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5632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红茶叫做正山小种,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且其属于全发酵茶类,其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解块分筛、发酵及烘干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现有技术中,所有类别的红茶,尤其涉及红条茶,其基本上均是先制作后包装,其制作工艺及方法虽然得到普遍应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采用先制作后包装的制备工艺,制作好的红茶的余香在包装之前就容易散去,使得后续的包装后的红茶成品不够清香,使得饮用时,口感也不够香甜,另一方面,采用先制作后包装的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多,使得成本也相对较高。

藉此,针对现状,对现有的红茶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及优化,以使同时制作红茶及包装红茶,使得茶香得以保留,且使得减少制备工艺等,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必然具有推广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竹筒红茶烘焖 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萎凋帘或萎凋槽上,使其散发水分,使叶梗萎蔫凋谢后,由脆变软;

S2、揉捻,通过揉捻机将变软后的叶梗揉捻成茶团;

S3、解块分筛,通过解块分筛机将揉捻后的茶团解散、分筛,以使分选出茶条;

S4、发酵,通过红茶发酵筛对解散、分筛后分选出的茶条进行发酵;

S5、装罐,将发酵后的茶条灌装于设有通气孔的竹筒装置内;

S6、烘干,采用烘焖式烘干方法,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竹筒装置放置于烘干机内进行烘干。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步骤S6之后还包括:

S7、包装,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竹筒装置从烘干机内取出,对相应的竹筒装置进行整理包装。

优选地,步骤S1包括:

S11、采摘芽叶完整、新鲜、匀净的茶鲜叶;

S12、将所述茶鲜叶铺摊在萎凋帘或萎凋槽上;

S13、向所述萎凋帘或萎凋槽内通入热空气,以使所述茶鲜叶的叶梗萎蔫凋谢,由脆变软。

优选地,步骤S5包括:

S51、预备一竹筒装置,所述竹筒装置包括碳化竹筒及木塞;所述碳化竹筒的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形成为敞口;所述木塞的中部开设有通气孔;

S52、预备一长度与所述碳化竹筒的长度相适配的扭簧;

S53、将预备好的所述扭簧放置于所述碳化竹筒内;

S54、将发酵后的茶条灌装于所述碳化竹筒内;

S55、将所述木塞盖合于所述碳化竹筒的敞口,以使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碳化竹筒内部相贯通。

优选地,步骤S6包括:

S61、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所述竹筒装置放置于所述烘干机内;

S62、启动所述烘干机,将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温度调至140度-170度,以使所述竹筒装置在所述烘干机内滚动,将其所装置的茶条烘焖式烘干。

优选地,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温度优选为150度。

优选地,步骤S7包括:

S71、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竹筒装置从烘干机内取出;

S72、采用固定塞等密封件将所述通气孔密封;

S73、对所述竹筒装置进行包装,以使形成为竹筒红茶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在所述烘干工艺之前,就将发酵后的茶条通过所述竹筒装置进行灌装封存,使得在烘干的过程中,红茶余香依然几乎完全留在所述竹筒装置内,使得后续的取用时,所烘干的红茶口感更香甜,并且,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中,在烘干工艺之后直接取出所述竹筒装置进行包装即可,不需要另行的开模设计并制备相应的用以包装红茶的茶叶盒或茶叶袋等,进而,本发明能减少红茶制备包装流程,并大大降低包装成本。

其二、本发明在制备竹筒红茶的过程中,所述竹筒为碳化竹筒,其优点在于,相应碳化竹筒经碳化后,干燥无水分及无菌无味等,使得其所装置的红茶干燥性好,抗湿效果好,使得最终所制成的红茶隔离效果好,保存效果好,且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所述碳化竹筒内装置有扭簧,所述碳化竹筒在所述烘干机内滚动的过程中,所述扭簧也会根据自身的重力而翻滚,使得所 述碳化竹筒内装置的红茶在烘干过程中也不会沉积形成一体,进而,本发明所制作的红茶茶条均匀,茶质好。

其三、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不仅仅可用以制备红条茶,还可在所述碳化竹筒内灌装桂花来制备桂花红茶,灌装奶粉来制备奶香红茶等等,进而,本发明用途广泛,功能全面,且本发明在原有的红茶制备工艺上,进行的改进不需要太多,也无需增加太多的成本就能制备色香味俱全的红条茶,从而,本发明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发明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5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6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7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竹筒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竹筒装置10;

碳化竹筒101;

木塞102;

通气孔1021;

扭簧1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实质。

图1是本发明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的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5的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6的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7的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竹筒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图6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萎凋帘或萎凋槽上,使其散发水分,使叶梗萎蔫凋谢后,由脆变软;

S2、揉捻,通过揉捻机将变软后的叶梗揉捻成茶团;

S3、解块分筛,通过解块分筛机将揉捻后的茶团解散、分筛,以使分选出茶条;

S4、发酵,通过红茶发酵筛对解散、分筛后分选出的茶条进行发酵;

S5、装罐,将发酵后的茶条灌装于设有通气孔1021的竹筒装置10内;

S6、烘干,采用烘焖式烘干方法,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竹筒装置10放置于烘干机内进行烘干。

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所述步骤S6之后还包括:

S7、包装,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竹筒装置10从烘干机内取出,对相应的竹筒装置10进行整理包装。

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在所述烘干工艺之前,就将发酵后的茶条通过所述竹筒装置10进行灌装封存,使得在烘干的过程中,红茶余香依然几乎完全留在所述竹筒装置10内,使得后续的取用时,所烘干的红茶口感更香甜,并且,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中,在烘干工艺之后直接取出所述竹筒装置10进行包装即可,不需要另行的制备相应的用以包装红 茶的茶叶盒或茶叶袋等,进而,本发明能减少红茶制备包装流程,并大大降低包装成本。

再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包括:

S11、采摘芽叶完整、新鲜、匀净的茶鲜叶;

S12、将所述茶鲜叶铺摊在萎凋帘或萎凋槽上;

S13、向所述萎凋帘或萎凋槽内通入热空气,以使所述茶鲜叶的叶梗萎蔫凋谢,由脆变软;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制备优质红茶,芽叶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完整的、不新鲜的、不匀净的芽叶,则最好不予采摘。

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所述步骤S5包括:

S51、预备一竹筒装置10,所述竹筒装置10包括碳化竹筒101及木塞102;所述碳化竹筒101的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形成为敞口;所述木塞102的中部开设有通气孔1021;

S52、预备一长度与所述碳化竹筒101的长度相适配的扭簧103;

S53、将预备好的所述扭簧103放置于所述碳化竹筒101内;

S54、将发酵后的茶条灌装于所述碳化竹筒101内;

S55、将所述木塞102盖合于所述碳化竹筒101的敞口,以使所述通气孔1021与所述碳化竹筒101内部相贯通。

如此,一方面,本发明在制备竹筒红茶的过程中,因所述竹筒为碳化竹筒101,其优点在于,相应碳化竹筒101经碳化后,干燥无水分及无菌无味等,使得其所装置的红茶干燥性好,抗湿效果好,使得最终所制成的红茶隔离效果好,保存效果好,另一方面,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因所述碳化竹筒101内装置有扭簧103,所述碳化竹筒101在所述烘干机内滚动的过程中,所述扭簧103也会根据自身的重力而翻滚,使得所述碳化竹筒101内装置的红茶在烘干过程中也不会沉积形成一体,进而,本发明所制作的红茶茶条均匀,茶质好。

基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包括:

S61、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所述竹筒装置10放置于所述烘干机内;

S62、启动所述烘干机,将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温度调至140度-170度,以使所述竹筒装置10在所述烘干机内滚动,将其所装置的茶条烘焖式烘干。

在优选实施例中,经试验证明,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温度优选为150度,换言之,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温度调至150度时,烘干效果能达到最佳,且又不会使得所述竹筒装置10被烘焦,并且,在烘干的过程中,所述竹筒装置10内所灌装的发酵后的茶条所产生的蒸汽等亦可通过所述通气孔1021溢出,以使加快烘干速度及提高烘干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较佳方案中,所述步骤S7包括:

S71、将灌装有发酵后的茶条的竹筒装置10从烘干机内取出;

S72、采用固定塞等密封件将所述通气孔1021密封;

S73、对所述竹筒装置10进行包装,以使形成为竹筒红茶成品。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烘干工艺完成后,采用固定塞等密封件将所述通气孔1021密封,即可使得将制备好的竹筒红茶密封,一方面,使得保持所制作的竹筒红茶的干燥性,使得保质保存效果好,另一方面,所制作的竹筒红茶的香味依然保留在所述竹筒装置10内,通过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远,竹筒红茶的味道更清香。

并且,在步骤S73中,对所述竹筒装置10进行包装,简言之,即是在所述竹筒装置10外通过激光打标机等设备蚀刻与相应红茶相关的文字说明及图案说明,如相关茶叶的名称、生产地址、生产日期、茶叶商标、二维码等等,蚀刻起来方便快捷,也无需其他复杂工艺。

同时,相应碳化竹筒101就地取材于竹筒,也不需要太多的改进及设计,以使替代传统的用以装置茶叶的需要开模设计的包装盒或包装袋等,使得成本更低,更加节能环保,且相应竹筒装置10使用丢弃后易降解,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需要补充的是,相应竹筒装置10在烘干的过程中,其表面会有一层略带焦味的烧烤痕迹,用其存放所制备的红茶,也使得会有一种复古感,使得使用更具韵味,且相应的通气孔1021也可设置于所述碳化竹筒101的侧壁或底部。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竹筒红茶烘焖制作方法,在所述烘干工艺之前,就将发酵后的茶条通过所述竹筒装置10进行灌装封存,使得在烘干的过程中,红茶余香依然几乎完全留在所述竹筒装置10内,使得后续的取用时,所烘干的红茶口感更香甜,并且,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中,在烘干工艺之后直接取出所述竹筒装置10进行包装即可,不需要另行的制备相应的用以包装红茶的茶叶盒或茶叶袋等,进而,本发明能减少红茶制备包装流程,并大大降低包装成本。

与此同时,本发明在制备竹筒红茶的过程中,所述竹筒为碳化竹筒101,其优点在于,相应碳化竹筒101经碳化后,干燥无水分及无菌无味等,使得其所装置的红茶干燥性好,抗湿效果好,使得最终所制成的红茶隔离效果好,保存效果好,且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所述碳化竹筒101内装置有扭簧103,所述碳化竹筒101在所述烘干机内滚动的过程中,所述扭簧103也会根据自身的重力而翻滚,使得所述碳化竹筒101内装置的红茶在烘干过程中也不会沉积形成一体,进而,本发明所制作的红茶茶条均匀,茶质好。

相应的,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不仅仅可用以制备红条茶,还可在所述碳化竹筒101内灌装桂花来制备桂花红茶,灌装奶粉来制备奶香红茶等等,进而,本发明用途广泛,功能全面,且本发明在原有的红茶制备工艺上,进行的改进不需要太多,也无需增加太多的成本就能制备色香味俱全的红条茶,从而,本发明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发明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 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