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鼠类防控系统的打标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6502发布日期:2021-12-12 22:2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鼠类防控系统的打标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鼠类防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鼠类防控系统的打标模块。


背景技术:

2.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多样且复杂,导致鼠类种类众多。在鼠类防控领域,对目标鼠类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是重要的防控手段和防控依据。当前的鼠类监测方法缺乏大尺度监测的技术手段与能力,无法有效统一分析监测数据,难以建立有效的害鼠动态预测预报模型。目前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有很大的不足和制约,仅在能在研究领域有限的应用,严格意义上来说标记重捕法不适合也难以在鼠类防控领域的大面积应用。标记重捕法的缺点:
3.捕获工具制约大。传统的捕获工具为鼠笼,容易误捕其他小动物,容易伤害鼠类、鼠类天敌和其他小动物。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捕获到的动物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死亡。同时鼠类天敌等动物要么破坏鼠笼,要么被鼠笼伤害。
4.需要人工定期巡视。因为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时候捕获,需要人工不间断定期巡视。
5.标记方法单一,制约大、成本高。目前可采用的标记方法为体外挂环和体内注射射频芯片两种。挂环容易脱落,并影响鼠类活动;注射射频芯片成本高昂,且两种方法都需要人工参与,增加了成本和安全风险。
6.需要人工测量体重、检测标记。
7.要二次捕捉。不仅时效性难以掌控,且要重复第一次的工作量。
8.目前,尚缺乏简便高效、安全可靠、成本低廉,能够大范围推广和使用的鼠类标记、识别的装置或者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鼠类防控系统的打标模块,对鼠类进行标记、识别。
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1.一种智能鼠类防控系统的打标模块,包括盗食区、活动区、标记探测器、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推进器;所述活动区由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组成,所述第一弧板与第二弧板开口相对构成圆锥筒,所述圆锥筒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所述第一弧板与第二弧板分别与伸缩气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圆锥筒两侧,所述圆锥筒上设有推进器,所述盗食区与所述圆锥筒出口相连通,所述红外传感器设在盗食区或者活动区中,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盗食区和/或活动区下方,所述标记探测器设置在活动区,所述标记探测器、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所述盗食区和活动区设置在箱体内。
13.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气管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推进器通过气管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在活动区,所述高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圆锥筒的长度为26厘米,所述圆锥筒入口直径为3

10厘米,出口直径为0.5

5厘米。
17.进一步地,所述圆锥筒的纵向设置有固定片,顺着圆锥筒直径渐小的方向呈鱼鳞状分布,每根所述固定片采用簧片悬浮式构造。
18.进一步地,推进器采用纵向布置,标识物采用弹夹式供给。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具有创新性、唯一性,可重复、长期使用。
21.2、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安装简单、易于维护,适用范围广,使用成本低廉。
22.3、7*24小时、全天候、全生境,远程、智能、自动、连续,精准标记、识别。
23.4、可监测获取鼠类活动的环境温湿度、强度、频率、范围以及鼠类盗食量、体重等信息数据。
24.5、更便捷、更准确、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
25.6、可以对不同鼠种、不同大小的鼠类标识、识别,也可以对其他啮齿类动物标识、识别。
26.7、标识物采用注射的方式注射在鼠类的皮下,不伤害鼠体,不影响其生活,能够长期保留。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在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

箱体、2

盗食区、3

电池盒、4

第一弧板,5

伸缩气缸,6

推进器,7

第一红外传感器,8

第二红外传感器,9

第二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3.一种智能鼠类防控系统的打标模块,包括盗食区2、活动区、标记探测器、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推进器6;所述活动区由第一弧板4和第二弧板9组成,所述第一弧板4与第二弧板9开口相对构成圆锥筒,所述圆锥筒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所述第一弧板4与第二弧板9分别与伸缩气缸5连接,所述伸缩气缸5固定在圆锥筒两侧,所述圆锥筒上设有推进器6,所述盗食区2与所述圆锥筒出口相连通,所述红外传感器设在盗食区2或者活动区中,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盗食区2和/或活动区下方,所述标记探测器设置在活动区,所述标记探测器、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
34.具体而言,还包括箱体1,所述盗食区2和活动区设置在箱体1内。
35.具体而言,所述伸缩气缸5通过气管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36.具体而言,所述推进器6通过气管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37.具体而言,还包括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在活动区,所述高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38.具体而言,所述圆锥体的长度为26厘米,所述圆锥体入口直径为3

10厘米可调,出口直径为0.5

5厘米可调。
39.具体而言,所述圆锥筒的纵向设置有固定片,顺着圆锥筒直径渐小的方向呈鱼鳞状分布,每根所述固定片采用簧片悬浮式构造。
40.具体而言,推进器6采用纵向布置,标识物采用弹夹式供给。
41.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盗食区2、活动区、标记探测器、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推进器6;所述活动区由第一弧板4和第二弧板9组成,所述第一弧板4与第二弧板9开口相对构成圆锥筒,所述圆锥筒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所述第一弧板4与第二弧板9分别与伸缩气缸5连接,所述伸缩气缸5固定在圆锥筒两侧,所述圆锥筒上设有推进器6,所述盗食区2与所述圆锥筒出口相连通,所述红外传感器设在盗食区2或者活动区中,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盗食区2和/或活动区下方,所述标记探测器设置在活动区,所述标记探测器、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
42.参见图2,图2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在框体的结构,还包括箱体1,所述盗食区2和活动区设置在箱体1内。
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44.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