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9635582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与辣椒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玉米属,是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辣椒(Capsicum annuum L.)属前科辣椒属,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mg,居蔬菜之首,是一种重要的食材。科研和玉米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方式是影响产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0003] “民以食为天,粮食足而天下稳”,“稳粮增效”是当前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实践证明,合理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养分等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循环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其中,玉米-辣椒套种是一种优良的种植方式,辣椒植株矮小,喜阴,而玉米株型高大,可为辣椒遮阳,可显著降低因高温所导致的日烧病、病毒病,因此,两者株型结构特征和共生互利特性为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技术的构建创造了基础条,但保证足够的玉米群体密度是实现“稳粮增收增效”的重要前提,否则会大幅度降低玉米的产量,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如CN201410663907.6公开了一种辣椒-甜玉米间隔套种的方法,但以辣椒为主作,显著降低了玉米的产量,若在粮食主产区推广,根据其公开数据,按其最高产量255.6kg/亩计算,则比当前吉林省玉米种植区玉米平均产量降低50?70%,另外,该栽培方法无法实现秸杆还田,不能实现种养地的结合,无法实现土地的休耕轮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不适宜大范围应用。
[0004]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通过地理学、农学和生态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当前栽培模式进一步的优化,创造更加合理的空间立体复合生态结构和水平布局,充分发挥复合群体不同作物的生态位优势,能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稳粮增效”和土地的休耕轮作,长期有利于地力恢复,顺应当前国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需求,适宜在玉米主产区进行推广和开展标准化生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种植方法下玉米和辣椒产量低、土壤消耗严重、种植效益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
[0006]本发明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7]—、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整地块,不要选择岗坡地和低洼地;
[0008]二、作物田间布局优化:依据地理学、作物学及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利用太阳高度角、作物株高等参数,计算出玉米群体获得最大光合速率和全株获得最长光照时间的最佳垄距。将传统的均匀垄距^5-70cm)种植方式改为由大小垄组成的玉米-辣椒复合体结构,该复合体结构由一个小垄和一个大垄构成,小垄垄距30cm,大垄垄距100cm,130cm为一个复合体单元的距离;小垄上播种两行玉米,行距30cm,株距13-15cm,播深3-4cm,辣椒栽种在大垄中间,株距30cm(如图1和图2,图1中X表示一个“玉米-辣椒复合体结构”,A为小垄,B为大垄)。
[0009]三、良种选择:玉米品种选用优质、高产、广适、高抗、耐密品种;辣椒品种结合当地区域生态优势、饮食爱好、市场需求、选择植株紧凑、高产、品质好、抗病虫害强的优良品种。
[0010]四、合理密植: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6.0-6.5万株/公顷,辣椒种植密度为
1.5-2.0万株/公顷。
[0011]五、科学的田间管理:包括玉米播种后及时镇压、补苗、间苗;辣椒移苗后及时浇水、保苗;注重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追肥、防治病虫草害。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确定施肥量,施肥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速效肥为辅;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
[0012]六、秸杆还田:每年在玉米收获后,留高茬30-35cm,将剩余秸杆均匀有序放置在玉米行间,目的是进行秸杆还田,培肥地力。
[0013]七、倒茬养地:第一年在小垄上种植玉米,在大垄中间间作辣椒,第二年在第一年种植的小垄右侧5cm位置处按第一年组合种植方法进行种植,保持小垄垄距仍为30cm,大垄垄距100cm,第三年在第二年种植小垄一侧仍按第二年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第四年再回到第一年种植位置进行种植;如此三年为一个倒茬休闲养地周期。
[0014]本发明通过地理学、生态学和作物栽培学的手段,对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模式升级改造,优化了玉米-辣椒复合群体在立体空间和水平空间上的布局。该技术实现了不同作物种群生态位互补,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作物生产协同增效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本发明基于地理学、作物学及生态学等的相关理论,利用太阳高度角、作物株高等参数,计算出玉米群体获得最大光合速率和全株获得最长光照时间的最佳垄距,优化了作物空间和水平布局,创造了合理的立体空间结构,通风透光,提高了对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0017]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合理利用立体空间,玉米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3.5%?5.5%,额外增加辣椒12000?15000kg/公顷。同时,有机质增加0.2%,改善土壤结构。与普通种植模式一样,无需特殊管理,投入成本不变,因而每公顷可增加种植效益14000?15000 元。
[0018]2、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本发明通过对不同作物生态位的优势利用,在粮食作物玉米不减产的条件下,增加了辣椒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农业生产协同增产增效的目的,有利于农民增收。
[0019]3、实现种养地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通过玉米轮换倒茬、秸杆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和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玉米-辣椒套种复合体田间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玉米-辣椒套种复合体田间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0023]【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4]一、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整地块,不要选择岗坡地和低洼地;
[0025]二、作物田间布局优化:采用大小垄组成的玉米-辣椒复合体结构,该复合体结构由一个小垄和一个大垄构成,小垄垄距30cm,大垄垄距100cm,一个复合体单元的距离为130cm ;小垄上播种两行玉米,行距30cm,播深3-4cm,辣椒栽种在大垄中间;
[0026]三、良种选择:玉米品种选用优质、高产、广适、高抗、耐密品种;辣椒品种结合当地区域生态优势、饮食爱好、市场需求、选择植株紧凑、高产、品质好、抗病虫害强的优良品种;
[0027]四、合理密植: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6.0-6.5万株/公顷,辣椒种植密度为1.5-2.0万株/公顷;
[0028]五、科学的田间管理:包括玉米播种后及时镇压、补苗、间苗;辣椒移苗后及时浇水、保苗;注重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追肥、防治病虫草害,施肥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速效肥为辅;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以上田间管理方法为常规方法;
[0029]六、秸杆还田:每年在玉米收获后,留高茬30-35cm,将剩余秸杆均匀有序放置在玉米行间;
[0030]七、倒茬养地:第一年在小垄上种植玉米,在大垄中间间作辣椒,第二年在第一年种植的小垄右侧5cm位置处按第一年组合种植方法进行种植,保持小垄垄距仍为30cm,大垄垄距100cm,第三年在第二年种植小垄一侧仍按第二年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第四年再回到第一年种植位置进行种植;如此三年为一个倒茬休闲养地周期。
[0031]【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玉米的株距为13-15cm,辣椒的株距为30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2]【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玉米品种为高淀粉专用型品种“良玉66”,辣椒品种为“金塔”。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3]【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6.2-6.3万株/公顷,辣椒种植密度为1.7-1.8万株/公顷。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4]【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留高茬32-33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5]为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行以下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