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倾斜或垂直立面立体固着,模仿陡峭海底岩礁的环境,有利于海藻的生长。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其一,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绳索的长度来控制藻礁支撑体悬挂的深度,在水域中层、中上层或中下层进行增殖,充分利用水域资源。
[0024]其二,能够有效避免因海浪波动较大,使得悬浮礁体上下浮动剧烈,而导致藻礁上附着的海藻被破坏。
[0025]其三,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小环境,有利于贝藻繁衍生息;并且能够增加单位海水表面积的利用率,模仿陡峭海底岩礁的环境,有利于海藻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海浮式礁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的浮力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藻礁支撑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海浮式礁体在遇到海浪过程中的某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中的浮力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海浮式礁体投放到海域后的一种实际应用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海浮式礁体投放到海域后的另一种实际应用的示意图。
[0033]图中:浮力装置I ;中央立式套筒2 ;气囊袋3,充气嘴31 ;连接绳索4 ;储绳箱5,吊绳51,浮子52 ;立柱6 ;藻礁支撑体7,藻礁支撑体7,半球形支撑架71,藻礁附着基72,连接环73,苗绳74,支撑脚75 ;避浪引信装置8,外排气孔81,上活塞体82,内排气孔83,连杆84,下活塞体85,限位凸块86,第一压缩弹簧87,引出杆88 ;固定粧11 ;牵引绳12 ;连接浮体13 ;销绳14 ;销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5]如图1、图3所示,一种近海浮式礁体包括浮力装置I及通过连接绳索4悬挂在浮力装置下方的藻礁支撑体7。藻礁支撑体包括往下凹陷的半球形支撑架71,固定在半球形支撑架中部的立柱6及若干设置在半球形支撑架上的藻礁附着基72。立柱的上端位于藻礁支撑体的上方。藻礁附着基由泡沫混凝土构成,且藻礁附着基表面镶嵌有若干贝壳或藤壶外壳或海岩碎片。藻礁附着基呈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本实施例中的藻礁附着基呈正六边形等。藻礁附着基固定在半球形支撑架的内侧面上。各藻礁附着基均匀排列分布在半球形支撑架的内侧面上。藻礁附着基上、朝半球形支撑架的中心的一侧面上附着有人工培育的海藻幼苗。
[0036]立柱上、位于半球形支撑架上方设有连接环73。连接环与半球形支撑架之间设有若干苗绳74。连接环固定在立柱上。苗绳的上端固定在连接环上,下端固定在半球形支撑架的上端口边缘。各苗绳上均附着有人工培育的海藻幼苗。半球形支撑架外侧面上部设有四个往半球形支撑架外侧斜向下延伸的支撑脚75。各支撑脚绕半球形支撑架周向均布。各支撑脚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各支撑脚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平板。半球形支撑架的内侧面上均匀排列分布由若干块状的藻礁附着基。
[0037]如图1、图2所示,浮力装置I包括气囊袋3,中央立式套筒2及设置在中央立式套筒内的避浪引信装置8。气囊袋的顶部设有充气嘴31。中央立式套筒设置在气囊袋内的中部,且中央立式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气囊袋,并位于气囊袋外侧。气囊袋与中央立式套筒的外侧面之间密封连接。中央立式套筒呈圆筒状,且中央立式套筒的上、下两端封闭。
[0038]中央立式套筒的顶部、位于气囊袋上方设有上端开口的储绳箱5。该储绳箱内放置有吊绳51及浮子52,且浮子位于吊绳的上方。浮子的浮力大于吊绳的重力。吊绳为质量较轻的高强度绳;例如,高强度尼龙绳,0.5毫米至2毫米的普通强度或较高强度的钢丝等;并且该吊绳的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储绳箱内侧面中部设有环形凸起,并且位于环形凸起上方的储绳箱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锥形箱体。浮子呈圆台形,且浮子置于环形凸起上方的锥形箱体内,并封遮锥形箱体上端口。锥形箱体底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吊绳的一端固定在浮子上,另一端固定在储绳箱底部。
[0039]避浪引信装置8包括可沿中央立式套筒滑动的设置在中央立式套筒内的上活塞体82、下活塞体85,连接上、下两活塞体的连杆84,同轴设置在下活塞体上的引出杆88,设置在中央立式套筒内侧面上、并与气囊袋相连通的内排气孔83及设置在中央立式套筒内侧面上、并位于气囊袋上方的外排气孔81。外排气孔为通孔,外排气孔位于储绳箱下方。上活塞体及下活塞体侧面上分别设有密封圈。中央立式套筒内侧面上、位于下活塞体下方设有限位凸块86。引出杆位于下活塞体下方,且引出杆的下端往下延伸,并穿过中央立式套筒下端面、位于中央立式套筒外侧。中央立式套筒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引出杆相对应的过杆通孔。引出杆的下端穿过过杆通孔、并位于中央立式套筒下方。引出杆上套设有可使上、下两活塞体往上移动、并使上活塞体抵靠中央立式套筒内顶面的第一压缩弹簧87。第一压缩弹簧位于下活塞体与中央立式套筒内底面之间,第一压缩弹簧的上端抵靠在下活塞体上,下端抵靠在中央立式套筒内底面上。内、外两排气孔之间沿中央立式套筒轴向上的间距小于上、下两活塞体之间的间距。当下活塞体的下端抵靠在限位凸块上时,内排气孔位于上、下两活塞体之间,外排气孔位于上活塞体上方;当上活塞体抵靠中央立式套筒内顶面时,内、外两排气孔均位于上、下两活塞体之间。
[0040]连接绳索4的一端与引出杆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藻礁支撑体上的立柱上端相连接。当藻礁支撑体悬挂在浮力装置下方时,下活塞体的下端抵靠在限位块上。浮力装置的浮力大于浮力装置、藻礁支撑体、立柱及连接绳索的重力之和。
[0041]本实用新型的近海浮式礁体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0042]第一,如图1所示,将整个藻礁下放到水域内,通过浮力装置I及连接绳索4将藻礁支撑体7悬挂在水域中;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绳索的长度来控制藻礁支撑体悬挂的深度,利用水域中层、中上层或中下层进行增殖。本实施例中的藻礁适用于投放深度为20至100米的海域内,其中,连接绳索的长度一般为10至50米之间;吊绳的长度大于海域的深度。
[0043]如图1、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藻礁下放到水域内后,在平静的海面(海浪较小)的情况下,在藻礁支撑体7的重力作用下连接绳索处于绷直状态,此时,藻礁支撑体7的重力将通过连接绳索4作用到上、下活塞体82、85上,从而克服第一压缩弹簧87的复位力,使下活塞体的下端抵靠在限位块86上;此时,内排气孔位于上、下两活塞体之间,外排气孔位于上活塞体上方;气囊袋3内的气体不会排除,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藻礁悬浮在海域内,利用水域中层、中上层或中下层进行增殖。
[0044]如图4、图5所示,在遇到海浪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出现5级大浪、6级巨浪(波高2?6米);由于浮力装置I漂浮在海面上,浮力装置将会随海浪的波动一同上下波动;当浮力装置随海浪的波动往上移动时,浮力装置将通过连接绳索4带动藻礁支撑体7 —同往上移动;当浮力装置随海浪往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并往随海浪往下移动时,藻礁支撑体7在惯性作用下很有可能还将继续上移,直至藻礁支撑体达到最高点(在浮力装置随海浪往下浮动的一段距离内,藻礁支撑体都可能持续上移,这样浮力装置I与藻礁支撑体7之间的间距将小于连接绳索4的长度,并且海浪越大浮力装置与藻礁支撑体之间的间距的波动幅度会越大);因而在这个过程中藻礁支撑体7的重力无法通过连接绳索4作用到上、下活塞体上,此时第一压缩弹簧87的作用下将推动上、下活塞体82、85往上移动,当内、外两排气孔81、83均位于上、下两活塞体之间时,气囊袋3内的部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