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45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猪饲料生产中,原料带入的颗粒和不容易溶解的固体块状原料在所难免,这些颗粒和块状原料容易造成反应不均匀,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产品粒度变差甚至不能成粒,更为严重的是在猪饲料生产中固体颗粒影响产品质量。现有的猪饲料生产用反应釜只有对物料的搅拌功能,并无物料的粉碎功能,因此需要事先对原料粉碎,不仅能耗大,粉碎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饲料生产用反应釜,解决目前的化肥生产用反应釜只有对物料的搅拌功能,并无物料的粉碎功能,因此需要事先对原料粉碎,不仅能耗大,粉碎效果也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包括主壳体、固定在主壳体顶端的传动仓和固定在传动仓顶端的高速电机,所述的主壳体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的主壳体下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的主壳体内部位于出料管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向斗,所述的导向斗下端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反应桶,所述的反应桶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复数个第一粉碎刀片,所述的主壳体内部纵向设置有主转轴,所述的反应桶内部设置有高速旋转桶,所述的主转轴下端纵向贯穿高速旋转桶与高速旋转桶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的高速旋转桶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复数个第二粉碎刀片组,所述的第二粉碎刀片组均由复数个大小相同的条形刀片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高速旋转桶外侧壁相邻条形刀片之间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所述的条形刀片近反应桶面均开设有与反应桶内侧面相平行的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应桶上表面近进料管位置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的反应桶下表面开设有内置筛网的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速电机下端转轴和主转轴通过传动仓内部的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采用顶置高速电机带动反应桶内部的高速旋转桶运行,通过高速旋转桶上间隙不同的条形刀片配合第一粉碎刀片对原料进行粉碎,条形刀片之间的间隙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变小,从而使得粉碎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高速旋转桶的俯视图。

图中:1.主壳体,2.传动仓,3.高速电机,4.进料管,5.出料管,6.导向斗,7.反应桶,8.第一粉碎刀片,9.主转轴,10.高速旋转桶,11.第二粉碎刀片组,12.条形刀片,13.斜面,14.进料口,15.筛网,16.出料口,17.传动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包括主壳体1、固定在主壳体1顶端的传动仓2和固定在传动仓2顶端的高速电机3,主壳体1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4,主壳体1下端设置有出料管5,主壳体1内部位于出料管5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向斗6,导向斗6下端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反应桶7,反应桶7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2个第一粉碎刀片8,主壳体1内部纵向设置有主转轴9,反应桶7内部设置有高速旋转桶10,主转轴9下端纵向贯穿高速旋转桶10与高速旋转桶10轴向固定连接,高速旋转桶10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5个第二粉碎刀片组11,第二粉碎刀片组11均由36个大小相同的条形刀片12组成。

进一步的,高速旋转桶10外侧壁相邻条形刀片12之间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条形刀片12近反应桶7面均开设有与反应桶7内侧面相平行的斜面13,进一步的,反应桶7上表面近进料管4位置开设有进料口14,反应桶7下表面开设有内置筛网15的出料口16,进一步的,高速电机3下端转轴和主转轴9通过传动仓2内部的传动齿轮组17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饲料生产用反应釜采用顶置高速电机带动反应桶7内部的高速旋转桶10运行,通过高速旋转桶10上间隙不同的条形刀片12配合第一粉碎刀片8对原料进行粉碎,条形刀片12之间的间隙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变小,从而使得粉碎效果更好。

实施例:高速电机3通过外接电源供电,利用外接控制开关对高速电机3进行控制,当原料从进料管4进入主壳体1,然后原料从进料口14进入反应桶7,然后高速电机3通过主转轴9带动高速旋转桶10在反应桶7内部高速旋转,通过第一粉碎刀片8和第二粉碎刀片组11相互配合对原料进行粉碎,第二粉碎刀片组11的刀片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变小,这样大大提升原料的粉碎效果,较大体积的原料和较小体积的原料可以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分层粉碎,最终粉碎成很小的体积,通过筛网15从出料口16排到出料管5。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