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9982发布日期:2022-03-09 12:3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稻育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


背景技术:

2.育苗盘是水稻插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育苗过程,育苗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在水稻插秧过程中,需要将育苗盘运输到插秧现场。
3.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育苗盘运输车将育苗盘运输到使用现场,现有的育苗盘运输车一般结构比较简单,在运苗时,由于运输距离不确定,导致水稻苗长时间暴露在外,或运输到使用现场的水稻苗因为插秧效率问题,未得到及时使用,则容易造成水稻苗的缺水问题,严重影响水稻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此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可以对水稻苗进行及时补水,补水效果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固定有育苗箱,所述育苗箱包括储苗箱和水箱,所述储苗箱内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板,所述储苗箱内还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通过水管与水泵连通所述水箱,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喷淋主管,所述喷淋主管上水平设置有若干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方,所述喷淋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嘴,所述喷淋嘴喷水方向朝向所述放置板,所述喷淋主管固定在第一滑移机构上,所述第一滑移机构驱动所述喷淋主管水平移动。
7.其中,所述第一滑移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储苗箱侧壁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水平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丝杠滑块,所述丝杠滑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丝杠平行设置并且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丝杠上固定有驱动机构,所述丝杠滑块上设置有夹爪,所述夹爪固定夹装所述喷淋主管。
8.其中,所述第一滑移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喷淋主管的上下两端,两组所述第一滑移机构传动连接。
9.其中,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喷淋主管相对设置,若干所述喷淋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第二滑移机构上,所述第二滑移机构与所述第一滑移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移机构与所述第二滑移机构传动连接。
10.其中,所述储苗箱和所述水箱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放置板为镂空结构。
11.其中,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观察窗。
12.其中,所述底盘底部设置有防震动滚轮。
13.其中,所述放置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储苗箱侧壁上。
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由于本实用新型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包括底盘,底盘顶部固定有育苗箱,育苗箱包括储苗箱和水箱,储苗箱内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板,储苗箱内还设置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通过水管与水泵连通水箱,喷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喷淋主管,喷淋主管上水平设置有若干喷淋支管,喷淋支管设置在放置板上方,喷淋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嘴,喷淋嘴喷水方向朝向放置板,喷淋主管固定在第一滑移机构上,第一滑移机构驱动喷淋主管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育苗箱内设置喷淋装置,从而当水稻秧苗长期未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打开喷淋装置,喷淋支管在第一滑移机构的带动下,对放置板上的育苗盘进行扫射,从而可以均匀的对育苗盘进行补水,通过移动间歇式补水方式,可以防止补水过多,使即将使用的水稻秧苗湿度太大,使用中分散秧苗时困难。
16.通过设置第二滑移机构,第一滑移机构与第二滑移机构相互配合,从而使喷淋装置移动平稳。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稻秧苗长期存放造成缺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喷淋装置,可以对水稻秧苗进行补水,从而保证了水稻秧苗的鲜活性,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盘,11、防震动滚轮,110、安装柱,111、缓冲弹簧,12、推把,2、育苗箱,20、挡板,201、圆孔,202、漏水孔,21、储苗箱,210、箱壁,211、第一立板,212、第二立板,213、放置板,22、水箱,222、补水口,223、观察窗,3、喷淋装置,30、水管,31、水泵,32、喷淋主管,33、喷淋支管,330、喷淋嘴,34、支撑杆,4、第一滑移机构,41、安装架,42、丝杠,43、丝杠滑块,431、通孔,432、夹爪,44、驱动机构,45、导杆,46、主动轮,47、从动轮,48、第二传动轮,5、第二滑移机构,51、第一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23.如图1所示,一种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包括底盘1,底盘1底部设置有四个防震动滚轮11,防震动滚轮11的安装柱110插入底盘1内,并且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11,通过设置缓冲弹簧111,从而可以有效的化解路面不平造成的运输车震动,防止剧烈震动对运输车上的水稻苗造成破坏。底盘1上部一侧设置有推把12,推把12可以使运输车转运更方便。底盘1顶部固定有育苗箱2,育苗箱2内设置有挡板20,挡板20将育苗箱2分隔成储苗箱21和水箱22,储苗箱21四周由箱壁210围成,箱壁210内相互平行设置有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底部均垂直固定在挡板20上,侧部与箱壁210固定。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之间上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层放置板213,本实用新型根据水稻苗的
高度放置板213设置有六块,实际设置中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其他数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水箱22上设置有补水口222,可以通过补水口222向水箱内补充水。
24.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储苗箱21内还设置有喷淋装置3,喷淋装置3通过水管30与水泵31连通水箱22,喷淋装置3包括竖直设置的喷淋主管32,喷淋主管32上水平设置有若干喷淋支管33,喷淋支管33设置在放置板213上方。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上设置有若干避让槽,避让槽对喷淋支管33进行避让,当喷淋支管33水平方向滑动时,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不会对喷淋支管33起到干涉。因本实用新型放置板213设置有六块,所以对应的喷淋支管33也设置有六根,喷淋支管33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嘴330,喷淋嘴330喷水方向朝向放置板213。喷淋支管33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杆34,支撑杆34与喷淋主管32相对设置,支撑杆34为实心杆,不与喷淋支管33连通。喷淋主管32固定在第一滑移机构4上,第一滑移机构4驱动喷淋主管32水平移动。支撑杆34固定在第二滑移机构5上。第二滑移机构5与第一滑移机构4相对设置,第一滑移机构4与第二滑移机构5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滑移机构5使喷淋装置3运行更平稳。
25.第一滑移机构4包括固定在储苗箱21侧壁上的安装架41,安装架41上水平设置有丝杠42,丝杠42上设置有丝杠滑块43,丝杠42穿出安装架41的一端固定有驱动机构44,本实用新型优选驱动机构44为电机。驱动机构44可以驱动丝杠滑块43沿着丝杠42进行滑动。丝杠滑块43上还设置有通孔431,通孔43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丝杠滑块43的两端,通孔431内设置有滑套,导杆45滑动安装在滑套内。导杆45与丝杠42平行设置,并两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架41上。丝杠滑块43上设置有夹爪432,夹爪432固定夹装喷淋主管32的一端。为了使喷淋主管32装夹稳定,所以第一滑移机构4上下设置有两组,分别装夹在喷淋主管32的上下两端。下端的第一滑移机构4的丝杠42伸出安装架41的一端上设置有主动轮46,上端的第一滑移机构4的丝杠42伸出安装架41的一端上设置有从动轮47,主动轮46与从动轮47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从而使上下两端的第一滑移机构4同步运行。喷淋主管32的底端连接有水管30,水管30从储苗箱21延伸入水箱22,挡板20上开设有圆孔201,水管30穿过圆孔201与水箱22内的水泵31连接。水管30为柔性管,当喷淋主管32左右移动时,水管30可以改变任一角度进行配合。
26.第二滑移机构5与第一滑移机构4相对设置,结构一致,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下方的第二滑移机构5上不直接连接驱动结构,而是在第二滑移机构5的丝杠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51,第一滑移机构4上的丝杠42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轮48,第一传动轮51与第二传动轮48之间通过链条(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滑移机构5与第一滑移机构4同步运行,从而保证喷淋装置3可以沿着丝杠方向进行滑动,进而可以保证喷淋水可以覆盖每个放置板213上方的区域,而且不会造成同一区域补水过多,造成秧苗使用时不方便的情况。
27.如图1所示,挡板20上设置有漏水孔202,放置板213为镂空结构,通过设置漏水孔202与镂空结构,使上方多余的水分漏入下方水箱22内。水箱22上设置有观察窗223,可以随时观察水箱22内水位变化,防止水泵31抽空。
28.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对育苗盘的放置,放置板213滑动安装在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上,放置板213可以向外拉出,将育苗盘放置到放置板213上后,将放置板213推入到储苗箱21内。储苗箱21侧壁上正对第一立板211和第二立板212的位置上设置有开关门(图中未示出),开关门打开后,可以将所有的放置板213漏出。
29.运输车上还设置有电池,从而为水泵31和驱动机构44提供电源。
30.本实用新型可补水育苗盘运输车可以保证水稻秧苗的鲜活性,及时补充水分,防止水稻秧苗因缺水造成成活率低。
3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