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9444发布日期:2022-08-31 14:1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对高效复式作业机具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单项技术产品如灭茬播种机、旋耕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较多,但能够同时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开沟、镇压等工序的新型复式作业机具尚不成熟。目前,大多数复式作业机具都是在现有秸秆还田、播种、施肥等机具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性能改善,并进行集成组合的,虽然作业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普遍存在整体机具稳定性不佳,适应性差等问题。此外,大型高效化复合型农机具技术几乎完全被进口品牌垄断。松土、碎土、起垄、成型、开沟、播种、镇压、施肥、喷药等多种作业中的几项结合在一台机组中的新型复合型大田耕整机械技术国内有待发展,且现有的复式机具在可靠性和适应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研究具有旋耕、播种、施肥、开沟、镇压等多功能一体的新型复合作业机,对推进我国高效新型复式作业的发展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政府和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秸秆焚烧和作物实时播种等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装备,能够解决现有复合作业机具整体稳定性不佳,适应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4.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装备,主要包括旋耕装置、播种施肥装置、开沟装置和镇压装置。
5.所述旋耕装置包括旋耕刀辊、旋耕刀座、旋耕短刀装置、绞龙、传动箱、齿轮箱。所述旋耕刀辊分为左右两段,刀辊上交叉分布着68个刀座,所述旋耕刀座用来后期安装不同规格的旋耕长刀,旋耕刀辊正前方的刀轴两端分布着旋耕短刀装置,所述旋耕短刀装置是针对机器两端,容易出现漏耕的情况,提前耕作。两端旋耕短刀之间安置一段绞龙,所述绞龙,当整体旋耕装置运转时,旋耕刀进行旋耕,而绞龙负责将被耕起的泥土排至机器的两侧,起到均匀分布土壤的作用;所述传动箱用来连接绞龙与旋耕短刀装置,带动其运转。所述齿轮箱安装在两段旋耕刀辊之间,用以带动旋耕刀辊转动,并根据需要调整转速。
6.所述播种施肥装置(共用一套装置,以下用播种方式展开描述)包括播种箱、播种角度调节手轮、下种管道、播种位置固定管支撑板、排种盒总成、播种量调节杆。所述播种箱共两个,箱底铸有两排共18盒排种盒总成(交叉分布);所述下种管道架位于播种箱的正下方,共分布有22个下种管道,下种管道通过塑料管道与上方的排种盒相连,后期可根据实际需求,连接相应的数量;所述播种角度调节手轮安装在下种管道架上,用以调整整体下种管道架的角度。下种管道可以输出;所述播种位置固定管支撑板,将悬空的下种管道架与机架整体相连接。所述播种量调节杆位于播种箱的正后方,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播种数量。
7.所述开沟装置包括开沟犁、开沟装置连接板。所述开沟装置为一体化焊接而成,开
沟装置整体置于作业机器下部,所述开沟犁为l型开沟犁,通过焊接置于开沟装置前部,所述开沟装置连接板位于开沟装置与机架直接,用以连接开沟装置与机架,并通过需要调整开沟装置距地面高度,从而调整开沟深度。
8.所述镇压装置包括平地轮、平地轮刮泥板、限位弹簧装置、摆动杆、平地轮固定板。所述平地轮共两个,上端固定有平地轮刮泥板用以将平地轮作业时的多余泥土刮去。限位弹簧装置用以调整整体镇压装置相较于地面高度,调整镇压的强度,同时可以缓解地面对镇压装置传到机架的冲击力,限位弹簧装置上接机架,下方连接平地轮固定板,所述平地轮固定板与摆动杆共四组,每个平地轮两侧各安装一组,可以将固定的平地轮端点,限位弹簧,摆动杆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限定平地轮前后方向自由度,使得平地轮不会因为障碍导致脱离机架。
9.有益效果:(1)本发明设置旋耕装置,除了预留了常规的旋耕刀座,还在左右两端安装了旋耕短刀装置,用以处理两端易漏耕地块。同时,安装的绞龙装置能够将旋耕产生的土壤输送至两侧,使得土壤均匀分布。
10.(2)本发明设置播种施肥装置,除了传统的播种作业,预留的播种角度调节手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播种角度,而播种量调节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种盒进入下种管道的开口大小,进而调整实时播种量。安装的驱动力能够配合拖拉机牵引作业装置运动。
11.(3)本发明设置镇压装置,除了传统镇压作业功能,预留的刮泥板能够将平地轮上多余泥土清除;预留的限位弹簧装置除了缓震功能,还能与摆动杆、轴承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大大提升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旋耕装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播种施肥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播种施肥装置正视图;图5是本发明驱动轮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开沟装置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镇压装置示意图。
13.图中标号名称:1—机架;2—旋耕装置;21—旋耕刀辊;22—旋耕刀座;23—旋耕短刀装置;24—绞龙;25—传动箱;26—齿轮箱;3—播种施肥装置;31—播种箱;32—播种角度调节手轮;33—下种管道;34—播种位置固定管支撑板;35—下种管道架;36—排种盒总成;37—播种量调节杆;38—驱动轮;4—开沟装置;41—开沟犁;42—开沟装置连接板;5—镇压装置;51—平地轮;52—平地轮刮泥板;53—限位弹簧装置;54—摆动杆;55—平地轮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介绍。
15.参照附图1,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有旋耕装置2、播种施肥装置3、开沟装置4和镇压装置5。
16.如图2所示,所述旋耕装置2包括旋耕刀辊21、旋耕刀座22、旋耕短刀装置23、绞龙24、传动箱25、齿轮箱26。所述旋耕刀辊21分为左右两段,旋耕刀辊21上交叉分布着68个旋耕刀座22,所述旋耕刀座22用来后期安装不同规格的旋耕长刀,旋耕刀辊21正前方的刀轴两端分布着旋耕短刀装置23,所述旋耕短刀装置23是针对机器两端,容易出现漏耕的情况,提前耕作。两端旋耕短刀23之间安置一段绞龙24,所述绞龙24,当整体旋耕装置运转时,旋耕刀进行旋耕,而绞龙24负责将被耕起的泥土排至机器的两侧,起到均匀分布土壤的作用;所述传动箱25用来连接绞龙24与旋耕短刀装置23,带动其运转。所述齿轮箱25安装在两段旋耕刀辊21之间,用以带动旋耕刀辊21转动,并根据需要调整转速。
17.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播种施肥装置3(共用一套装置,以下用播种方式展开描述)包括播种箱31、播种角度调节手轮32、下种管道33、播种位置固定管支撑板34、下种管道架35、排种盒总成36、播种量调节杆37、驱动轮38。所述播种箱31共两个,箱底铸有两排共18盒排种盒总成36(交叉分布);所述下种管道架35位于播种箱31的正下方,共分布有22个下种管道33,下种管道33通过塑料管道与上方的排种盒总成36相连,后期可根据实际需求,连接相应的数量;所述播种角度调节手轮32安装在下种管道架35上,用以调整整体下种管道架35的角度。所述播种位置固定管支撑板34,将悬空的下种管道架35与机架1整体相连接。所述播种量调节杆37位于播种箱1的正后方,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播种数量。所述驱动轮38位于装置正前方,用于配合拖拉机牵引整体作业装置移动。
18.如图4所示,所述开沟装置包括开沟犁41、开沟装置连接板42。所述开沟装置4为一体化焊接而成,开沟装置4整体置于作业机器下部,所述开沟犁41为l型开沟犁,通过焊接置于开沟装置4前部,所述开沟装置连接板42位于开沟装置4与机架1之间,用以连接开沟装置4与机架1,并通过需要调整开沟装置4距地面高度,从而调整开沟深度。
19.如图5所示,所述镇压装置5包括平地轮51、平地轮刮泥板52、限位弹簧装置53、摆动杆54、平地轮固定板55。所述平地轮51共两个,上端固定有平地轮刮泥板52用以将平地轮51作业时的多余泥土刮去。限位弹簧装置53用以调整整体镇压装置5相较于地面高度,调整镇压的强度,同时可以缓解地面对镇压装置5传到机架1的冲击力,限位弹簧装置53上接机架1,下方连接平地轮固定板55,所述平地轮固定板55与摆动杆54共四组,每个平地轮51两侧各安装一组,可以将固定的平地轮51端点,限位弹簧装置53,摆动杆54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限定平地轮51前后方向自由度,使得平地轮51不会因为撞击障碍物后而导致脱离机架1。
20.实例1:参照附图,复合作业装置工作前,由操作人员按照需求向播种箱31加入适当的种子。
21.工作伊始,由拖拉机牵引复合作业装置,拖拉机通过输出动力至齿轮箱26,开始带动整个复合作业装置工作。当拖拉机前进时,开沟犁41按照既定高度进行开沟作业,后方旋耕装置2开始旋耕作业,同时绞龙24旋转使得旋耕作业扬起的土壤在田中均匀分布;随后播种装置3进行播种操作,种子从播种箱31进入排种盒总成36,通过下种管道35进入土壤,期间可以根据播种需要,暂停作业,用播种角度调节手轮32调整播种角度、用播种量调节杆37
调节播种量后,再继续作业;随后镇压装置5进行镇压作业,使得种子或肥料充分被土壤吸收。
22.根据本领域技术使用本发明中适用于耕播施开镇复合作业机进行小麦种植,选择适当的播种量,得到以下结果:行程耕深/cm种植密度/株m-2
播种量/kg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125.3390-48025.521.4225.5400-4852619.9325.1380-4812720.2平均值25.3390-48236.1720.5结果表明,试验后的耕深稳定,范围在25.1~25.5cm之间,平均值为25.3cm;耕深稳定性系数在92.23%~93.94%之间,平均值为92.91%;试验后的碎土率较为稳定,范围在79.90%~82.38%之间,平均值为81.31%。种植密度较高,范围在380-485株/m2,播种量平均在36.17k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