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态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706发布日期:2022-08-17 10:4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生态屋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态屋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生态屋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高,为了增加绿植的覆盖面积,大多数绿色建筑都会采用生态屋顶来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3.为了保持生态屋顶绿植的存活率,需要定期对绿化部分进行浇灌,由于现有的绿色生态屋顶不具备回收雨水的功能,当遇到下雨天时,无法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使得大量雨水流失,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水资源浪费,进而无法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生态屋顶,具备节约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绿色生态屋顶不具备回收雨水的功能从而使得大量雨水流失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生态屋顶,包括回收装置、生态屋顶本体和动力机构,所述生态屋顶本体设置在回收装置的顶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生态屋顶本体的底部,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回收装置顶部的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通有位于生态屋顶本体下方的第二接水斗,所述回收装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处理箱内部的搅拌机构,所述回收装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处连通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处理箱内部的吸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连通有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连通有雾化喷头。
6.进一步,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生态屋顶本体固定安装在侧板的顶部,所述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起到了支撑稳固的作用。
8.进一步,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水箱,左侧所述侧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箱。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箱便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
10.进一步,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连通有位于生态屋顶本体下方的第一接水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水斗方便对雨水进行收集。
12.进一步,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杂质。
14.进一步,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过滤板下方的活性炭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板对雨水起到了净化的作用。
16.进一步,所述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贯穿左侧侧板且一端与储水箱相连通的传输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管起到了传输回收的作用。
18.进一步,所述储水箱的正面连通有输送管。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方便后续使用者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该绿色生态屋顶,通过在动力机构中设置有处理箱、搅拌机构和第二接水斗,即可对生态屋顶本体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随后经由进水管输送到处理箱内部,在电机的作用下,即可带动搅拌机构对雨水和营养液进行搅拌混合,通过设置有水泵,可以带动吸水管将混合好的营养液经由雾化喷头对绿植进行灌溉,如此整体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具备回收水资源的同时能够提高绿植的存活率。
22.2、该绿色生态屋顶,通过在回收装置结构中设置有过滤箱,即可对第一接水斗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有效减少雨水中的杂质,随后通过传输管,即可将净化后的雨水输送到储水箱内部,从而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具备节约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25.图中:100回收装置、101底板、102侧板、103储水箱、104过滤箱、105第一接水斗、106过滤板、107活性炭板、108传输管、109输送管、200生态屋顶本体、300动力机构、301处理箱、302进水管、303第二接水斗、304承重板、305电机、306搅拌机构、307水泵、308吸水管、309出水管、310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绿色生态屋顶,包括回收装置100、生态屋顶本体200和动力机构300,生态屋顶本体200固定安装在回收装置100的顶部,动力机构300固定安装在生态屋顶本体200的底部,其中,回收装置100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200具备回收水资源的作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动力机构300具备利用水资源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绿植的存活效率。
28.为了实现回收装置100回收利用的作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100包括底板101,底板10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102,两个侧板102的顶部均与生态屋顶本体200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水箱103,左侧侧板10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箱104,过滤箱104的顶部连通有位于生态屋顶本体200下方的第一接水斗105,过滤箱1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106,过滤板106的左右两侧壁均与过滤箱104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箱1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过滤板106下方的活性炭板107,活性炭板107的左右两侧壁均与过滤箱104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箱104的底部连通有贯穿左侧侧板102且一端与储水箱103相连通的传输管108,左侧侧板102的内部开设有与传输管108相适配的通孔,储水箱103的正面连通有输送管109。
29.通过第一接水斗105方便对生态屋顶本体200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在过滤板106和活性炭板107的作用下,即可对第一接水斗105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有效减少雨水中的杂质,随后通过传输管108,可将净化后的雨水输送到储水箱103内部,从而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200具备节约环保的优点。
30.为了实现动力机构300节约环保的作用,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机构300包括固定安装在回收装置100顶部的处理箱301,处理箱301固定安装在底板101的顶部,处理箱301位于储水箱103的右侧,处理箱301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302,处理箱301的顶部连通有位于进水管302左侧的进料管,方便使用者加入营养液等,右侧侧板10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302相抵接的固定板,进水管302的顶部连通有位于生态屋顶本体200下方的第二接水斗303,回收装置10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05,电机305固定安装在右侧侧板102的右侧,电机30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处理箱301内部的搅拌机构306,回收装置10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承重板304,承重板304的顶部设置有绿植,承重板304固定安装在两个侧板102相对的一侧之间,承重板3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307,水泵307的进水口处连通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处理箱301内部的吸水管308,水泵307的出水口处连通有有出水管309,出水管309的顶部连通有雾化喷头310。
31.当遇到下雨天时,通过第二接水斗303,即可对生态屋顶本体200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随后经由进水管302输送到处理箱301内部,在收集到合适雨水时,使用者可将营养液倒入处理箱301内部,随后启动电机305,即可带动搅拌机构306对雨水和营养液进行搅拌混合,通过设置有水泵307,可以带动吸水管308将混合好的营养液经由雾化喷头310对绿植进行灌溉,如此整体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200具备回收水资源的同时能够提高绿植的存活率。
32.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33.当遇到下雨天时,通过第二接水斗303,即可对生态屋顶本体200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随后经由进水管302输送到处理箱301内部,在收集到合适雨水时,使用者可将营养液倒入处理箱301内部,随后启动电机305,即可带动搅拌机构306对雨水和营养液进行搅拌混合,通过设置有水泵307,可以带动吸水管308将混合好的营养液经由雾化喷头310对绿植进行灌溉,如此整体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200具备回收水资源的同时能够提高绿植的存活率。
34.通过第一接水斗105方便对生态屋顶本体200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在过滤板106和活性炭板107的作用下,即可对第一接水斗105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有效减少雨水中的杂质,随后通过传输管108,可将净化后的雨水输送到储水箱103内部,从而实现了生态屋顶本体200具备节约环保的优点。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