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颗粒绿茶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冲泡的颗粒绿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颗粒绿茶是利用中低档鲜叶原料直接加工的一种大宗绿茶产品,规格为12-40目的颗粒状绿茶,是袋泡茶、茶叶深加工的主要原料。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就开展了对颗粒绿茶的开发研究,其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已基本稳定,颗粒绿茶已成为当时大宗绿茶中的一个重要产品种类。按绿茶基本加工工艺,一般均为:鲜叶经杀青、揉捻、揉切、干燥后,进行精制整理得到成品。加工颗粒绿茶,所用原料鲜叶一般为春末、夏和秋季的茶树鲜叶。
但长期以来颗粒绿茶的加工技术仍然停留在20多年前的水平,缺乏进一步研究,产品品质特征仍以传统大宗绿茶的要求为主,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已无法满足目前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传统颗粒绿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茶叶内含物浸出率有待提高。颗粒绿茶主要作为袋泡茶的原料,以袋泡茶为终端产品形式进入国内外市场,高浸出率有助于提高袋泡茶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作为优良的茶叶天然产物提取原料。(2)不适应冷饮的消费习惯。国外饮用茶叶普遍习惯采用冷饮甚至加冰饮用的方式,要求茶叶产品具有低温冷冲泡的特性。目前国内按传统方法加工的颗粒绿茶仅符合高温热冲泡,不具备冷泡特性。(3)产品质量低急待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名称为:一种加工颗粒绿茶的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1010039564.8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即,在杀青后至干燥前的过程中,依次对茶叶进行膨化、释压、冷冻、超声波和微波处理,使茶叶在干燥前能够尽可能地脆化,以增加颗粒绿茶在冲泡时的浸出率。
然而,此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在对茶叶进行较大温差和压差的处理后又紧接着对茶叶进行超声波和微波的振动处理,极易使茶叶整体结构被破坏,虽然能够有效提高颗粒绿茶浸泡时的浸出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茶叶碎末等茶渣,使浸泡时的出渣量升高,茶叶在浸泡时茶汤浑浊,给人以廉价的感觉。(2)相比于未做膨化处理的颗粒绿茶,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颗粒绿茶因为茶叶较脆,颗粒包裹不紧密圆润,外形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易于冲泡的颗粒绿茶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颗粒绿茶加工浸出率和出渣量不能兼顾的问题。
方案一:本方案中的易于冲泡的颗粒绿茶加工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揉切和干燥的处理步骤,在杀青前采用针板将刚采摘回来的茶叶进行针刺打孔;在揉切后将已经形成颗粒状的颗粒绿茶依次进行膨化处理和释压冷冻处理;
膨化: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50~80℃,压强为0.2~0.4MPa,保持时间5~25min;
释压冷冻: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1~0.07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10~4℃,保持时间5~25min;
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室温并对颗粒绿茶进行风干。
本文中的浸出率指的是茶叶在浸入水中后,茶叶中的物质融入到水中形成茶汤时浸出物的含量。出渣量是指茶叶在浸泡后出现的茶叶碎末等茶渣的含量。
有益效果:
1.在杀青前先对采摘回来的茶叶进行刺孔,水通过孔可以更快地渗透进层层叠叠包裹的茶叶的最里面,能够缩短水完全浸泡茶叶的时间,而且能够增加茶叶在冲泡时与水的接触面积,方便颗粒绿茶快速冲泡。此外,采用针孔的方式并不会造成茶叶的整体结构破坏,不会产生茶叶碎末等茶渣,在增加茶叶浸出率的同时有效避免茶叶的出渣量升高,使通过该种工艺加工得到的颗粒绿茶不仅浸出率高,易于冲泡,还能有效控制出渣量,茶叶品质高。
2.在干燥前通过较高温度的膨化和较低温度的释压冷冻的方式能够使茶叶在快速的温差和压差变化中实现茶叶的一定程度的脆化,使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即使是在冷水中也能够迅速将茶叶内的物质浸出到水中形成茶汤,有效提高颗粒绿茶的浸出率。同时,因为膨化和释压冷冻产生的温差和压差都不是太大,且各个步骤的时间都控制得较短,使颗粒绿茶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脆化却并没有达到能够碎裂形成茶叶碎末的程度,能够在提高浸出率的同时,有效避免出渣量的升高。另外,将原本的释压和冷冻处理合成一个同时进行的步骤,能够使被加工的颗粒绿茶同时受到温差和压差的变化,使茶叶的脆化速度变快,有效节约加工时间。
3.在室温下风干,既可以干燥颗粒绿茶使其易于保存,又避免使茶叶再次经受高温处理而使茶叶进一步脆化,避免出渣量的升高。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膨化时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50℃,压强为0.2MPa,保持时间5min;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1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10℃,保持时间5min。
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膨化时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65℃,压强为0.3MPa,保持时间15min;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4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3℃,保持时间15min。
方案四: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膨化时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80℃,压强为0.4MPa,保持时间25min;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7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4℃,保持时间25min。
方案五: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针板为均匀设置有多个钢针的平板;在杀青前,将茶叶摊放在一平面上,通过针板依次进行针刺打孔。在很多茶叶的加工中,都有摊放这一前置步骤,通过设置有钢针的平板可以很方便地压向摊放中的茶叶,使大面积的茶叶能够快速针刺打孔。
方案六: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针板为均匀设置有多个钢针的圆柱形滚筒,其中钢针设置在圆柱形滚筒的外表面;在杀青前,将茶叶摊放在一平面上,将针板放置在茶叶上进行滚动。针板通过在摊放的茶叶上进行滚动,能够快速地将摊放中的茶叶进行打孔。因为针板在滚动行进过程中已经完成了打孔,因此不需要人再额外移动针板的位置,操作简单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方案中的易于冲泡的颗粒绿茶加工工艺,依次包括摊放、采用针板针刺打孔、用杀青机杀青、揉捻和揉切为成型的颗粒绿茶,最后在室温下(25℃)对颗粒绿茶进行风干处理。
具体来说,在杀青前,采摘回来龙井43茶树的鲜叶,先放在一平面上进行摊放,在摊放的过程中通过针板进行针刺打孔。这里的针板可以是在一面上均匀安装有多个钢针的平板,也可以是在圆周面上均匀安装多个钢针的圆柱形滚筒。用平板形状的针板时,只需要将针板抬起然后压向需要针刺的那一片茶叶即可,可以很方便地压向摊放中的茶叶,使大面积的茶叶能够快速针刺打孔。采用圆柱形滚筒的针板时,将针板放在摊放的茶叶上面进行滚动。针板在滚动过程中,其行进路径即使针刺打孔的路径,被其压过的茶叶都被针刺打孔。使用滚筒形状的针板不需要人再额外移动针板的位置,操作简单。
以下是在揉切后在干燥前对颗粒绿茶进行的三个具体操作例子:
实施例一:
膨化时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50℃,压强为0.2MPa,保持时间5min;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1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10℃,保持时间5min。
实施例二:
膨化时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65℃,压强为0.3MPa,保持时间15min;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4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3℃,保持时间15min。
实施例三:
膨化时将颗粒绿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80℃,压强为0.4MPa,保持时间25min;在膨化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7MPa,在释压的同时快速降低温度至4℃,保持时间25min。
取专利名称为:一种加工颗粒绿茶的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1010039564.8的发明专利提供的加工方法为对比例。
将实施例一至三和对比例得到的颗粒绿茶分别在相同重量相同环境下进行冲泡后,通过检测后得出表1结果:
表1
从上表可看出,使用本发明加工得到的颗粒绿茶与采用对比专利的加工方法得到的颗粒绿茶相比,本发明生产出的颗粒绿茶成品外形颗粒圆紧、碎沫少、匀净度好,且冲泡出来的汤色嫩绿清澈,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浸出率高于对比例,出渣量小于对比例,使颗粒绿茶在增加浸出率的同时减小出渣量,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