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鱼/水芹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态种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鱼/水芹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甲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甲壳和血液是制药的原料,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很受欢迎。甲鱼喜在清静的河溪、山涧、池塘等泥沙较多的环境中栖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鱼、虾、螺、蚬等,植物性饵料为辅,如玉米、麸皮、地瓜叶等,稚鳖的饵料以蚯蚓为佳。鳖有冬眠习性,水温低于12°C时潜入泥沙冬眠,气温上,升至15°C以上时钻出泥沙活动。甲鱼养殖在江浙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甲鱼养殖水平比较高,在进行甲鱼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养殖污染问题,不单影响了养殖甲鱼的品质,而且也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摸索出一种既生态又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种养殖方法成为主流趋势。
[0003]公布号为CN 102369906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包括稻田选择与准备、鳖苗放养、饲养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见鳖病的防治,其中稻田选择与准备应注意地势要低洼些,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稻田开挖鳖沟,鳖沟上宽3米,底宽、深
1.5米,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决定,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为宜;田中央建造一处沙滩,长5米,宽I米,高出正常水位0.8米。该发明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甲鱼为辅的一种生态型稻鳖立体种养殖技术操作路线。一方面,稻田为鳖的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另一方面鳖类的排泄物和食物碎肩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在水稻吸收肥料生长的同时起到了净化围塘的作用,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有效提高了鳖、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水稻生长周期长,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为了防止甲鱼中毒,稻田不可施用农药,势必造成稻田的减产。
[0004]水芹是伞形花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蔬菜,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水芹在我国广为分布,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野生或人工栽培均有,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种类。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栽培水芹各地栽培方式不同,有食用叶柄为主的深栽软化栽培、培土软化栽培、深水软化栽培、普通浅水栽培和大棚湿润栽培等,也有以食用嫩茎为主的连续采薹栽培及食用芹芽的覆盖采芽栽培等,也发展了水芹与旱作蔬菜的水旱轮作栽培模式、水芹周年栽培模式等。
[0005]公布号为CN 104082208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池塘种水芹养殖翘嘴红舶的方法,包括池塘要求、清野消毒、鱼种投放、放养密度、水芹种植、饲料投喂、种养管理和捕捞、运输;该发明充分利用在高密度舶鱼养殖过程中大量投喂饲料,败坏水质,出现水体富营养,而水芹能够吸收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钾,从而净化水体的特性,为高密度养殖舶鱼提供了有效发展空间。
[0006]水芹是一种适合水培的植物,同时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因此,将水芹栽培合理应用到甲鱼养殖中,提供一种甲鱼-水芹菜生态种养方法将是解决生态污染、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鱼/水芹立体生态种养方法,利用甲鱼养殖过程中产生排泄物及食物残渣在水体中分解产生的丰富营养来进行水芹的栽培,同时利用水芹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对甲鱼水体进行净化,从而达到生态循环、提高效益的目的。
[0008](I)选择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建设面积为3?5亩、深度为1.2?1.4米的甲鱼塘;
[0009](2)4月至6月上旬按照每亩250?350只向甲鱼塘中放养二龄甲鱼,甲鱼苗种为全母或全公;放养期间,每日投喂饵料I?2次,保持池水透明度2 20cm;
[0010](3)7月底选择直径在Icm以上的健康水芹种茎在浮床上进行排种,浮床覆盖面积占甲鱼塘水面面积的30?40% ;水芹成苗后,减少换水或不换水;
[0011](4)待水芹植株长至50cm以上进行采收。
[0012]水是甲鱼赖以生存的空间,水环境的质量和状态直接影响甲鱼生长的各个阶段。水源以无污染、溶氧量较高的江河水或湖水为好,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中相关规定。甲鱼喜静怕惊,因此甲鱼塘的选址要符合环境安静的要求。甲鱼生活在水中,水中充足的溶氧对甲鱼生活显得尤其重要,加之甲鱼在池底营爬行生活,池水的上下氧差对其尤为敏感,甲鱼塘的池深以1.2?1.4m为宜。
[0013]水温对甲鱼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甲鱼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3°C,结合江浙一带的气候特点,4月至6月上旬开始投放甲鱼苗种,优选的,每亩放养500g左右的二龄甲鱼300只。同时要求放养的甲鱼苗种为全公或全母,避免甲鱼进入成熟期因繁殖影响个体生长。
[0014]研究表明,在夏季当水温超过35°C时,甲鱼就需要寻找无日光暴晒的地方纳凉。结合这一特点,本发明于7月底开始在甲鱼塘水面种植水芹,同时水芹还起到对水体中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利用,为水体提供溶解氧的作用。
[0015]甲鱼喜洁怕脏,养殖期间要密切关注水质情况,做到勤注、换新水,在水芹成苗前,一般10-15天彻底换水一次,特别是夏季,视水体质量适当提升换水频率。立体浮床栽培水芹后,特别是水芹成苗后,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可减少换水或不换水。
[0016]水芹栽培过程中可全程不施肥,或少量追施叶面肥。水芹甲鱼塘栽培病虫害少,全程可不喷农药,避免了甲鱼农药中毒。水芹排种后约40天,水芹植株长至50cm即可采收。采收时齐根部将水芹割下,搬上岸后立即进行清理,去除老叶黄叶,立即组织销售。收割后,将残留在浮床上的老叶去除,植株根部会继续萌发新芽,可实现多次采收。甲鱼在无公害、自然条件下生长,到12月份,体重长至750g左右,即可开始捕捞上市。初期,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全塘捕捞时,放干塘水,人工清理捕捞。若当年甲鱼不捕捞而在塘中进行冬眠,则应逐渐降低池塘水位至20?30cmo
[0017]作为优选,甲鱼塘为长宽比为3:2的长方形池塘,便于放置水芹浮床及后期对水芹栽培管理,池底平坦,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15cm,有利于甲鱼商品性状的提升,淤泥过厚影响甲鱼的活动。3月中旬用1%石灰水泼洒田埂以及田埂四周进行田间消毒。
[0018]甲鱼有挖洞的习惯,因此,甲鱼塘在建设时对四周进行硬化,采用浇灌水泥或砌砖,防逃墙体为斜坡。作为优选,甲鱼塘四周建设防逃墙,防逃墙宽度为50?70cm,防逃墙顶向甲鱼塘内侧突出5?10cm。
[0019]防止因甲鱼塘水位过高致使甲鱼逃走,作为优选,防逃墙体距离池底Im处设置溢水口。控制甲鱼塘水位最尚不超过lm。
[0020]作为优选,甲鱼塘内设置取食台。建筑池塘时,在甲鱼塘内设置2?3处略高于水面的取食台,在取食台和池水之间修一水沟,减少因甲鱼争食和跑动把饵料拖到水中造成饵料污染,同时又利于清除残饵,并可把刷洗取食台的污水顺着水沟排到池外,减少水质污染。
[0021]为了减少甲鱼密集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甲鱼苗种在投放入甲鱼塘之前进行消毒。作为优选,二龄甲鱼放养前使用浓度为3?10%的食盐水浸洗或是浓度为0.05?0.1 %的高锰酸钾药浴。
[0022]根据甲鱼的习性,一般在水温15°C以上开始吃食。作为优选,步骤(2)中,待水温上升到18°C以上开始投喂鲜活饵料。投饵量约为体重的4%,每日投喂I?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更为优选,在投饵时,搭配少量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
[0023]甲鱼养殖过程中做好病害防治,必须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改善环境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病害发生。对投喂的饵料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对养殖过程中发现的病死水产品及时清除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0024]本发明从7月底开始排种水芹,因此,选择较耐高温的水芹品种。作为优选的,水芹品种为‘伏芹I号’,该品种于7月底已处于后花期,母茎长势旺盛,种芽萌发力强。优良种茎的选择是水芹浮床栽培成功的关键,选择直径在Icm以上的健康种茎齐根割下,去掉上部的伞状花及果实,在浮床上进行排种。
[0025]本发明浮床以PVC塑料管为框架,一般为长方形,为便于后期水芹产品的采收,单体框架尺寸为lmX3m,框架也可以采用毛竹等能浮于水面的材料,框架之间可以连接成一排,也可以单独分散。框架横向每隔50cm用铁丝等材料做横档,在框架内、横档上面铺一层20目的塑料网,在框架四周用自锁式尼龙扎带扎紧,在塑料网上面进行水芹的排种。浮床面积控制在甲鱼塘水面面积的30?40%,该密度即能保证甲鱼正常生长,又能保证在该养殖密度下水芹生长后期获得足够的营养。
[0026]作为优选,步骤(3)中,为了保证水芹的正常生长及产品商品性,相邻两排水芹种茎的间隔为8?10cm。排种后将浮床固定在鱼塘水面上,让其自行萌发生长。
[0027]水序在7月底排种,一般在5?7天开始萌芽、生根,2周左右植株成苗,一般一个甲鱼塘分2?3批进行排种。作为优选,水芹分批排种,每次间隔时间为7?8天。
[0028]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I)本发明是一种采用生态循环、特色自然、种养结合的方法,将水芹浮床栽培和甲鱼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空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现了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循环改良水质的有机结合;(2)水芹作为一种耐寒的水生蔬菜,高温容易抽薹,导致品质下降,一般普通栽培要求在8月底以后进行排种,本发明利用大面积甲鱼塘水面温度较低的特点,将水芹排种时间提早到7月底,同时利于甲鱼塘水体中丰富营养物质,可以做到水芹的早熟栽培,丰富了水芹栽培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水芹种植的效益;(3)本发明中甲鱼养殖采用一种较为自然生态的方法,甲鱼养殖密度较工厂化养殖略有降低,但甲鱼商品性明显提升,在保障甲鱼养殖效益的前提下,增加了水芹的收益,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4)甲鱼塘立体套种水芹后,水芹的生长大量吸收了因甲鱼排泄物和残饵在水体中发酵而导致的水体营养化而产生的有机营养成分,改良了甲鱼塘水质,减少了因养殖水体恶化而导致的甲鱼病害,同时也减少了因甲鱼较高密度养殖换水过程中对外河水体的污染,降低了甲鱼养殖过程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