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9208发布日期:2022-04-14 21:1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驱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


背景技术:

2.钛镭弹驱鸟装置是一种机场常用的驱鸟装置,他通过发生发射钛镭弹的方式驱鸟。钛镭弹驱鸟装置具备快速、可控的工作特性,能够迅速地依据鸟群的位置调整其炮筒角度,可使钛镭弹爆炸点距鸟群很近,因而驱鸟效果好,如:申请号200820089138.3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发射装置。现有的钛镭弹驱鸟装置主要采用人工逐次或遥控发射的方式。
3.现有的驱鸟装置均采用手动装填的方式,由于钛镭弹驱鸟装置发射的炮弹弹体较大,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还会导致装置的发射频率低。为了提高驱鸟装置的发射频率,部分钛镭弹驱鸟装置采用设置多根发射装置的方式,这样无疑会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以提高上弹效率,提高驱鸟装置的发射频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推弹装置和储弹装置;
6.储弹装置包括电机、转盘、第一掉弹控制机构和多根储弹筒;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储弹筒绕转盘的旋转中心呈环形布置在转盘上,所述储弹筒的下端设有能开合的以用于控制储弹筒掉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电机与转盘传动连接,以驱动转盘转动,将储弹筒移动至掉弹位,所述第一掉弹控制机构与第一支撑板配合,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板的开合;
7.所述推弹装置包括推弹直线驱动机构、送弹筒和送弹块,所述送弹块设置在送弹筒内,并与送弹筒滑动配合,所述推弹直线驱动机构与送弹块连接,以驱动送弹块沿送弹筒来回滑动,所述送弹筒上设有承接掉弹位储弹筒内炮弹的装弹孔。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掉弹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复位弹簧和挡块;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铰轴与储弹筒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储弹筒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以使第一支撑板保持闭合状态;所述挡块固接在支架上,当储弹筒移动至掉弹位时,所述挡块与第一支撑板配合,使第一支撑板绕铰轴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开启。
9.进一步地,所述推弹装置还包括用于夹紧炮弹的夹紧头;所述送弹块与送弹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夹紧头设置在送弹块的前端,包括左夹紧块和右夹紧块,所述左夹紧块沿送弹块的滑动方向与送弹块滑动连接,所述左夹紧块与送弹块之间设有使左夹紧块远离送弹块的夹弹弹簧,所述右夹紧块设置在左夹紧块的前端,并与左夹紧块相对,所述右夹紧块与左夹紧块配合形成夹持腔,所述右夹紧块沿送弹块的滑动方向与左夹紧块滑动连接,所述右夹紧块与左夹紧块之间设有使右夹紧块远离左夹紧块的装弹弹簧;所述夹持腔与装弹孔对应。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点火装置,所述支架上设有滑架,所述滑架沿装弹孔的轴线方向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点火装置沿装弹孔的径向方向与滑架滑动连接,所述点火装置与滑架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头延伸至装弹孔内;
11.所述储弹装置还包括送弹直线驱动机构、第二掉弹控制机构和承接处于装弹位储弹筒内炮弹的弹托;所述送弹直线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弹托连接,以将弹托沿装弹孔的径向方向移动至装弹孔上方,所述弹托的下端设有可开合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弹托固接有第一换向杆和第二换向杆,第一换向杆设有导向槽,所述滑架固设有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柱销,所述导向槽包括直段和能使滑架沿装弹孔的轴线方向远离装弹孔的倾斜段,所述直段沿弹托移动方向设置,所述柱销插设在倾斜段内;所述第二换向杆设有与点火装置配合以使点火装置沿装弹孔的径向方向远离装弹孔的斜面,所述斜面位置与所述直段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掉弹控制机构与第二支撑板配合,用于控制第二支撑板的开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掉弹控制机构包括第三复位弹簧和挡销;所述第二支撑板与弹托铰接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弹托连接,以使第二支撑板保持闭合状态;所述挡销固设在送弹筒上,并与第二支撑板配合以使第二支撑板开启。
13.进一步地,所述送弹直线驱动机构和推弹直线驱动机构均为气缸。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通过电机将储弹筒移动至掉弹位,再通过第一掉弹控制机构打开第一支撑板,使炮弹掉落可以向装弹孔进弹,最后通过推弹装置将炮弹送入发射筒内,该装置设置有多个储弹筒,装置的储弹量大,该装置主要依靠机械完成上弹操作,可以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装置的上弹效率高,可以实现自动上弹,可以提高驱鸟装置的发射频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驱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7.图3是图2沿e-e的剖视图;
18.图4是图3沿f-f的剖视图;
19.图5是图4的d处放大图;
20.图6是推弹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22.图8是图7的b处放大图;
23.图9是点火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24.图10是第一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第二支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所示:发射筒1,推弹装置3,点火装置4,储弹装置5,炮弹8,弹膛11,支架15,开盖驱动装置16,盖体17,推弹直线驱动机构31,送弹筒32,送弹块33,夹紧头34,夹持腔35,夹弹弹簧36,装弹弹簧37,密封圈38,装弹孔39,滑块41,点火头42,撞舌43,电机51,储弹筒52,转盘53,送弹直线驱动机构54,弹托55,滑架56,第一换向杆57,第二换向杆58,第二复位弹簧59,侧壁111,限位台331,左夹紧块341,右夹紧块342,导柱343,导向杆344,第一支撑板
521,第一复位弹簧523,挡块524,铰轴525,第二支撑板 551,第三复位弹簧552,挡销553,柱销561,导向槽571,直段572,倾斜段573,斜面 58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8.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钛镭弹驱鸟装置用上弹装置,包括支架15,安装在支架15上的推弹装置3和储弹装置5。图1至图5所示,储弹装置5包括电机51、转盘53、第一掉弹控制机构和多根储弹筒52。转盘53转动安装在支架15上,图1中,为了使驱鸟装置结构更紧凑,转盘53安装在驱鸟装置上时,转盘53套设在发射筒1上。所述储弹筒52绕转盘53的旋转中心呈环形布置在转盘53上,所述储弹筒52的下端设有能开合的以用于控制储弹筒52掉弹的第一支撑板521,所述电机51与转盘53传动连接,以驱动转盘53转动,将储弹筒52移动至掉弹位。掉弹位可以是转盘的任一方位。所述第一掉弹控制机构与第一支撑板521配合,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板521的开合。图6至图8所述,所述推弹装置3包括推弹直线驱动机构31、送弹筒32和送弹块33。所述送弹块33设置在送弹筒32内,并与送弹筒32滑动配合,所述推弹直线驱动机构31与送弹块3连接,以驱动送弹块33沿送弹筒32 来回滑动,所述送弹筒32上设有承接掉弹位储弹筒52内炮弹的装弹孔39。电机51与转盘 53之间具体可采用带传动、链传动,图中,采用齿轮传动。送弹筒3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装多个炮弹的需求。
29.上弹装置使用时,将送弹筒32的一端与发射筒1连接。正常状态,第一支撑板521支撑在储弹筒52的下端防止储弹筒内的炮弹下落,当需要上弹时,电机51将储弹筒52移动至掉弹位时,第一掉弹控制机构打开第一支撑板521,储弹筒52内储存的炮弹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从而可以向装弹孔39进弹。炮弹进入装弹孔39后,推弹直线驱动机构31推动送弹块33沿送弹筒32向前滑动,从而通过送弹块3将炮弹从发射筒的侧面送入发射筒1的弹膛11内。该装置设置有多个储弹筒52,装置的储弹量大,该装置主要依靠机械完成上弹操作,可以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装置的上弹效率高,可以实现自动上弹,可以提高驱鸟装置的发射频率。
30.第一支撑板521可采用插设、铰接等方式设置在储弹筒52的下端,以实现可开合。第一掉弹控制机构可以是电机、气缸、液压缸等与第一支撑板配合。如图4、图5所示,具体的,第一掉弹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复位弹簧523和挡块524;第一支撑板521通过铰轴525与储弹筒52铰接连接。第一复位弹簧523一端与储弹筒5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21连接,以使第一支撑板521保持闭合状态。所述挡块524通过支架15与发射筒1固接,当储弹筒 52移动至掉弹位时,挡块524与第一支撑板521配合,推动第一支撑板521的一端,使第一支撑板521绕铰轴525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521开启。当发射筒1离开掉弹位后挡块524 与第一支撑板521脱离接触,在第一复位弹簧523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521复位。该结构可以实现对储弹筒52的自动掉弹控制,这种方式工作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且不需要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制造成本低。
31.钛镭弹驱鸟装置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利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一种是利用引爆钛镭弹的推送火药。后者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现钛镭弹驱鸟装置大多采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但采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的钛镭弹驱鸟装置存在发射时对炮弹的约束性较差,其发射高度、精度大大较低,会影响驱鸟效果。为了提高驱鸟装置对炮弹的发射高度、精度,推
弹装置3 还设有用于夹紧炮弹的夹紧头34。所述送弹块33与送弹筒32之间设有密封圈38,以防从送弹块与送弹筒32之间的间隙处泄漏。所述夹紧头34设置在送弹块33的前端,包括左夹紧块 341和右夹紧块342,所述左夹紧块341通过导向杆344沿送弹块33的滑动方向与送弹块33 滑动连接,所述左夹紧块341与送弹块33之间设有使左夹紧块341远离送弹块33的夹弹弹簧36,所述右夹紧块342设置在左夹紧块341的前端,并与左夹紧块341相对,所述右夹紧块342与左夹紧块341配合形成夹持腔35,所述右夹紧块342通过导柱343沿送弹块33的滑动方向与左夹紧块341滑动连接,所述右夹紧块342与左夹紧块341之间设有使右夹紧块 342远离左夹紧块341的装弹弹簧37。所述夹持腔35与装弹孔39对应。炮弹从装弹孔39进入后,掉落至夹持腔35内,由于右夹紧块342与左夹紧块341之间设有使右夹紧块342远离左夹紧块341的装弹弹簧37,在装弹弹簧37的作用下可以使夹紧头34保持张开状态,此时夹持腔35的内径大于炮弹的外径,炮弹装入方便。炮弹通过送弹块3送入弹膛11的过程中,夹紧头34逐渐进入弹膛11,随着送弹块的继续移动,右夹紧块342与弹膛11的侧壁111配合,限制右夹紧块342移动,从而将右夹紧块342与左夹紧块341压合在一起,使夹持腔35 闭合,夹紧头34对炮弹提供一定的夹持预紧力。发射时,当压缩气体的推力大于炮弹与压紧块之间摩擦力后推动炮弹移动,炮弹被发射出去。左夹紧块341沿送弹块33的滑动方向与送弹块33滑动连接,且左夹紧块341与送弹块33之间设有使左夹紧块341远离送弹块33的夹弹弹簧36,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炮弹卡死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更换夹弹弹簧36或者调整夹弹弹簧36的长度,调整对炮弹的夹持预紧力。该装置在发射时可对炮弹提供一定的夹持预紧力,通过上述结构预紧夹持,可以实现炮弹与发射筒的精确同轴定位,可以显著提升装置的发射高度和精度,对高空鸟儿的驱散效果更好。
32.送弹块的前进行程可通过控制推弹直线驱动机构31来实现,本发明中送弹筒32上设有限制送弹块33前进行程的限位台331。这样当送弹块向前移动至限位台331后,送弹块自动停,定位更准确,可以保证每次发射的夹持预紧力相同。
33.为了方便点火,图9至图11所示,本上弹装置还设有点火装置4,支架15上设有滑架 56,滑架56沿装弹孔39的轴线方向与支架15滑动连接,如此,滑架56可沿装弹孔39的轴线方向远离装弹孔39。点火装置4通过滑块41沿装弹孔39的径向方向与滑架56滑动连接,如此,点火装置4可沿装弹孔39的径向方向远离装弹孔39。所述点火装置4的点火头42延伸至装弹孔39内,点火装置4与滑架56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59。所述储弹装置5还包括送弹直线驱动机构54、第二掉弹控制机构和承接处于装弹位储弹筒52内炮弹的弹托55。所述送弹直线驱动机构54安装在支架15上,并与弹托55连接,以将弹托55沿装弹孔39的径向方向移动至装弹孔39上方,所述弹托55的下端也设有可开合的第二支撑板551。第二支撑板551起控制弹托55内炮弹下掉的作用。所述弹托55固接有第一换向杆57和第二换向杆 58,第一换向杆57设有导向槽571,所述滑架56固设有与导向槽571滑动配合的柱销561,所述导向槽571包括直段572和能使滑架56沿装弹孔39的轴线方向远离装弹孔39的倾斜段 573,所述直段572沿弹托55移动方向设置,倾斜段573与直段572成一定夹角,所述柱销 561插设在倾斜段573内;所述第二换向杆58设有与点火装置4配合以使点火装置4沿装弹孔39的径向方向远离装弹孔39的斜面581,所述斜面581位置与所述直段572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掉弹控制机构与第二支撑板551配合,用于控制第二支撑板551的开合。
34.当处于装弹位的储弹筒52内的炮弹掉落在弹托内后,送弹直线驱动机构54驱动弹
托55 移动,将弹托55移动至装弹孔39上方。弹托55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换向杆57和第二换向杆58一并移动,第一换向杆57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倾斜段573与柱销561配合,使滑架56沿装弹孔39的轴线方向逐渐远离装弹孔39,进而使滑架56上的点火装置4也沿装弹孔39的轴线方向远离,这样可将点火装置4的点火头42从装弹孔39内移出。当点火装置 4的点火头42从装弹孔39内移出后,柱销561滑移至直段572,柱销561沿直段572移动,此时滑架56在装弹孔39的轴线方向位置保持不变。由于斜面581位置与直段572位置对应,当柱销561滑移至直段572时斜面581与点火装置4配合,斜面581对点火装置4产生一个使点火装置4沿装弹孔39的径向向外的分力,随着弹托55的继续移动,斜面581将点火装置4沿装弹孔39的径向向外推离装弹孔39,如此,点火装置4的点火头不会对装弹产生干涉,方便弹托55的炮弹掉落在装弹孔39内。当弹托55移动至装弹孔39上方,第二掉弹控制机构打开第二支撑板551,炮弹掉落至装弹孔39内,送弹直线驱动机构54再驱动弹托55 返回。弹托55返回的过程中,斜面581不在与点火装置4配合,点火装置4在第二复位弹簧 59作用下,点火装置4在装弹孔39的径向方向上复位,随着弹托55的继续返回,柱销561 沿倾斜段573移动,点火装置4在装弹孔39的轴向方向上也复位,点火装置4的点火头重新伸入装弹孔39内,对炮弹点火。点火后的炮弹再由推弹装置推送到弹膛内发射。这种通过上述机械联动实现的点火头自动退出和返回功能,不需要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
35.第二支撑板551可采用插设、铰接等方式设置在弹托55的下端,以实现可开合。第二掉弹控制机构也可采用电机、液压缸、气缸等与第二支撑板551配合。本发明中第二掉弹控制机构包括第三复位弹簧552和挡销553;第二支撑板551与弹托55铰接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552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51连接,另一端与弹托55连接,以使第二支撑板551保持闭合状态。所述挡销553固设在送弹筒32上,并与第二支撑板551配合,使第二支撑板551开启。当弹托55快移动至装弹孔39处时,挡销553与第二支撑板551配合,随着弹托55的继续移动,挡销553推动第二支撑板551转动,从而将第二支撑板551开启。当弹托55返回时,挡销553与第二支撑板551脱离接触,第二支撑板551在第三复位弹簧552的作用下复位,闭合,以便下次装弹。这种方式工作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且不需要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制造成本低。
36.送弹直线驱动机构54和推弹直线驱动机构31均可采用气缸、直线电机、液压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气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