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提香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著名的保健品,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茶树喜欢润湿的气候,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摘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消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传统的绿茶制作,大致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步骤,在茶叶加工的后期阶段,通常会将茶叶在高温环境下翻炒,使茶叶中香味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挥发出来,让加工好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味,此工序称为提香。传统的提香是用人工进行,近年来基本都是使用多功能提香机进行,无论用何种方式,其基本原理都是让茶叶在运动状态下受热,以保持均匀升温。
烘焙被通常作为一种提升茶叶品质加工的重要工序,它是一种既传统而又具有一定历史的加工技术,按其方式可将其分为碳焙、电焙笼、红外线烘焙及焙茶机等四种方式。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均以电焙或焙茶机进行烘焙,这类烘焙方法都是直接对上一工序的茶叶进行干湿,高温烘焙,因此得到的茶叶香气大受影响,并且茶叶原有的外观很受影响。
炒干依靠茶叶物料与加热的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而获得能热量,达到干燥的目的。烘干主要是热风干燥,是依靠热空气与茶叶物料的流动接触而干燥,使其升温失水。但是在干燥过程中,茶叶的表面首先干燥,而茶叶内部的水分不容易蒸发,从而使茶叶的干燥程度很难达到标准,而且干燥时间很长。而茶叶提香是指在快速干燥过程中,既能使茶叶的水分蒸发,又不能流失茶叶本身所含的多种营养元素,所以在茶叶制作工艺中,茶叶的干燥程度和干燥时间是最关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将新鲜茶叶铺开堆放后揉捻成型,然后冷藏,冷藏后于加压下低温蒸茶,最后进行低温烘干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提香方法全程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最大化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并且成品中水分含量控制在8~10%,并具有浓郁的茶香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
(2)将茶叶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冷藏;
(4)取出冷藏的茶叶放至室温,然后放入蒸房内,控制压力为3~4mpa,温度为60~65℃,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5)将冷却后的茶叶在70~80℃下烘焙15~20min,然后升温至85~95℃烘焙30~35min,最后降温至65~75℃烘焙30~40min,得到成品。
优选地,步骤(1)中茶叶堆放厚度为5~8cm。
优选地,步骤(1)中茶叶堆放时间为12~24h。
优选地,步骤(3)中冷藏温度为0~5℃。
优选地,步骤(3)中冷藏时间为5~8h。
优选地,步骤(4)中茶叶在蒸房内蒸茶5~10min。
优选地,步骤(5)中升温速率为1~1.5℃/min。
优选地,步骤(5)中降温速率为1.5~2℃/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新鲜茶叶铺开堆放后揉捻成型,然后冷藏,冷藏后于加压下低温蒸茶,最后进行低温烘干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提香方法全程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最大化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并且成品中水分含量控制在8~10%,并具有浓郁的茶香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茶叶均选自同一批新鲜采摘的茶叶。
实施例1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20h,控制堆放厚度为6cm;
(2)将茶叶人工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保持3℃冷藏6h;
(4)取出冷藏的茶叶放至室温,然后放入蒸房内,控制压力为4mpa,温度为60℃,蒸茶10min后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5)将冷却后的茶叶在70℃下烘焙20min,然后按照1℃/min的速率升温至90℃烘焙30min,最后按照1.5℃/min的速率降温至65℃烘焙35min,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提香处理的茶叶的有效成分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且其含有浓郁的茶香味,经检测其含水量为8.6%。
实施例2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20h,控制堆放厚度为8cm;
(2)将茶叶人工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保持2℃冷藏5h;
(4)取出冷藏的茶叶放至室温,然后放入蒸房内,控制压力为3mpa,温度为65℃,蒸茶8min后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5)将冷却后的茶叶在75℃下烘焙18min,然后按照1.5℃/min的速率升温至85℃烘焙35min,最后按照1.8℃/min的速率降温至75℃烘焙40min,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提香处理的茶叶的有效成分基本上也没有发生变化,且其含有浓郁的茶香味,经检测其含水量为9.3%。
实施例3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20h,控制堆放厚度为8cm;
(2)将茶叶人工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保持2℃冷藏5h;
(4)取出冷藏的茶叶放至室温,然后放入蒸房内,控制压力为3mpa,温度为65℃,蒸茶8min后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5)将冷却后的茶叶在75℃下烘焙18min,然后按照1.5℃/min的速率升温至85℃烘焙35min,最后按照1.8℃/min的速率降温至75℃烘焙40min,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提香处理的茶叶的有效成分基本上也没有发生变化,且其含有浓郁的茶香味,经检测其含水量为8.9%。
对比例1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20h,控制堆放厚度为8cm;
(2)将茶叶人工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保持2℃冷藏5h;
(4)取出冷藏的茶叶放至室温,然后放入蒸房内,常压下升温至65℃,蒸茶8min后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5)将冷却后的茶叶在75℃下烘焙18min,然后按照1.5℃/min的速率升温至165℃烘焙35min,最后按照1.8℃/min的速率降温至75℃烘焙40min,得到成品。
本对比例提香处理的茶叶叶虽然也含有浓郁的茶香味,但是其有效成分总体上丧失18.9%,其含水量为8.2%。
对比例2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20h,控制堆放厚度为8cm;
(2)将茶叶人工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保持2℃冷藏5h;
(4)取出冷藏的茶叶放至室温,然后放入蒸房内,常压下升温至65℃,蒸茶8min后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5)将冷却后的茶叶在75℃下烘焙18min,然后按照1.5℃/min的速率升温至85℃烘焙35min,最后按照1.8℃/min的速率降温至75℃烘焙40min,得到成品。
本对比例提香处理的茶叶有效成分上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香味远没有实施例中茶叶的香味浓郁,
对比例3
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刚采摘新鲜茶叶铺开堆放20h,控制堆放厚度为8cm;
(2)将茶叶人工揉捻成型,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为12~15%;
(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叶放入金属丝网上,并放入冷藏室内保持2℃冷藏5h;
(4)将冷藏后的茶叶取出放至常温,在75℃下烘焙18min,然后按照1.5℃/min的速率升温至85℃烘焙35min,最后按照1.8℃/min的速率降温至75℃烘焙40min,得到成品。
本对比例提香处理的茶叶有效成分上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香味远没有实施例中茶叶的香味浓郁,并且茶叶含水量高达14.7%。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