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的光源板以及植物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0925发布日期:2022-06-08 05:3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尺寸的光源板以及植物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培育植物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的光源板以及植物补光灯。


背景技术:

2.一般室内植物,会随着时间而长势越来越差,主要原因是其缺少光的照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室内植物的培育都会使用补光灯的光源板,补光灯的光源板的作用是给室内植物提供类似于自然光的光照,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它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调整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给予植物生长合适的光照;植物补光灯一般包括灯架以及光源。
3.现有技术中,所述光源主要包括条形led灯以及面板形led灯两种;由于所述面板形led灯具有更大的光照面积、面板形led灯的装配工序效率更高,小型的植物补光灯的光源多选用面板形的led灯;但是对于大型的植物补光灯一般选用所述条形led灯,通过并联多个所述条形led灯来提高光照面积;目前大型的植物补光灯不采用面板形led灯的原因在于:大面积(大尺寸)的面板形led灯需要相应尺寸的pcb电路板,大尺寸的pcb电路板难以加工,市面上也难以找到大尺寸的pcb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尺寸的光源板,其电路采用直接在基板上刻印的印制电路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面积的面板形led电路集成工序复杂的问题。
5.一种大尺寸的光源板,所述光源板包括:
6.轻质基板;所述轻质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7.印制电路层;所述印制电路层形成于所述轻质基板的所述第一面;
8.灯珠安装位;所述印制电路层电连接有多个所述灯珠安装位;所述灯珠安装位用于安装灯珠。
9.优选的,所述轻质基板包括复合的铝基板和铜箔,所述印制电路层刻印于所述铜箔上。
10.优选的,所述光源板包括绝缘反光层;所述印制电路层位于所述轻质基板和所述绝缘反光层之间。
11.优选的,所述光源板的一端面设有多个灯珠安装位;所述灯珠安装位用于安装灯珠;所述光源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从所述第一侧到第二侧,所述灯珠安装位的密度逐渐增加。
12.优选的,所述光源板还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在所述光源板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和第四侧的区域的灯珠安装位的密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三侧和第四侧的区域的灯珠安装位的密度。
13.优选的,所述光源板上设有多条灯带;所述灯带是由多个所述灯珠安装位组成的条形结构。
14.优选的,所述灯带包括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所述光源板包括长度和宽度;所述第二灯带沿所述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光源板包括多条所述第二灯带;多条所述第二灯带沿所述光源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灯带的所述灯珠安装位的排布具有第一密度;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灯带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沿所述宽度方向逐渐增加。
15.优选的,所述光源板上设有5条所述第二灯带;5条所述第二灯带之间包括4个间距,沿所述宽度方向分别为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以及第四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以及第四间距依次增大。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间距为10-30cm;
17.且/或,所述第二间距为25-55cm;
18.且/或,所述第三间距为50-110cm;
19.且/或,所述第四间距为100-220cm。
20.优选的,第一灯带沿所述光源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包括两条所述第一灯带;两条所述第一灯带分别位于所述光源板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的位置;所述第一灯带的所述灯珠安装位的排布具有第二密度;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
21.优选的,所述第一灯带上的相邻灯珠安装位之间的间距为5-10mm;且/或,所述第二灯带上的相邻灯珠安装位之间的间距为8-20mm。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物补光灯,包括:
23.灯架,所述灯架包括第一灯架分段和第二灯架分段;所述第一灯架分段和所述第二灯架分段之间通过铰接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灯架分段设有第一光源安装位;所述第二灯架分段设有第二光源安装位;
24.光源板,所述光源板为前所述的光源板;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位和第二光源安装位均安装有所述光源板;以及,
25.灯珠,多个所述灯珠一一对应的安装于所述多个灯珠安装位。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7.(1)所述光源板的电路采用直接而刻印在基板上的印制电路层,所述印制电路层上设置有灯珠安装位;相比于现有技术,印制电路层直接在光源板的基板上加工而成,有利于提高光源板的生产效率,降低光源板的生产成本。
28.(2)所述光源板上用于对接灯珠的灯珠安装位为非均匀排布,其在位于所述光源板的一侧排布密集,其位于所述光源板的相对的另一侧排布稀疏;使用所述光源板的植物补光灯,在灯架的中部位置灯珠密度相对稀疏,在灯架的边缘位置的灯珠密度相对密集;上述灯珠布局缩小了补光灯的边缘位置中心位置的光照强度的差距;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植物补光灯的光照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
附图说明
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3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实施例1的仰视图。
3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3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实施例2的仰视图。
3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光源板的灯珠安装位的分布示意图。
36.图6为植物光照实验中实验组的测试数据。
37.图7为植物光照实验中对照组的测试数据。
38.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对比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位为本技术提供的光源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附图说明:1、电源盒;2、灯架;21、第一灯架分段;22、第二灯架分段;3、光源板;31、轻质基板;311、铝基板;312、绝缘层;313、印制电路层;32、绝缘反光层;33、灯珠安装位;4、第一灯带;5、第二灯带;6、灯珠;a、长度;b、宽度;w1、第一间距;w2、第二间距;w3、第三间距;w4、第四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植物补光灯的作用在于,不间断的提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光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补光灯一般包括灯架和安装于灯架上的光源;光源一般包括支撑部、安装于所述支撑部的多个灯珠;
43.为了满足大面积的光照的需求,很多企业会选用大面积的补光灯;目前,大面积的补光灯的光源主要为条形光源;多跟所述条形光源安装于灯架上,以形成较大的光照覆盖范围;相比于所述条形光源而言;面板形光源具有结构简单以及生产组装方便,便于自动化生产的优点;现有技术中,大面积补光灯不采用面板形光源的原因在于,市面上难以找到如此大面积的pcb电路板;由于大面积的补光灯的灯珠数量多,排布密集,不使用pcb电路板,使用实线连接控制板和灯珠的方式也难以实现。
4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光源板的电路采用直接而刻印在基板上的印制电路层,所述印制电路层上设置有灯珠安装位;相比于现有技术,印制电路层直接在光源板的基板上加工而成,有利于提高光源板的生产效率,降低光源板的生产成本。
45.参考图9,一种大尺寸的光源板,所述光源板3包括:
46.轻质基板31;所述轻质基板31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47.印制电路层313;所述印制电路层313形成于所述轻质基板31的所述第一面;
48.灯珠安装位33;所述印制电路层313电连接有多个所述灯珠安装位33;所述灯珠安装位33用于安装灯珠6。
49.优选的,所述轻质基板31包括复合的铝基板311和铜箔,所述印制电路层313刻印于所述铜箔上;所述铝基板311起到支撑和散热作用;所述铜箔和铝基板311之间还设有具有绝缘作用的绝缘层312。
50.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述印刷电路层313直接形成于所述轻质基板31,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直接在所述轻质基板31的铜箔上加工,便于自动化的生产;不需要单独引进pcb电路板。
51.同时,由于具有较大面积的所述铝基板311,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板3相比于条形光源而言,其散热效果更好;有利于延长光源板3的使用寿命。
52.优选的,所述光源板3包括绝缘反光层32;所述印制电路层313位于所述轻质基板31和所述绝缘反光层32之间;所述绝缘反光层32采用绝缘白漆,其作用在于:对所述印制电路层313进行保护以及提高光源板3的反光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植物补光灯的光照强度(光强)。
53.现有技术中的植物补光灯上,靠近光源中间位置的光照强度要远大于光源边缘位置的光照强度;上述光照强度分部不均匀的情况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比如植物在处于强光照射下的位置迅速生长,上述位置吸取了过多的营养,从而造成植物处于弱光照射的位置的生长不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司对产生上述光照强度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植物补光灯的光源上的多个灯珠大多是均匀分布;在上述光源,光源中部的位置因为具有较多的光线交叉,导致中部位置的光强交高,相对的,上述光源的边缘位置,因为较少的光线交叉,使其相对所述中部位置的光强有明显的减弱。
5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板3上具有非均匀的分部的灯珠安装位33。
55.实施例1
56.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5,其中所述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所述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实施例1的仰视图;所述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光源板的灯珠安装位的分布示意图。
5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补光灯,包括:
58.灯架2,所述灯架2包括第一灯架分段21和第二灯架分段22,所述第一灯架分段21和所述第二灯架分段22之间设有铰接部;所述第一灯架分段21和所述第二灯架分段22之间通过铰接部可转动连接;从而使所述灯架2可折叠。
59.所述第一灯架分段21上设有第一光源安装位;所述第二灯架分段上设有第二光源安装位;
60.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位上均安装有光源板3;
61.请参考图5,所述光源板3的一端面设有多个灯珠安装位33;所述灯珠安装位33用于安装灯珠6;所述光源板3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从所述第一侧到第二侧,所述灯珠安装位33的密度逐渐增加。
62.进一步的讲,所述光源板3还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在所述光源板3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和第四侧的区域的灯珠安装位33的密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三侧和第四侧的区域的灯珠安装位33的密度。
63.进一步的讲,所述光源板3上设有多条灯带;所述灯带是由多个所述灯珠安装位33组成的条形结构。所述灯带包括第一灯带4和第二灯带5;所述光源板3包括长度a和宽度b;所述第二灯带5沿所述光源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光源板3包括多条所述第二灯带5;多条所述第二灯带5沿所述光源板3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灯带5的所述灯珠安装位33的
排布具有第一密度;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灯带5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沿所述宽度方向逐渐增加。
64.进一步的讲,所述光源板3上设有5条所述第二灯带5;5条所述第二灯带5之间包括4个间距,沿所述宽度方向分别为第一间距w1、第二间距w2、第三间距w3以及第四间距w4;所述第一间距w1、第二间距w2、第三间距w3以及第四间距w4依次增大,其中,所述第一间距w1为10-30cm;且/或,所述第二间距w2为25-55cm;且/或,所述第三间距w3为50-110cm;且/或,所述第四间距w4为100-220cm。
65.第一灯带4沿所述光源板3的宽度方向延伸;包括两条所述第一灯带4;为了提高所述光源板3第三侧和第四侧的的两端的亮度;两条所述第一灯带4分别位于所述光源板3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的位置;所述第一灯带4的所述灯珠安装位33的排布具有第二密度;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
66.进一步的讲,所述第一灯带4的多个所述灯珠安装位33等距排布;且/或,所述第二灯带5的多个所述灯珠安装位33等距排布;所述第一灯带4上的相邻灯珠安装位33之间的间隔为5-10mm;且/或,所述第二灯带5上的相邻灯珠安装位33之间的间隔为8-20mm。
67.对比例
68.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物补光灯,包括:
69.灯架2,所述灯架2包括两个灯架分段,两个所述灯架分段之间设有铰接部;两个所述灯架分段之间通过铰接部可转动连接;从而使所述灯架可折叠;
70.两所述灯架分段上均设有光源安装位;所述光源安装位安装有光源板3;在对比例中,所述光源板3可以为面板形或者条形;
71.所述光源板3包括多个灯珠;
72.所述灯架分段上可安装一个或多个所述光源板3;对于安装多个所述光源板3的情况,多个所述光源板3等距均匀分布;对于一个所述光源板3,其上的多个所述灯珠也是等距均匀分布;
73.所以从整体上看,安装于所述植物补光灯的多个所述灯珠为均匀分布。
74.植物光照实验
75.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植物补光灯相比于现有技术,其能够提供更均匀的光照;申请人进行以下实验:
76.实验组: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植物补光灯对植物a进行照射,使用植物光谱分析仪对照射覆盖范围内的ppfd(光量子通亮密度)值分布、以及对照射覆盖范围内的光强分布进行测试;测试中,所述植物补光灯的高度选取0.2m以及0.3m。
77.对照组:采用对比例中所述的植物补光灯对植物a进行照射;使用植物光谱分析仪对照射覆盖范围内的ppfd(光量子通量密度)值分布、以及对照射覆盖范围内的光强分布进行测试;测试中,所述植物补光灯的高度选取0.2m以及0.3m。
78.所述植物光谱分析仪的型号为:everfine specialized plant spectrum analyzer pla-30。
79.实验组的实验数据参考图6;对照组数据参考图7;
80.对比图6和图7的实验数据,明显的,相比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照射覆盖区域的ppfd值分布以及光强分布更加均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pfd数据以及光强数据的标准差分
析如表1所示:
81.表1:标准差分析
[0082][0083]
表1中数据显示,在光照覆盖区域内,实验组的ppfd值分布以及光强分布的标准差均远小于对照组的ppfd值分布以及光强分布的标准差;说明实验组上述数据的离散程度更低,也就是说实验组的ppfd值以及光强分布更加均匀。
[0084]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的结构,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0085]

由于实施例1中的灯珠在中部分分布密度较小,中部的灯珠的灯光交汇较少,所以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而言,其中间高光区域的ppfd以及光强值更低;由于实施例1中的灯珠在边缘部分分布密度较大,边缘部分的灯珠的灯光交汇较多,所以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而言,其边缘暗光区域的ppfd以及光强值更高;所以相比于对比组而言,实验组的ppfd以及光强值分布范围更窄。
[0086]

实施例1中灯珠的密度在沿所述光源板3的宽度方向上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高到低或者说由低到高),其有利于提高所述实验组的ppfd值以及光强值分布的均匀性。
[0087]

所述第一灯带4分布于所述光源板3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位置,且第一灯带4的密度大于第二灯带5,保证了所述光源板3另一方向上的两端的区域的光照强度;避免在上述两区域光照强度过低,保证了所述实验组的ppfd值以及光强值分布的均匀性。
[0088]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实施例1提供的植物补光灯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光照分布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0089]
应当理解的是,实验中所述植物补光灯的高度选取0.2m以及0.3m只是实验变量,不代表仅在这两个范围内实施例1具有良好的光照均匀性。实施例1的在使用中的所述高度的优选范围为:0.2m-1m。
[0090]
实施例2:
[0091]
参考图3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物补光灯,包括:
[0092]
灯架2,所述灯架2至少包括4个灯架分段;相邻两个灯架分段之间通过铰接部可转动连接,使所述灯架2可折叠;每个所述灯架分段上均设置有光源安装位;
[0093]
光源板3,每处所述光源安装位均安装有所述光源板3;所述光源板3采用实施1中所述的光源板;
[0094]
灯珠6,多个所述灯珠6一一对应的安装于所述光源板3上的灯珠安装位33;
[0095]
进一步的讲,所述灯架2包括四个所述灯架分段,中间的相邻的两个灯架分段与两侧的两个灯架分段的折叠方向相反。
[0096]
进一步的讲,每个所述灯架分段上设有一个所述光源安装位,四块所述光源板3一一对应的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光源安装位。
[0097]
进一步的讲,在一种结构中,所述光源板3上的灯珠6的分布密度,在沿远离所述灯架2中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009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
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9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