偏心轮64的外周,连接套65的外周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杆66,连杆66的外端与活塞杆3的外端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活塞沿第二主管52往复移动。
30.电机61带动第一锥齿轮62旋转,第一锥齿轮62带动第二锥齿轮63旋转,第二锥齿轮63上设置的偏心轮64随第二锥齿轮63转动,使连接套65的轴心位置变化,带动连杆66发生摆动。连杆66的外端与活塞杆3的后端转动连接,能够带动活塞杆3沿第二主管52往复运动,进而达到活塞杆3收缩时从药液盒4内吸取药液、外伸时顶推药液从喷射管2喷出的动作,实现了药液的有效喷射。
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活塞杆3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和图3,活塞杆3的后端设有开口向外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转轴贯穿连杆66的外端设置、并与连杆66转动配合。
32.活塞杆3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为转轴提供安装空间,活塞杆3通过转轴和连杆66转动连接。连杆66的外端伸入安装槽31内,转轴沿上下方向贯穿连杆66的端部设置。在偏心轮64随第二锥齿轮63转动的过程中,连接套65带动连杆66摆动,进而带动活塞杆3在第二主管52内产生往复运动,实现吸取药液和喷射药液的动作切换。
33.进一步的,安装槽31在垂直于喷射管2的轴线的方向上贯通设置,一方面便于安装槽31的加工,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连杆66与安装槽31的周壁发生位置干涉,保证了动作的顺畅性,具有良好的驱动作用。
3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盒盖11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盒盖11的顶面上设有开口向上、且用于安装药液盒4的卡接槽12,支管53上连接有用于与药液盒4连通的吸液导管54,吸液导管54的进口端向上延伸并贯穿盒盖11的顶面;
35.在盒盖11扣合于盒体1上时,吸液导管54能够插入药液盒4的出液口内以连通药液盒4与三通阀5。
36.为了减少盒体1的占用空间,将药液盒4设置在盒盖11的顶面上,避免了盒体1内部空间有限造成的药液供应不足的问题。盒盖11顶面上的卡接槽12便于安装药液盒4,能够与药液盒4的下部形成卡接。当盒盖11扣在盒体1上,向上延伸的吸液导管54能够插入药液盒4,形成与药液盒4内药液的连通,便于后续吸取药液。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药液盒4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药液盒4上设有供外部气体进入药液盒的第二单向阀43以及用于封堵出液口的橡胶塞41,橡胶塞41能够在吸液导管54的顶推作用下打开、并使吸液导管54与药液盒4的内部连通。
38.药液盒4采用独立包装的形式,便于及时进行更换,无需繁琐的加注药液。药液盒4上开设有出液口,未使用时出液口上预先设有橡胶塞41,保持药液盒4的密封状态,有效防止药液挥发、溢出。使用时,药液盒4卡接在卡接槽12内,再将盒盖11安装在盒体1上,此时,吸液导管54穿过盒盖11上的预留孔后,形成对橡胶塞41的顶推,将橡胶塞41顶入药液盒4内,使吸液导管54和药液盒4的内部连通。
39.进一步的,药液盒4上还设置了第二单向阀43。随着药液向吸液导管54及喷射管2内供入,药液盒4内的压力变低,此时在第二单向阀43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可以进入药液盒4内,实现压力的平衡,保证后续药液向吸液导管54内的持续送入。
4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观察药液盒4内药液的剩余量,药液盒4为透明材质构件,还可以在药液盒4上设有液位刻度线42。
41.透明材质便于进行药液使用量的观察,药液盒4上设有液位刻度线42,能够方面的观察药液使用量以及剩余量,便于及时进行更换,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42.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43均为硅胶鸭嘴阀。硅胶鸭嘴阀是一种单向阀门,可以控制气体或液态正向流通、反向关闭,用在药液盒4上实现空气向药液盒4内的回流。
43.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灭蜂喷射器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盒体1内的控制器9,控制器9与驱动件6电连接,用于向驱动件6发送控制指令。
44.控制器9可以接收操作人员的遥控设备所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向电机61发送控制指令,使蓄电池67与电机61电连接,为电机61提供驱动能源,使电机61带动活塞杆3伸缩。遥控设备与控制器9之间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4g网络进行连接。
45.在采用控制器9的基础上,为了便于瞄准的盒体1内还设有靠近喷射管2设置、且用于监测喷射管2瞄准位置的激光瞄准器7,盒体1上设有与激光瞄准器7的发射端对应的瞄准孔,激光瞄准器7分别与控制器9以及蓄电池67电连接。在灭蜂操作中,为了避免对马蜂造成干扰,需要与蜂窝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进行药液喷射,对喷射精准度有较高要求。
46.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瞄准孔,激光瞄准器7通过瞄准孔向待喷射部位发射波长为520纳米的绿色激光,该类型的激光具有光线强、功率低的特点,在白天强烈的光线下也能肉眼清楚地看到激光点,便于瞄准喷射对象,达到准确喷射药液的目的。
4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灭蜂喷射装置,包括灭蜂喷射器以及无人机8,灭蜂喷射器通过绑扎带81绑扎于无人机8的上方。可以利用无人机8带动灭蜂喷射器上升并移动至与马蜂窝接近的位置,便于实现精准的喷射。无人机8作为灭蜂喷射器的载具,可选择市面上技术成熟、控制简单的小型四旋翼无人机(载重150g以上)。灭蜂喷射器重量轻,适用于小型四旋翼无人机携带。市场上喷洒农药用的大载重的六旋翼无人机、八旋翼无人机,一方面对马蜂干扰刺激性较强,不适用于消防队灭蜂使用,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业飞手操作,操作难度较大。
48.无人机8工作原理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8飞行姿态稳定、实用性强,采用先进的gps导航自主飞行,航线全自动规划,具备良好的飞行性能。
4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