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3619发布日期:2022-01-05 12:0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建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


背景技术:

2.环境修复离不开植物的种植,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攀爬植物不仅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同时这类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也有着重要作用,藤蔓植物通常也称为攀援植物,这一植物的共同点为茎细长,不能直立,但均具有借自藉自身的作用或特殊结构攀附他物向上伸展的攀援习性,藤本植物是指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
3.在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用到攀爬架,但现有的大多数植物攀爬架结构单一,主要是无法进行折叠,由于植物攀爬架的主要作用是承载藤蔓植物的生长,所以攀爬架的体积较大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如果攀爬架自身不具备折叠功能,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移动攀爬架时非常困难,根据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大多数植物攀爬架结构单一,主要是无法进行折叠,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移动攀爬架时非常困难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u型板一和两个支撑板,且两个u型板一前后交错设置,且u型板一的前后两侧板内均卡接有轴承三,且两个轴承三之间套接有转轴三,且转轴三卡接在支撑杆内,且右侧的转轴三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左侧的转轴三前端和连接杆前端均套接有锥齿轮一,且两个支撑板内均卡接有轴承一,且两个轴承一之间套接有转轴一,且转轴一的两端均套接有锥齿轮二,且两个锥齿轮二分别与两个锥齿轮一啮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一外表面套接有蜗轮二,且底板内卡接有轴承四,且轴承四内套接有蜗杆二的下端光轴处,且蜗杆二与蜗轮二啮合,且蜗轮二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二。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且两个滑套分别与攀爬网的右上侧角和左上侧角固定连接,且攀爬网底部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u型板二,且u型板二的前后两侧板内均卡接有轴承二,且两个轴承二之间套接有转轴二,且转轴二外表面套接有收卷筒。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卷筒外表面与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绳索的另一端穿过导轮并与滑套固定连接,且导轮与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二前端套接有蜗轮一,且底板内
卡接有两个轴承五,且轴承五内套接有蜗杆一的下端光轴处,且蜗杆一与蜗轮一啮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一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把手一同时反向转动两个蜗杆一,通过蜗杆一与蜗轮一的配合可带动转轴二和收卷筒进行转动,通过收卷筒可对绳索进行释放,届时滑套和攀爬网均会向下运动,然后再通过把手二反向转动蜗杆二,通过蜗杆二与蜗轮二的配合可带动转轴和锥齿轮二进行转动,锥齿轮二通过与锥齿轮一、连接杆以及转轴三的配合可带动两个支撑杆进行摆动,且两个支撑杆摆动的方向互为相反,直到让两个导轮均与底板的上表面搭接,从而便完成了对该装置的折叠,进而可有效的减小该装置的体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 u型板一、3支撑板、4转轴一、5攀爬网、6 u型板二、7收卷筒、8蜗轮一、9转轴二、10蜗杆一、11把手一、12绳索、13支撑杆、14滑套、15导轮、16转轴三、17锥齿轮一、18锥齿轮二、19蜗杆二、20蜗轮二、21把手二、2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境修复用植物建设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u型板一2和两个支撑板3,且两个u型板一2前后交错设置,通过将两个u型板一2交错设置,可防止两个支撑杆13在折叠时相互影响,且u型板一2的前后两侧板内均卡接有轴承三,且两个轴承三之间套接有转轴三16,且转轴三16卡接在支撑杆13内,且右侧的转轴三16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通过设置连接杆22用于补偿两个转轴三16前端的水平距离差,从而可使两个锥齿轮一17在同一直线上,且左侧的转轴三16前端和连接杆22前端均套接有锥齿轮一17,且两个支撑板3内均卡接有轴承一,且两个轴承一之间套接有转轴一4,且转轴一4的两端均套接有锥齿轮二18,且两个锥齿轮二18分别与两个锥齿轮一17啮合,锥齿轮二18通过与锥齿轮一17、连接杆22以及转轴三16的配合可带动两个支撑杆13进行摆动,且两个支撑杆13摆动的方向互为相反,左侧的支撑杆13向左摆动,右侧的支撑杆13向右摆动,转轴一4外表面套接有蜗轮二20,且底板1内卡接有轴承四,且轴承四内套接有蜗杆二19的下端光轴处,且蜗杆二19与蜗轮二20啮合,通过把手二21转动蜗杆二19,通过蜗杆二19与蜗轮二20的配合可带动转轴4和锥齿轮二18进行转动,如果
反向转动把手二21,便可对两个支撑杆13进行折叠,且蜗轮二20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二21,支撑杆13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14,且两个滑套14分别与攀爬网5的右上侧角和左上侧角固定连接,且攀爬网5底部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收卷筒7可对绳索12进行收卷,从而使绳索12将滑套14向上拉动,通过两个滑套14可带动攀爬网5向上移动,从而便可将攀爬网5完全展开,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u型板二6,且u型板二6的前后两侧板内均卡接有轴承二,且两个轴承二之间套接有转轴二9,且转轴二9外表面套接有收卷筒7,收卷筒7外表面与绳索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绳索12的另一端穿过导轮15并与滑套14固定连接,且导轮14与支撑杆13上端固定连接,转轴二9前端套接有蜗轮一8,且底板1内卡接有两个轴承五,且轴承五内套接有蜗杆一10的下端光轴处,通过把手一11可带动蜗杆一10进行转动,通过蜗杆一10与蜗轮一8的配合可带动转轴二9和收卷筒7进行转动,且蜗杆一10与蜗轮一8啮合,蜗杆一10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一11。
22.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23.通过把手二21转动蜗杆二19,通过蜗杆二19与蜗轮二20的配合可带动转轴4和锥齿轮二18进行转动,锥齿轮二18通过与锥齿轮一17、连接杆22以及转轴三16的配合可带动两个支撑杆13进行摆动,且两个支撑杆13摆动的方向互为相反,左侧的支撑杆13向左摆动,右侧的支撑杆13向右摆动,直到将两个支撑杆13调整到竖直为止,如图1所示,反之,如果反向转动把手二21,便可对两个支撑杆13进行折叠;
24.将两个支撑杆13完成展开后,再同时转动把手一11,通过把手一11可带动蜗杆一10进行转动,通过蜗杆一10与蜗轮一8的配合可带动转轴二9和收卷筒7进行转动,通过收卷筒7可对绳索12进行收卷,从而使绳索12将滑套14向上拉动,通过两个滑套14可带动攀爬网5向上移动,从而便可将攀爬网5完全展开。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