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57791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闸门13卡合在孵化缸壁12上,闸门13可以与孵化缸壁12等高设置,也可以矮于孵化缸壁12的高度,所述亲鱼孵化缸10内的闸门处设有滤除剩余食物的滤网,所述滤网的网孔大小为60目,相邻的亲鱼孵化缸11之间共用缸壁,共用缸壁及共用孵化缸壁12均由不透明的玻璃或塑料板制作而成。
[0037]如图3所示,所述小鱼培养缸20的壁面21上设有与均流缸11相连通的流水孔22,该壁面21为与均流缸11相邻的小鱼培养缸20和均流缸11之间共用的壁面21。
[0038]如图5所示,所述小鱼培养缸20设置成蜂窝状,相邻的小鱼培养缸之间共用培养缸壁23,该培养缸壁23处于悬空状,便于鱼食在水流的作用下在小鱼培养缸20缸底来回移动至各个小鱼培养缸20。
[0039]如图4、图5所示,所述繁殖器还包括并列设置在小鱼培养缸20上方、并与小鱼培养缸20及繁殖缸构成一体的方体状种鱼优化缸30,所述种鱼优化缸30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板制作而成,相邻的种鱼优化缸30之间共用优化缸壁31,该优化缸壁31处于悬空状、使得种鱼优化缸30之间相互连通。
[0040]所述小鱼培养缸20为内部呈方体的凹槽状、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板制作而成,该小鱼培养缸20设置为120个,所述培养缸壁23的底部至小鱼培养缸20缸底的悬空距离H为3mm,所述优化缸壁31的底部至种鱼优化缸30缸底的悬空距离H为4mm。
[0041]所述不透明或透明的玻璃的厚度为4mm、3.5mm、5mm,所述流水孔22的底端至所述小鱼培养缸20缸底的距离L为3.5mm。
[0042]所述均流缸11、种鱼优化缸30内均设有循环过滤器,循环过滤器的吸水管分别设置在均流缸11内和种鱼优化缸30内并吸取含有杂质的水,循环过滤器的排水管将含有杂质的水排入净化缸40,所述净化缸40的底部满布有滤除水中杂质的过滤棉,所述净化缸40的底部还设有将过滤后的水排放到小鱼培养缸20、种鱼优化缸30内的排水口。
[0043]所述净化缸40的底部分别高于小鱼培养缸20、种鱼优化缸30的底部,所述净化缸40的排水口处设有用于引流的唇板41。
[0044]所述亲鱼孵化缸10、均流缸11、小鱼培养缸20、种鱼优化缸30中均放置有在阳光的作用下增添水中氧气的水草。
[00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46]将亲鱼分别放入亲鱼孵化缸10中进行产卵,产卵完毕后,亲鱼和鱼卵均可以移动至均流缸11,鱼卵在亲鱼孵化缸10中进行孵化,孵化后的幼鱼培养一段时间后移入小鱼培养缸20进行培养,从小鱼培养缸20中挑选品种优良的种鱼放入种鱼优化缸30进行培养。
[0047]本繁殖器可横向与纵向延伸,可大量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用于学生做实验;也可取其小段,应用于家庭斗鱼观赏鱼爱好者;当然,大中小型斗鱼养殖场可利用本繁殖器批量繁殖斗鱼。本繁殖器的设计结合了斗鱼的繁殖习性及生活方式,具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主权项】
1.一种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相互不可见的繁殖缸,所述繁殖缸的旁侧设有多个互相连通、透明的小鱼培养缸(20),所述小鱼培养缸(20)与繁殖缸之间相邻设置并且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缸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方体状亲鱼孵化缸(10),及与所有亲鱼孵化缸(10)均相邻设置的方体状均流缸(11),相邻的亲鱼孵化缸(10)和均流缸(11)之间共用孵化缸壁(12),该孵化缸壁(12)上设有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使得亲鱼孵化缸(10)与均流缸(11)之间是否处于连通状态的闸门(13),所述亲鱼孵化缸(10)内的闸门处设有滤除剩余食物的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鱼培养缸(20)的壁面(21)上设有与均流缸(11)相连通的流水孔(22),该壁面(21)为与均流缸(11)相邻的小鱼培养缸(20)和均流缸(11)之间共用的壁面(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鱼培养缸(20)设置成蜂窝状,相邻的小鱼培养缸之间共用培养缸壁(23),该培养缸壁(23)处于悬空状,便于鱼食在水流的作用下在小鱼培养缸(20)缸底来回移动至各个小鱼培养缸(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器还包括并列设置在小鱼培养缸(20)上方、并与小鱼培养缸(20)及繁殖缸构成一体的方体状种鱼优化缸(30),所述种鱼优化缸(30)由透明的玻璃制作而成,相邻的种鱼优化缸(30)之间共用优化缸壁(31),该优化缸壁(31)处于悬空状、使得种鱼优化缸(30)之间相互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鱼培养缸(20)为内部呈方体的凹槽状、由透明的玻璃制作而成,该小鱼培养缸(20)设置为120个,所述培养缸壁(23)、优化缸壁(31)的底部分别至小鱼培养缸(20)缸底、种鱼优化缸(30)缸底的悬空距离⑶为3mm、4mm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的厚度为3?5mm,所述流水孔(22)的底端至所述小鱼培养缸(20)缸底的距离(L)为2?3.5m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缸(11)、种鱼优化缸(30)内均设有循环过滤器,循环过滤器的吸水管分别设置在均流缸(11)内和种鱼优化缸(30)内,并用于吸取含有杂质的水;循环过滤器的排水管将含有杂质的水排入净化缸(40),所述净化缸(40)的底部满布有滤除水中杂质的过滤棉,所述净化缸(40)的底部还设有将过滤后的水排放到小鱼培养缸(20)、种鱼优化缸(30)内的排水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缸(40)的底部分别高于小鱼培养缸(20)、种鱼优化缸(30)的底部,所述净化缸(40)的排水口处设有用于引流的唇板(41)。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网孔大小为60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斗鱼高效高品质繁殖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繁殖器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相互不可见的繁殖缸,所述繁殖缸的旁侧设有多个互相连通、透明的小鱼培养缸,所述小鱼培养缸与繁殖缸之间相邻设置并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繁殖器是由繁殖缸、小鱼培养缸、种鱼优化缸构成的一体式斗鱼繁殖装置,繁殖缸与小鱼培养缸之间相互连通,在循环过滤器的作用下,换水十分方便,既能有效地保持缸体内干净的环境,又能保证斗鱼处于流动的水中。本繁殖器适用于斗鱼的产卵、孵化、小鱼培养、分缸培养、商品鱼培养、种鱼选优培养,在此过程中,具有自动净化水体、监测水温、清理杂质的功能。本繁殖器结构简单,减少占地空间,便于管理。
【IPC分类】A01K63-00, A01K63-04
【公开号】CN204466614
【申请号】CN201420805803
【发明人】凡帅, 丁淑荃, 宋新欢, 刘贺猛, 毕志华, 朱竞宇, 赖伟滨, 胡利影, 梅冬建, 尤昆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