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0836发布日期:2021-12-04 10:5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养殖时必须将加州鲈鱼养殖地点架设在交通运输便捷、生态环境优良的养殖地带。期间,养殖池塘中的水质管控指标必须满足《渔业水质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某地在进行加州鲈鱼养殖环境选择时,选用了面积8

10*668m2的池塘,建塘水深为3.5m,形状修建为长方形,塘底为材质为沙土,保障水量充沛的同时,还要求排水足够方便,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通常在岸边操作,处理位置单一,对于池塘中心处处理效果低,从而降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船体使得本装置能够在池塘任意位置进行污水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船体、动力波轮、进入槽、导向槽、控制台、过滤壳体、转动支架、转动电机、排污槽、导向板、转动轮、柔性滤水网、单向阀、集污槽、推动杆、铲板和伸缩阻挡板;
7.船体侧面与动力波轮转动连接;动力波轮与转动电机传动连接;船体顶部与过滤壳体连接;过滤壳体顶部与转动电机连接;过滤壳体顶部与控制台连接;控制台与转动电机控制连接;控制台周围设有护栏;船体顶部与转动支架连接;转动支架与进入槽转动连接;进入槽底部与导向槽转动连接;进入槽顶部朝向过滤壳体方向;过滤壳体远离进入槽的一侧与排污槽转动连接;
8.过滤壳体内部与导向板连接;导向板入料端朝向进入槽;导向板出料端朝向柔性滤水网;柔性滤水网与转动轮传动连接;转动轮与过滤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柔性滤水网正下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与过滤壳体内壁连接;集水槽内设有排水泵;排水泵与单向阀连接;
9.柔性滤水网出料端与集污槽接触;集污槽与过滤壳体内壁连接;集污槽侧面与推动杆连接;推动杆与铲板连接;伸缩阻挡板与过滤壳体内壁连接;伸缩阻挡板与集污槽接触。
10.优选的,进入槽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表面上设有拨水板。
11.优选的,排污槽上设有液压杆,液压杆与排污槽侧面转动连接;液压杆远离排污槽的一端与船体转动连接。
12.优选的,船体顶部设有吃水深度控制装置,吃水深度控制装置与船体控制连接。
13.优选的,动力波轮对称设置于船体两侧,动力波轮顶部设有挡泥板。
14.优选的,过滤壳体顶部设有通孔,通孔位于进入槽正下方。
15.优选的,伸缩阻挡板与集污槽接缝处设有橡胶密封圈。
16.优选的,过滤壳体内壁设有防水层。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船体使得本装置能够在池塘任意位置进行污水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通过进入槽与排污槽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效率,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接触污水,保证了工作人员安全,通过柔性滤水网与集水槽的组合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排水泵能够清除集水槽中的水分,从而保证了船体漂浮程度,通过推动杆和铲板实现了自动化排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船体;2、动力波轮;3、进入槽;4、导向槽;5、控制台;6、过滤壳体;7、转动支架;8、转动电机;9、排污槽;10、导向板;11、转动轮;12、柔性滤水网;13、集水槽;14、排水泵;15、单向阀;16、集污槽;17、推动杆;18、铲板;19、伸缩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3.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州鲈鱼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船体1、动力波轮2、进入槽3、导向槽4、控制台5、过滤壳体6、转动支架7、转动电机8、排污槽9、导向板10、转动轮11、柔性滤水网12、单向阀15、集污槽16、推动杆17、铲板18和伸缩阻挡板19;
24.船体1侧面与动力波轮2转动连接;动力波轮2与转动电机8传动连接;船体1顶部与过滤壳体6连接;过滤壳体6顶部与转动电机8连接;过滤壳体6顶部与控制台5连接;控制台5与转动电机8控制连接;控制台5周围设有护栏;船体1顶部与转动支架7连接;转动支架7与进入槽3转动连接;进入槽3底部与导向槽4转动连接;进入槽3顶部朝向过滤壳体6方向;过滤壳体6远离进入槽3的一侧与排污槽9转动连接;
25.过滤壳体6内部与导向板10连接;导向板10入料端朝向进入槽3;导向板10出料端朝向柔性滤水网12;柔性滤水网12与转动轮11传动连接;转动轮11与过滤壳体6内壁转动连接;柔性滤水网12正下方设有集水槽13;集水槽13与过滤壳体6内壁连接;集水槽13内设有排水泵14;排水泵14与单向阀15连接;
26.柔性滤水网12出料端与集污槽16接触;集污槽16与过滤壳体6内壁连接;集污槽16侧面与推动杆17连接;推动杆17与铲板18连接;伸缩阻挡板19与过滤壳体6内壁连接;伸缩阻挡板19与集污槽16接触。
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驾驶船体1能够使得本装置脱离岸边的束缚,从而最大程度对池塘进行污水处理,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船体1移动到污水集中区域,通过转动支架7能够杀跌进入槽3伸入水中,通过进入槽上的转动带能够有效的将污水带入过滤壳体6内部,通过导向板10使得污水流向柔性滤水网12方向;通过柔性滤水网12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加工处理,集水槽13承接了过滤后的液体,通过排水泵14送回池塘,通过单向阀15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逆流,保证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柔性滤水网12与转动轮11的组合能够有效的将污染物运送到集污槽16中,当本装置进行排污工作时,将排污槽9转动向下并朝向污染物回收装置,通过推动杆17与铲板18的组合能够有效的将集污槽16中污染物推送到排污槽9上,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排污的效果。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进入槽3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表面上设有拨水板,有利于污水进入过滤壳体6内部。
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排污槽9上设有液压杆,液压杆与排污槽9侧面转动连接;液压杆远离排污槽9的一端与船体1转动连接,有利于控制排污槽9升降。
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设有吃水深度控制装置,吃水深度控制装置与船体1控制连接。
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波轮2对称设置于船体1两侧,动力波轮2顶部设有挡泥板,有效地避免污水飞溅。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过滤壳体6顶部设有通孔,通孔位于进入槽3正下方。
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伸缩阻挡板19与集污槽16接缝处设有橡胶密封圈。
3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过滤壳体6内壁设有防水层。
3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