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成龄枸杞枝条生长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88649发布日期:2022-04-06 11:0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枸杞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成龄枸杞枝条生长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小灌木,干性弱,枝条生长快,春季到秋季会不停生长延伸,枸杞枝从条基部到30-50cm处为6-7月果带,30-50cm处到90-100cm处为8月果带,90-100cm处到梢端是9月-10月果带。上年主要结果枝上抽出的秋梢或春梢上抽出的二次枝,如未结果就形成当年春果的结果枝。枸杞70%的结果枝是当年发出的春梢和夏梢,10%是一年生枝,20%是秋梢。
3.在成龄枸杞植株管理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枸杞枝条上的芽有簇生的特性,枝条枝生长量大,且春夏秋三季都会抽出许多枝条,极容易造成郁闭,而现有技术中是由人工修剪控制枝条长度和数量,导致枸杞管理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尤其是秋梢生长所结的秋果,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采摘成本过高而弃采,造成浪费。
4.因此,针对成龄枸杞植株,亟需一种既能降低枝条生长量(尤其是降低秋梢抽条的数量)、又能节约劳动成本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成龄枸杞枝条生长量的方法,其既能降低枝条生长量(尤其是降低秋梢抽条的数量)、又能节约劳动成本。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控制成龄枸杞枝条生长量的方法包括:第一水,4月中旬,萌芽前1周浇足催芽水;第二水,6月上旬,当枝条长至20-30cm时,每亩地追施复合肥25-30kg、有机肥或生物菌肥100-150kg,同时灌足开花座果水一次;并于5月中下旬、6月中旬各喷一次枸杞叶面肥;第三水,7月初,当枸杞春梢延长至50-60cm或其上有小枝条抽出时,每亩地追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100-150kg,浇透水一次;并于7月中旬喷一次枸杞叶面肥;第四水,8月初,结合预防高温,当枸杞春梢延长至70-80cm,浇足8月座果水一次;并于8月中旬喷一次枸杞叶面肥;第五水,9月初,当枸杞春梢延长至90-100cm时,如果延长头已半木质化,枸杞叶片舒展,其余抽出的秋梢生长量大,停止灌水不再追肥、喷肥;如果秋梢不再延长,且枸杞叶片不舒展,有缺水现象,可浇一次浅水;第六水,9月底或10月初,在树干周围或一侧外围沿枸杞栽植行,隔年交替开挖施肥沟并施入腐熟农家肥;然后灌足基肥水,此后再不浇冬水。
7.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5~9月,当枸杞行间杂草长至15-30cm高时,定期进行割草、碎草和微耕浅翻,深度5-10cm;7月翻晒园地一次,深度15-20cm。
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根据植物缺水时枸杞生长量就会减弱,许多枝条能够自然封顶的特性,精
准确定灌水时间,应用影响生长量控制的关键水,提高水分利用率,使枸杞枝条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在达到一定长度后提前封顶停止生长,降低秋梢抽条的数量和长度,使其少开花结果或不开花结果,形成第二年结果的一年生的枝条,增加春果的数量,达到降低枸杞生长量、节约劳动成本的目的。
9.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浇关键水的基础上,配套控制氮肥用量,再合理施叶面专用肥、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枸杞园生草、翻耕等土壤管理技术,可保证枸杞年总产量不变,控制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枸杞果的量,减少枸杞营养浪费。
10.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的栽培理念里,浇水只是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一种措施,浇水时间是按照土壤干湿程度、枸杞叶片的萎蔫程度确定的,而本发明根据枸杞结果枝条春果带、夏果带长度、秋果带长度进行精确灌水,以此实现对枸杞枝条生长量进行控制。虽然“植物缺水时植物生长量就会减弱的特性”的基础性概念是公知的,但本发明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根据果带长度进行精确灌水+配套施肥+叶面专用肥的各种组合+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土壤管理手段的细节,是经过创造性劳动得到的。
具体实施方式
11.本发明依照枸杞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瘠薄土壤、耐阴,好肥喜钾、喜光、适应偏碱性土壤,怕涝、忌高温、高湿、高氮等生物学特性,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控制枸杞灌水次数,浇关键水、定量水、干净水,配套控制化肥用量、尤其是氮肥用量,再结合合理施入有机肥、枸杞园生草、翻耕等土壤管理技术,达到控制枸杞枝条生长的目的。
12.本发明一种控制成龄枸杞枝条生长量的方法以每次灌水为主线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第一水4月中旬,萌芽前1周浇足催芽水。
13.(2)第二水6月上旬,当枝条长至20-30cm时,每亩地追施复合肥25-30kg、有机肥或生物菌肥100-150kg,同时,灌足开花座果水一次;并于5月中下旬喷一次枸杞叶面肥(阿泰灵+氨基酸钾+碧护,或者,阿泰灵+2

尿素+碧护)、6月中旬喷一次枸杞叶面肥(阿泰灵+磷酸二氢钾+微肥)。
14.枸杞叶面肥一般在上午11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喷施,注意喷洒均匀周到。本发明中枸杞叶面肥包括枸杞叶面专用肥、0.5%氮磷钾复合液肥、氨基酸、微肥、阿泰灵、碧护、杀菌剂等以及组合,但每个阶段具体采用的种类有所区别:步骤(2)中枸杞叶面肥为枸杞提供氮、磷、钾、微量元素及提高枸杞免疫力的免疫剂、生长调节剂及杀菌剂,提供植物前期生长的氮元素促进枝条迅速生长,磷元素、钾元素促进花芽分化,微量元素满足植物部分生理需要。阿泰灵是植物免疫剂,预防枸杞病害发生。碧护是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提高枸杞花芽的抗性,杀菌剂是预防枸杞高温、高湿时发生白粉病、炭疽病等。
15.(3)第三水7月初,当枸杞春梢延长至50-60cm或其上有枝条抽出时,每亩地追施有机肥或生物菌肥100-150kg,浇透水一次;并于7月中旬喷一次枸杞叶面肥(阿泰灵+钾肥)。此外,结合锄草深翻枸杞园一次,深度15-20cm,保证枸杞产量。
16.(4)第四水8月初,结合预防高温,当枸杞春梢延长至70-80cm,浇足8月座果水一次;并于8月中旬喷一次枸杞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碧护+杀菌剂)。
17.(5)第五水9月初,当枸杞春梢延长至90-100cm时,如果延长头已半木质化,枸杞叶片舒展,其余抽出的秋梢生长量大,停止灌水不再追肥、喷肥;如果秋梢不再延长,且枸杞叶片不舒展,有缺水现象,可浇一次浅水。该月要浅翻枸杞园,深度5-10cm。
18.(6)第六水9月底或10月初,距树干30cm周围开宽40cm
×
深40cm施肥沟施肥或距树干一侧30cm外围沿枸杞栽植行,隔年交替开宽40cm
×
深40cm施肥沟施肥,施肥量6~7m3/667m2,施入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羊粪、牛粪)与园土拌匀施入,厚度20~30cm,回填整平;然后灌足基肥水,此后再不浇冬水。
19.枸杞园栽植密度1-1.5m
×
3m,保证枸杞园通风透光。一般全年灌水5-6次,每次灌水量50m3~70m3/667m2,年灌水量300-400m3/亩。灌水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灌水要均匀,不旱不涝,调整好枸杞园的水肥气热条件。
20.枸杞园的需水情况随着树龄的大小,栽植密度高低,叶面积大小,气温高低,土壤特性,不同生育期,地下水位高低,降雨量,土壤肥力情况而不同,因此枸杞管理要根据枸杞各发育期的需水特性,水源充足的地方多采用全园灌溉,在缺水的地区利用沟灌、畦灌,条件许可最好用滴灌。全园灌溉要注意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21.对上述控制成龄枸杞枝条生长量的方法中涉及的除浇水以外的配套技术进行分类说明。
22.第一,行间生草技术。枸杞行间间作低矮绿肥作物,如毛苕子、草木樨等,或进行选择性自然生草,当草长至15-30cm高时定期进行割草、碎草和微耕浅翻。防止杂草丛生,调整环境,降低病虫害,降低盐碱程度、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5~9月结合中耕除浅翻枸杞园4次,深度5-10cm;7月翻晒园地一次,深度15-20cm,树冠下15cm,忌碰伤植株基茎。人工或使用旋耕机翻除。
23.第二,追肥技术。土壤追肥的原则是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按尿素用量计算全年每亩用量不超过32kg。集中在春催梢(5月中旬)、夏保果(6~7月中旬)、秋壮条(7月下旬)三次,每次以株施n、p、k优质复合肥100g施入,追肥方式距树干两侧20cm外开深15-20cm沟撒施,并翻土覆盖。
24.第三,叶面喷肥。全年4~5次,每茬采摘后及时喷一次枸杞叶面专用肥,以钾肥为主,补充树体营养。喷施的钾肥主要是2

的kh2po4、氨基酸钾等,有时根据树体黄化或营养不良情况,要喷施氨基酸或2

的尿素,以及营养液,同时要喷植物免疫剂阿泰灵、生长调节剂碧护、杀菌剂等。
25.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