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3729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食糖以及精致食品消耗量的比例上升,城市儿童龋齿发病率明显升高。据全国牙防组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龋齿率达49.88%,并超过90%罹患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儿童龋齿率达80%,并呈上升趋势,全国龋齿情况十分严重。

龋齿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细菌、食物、牙齿和时间。简单来说,就是牙齿内有一种致龋细菌,让食物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酸,酸性物质停留在牙齿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导致牙齿脱矿,最终形成蛀牙。5岁至7岁处于换牙时期的儿童最易患龋齿。

儿童和青少年是糖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在日常生活以及各种节令和特定场合,形成了一种糖果文化,其中棒棒糖,可以做到好吃好玩,造型新颖,更是一种最爱。但传统的糖果含有大量的糖分,过分摄入,就会引发了龋齿、肥胖等多种问题,给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龋齿和口腔健康,除食用糖果外,其他食物在齿缝中的残留,并被微生物孳生,发酵并腐蚀牙釉质,也是引发龋齿等口腔问题的重要因素。

中国专利CN104920774A公开了一种加酶口香糖,以溶菌酶、氢氧化铝、维生素C、柠檬酸、甘油、胶基、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香精、水为成分,所述口香糖添加了溶菌酶和柠檬酸,使口香糖的pH值能最大化的保持溶菌酶的活性,从生物的角度进行抗菌抑菌、抗牙结石、防龋齿、减轻曰臭、抑制牙菌斑、显著改善牙叔出血;氢氧化铝和维生素C可以辅助溶菌酶清除菌斑和污渍,效果更佳显著,抑制牙龈出血;中国专利CN1109711A公开了一种防龋齿奶糖,由白砂糖、葡萄糖浆水、奶油、炼乳、明胶以及茶多酚等制备而成。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防龋齿效果,但是这种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上述专利产品在形式上比较单一,无法充分引起消费人群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使得所述棒棒糖能够提高防龋齿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牙菌斑指数和牙菌斑pH稳定性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包括口香糖部分和硬糖部分,所述口香糖部分包括溶菌酶(效价优选为≥500000U/g)、益生菌、茶多酚、糖醇、胶基、三氯蔗糖和香精;硬糖部分包括糖醇、乳矿物质盐、柠檬酸、水、色素和香精。

针对现有防龋齿糖类产品抗龋齿效果不佳以及产品形式单一的缺陷,本发明融合口香糖和硬糖两种形式的产品,并且通过调整产品组分,达到了较佳的抗龋齿效果,同时从产品功能性和新颖性两个方面优于同类产品。

其中,本发明所述棒棒糖中口香糖部分各原料重量份数优选为:

胶基15-40重量份,糖醇30-75重量份,益生菌0.01-0.1重量份,溶菌酶0.005-0.01重量份,茶多酚0.1-0.4重量份,三氯蔗糖0.015-0.050重量份、香精0.05-0.1重量份。其中的糖醇可进一步优选为30-35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口香糖部分各原料重量份数可选择如下:

(1)胶基30重量份,糖醇30重量份,益生菌0.05重量份,溶菌酶0.005重量份,茶多酚0.2重量份,三氯蔗糖0.02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

(2)胶基35重量份,糖醇35重量份,益生菌0.1重量份,溶菌酶0.005重量份,茶多酚0.3重量份,三氯蔗糖0.02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

作为优选,所述硬糖部分各原料份数如下:

糖醇100重量份,水10-15重量份,乳矿物质盐0.5-1重量份,柠檬酸1-1.5重量份、香精0.05-0.1重量份、色素0.005-0.007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口香糖部分各原料重量份数可选择如下:

(1)糖醇100重量份,水10重量份,乳矿物质盐0.5重量份,柠檬酸0.8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色素0.005重量份;

(2)糖醇100重量份,水15重量份,乳矿物质盐1重量份,柠檬酸1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色素0.005重量份。

作为优选,所述糖醇为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山梨醇、D-甘露糖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口香糖部分中,所述糖醇进一步优选为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山梨醇和D-甘露糖醇,各重量份为木糖醇5-40重量份,异麦芽酮糖醇10-20重量份,山梨醇2.5-10重量份,D-甘露糖醇2.5-5重量份,在上述口香糖部分具体实施的各原料重量份数中,各类糖醇重量份数如下:

(1)异麦芽酮糖醇15重量份、木糖醇5重量份、山梨醇5重量份和D-甘露糖醇5重量份。

(2)异麦芽酮糖醇20重量份、木糖醇10重量份、山梨醇2.5重量份和D-甘露糖醇2.5重量份。

在硬糖部分中,所述糖醇进一步优选为异麦芽酮糖醇和木糖醇,各重量份为异麦芽酮糖醇25-80重量份、木糖醇20-75重量份,在上述硬糖部分具体实施的各原料重量份数中,各类糖醇重量份数如下:

(1)异麦芽酮糖醇50重量份、木糖醇50重量份;

(2)异麦芽酮糖醇25重量份、木糖醇75重量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益生菌为益生菌ADP-1,即副干酪乳杆菌GMNL-33。

本发明口香糖部分和硬糖部分可以以任何形式组合在一起,例如所述硬糖部分包裹口香糖部分呈内外双层结构,或者所述口香糖部分和硬糖部分串联在一起。口香糖部分和硬糖部分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如圆球状、正方体、长方体等,口香糖部分和硬糖部分的重量比为1:1-2.5。

本发明在口香糖部分还可以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1、乳矿物盐和大豆磷脂等营养成分,达到普通膳食补充剂的目的,同时进一步配合其他组分巩固牙齿健康。其中的乳矿物质盐是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制成,乳矿物盐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含较多的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可以作为食品强化剂和营养补充剂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维生素C、维生素B1、乳矿物盐和大豆磷脂的含量为维生素C 630-13000mg/1000g棒棒糖、维生素B1 16-33mg/1000g棒棒糖、乳矿物盐2000-20000mg/1000g棒棒糖、大豆磷脂30-50mg/1000g棒棒糖。进一步优选地,乳矿物盐和大豆磷脂的含量为维生素C 1200-1500mg/1000g棒棒糖、维生素B1 25-30mg/1000g棒棒糖、乳矿物盐5000-10000mg/1000g棒棒糖、大豆磷脂35-50mg/1000g棒棒糖。

在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维生素C、维生素B1、乳矿物盐和磷脂的含量可具体选择如下:

(1)维生素C 1200mg/1000g棒棒糖、维生素B1 25mg/1000g棒棒糖、乳矿物盐5000mg/1000g棒棒糖、大豆磷脂35mg/1000g棒棒糖。

(2)维生素C 1500mg/1000g棒棒糖、维生素B1 30mg/1000g棒棒糖、乳矿物盐10000mg/1000g棒棒糖、大豆磷脂50mg/1000g棒棒糖。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龋齿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软化胶基,将糖醇与胶基混匀,降低胶基温度,向其中添加溶菌酶、益生菌、茶多酚、三氯蔗糖和香精,混匀后挤压、剪切,获得半成品口香糖,备用;

步骤2、糖醇加水熬糖,向所得糖浆中加入乳矿物质盐、柠檬酸、水、色素和香精,搅拌均匀后获得硬糖糖浆,备用;

步骤3、取部分硬糖糖浆注入模具,插入棒棒糖手持棒,然后放入半成品口香糖,继续将剩余硬糖糖浆注入到模具中包裹半成品口香糖,降温定型,获得所述棒棒糖(内外双层结构);或

将半成品口香糖老化,放入模具中,插入棒棒糖手持棒,然后向模具中注入硬糖糖浆,与半成品口香糖通过手持棒串联在一起,降温定型,获得所述棒棒糖(串联结构)。

作为优选,步骤1还包括在添加溶菌酶、益生菌、茶多酚、三氯蔗糖和香精同时,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1、乳矿物盐和磷脂。

作为优选,所述软化胶基具体操作为:

胶基在65℃~72℃下烘烤2h~3h,至胶基中心温度达到50-60℃。

评价口腔健康,通常是用龋齿、牙周病和口腔异味等特征性表象,而牙菌斑是一重要指标,本发明通过用牙菌斑指示剂染色后直接观察,并依据菌斑染色指数计分标准来对比本发明制备的棒棒糖和现有防龋齿产品的抗龋齿效果,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产品的群体菌斑指数均值最低且和现有产品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本发明还通过检测牙菌斑pH(这是食物致龋力和防龋效果评估的主要手段)来衡量产品的抗龋齿效果,结果显示,食用本发明产品后牙菌斑pH稳定,无明显变化,而食用普通糖类产品,pH在一个小时的监测期内,呈现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将口香糖和硬糖融合到棒棒糖中,通过增加茶多酚、益生菌、溶菌酶以及采用多种糖醇替代糖分,改善了口腔环境,提高了抗龋齿的效果,无论从产品新颖性上还是功效性上都显著地优于同类的抗龋齿糖类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防龋齿棒棒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防龋齿棒棒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内。本发明所述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已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以下就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龋齿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所述防龋齿棒棒糖-内外双层球状结构棒棒糖

1、原料

口香糖部分:胶基30重量份,异麦芽酮糖醇15重量份、木糖醇5重量份、山梨醇5重量份,D-甘露糖醇5重量份,益生菌0.05重量份,溶菌酶0.005重量份,茶多酚0.2重量份,三氯蔗糖0.02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维生素C 1200mg/1000g棒棒糖、维生素B1 25mg/1000g棒棒糖、乳矿物盐5000mg/1000g棒棒糖、大豆磷脂35mg/1000g棒棒糖。

硬糖部分:异麦芽酮糖醇50重量份、木糖醇50重量份,水10重量份,乳矿物质盐0.5重量份,柠檬酸0.8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色素0.005重量份;

2、方法

胶基放在烘房或电加热烘箱内烘软,烘房或电加热烘箱内温度应设为65℃~72℃为宜,用于口香糖方面的胶基一般较软,烘烤时间为2h~3h,以胶基块中心温度达到50-60℃为宜;

把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山梨醇和D-甘露糖醇混合投料;在50-60℃左右的软化胶基中,保温搅拌,并将物料均匀投料。在剪切作用下,可使胶基分散均匀,加快辅料的吸收;

逐步降低胶基温度并保持继续搅拌,添加香精、溶菌酶(效价≥500000U/g)、维生素C、维生素B1、乳矿物盐、大豆磷脂、茶多酚、益生菌和三氯蔗糖等其他原辅料;

挤压,切割成型,获得半成品口香糖,单块控制质量在4-5g,备用;

异麦芽酮糖醇和木糖醇混合加水,升温熬糖,熬糖温度180℃,获得糖浆;乳矿物质盐、柠檬酸、香精、色素辅料混合,加入糖浆中,保持搅拌,混匀,并逐步降温至140-150℃,获得硬糖糖浆备用;

在模具中先注入部分硬糖糖浆,同时放入棒棒糖的手持棒,放入制备好的口香糖半成品,继续注入硬糖糖浆,总克重控制在10g左右,产品降温成型,产品示意图将图1。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所述防龋齿棒棒糖-串联球状结构棒棒糖

1、原料

口香糖部分:胶基35重量份,异麦芽酮糖醇20重量份、木糖醇10重量份、山梨醇2.5重量份,D-甘露糖醇2.5重量份,益生菌0.1重量份,溶菌酶0.005重量份,茶多酚0.3重量份,三氯蔗糖0.02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维生素C 1500mg/1000g棒棒糖、维生素B1 30mg/1000g棒棒糖、乳矿物盐10000mg/1000g棒棒糖、大豆磷脂50mg/1000g棒棒糖。

硬糖部分:异麦芽酮糖醇25重量份、木糖醇75重量份,水15重量份,乳矿物质盐1重量份,柠檬酸1重量份、香精0.05重量份、色素0.005重量份;

2、方法

胶基放在烘房或电加热烘箱内烘软,烘房或电加热烘箱内温度应设为65℃~72℃为宜,用于口香糖方面的胶基一般较软,烘烤时间为2h~3h,以胶基块中心温度达到50-60℃为宜;

把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山梨醇和D-甘露糖醇混合投料;在50-60℃左右的软化胶基中,保温搅拌,并将物料均匀投料。在剪切作用下,可使胶基分散均匀,加快辅料的吸收;

逐步降低胶基温度并保持继续搅拌,添加香精、溶菌酶(效价≥500000U/g)、维生素C、维生素B1、乳矿物盐、大豆磷脂、茶多酚、益生菌和三氯蔗糖等其他原辅料;

挤压,切割成型,获得半成品口香糖,单块控制质量在4-5g,备用;

异麦芽酮糖醇和木糖醇混合加水,升温熬糖,熬糖温度180℃,获得糖浆;乳矿物质盐、柠檬酸、香精、色素辅料混合,加入糖浆中,保持搅拌,混匀,并逐步降温至140-150℃,获得硬糖糖浆备用;

将半成品口香糖老化,老化时间12-24h,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40-50%;老化后,将口香糖部分放入模具中,同时放入放入手持棒,然后完成硬糖糖浆模具浇注,并用糖浆固定手持棒,硬糖部分和口香糖部分通过手持棒串联在一起,硬糖克重控制在5-6g左右,产品降温成型,产品示意图将图2。

实施例3:牙菌斑染色试验

试验对象:本发明实施例1-2产品;专利CN104920774A实施例2产品;专利CN1109711A产品;

试验方法:

在各产品中确立某一固定范围的健康牙面作为观察区,比较各产品以及不食用糖果的志愿者。将4~5滴显示剂滴入8ml(约一口水的量)清水中用以漱口,30秒后吐出即可显示牙菌斑。在牙菌斑染色后,观察和确认菌斑指数和群体菌斑指数均值。菌斑染色指数计分标准见表1。

表1菌斑染色指数计分标准

菌斑指数=受检者受检牙面计分之和

群体菌斑指数均值=受检者菌斑指数之和/受检人数

结果显示,在食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产品后,群体菌斑指数均值分别为0.22和0.24,染色情况和不食用糖果对照0.18分相近,食用专利CN104920774A实施例2产品群体菌斑指数均值为3.56;专利CN1109711A产品群体菌斑指数均值为4.28。

实施例4:牙菌斑pH试验

试验对象:本发明实施例1-2产品;专利CN104920774A实施例2产品;专利CN1109711A产品;

试验方法:

在各产品中确立某一固定范围的健康牙面作为观察区,比较各产品以及不食用糖果的志愿者。对各产品的志愿者(未食用糖果的假定pH基本不变)检测牙菌斑pH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由表2可知,食用专利产品pH稳定,无明显变化,而食用对照专利产品,pH在一个小时的监测期内,呈现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以上所述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