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702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炸锅。



背景技术:

当前,油炸食品的烹饪主要采用油炸锅制作。但是,现有的油炸锅的油炸温度一般是恒定无法调节的,对食物只涉及一次恒温油炸,油炸温度不宜控制,从而影响油炸食品的口感。而且,当油炸物品量大时,需要手动翻炸油炸食品,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翻动不及时,就会因油温过高而导致油炸食品被炸糊,严重影响油炸食品的品质。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油炸锅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油炸锅的温度可控,且实现多种油炸温度冷热交替进行,进而提高油炸食品的口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折叠放置板,且便于收纳,结构简单的多功能电取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炸锅,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旋转基座和多个油锅,所述旋转基座设置在基座的中心位置,且所述旋转基座小于基座的尺寸;所述油锅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的外围,且所述油锅以基座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旋转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一油炸仓基座,所述油炸仓基座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油炸仓,所述油炸仓包括仓内固定层和仓外旋转层,所述仓内固定层上设置有内层油孔,所述仓外旋转层上设置有外层油孔;所述油炸仓还包括用于将油炸仓密封的挡片,所述挡片包括固定片和可转动片,转动所述可转动片,能够将油炸仓进行开启或密封;所述基座底部还设置一槽轮机构,所述槽轮机构包括一缺口圆盘和槽轮,所述缺口圆盘由电机带动,所述槽轮通过齿轮与所述基座上方的旋转基座啮合,所述缺口圆盘转动带动槽轮随之转动,槽轮再进一步带动旋转基座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油锅共设置有8个,按逆时针顺序依次为原料锅、1号油锅、2号油锅、3号油锅、4号油锅、5号油锅、6号油锅和成品锅。优选的,所述2号油锅和4号油锅内部周围设置有入风口,且所述2号油锅和4号油锅的外围设置有风扇。其中,所述入风口为矩形入结构,均匀设置在2号油锅和4号油锅的圆周内层,所述风扇均匀设置在2号油锅和4号油锅的圆周外层。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连杆支撑机构和第二连杆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支撑机构包括连杆和曲柄,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在油炸仓基座上方、另一端与曲柄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油炸仓的底部,通过曲柄连杆的移动,带动油炸仓的起升和下降;所述第二连杆支撑机构为一长直杆,所述第二连杆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油炸仓基座上方、另一端通过锥齿轮与所述油炸仓底部的锥齿轮啮合,以实现仓外旋转层的旋转,且所述第二连杆支撑机构还通过半齿轮与曲柄上的齿轮相啮合。

作为改进,所述油炸仓基座上设置有两个滑槽,用于第一连杆支撑机构的连杆和第二连杆支撑机构的长直杆滑动。

作为改进,所述内层油孔和外层油孔沿所述仓内固定层和所述仓外旋转层的圆周均匀分布,且均设置有上下两圈。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片和可转动片各有4片,且所述固定片和可转动片两两交错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基座上设置有旋转基座和固定不动的油锅,基座底部设置的槽轮机构带动旋转基座转动,旋转基座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支撑机构控制油炸仓的旋转、起升和下降。油炸仓在油锅中烹炸时,可转动片将油炸仓密封,防止食物掉入油锅中,与此同时,支撑机构控制油炸仓的仓外旋转层旋转,使得内层油孔与外层油孔重合,使得油锅中的油进入油炸仓内对其内部的食物进行油炸;待在一个油锅炸完后,通过支撑机构,将油炸仓提起,此时,仓外旋转层旋转,使内层油孔与外层油孔交错,进而使得油炸仓内的油流尽后将油炸仓彻底密封,防止油炸仓在旋转基座的带动下旋转过程中有油甩出。旋转基座带动油炸仓旋转,使得油炸食品在多个油锅中依次进行冷热交替油炸,提高油炸食品的口感,使得油炸食品更酥脆;待食品炸完后,转动可转动片,将油炸食品倒入成品锅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炸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槽轮机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油炸锅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工作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油炸仓提起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2号油锅和4号油锅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2号油锅和4号油锅风扇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油炸仓挡片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例连杆支撑机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连杆支撑机构另一结构图。

图中:1-基座;2-旋转基座;3-油锅,3.1-原料锅,3.2-1号油锅,3.3-2号油锅,3.4-3号油锅,3.5-4号油锅,3.6-5号油锅,3.7-6号油锅,3.8-成品锅;4-油炸仓,4.1-仓内固定层,4.2-仓外旋转层,4.3-内层油孔,4.4-外层油孔,4.5-固定片,4.6-可转动片;5-电动机;6-油炸仓基座;7-支撑机构,7.1-第一支撑机构,7.11-连杆,7.12-曲柄,7.13-齿轮,7.2-第二支撑机构,7.21-锥齿轮,7.22-油炸仓底部锥齿轮。7.23-半齿轮;8-槽轮机构,8.1-缺口圆盘,8.2-槽轮;9-入风口;10-风扇;1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油炸锅,包括基座1,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旋转基座2和多个油锅3,所述基座1为圆形结构,所述旋转基座2设置在圆形基座1的中心位置,所述旋转基座2也为圆形结构,且所述旋转基座2的半径小于基座1的半径;所述油锅3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2的外围,所述油锅共设置有8个,按逆时针顺序依次为原料锅3.1、1号油锅3.2、2号油锅3.3、3号油锅3.4、4号油锅3.5、5号油锅3.6、6号油锅3.7和成品锅3.8,且所述8个油锅以基座1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旋转基座2上设置有4个电动机5,每个电动机5的输出轴均连接一油炸仓基座6,所述油炸仓基座6通过支撑机构7连接有油炸仓4,所述油炸仓4包括仓内固定层4.1和仓外旋转层4.2,所述仓内固定层4.1上设置有内层油孔4.3,所述仓外旋转层4.2上设置有外层油孔4.4,其中,所述内层油孔4.3和外层油孔4.4沿所述仓内固定层4.1和所述仓外旋转层4.2的圆周均匀分布,且均设置有上下两圈;所述油炸仓4还包括用于将油炸仓4密封的挡片,所述挡片包括固定片4.5和可转动片4.6,所述固定片4.5和可转动片4.6各有4片,且所述固定片4.5和可转动片4.6两两交错布置,转动所述可转动片4.6,能够将油炸仓4进行开启或密封;所述基座1底部还设置一槽轮机构8,所述槽轮机构8包括一缺口圆盘8.1和槽轮8.2,所述缺口圆盘8.1由电机带动,所述槽轮8.2通过齿轮与所述基座1上方的旋转基座2啮合,所述缺口圆盘8.1每转动半圈,所述槽轮8.2转动四分之一圈,带动所述旋转基座2转动八分之一圈。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为了快速将经高温油炸后的食品进行冷却,所述2号油锅3.3和4号油锅3.5内部周围设置有入风口9,且所述2号油锅和4号油锅的外围设置有风扇10,所述入风口9为矩形结构,且入风口9均匀设置在2号油锅3.3和4号油锅3.5的圆周内层,所述风扇10均匀设置在2号油锅3.3和4号油锅3.5的圆周外层。风扇10扇出的风经入风口9进入到2号油锅3.3和4号油锅3.5内部,对2号油锅和4号油锅中的油炸食品进行快速降温,使得经高温油炸后的食品快速冷却,实现外焦里嫩的效果。

具体进行冷热交替油炸时,经反复试验,当1号油锅3.2中温度为250摄氏度,2号油锅3.3中温度为常温,即采用空气冷却,3号油锅3.4中温度为160摄氏度,4号油锅3.5中温度也为常温,再次进行空气冷却,5号油锅3.6中温度为115摄氏度,6号油锅3.7中温度为150摄氏度时,炸出的食品酥脆程度更高,口感更好。

具体的,所述支撑结构7包括第一连杆支撑机构7.1和第二连杆支撑机构7.2,所述第一连杆支撑机构7.1包括连杆7.11和曲柄7.12,所述连杆7.11的一端设置在油炸仓基座6上方、另一端与曲柄7.12的一端活动连接,具体可以为铰接,也可以采用销轴连接,所述曲柄7.1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油炸仓4的底部,通过曲柄连杆的移动,带动油炸仓4的起升和下降;所述第二连杆支撑机构7.2为一长直杆,所述第二连杆支撑机构7.2的一端设置在油炸仓基座6上方、另一端通过锥齿轮7.21与所述油炸仓底部锥齿轮7.22啮合,以实现仓外旋转层4.2的旋转,且所述第二连杆支撑机构7.2的还通过半齿轮7.23与曲柄7.12上的齿轮7.13相啮合。

所述油炸仓基座6上设置有两个滑槽11,分别用于第一连杆支撑机构7.1的连杆7.11和第二连杆支撑机构7.2的长直杆来回滑动,从而实现油炸仓4的起升和下降,以及仓外旋转层4.2的旋转。

具体使用该油炸锅进行油炸食品时,先将待油炸食物放入原料锅3.1中,启动旋转基座2上的电动机5,电动机5带动连杆支撑机构7沿油炸仓基座6上的滑槽11移动,从而带动油炸仓4工作,使得油炸仓4进入原料锅3.1中,待原料锅3.1中的食品进入油炸仓4后,可转动片4.6转动,将油炸仓4密封,防止食物掉落。然后,启动电机带动槽轮机构8工作,槽轮机构8的缺口圆盘8.1转动半圈,槽轮8.2就转四分之一圈,从而带动旋转基座2转动八分之一圈,随着旋转基座2的转动,带动油炸仓4依次进入1号油锅3.2、2号油锅3.3、3号油锅3.4、4号油锅3.5、5号油锅3.6、6号油锅3.7进行冷热交替油炸后,再将油炸仓4放入成品锅3.8中,至此完成一次油炸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