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大茶制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5091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大茶制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粑香)。

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鱼目混珠”。

而黄大茶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生产过程不恰当而造成茶叶口感不好或者茶叶外观不好的问题出现,并且容易导致质量的下降,给销售等都带来损失,而且现在的茶叶仅仅只是一种饮品,在现在生活多元素的大环境下,茶叶是没有什么营养的,但是许多的消费者又希望能够在喝茶的同时能够起到调理、保健的作用或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方法合理、操作方便、制作便捷、能够调理身体的一种黄大茶制作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黄大茶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鲜叶采摘: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长度在10~13厘米,春茶一般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

采摘方法为,留鱼叶采,做到“三采三留”,即采符合标准的对夹叶,留小的正常芽叶;采顶苗,留侧苗;采肚苗,留蓬;叶要新鲜,采回的鲜叶要合理摊放,雨水叶要薄摊;叶层厚的,应勤加翻拌,白天采晚上制,不隔夜;

步骤二、炒茶:

ⅰ初次炒茶:用铁锅,在铁锅的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辅助剂,然后将茶叶投入锅中,每次炒制为350-500g,用扫帚或者锅铲沿着锅壁从上往下以螺旋状的方式均匀旋转炒制,从放入开始炒制持续升温到160-195℃,一共炒制8-11分钟;

ⅱ再次炒茶:将ⅰ中的茶叶放入另一个锅中,锅的温度在150-180℃,按照与ⅰ相同的炒制方式,但是转速是ⅰ的1.5-2倍,炒制3-5分钟;

ⅲ三次炒茶:将ⅱ中的茶叶放入第三个锅中,锅的温度在130-150℃,用ⅰ的方式炒制2-3分钟,然后加入茶叶重量1/10的调理助剂,继续炒制10-15分钟,待茶叶条索紧细,发出茶香,茶叶三成或者四层干即可出锅;

步骤三、出烘:用烘笼烘焙,温度应控制在110-125℃,烘叶量2~2.5kg,每隔2~3分钟翻烘一次,烘30分钟,到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觉,折之梗皮连,即为适度,下烘后立即进行堆积;

步骤四、堆积:初烘叶趁热装入茶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0.8-1.2m,置于高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及黄变程度而定,一般是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

步骤五、再次烘焙:

ⅰ拉小火:温度控制在90-110℃,每次烘投叶量10kg,,隔5~7分钟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操作时间为25-33分钟,即可下烘摊晾3~5小时,再行拉老火;

ⅱ拉老火:温度130~150℃,每次烘投叶量12.5kg,烘焙开始时用雾状喷淋的方式喷淋辅助剂,烘时要做到勤翻、匀翻、轻翻,烘至足干,茶梗折之即断,茶叶手捻即成粉末,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烘顶冒出青烟、足干上霜为止,时间40~60分钟,下烘趁热包装待运,辅助剂的重量是投叶量的1/20;

所述辅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当归1份、阿胶2份、灵芝3份、紫河车4份、枸杞子5份、海龙6份、蛇床子7份、菟丝子1份、葫芦巴2份、百合3份、石斛4份、麻黄根1份、山药3份、肉豆蔻2份、黄芪4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的材料放置在砂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1.5倍的纯净水,用武火熬煮60-65分钟,然后滤渣留汤剂,将汤剂放置在2-6℃的冷藏室中静置,直到使用时取出;

所述调理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牛奶5份、柠檬汁3份、胡萝卜泥1份、葡萄糖酸钙4份、香精0.5份、菠菜汁0.5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的材料放在45-55℃的铁锅中搅拌混合10-15分钟,然后取出后放入2-6℃的冷藏室中静置,直到使用时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各种材料与茶叶的混合使得茶叶的营养更加的丰富,而且颜色比普通加工的茶叶的颜色更加的鲜亮,而茶叶的口感更加的香醇,在不破坏茶叶本身的情况下能够使得茶叶具有对身体有益的元素,使得茶叶能够具有理胃、调节身体机能、滋养身体的效果。本发明方法合理、操作方便、制作便捷、能够调理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黄大茶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鲜叶采摘: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长度在10~13厘米,春茶一般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

采摘方法为,留鱼叶采,做到“三采三留”,即采符合标准的对夹叶,留小的正常芽叶;采顶苗,留侧苗;采肚苗,留蓬;叶要新鲜,采回的鲜叶要合理摊放,雨水叶要薄摊;叶层厚的,应勤加翻拌,白天采晚上制,不隔夜;

步骤二、炒茶:

ⅰ初次炒茶:用铁锅,在铁锅的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辅助剂,然后将茶叶投入锅中,每次炒制为350-500g,用扫帚或者锅铲沿着锅壁从上往下以螺旋状的方式均匀旋转炒制,从放入开始炒制持续升温到160-195℃,一共炒制8-11分钟;

ⅱ再次炒茶:将ⅰ中的茶叶放入另一个锅中,锅的温度在150-180℃,按照与ⅰ相同的炒制方式,但是转速是ⅰ的1.5-2倍,炒制3-5分钟;

ⅲ三次炒茶:将ⅱ中的茶叶放入第三个锅中,锅的温度在130-150℃,用ⅰ的方式炒制2-3分钟,然后加入茶叶重量1/10的调理助剂,继续炒制10-15分钟,待茶叶条索紧细,发出茶香,茶叶三成或者四层干即可出锅;

步骤三、出烘:用烘笼烘焙,温度应控制在110-125℃,烘叶量2~2.5kg,每隔2~3分钟翻烘一次,烘30分钟,到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觉,折之梗皮连,即为适度,下烘后立即进行堆积;

步骤四、堆积:初烘叶趁热装入茶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0.8-1.2m,置于高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及黄变程度而定,一般是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

步骤五、再次烘焙:

ⅰ拉小火:温度控制在90-110℃,每次烘投叶量10kg,,隔5~7分钟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操作时间为25-33分钟,即可下烘摊晾3~5小时,再行拉老火;

ⅱ拉老火:温度130~150℃,每次烘投叶量12.5kg,烘焙开始时用雾状喷淋的方式喷淋辅助剂,烘时要做到勤翻、匀翻、轻翻,烘至足干,茶梗折之即断,茶叶手捻即成粉末,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烘顶冒出青烟、足干上霜为止,时间40~60分钟,下烘趁热包装待运,辅助剂的重量是投叶量的1/20;

所述辅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当归1份、阿胶2份、灵芝3份、紫河车4份、枸杞子5份、海龙6份、蛇床子7份、菟丝子1份、葫芦巴2份、百合3份、石斛4份、麻黄根1份、山药3份、肉豆蔻2份、黄芪4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的材料放置在砂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1.5倍的纯净水,用武火熬煮60-65分钟,然后滤渣留汤剂,将汤剂放置在2-6℃的冷藏室中静置,直到使用时取出;

所述调理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牛奶5份、柠檬汁3份、胡萝卜泥1份、葡萄糖酸钙4份、香精0.5份、菠菜汁0.5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的材料放在45-55℃的铁锅中搅拌混合10-15分钟,然后取出后放入2-6℃的冷藏室中静置,直到使用时取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