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6453发布日期:2019-03-15 19:13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桃破壳取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是胡桃科。核桃属多年生落叶乔木,中亚是其原产地。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国核桃栽培面积约130万千米以上,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核桃全身均宝:核桃仁,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也预防各种疾病;核桃壳,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是很好的中药材。本品性味苦、涩、平,入脾、肺、肾经,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适用于血崩,乳痈,疥癣;此外,核桃壳亲水性好,抗油浸等优点。因耐用性和弹性较好、并能和其它磨料混和使用,所以也是较理想的抛光研磨材料。在金属清洗行业,核桃壳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作金属的清洗和抛光材料。比如飞机引擎、电路板以及轮船和汽车的齿轮装置都可以用处理后的核桃壳清洗。核桃壳被粉碎成极细的颗粒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力和巨大的承受力,所以适合作为研磨剂抛光研磨刀具和光整加工各种五金件,首饰、操作件等。分心木,又名胡桃衣、胡桃夹、胡桃隔,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涩、平,入脾、肾经,有固肾涩精之功,也能预防很多疾病。种种好处,导致核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所以其生产量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

随着核桃产量和市场需求不断地增加,核桃深加工也成为科研和生产中日益凸显的问题。核桃破壳取仁是深加工首要的前提。由于核桃壳主要由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核桃果壳硬而厚,形状不规则,内有多个分隔,壳仁间隙小,这就给剥壳取仁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没有成熟的核桃破壳机械,为保证破壳率及整仁率,许多核桃加工厂家依然采取手工破壳取仁的方式,如“手剥山核桃”法,即使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锤子对在模子里的山核桃进行人工敲击。并且,目前已有的破壳设备很难适合家庭使用,缺点主要是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核桃产品的经济效益与核桃破壳取仁的效率息息相关,破壳取仁的效率越高,经济效益越高,高适应性和高效率是当代核桃破壳取仁机竞争的焦点。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化核桃破壳装置研究的加深,许多新型的核桃剥壳机出现。这些破壳取仁机存在的整体不足是:漏剥或破壳不完全,破壳率低,损失率高,效率低,对不同品种核桃的适应性差。例如有些破取仁壳机的核桃破壳率低,核桃仁整仁率较高;而有些破壳取仁机过多地提高破壳率,而忽略了核桃仁受到的损害,导致核桃仁破碎率较高,同时这些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对不同品种的核桃适应能力差,当核桃尺寸发生变化时,装置的破壳效果下降。

现有技术中,实现核桃破壳取仁目前主要有物理和化学腐蚀两种方式,其中化学腐蚀由于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控制,核桃仁易受到腐蚀,同时也增加了核桃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工序,处理不好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人们不愿接受这种方式。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就是利用核桃的物理特性来对核桃进行破壳取仁,其中包括:碾搓法、撞击法、剪切法和挤压法以及超声波震碎法。前四种方法均利用核桃壳与仁之间还有一定的间隙,通过机械装置刚性地施加压力对壳造成破碎的效果,只要施加力的行程小于壳仁之间的间隙,就会保护核桃仁不受伤害。但是由于核桃的种类不同,那么核桃的大小和形状还有核桃壳的硬度就会不同,这就造成了核桃壳受力的行程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上述前四种方法在破壳时就要考虑核桃的定位或者大小分级问题。第五种物理方法超声波震碎法是利用超声波将核桃的壳震碎从而达到壳仁分离的效果,这种方法不需要考虑核桃的大小形状以及分级还有定位问题。但是,由于方法的不成熟,很难保证把核桃壳震碎的同时不会对核桃仁造成一定的伤害。

新疆农业大学发明了一种气动核桃破壳机,该发明由机架、传动控制装置、送料机构、破壳装置组成,机架上装设有破壳装置,由连装在工作台架各分隔板间的冲击气缸和抱紧气缸组成,机架前下方装设有传动控制装置,由电机,与电机轴同轴套装的拨轮和控制凸轮,下轴上套装的主动链轮和槽轮,上轴上套装的并排前端链轮、从动链轮,机架后部装设的并排后端链轮,下方机架上间隔装设的夹持、抱紧和击打三开关组成,主、从动链轮,前、后端链轮分别通过链条连动,在工作台架后部装设有料箱,该箱一壁开有狭槽,紧靠该槽下方装设有送料机构,其由并排链条、间隔连装在链条上的转辊、承托转辊的滚动板及张紧链轮组成。

该装置的缺点是整仁率不高,加工前需要对核桃进行定位,对核桃仁伤害大,加工工序繁多,破壳取仁效率低下,且容易对核桃仁造成二次伤害,制造成本高。

陕西省商洛市的党才良发明了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破壳部分包含活塞套,活塞套内部有活塞,活塞连接破壳弹簧的一端,所述破壳弹簧另一端连接破壳弹簧定位支柱,所述破壳弹簧定位支柱穿过活塞套上的定位孔,还包含垂直于活塞套轴线并和活塞连接的活塞销,还包含安装于活塞套上的垂直于活塞套轴线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安装凸轮刀,另外一端为手柄,所述凸轮刀围绕转轴旋转的运行曲线可推动活塞销在活塞套上的限位孔中前后运动并使活塞和挡块接触;挡块在活塞中轴线延长线上,所述挡块固定安装于活塞套上。工作时利用活塞运动撞击核桃和挡块,达到破壳目的。

该装置的缺点在于持续往复撞击对弹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在高速撞击下,核桃仁很容易受到损伤,整仁率会大大降低,且对不同大小核桃适应性差。

目前,除了手工取仁的方法之外,核桃破壳取仁有以下几种方法:离心碰撞式破壳法、化学腐蚀法、真空破壳取仁法、超声波破壳法、机械破壳法。第一种方法,离心后的核桃高速撞击壁面使壳变形直至破裂,但是破壳后产生的碎仁较多,所以方法不理想;第二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药剂用量不易控制,核桃仁易受到腐蚀,处理不好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方法极少应用;第三、四种方法,设备昂贵,破壳成本太高,且破壳效果不够理想。第五种方法,设备简单,成本低,破壳效果可通过改进部件结构提升,因此该方法得到较多的探索研究和应用。

国内外对杏核、松子等坚果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了坚果的力学性能以及影响破壳效果的因素,指出了含水率、加载方向等因素对坚果破壳力、变形量、破壳趋势以及整仁率等有一定的影响。史建新、吴子岳等人结合有限元分析法通过大量试验对核桃的破壳原理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找出了破壳时的最佳施力位置和方式。袁巧霞等人通过对辊板式银杏脱壳装置的试验研究得出间距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脱壳。间距过大挤压量达不到破壳所需的临界压缩量,脱壳率下降;间距过小,挤压量过大,破仁率增加。李忠新等人受定间隙挤压(横向挤压和纵向挤压)试验的启发,建立了“锥篮式破壳模型”,研究了对核桃破壳最有效的施力方向和位置,并且提出了破壳机的结构因素,如破壳间隙、破壳板的硬度、喂料速度对破壳效果的影响。合肥工业大学的宋率展运用薄壳理论和断裂理论对内力和位移进行分析指出两对法向力更利于破壳,同时指出通过揉搓的方式对芡实进行破壳要将搓板设计成变形后与坚果相一致的形状,即搓板要具有一定的柔性及硬度,并且搓板与芡实之间的摩擦系数应该选取的适当大一些以满足脱壳的要求。

目前,国内常见的机械剥壳加工设备按剥壳方法分类主要分为四类:挤压法、撞击法、剪切法和碾搓法。吴子岳研究的绵核桃剥壳机所采用的是双齿盘—齿板式剥壳原理。绵核桃被喂入到剥壳装置中后,圆形齿盘带动绵核桃边旋转边向间隙里挤入,一定间距的齿尖不断地挤压核桃壳表面,使得裂纹不断扩展,最后核桃壳基本上完全破裂,碎壳和核桃仁通过最小间隙向下掉出来。张仲欣研究开发的对辊窝眼式核桃开口机主要由锥辊式分级装置和对辊窝眼式开口装置两部分组成,分级装置由一对大端对大端、小端对小端的锥形辊组成,两辊间隙从大端到小端逐渐变大。对辊窝眼式开口装置为一对直径相同的圆柱形挤压辊,其上带窝眼,窝眼尺寸从大端到小端逐渐变大。两对托辊分别相对滚动,经分级后的核桃落入相应的窝眼中后在两辊的挤压作用下破碎,然后通过出料滑板收集。王晓暄[21]等人研制开发的离心式核桃二次破壳机利用撞击法将核桃进行破碎。在托板的摩擦力和拨板的推动作用下,落在离心板上的核桃随离心板一起旋转,当离心板达到一定的转速后,核桃会以一定的速度脱离飞出,与撞击桶发生碰撞完成破壳。通过调节离心板的转速可以调整核桃撞击力的大小,进而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破壳效果。张勇研发的核桃脱壳取整仁器由基座和顶盖组成。基座的上半部是个圆台,圆台顶面有个下凹的剥壳腔,其内侧边缘带有一圈锯齿。工作时,将核桃放在剥壳腔的锯齿上,用带有橡胶垫的顶盖将核桃压住,启动电机就可以将核桃壳锯出一个缺口,锯出4到6个缺口后即可将核桃壳剥开。柴金旺利用摩擦碾搓的原理研发的核桃脱壳机采用带有齿槽的内外磨对核桃进行破壳。外磨固定在机架上,内磨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核桃在内外磨的间隙内破裂脱壳。当破碎到合适的粒度后,由挡板与内磨下底之同的缝隙落到落料板上。该机不能自动适应核桃的大小,又由于目前核桃品种多样、大小不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破裂不同尺寸的核桃,需要更换尺寸不同的内外径。

但多数剥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剥壳率低,许多剥壳机漏剥或破壳不完全,剥壳率80%,甚至更低;损失率高,高露仁率低。由于破壳不完全,部分碎核桃仁夹带在碎壳中难以取出,有些剥壳机的果仁损失率高达20%,而高露仁率约60%;果仁完整性差,许多剥壳机一味追求剥壳率的提高,导致高的核桃仁破碎率;适应性差,在核桃品种、大小规格、外壳形状等因素出现变化时,剥壳机具剥壳性能就变差。绝大多数机械破壳设备的破壳间隙都是固定的,又由于核桃形状尺寸不规则,将核桃批量放入,不符合间隙尺寸的核桃往往就得不到有效的破壳,核桃尺寸过大会造成核桃壳过度破碎,核桃仁受到损害,核桃尺寸过小导致得不到破壳,为此需要在破壳之前对核桃进行尺寸分级。目前以机械方式对核桃大小分级的设备主要有3种。1)滚杠式分级机,所有滚杠相对水平面平行,滚杠之间的间距由小变大。核桃在滚杠上滚动时,当滚杠间距超过核桃直径时,核桃便掉进下方相应的分果槽中。2)双辊式分级机,双辊与水平面成一定倾斜角度,并且双辊之间成一定角度,相对旋转。由于双辊间有夹角,双辊之间的分级间距逐渐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核桃沿缝滚下,当滚至双辊间间距大于果径之处时,核桃便从两辊间落入分果槽中。3)滚筒式分级机,滚筒中具有若干层滚筒单元,每层滚筒单元上均匀布满小孔,同一层滚筒内的小孔孔径相同,不同层滚筒的小孔孔径不同,并且每层内的孔径由内向外依次增大。滚筒匀速滚动,核桃从滚筒上部送入,沿滚筒外表输送,核桃依次经过不同层孔径的滚筒,从小到大依次分级。

壳仁分离是核桃破壳取仁的难点之一。国内理想的分离方法和分离设备出现的太少。虽然出现的方法和设备能实现壳仁分离,但设备成本高,工艺复杂,分离率低。目前,利用机械法分离核桃壳和仁的装置主要以下几种:绒辊分离壳仁装置。该装置是由一对全长彼此接触辊子组成,辊子外表面包着绒布,相对转动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当核桃壳仁混合物料从高端喂入后,表面光滑的核桃仁不易被绒毛粘附落入两辊之间的凹槽并向下滑移直至从底端排出,粗糙的核桃壳被绒毛粘附,最终爬过绒辊落入排料斗,为了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一般该装置都有多对绒辊组成进行反复分离。由于核桃壳和仁的断裂端口都有毛刺,都能够被毛绒粘附因此该装置分离效果不好。董远德等人研发的核桃壳仁风选机采用风选式原理对核桃壳仁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风量大小和风腔长度对壳中含仁率有显著影响,风腔长度对仁中含壳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喂入量对高路仁损失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青岛理工大学李长河教授研究团队在核桃破壳取仁分离工艺与装备、核桃分级及核桃壳仁分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设计研发的核桃剥壳取仁装置,整体自动化,破壳率得到很大提升分离。刘明政,张彦彬对核桃剥壳取仁装置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表明核桃破壳率98%、核桃仁破碎率2.9%、核桃露仁率70%,进一步提高了核桃破壳率和降低了核桃仁破碎率,壳仁分离率也高达97%,分离效果理想。刘明政等人设计研究了回转笼式和摆动式核桃分级筛,既能避免了核桃聚堆卡住,又能使尺寸符合相应间隙的核桃充分落下,提高分级效率和分级精度。刘明政等人对核桃剥壳取仁装置中的工作带进行了改进设计,减少了核桃的破碎率,提高核桃仁的完整度,降低核桃仁的损失,又能有效增加带内侧与托辊之间的摩擦,防止带与托辊之间打滑,实现了同步带的平稳工作。马正诚,邢旭东等人发明了核桃破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设于机架的至少一个核桃固定机构和至少两根撞击杆,核桃破壳模具开有核桃定位孔,核桃破壳模具的侧壁开有至少两个与核桃定位孔相通的开孔,多根撞击杆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穿过与每根撞击杆对应的开孔撞击设置于核桃定位孔内的核桃,还包括设置于核桃定位孔两侧用于覆盖核桃定位孔的定位定量送料滑块;通过撞击杆对核桃定位孔或者核桃定位槽内的核桃进行撞击,再配合滑块的设置,撞击速度快,取仁完整率高;该发明通过定位定量送料滑块的定周期往复运动实现核桃的快速稳定喂料,充分利用了机器处理核桃的效率,实现了核桃喂料的自动化、可控化,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刘明政等人发明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由三部分组成,剪切挤压破壳系统、柔性叶片捶击取仁系统及气力螺旋叶片滚筒分离系统。在金属托架及两条具有速度差工作带的作用下,对核桃产生剪切和挤压的作用力,使核桃壳破碎,核桃仁露出,由于带是柔性的,这样会减轻对核桃仁的破坏,并且通过柔性叶片锤击系统等作用,可以使嵌在核桃壳里的核桃仁进一步分离,由于叶片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螺旋曲面,锤击过程中即可减轻了对核桃仁的破坏又可起到对混合物料的输送的作用,避免物料直接落下而核桃仁摔碎。分离系统可实现壳仁分离的自动化。采用高度调节装置,使装置可以适应处理不同尺寸的核桃,因而可以用于大批量的生产作业中,缩短劳动时间及节约劳动力,降低加工成本,较好的解决了核桃剥壳取仁难,依赖手工的问题,并使破壳率和高露仁率有所提高。

张彦彬等人发明了气力与柔性螺旋叶片耦合的核桃壳仁滚筒双向分离装备。从进料斗输送核桃壳仁物料,核桃壳仁物料在进料斗中加速后以一定速度被送入螺旋叶片滚筒,核桃仁物料在风力输送作用下进入核桃壳仁分离区域,核桃壳物料大部分进入核桃壳输送区域,少部分进入核桃壳仁分离区域。螺旋叶片滚筒内壁上固定连接的变螺距螺旋输送叶片机构,螺旋方向为右旋,在螺旋叶片滚筒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螺旋叶片起到输送核桃壳仁物料的作用,物料输送方向是由出口方向输送至进口方向。在核桃壳仁分离区域,核桃壳仁物料被螺旋叶片Ⅱ沿圆周输送至高处,同时螺旋叶片Ⅱ对核桃壳仁物料有向进口方向运输的作用;达到一定高度后,核桃壳仁物料从空中抛下,具有向进口方向的初速度。在风力输送作用下,核桃仁受到较小的风力落在核桃仁输送区域;核桃壳受到较大的风力被送入核桃壳输送区域。在核桃仁输送区域,核桃仁被小螺距的螺旋叶片Ⅲ输送至螺旋叶片滚筒出口方向输出,由于螺旋叶片Ⅲ的螺距小、摩擦系数小,在此区域形成了典型的螺旋输送作用,核桃仁不受风力影响,核桃仁被小螺距的螺旋叶片Ⅲ输送至螺旋叶片滚筒出口方向输出,落入核桃仁收集器。

综上所述,现有的核桃破壳取仁技术方式很多,有自己的优点,但也有很严重的缺点,有些装置只是单一地追求了一方面的功能而造成其他方面效果不是很理想,从而不能保证破壳设备对不同大小的核桃的适应性还有破壳率以及破壳效率。那么,这样的装置就不能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其可实现对不同品种的核桃的高效破壳取仁和壳仁分离;生产速度快且自动化程度高,同时提高整仁率、出仁率,降低核桃仁的损伤率,保证破壳的高效率和壳仁分离彻底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破壳装置,设置挤压构件对核桃挤压破壳;

果仁振动分级装置,接收破壳后的壳仁混合物对其振动分级,分别输送至各个负压抖料分拣装置;

负压抖料分拣装置与负压分离装置连接,负压分离装置通过负压吸力将壳吸收储存,果仁通过负压抖料分拣装置分类储存。

进一步的,所述破壳装置包括输送部和挤压部,输送部将核桃输送给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包括挤压辊,挤压辊下侧部与可转动的破壳挡板配合且二者具有设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破壳挡板呈弧形,破壳挡板弯向挤压辊设置,破壳挡板和挤压辊相对侧均设置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破壳挡板一端通过转轴与机架固定,另一端通过弹簧与机架连接,破壳挡板转动轴线与挤压辊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方向与破壳挡板的转动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破壳挡板外侧由蜗杆支撑,蜗杆与蜗轮配合,蜗轮与调节手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辊上方设置导向挡板,导向挡板与输送部端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上方设置栅板,栅板的相邻板间隙大于核桃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果仁振动分级装置包括振动底座,所述振动底座上固定设置多层振动筛,各振动筛的筛孔大小不同;所述振动底座固定连接振动电机。

进一步的,多层所述振动筛的筛孔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电机倾斜设定角度安设,使多层振动筛倾斜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包括筛网,筛网一侧部设置有卸料出口,其他三侧部均固定有钢结构框架;所述筛网上设置多个交错排布的筛孔。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底座底部设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和振动底座之间设置弹簧。

进一步的,最上层所述振动筛的卸料出口与延伸板连接,延伸板延伸至二次破壳传送台上方,二次破壳传送台将接收的物料传送至破壳装置处;其他层振动筛的卸料出口均与负压抖料分拣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抖料分拣装置包括振动台,振动台一侧上方设置二次负压分离组件,振动台在该侧端部还设置有传送台。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台包括振动筛,振动筛底部设置振动电机,振动筛在对应于二次负压分离组件处设置网孔。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底部设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和振动筛之间设置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对应于二次负压分离组件处的高度小于其他位置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负压分离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负压吸壳台,负压吸壳台包括竖直设置底部对应于振动台上方的筒体,筒体顶部与负压分离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分离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负压分离器,负压分离器通过通道与排渣风机连通;所述负压分离器还通过管道与负压抖料分拣装置连通,负压分离器下方设置传送台。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分离器包括负压腔,负压腔顶部设置开口与通道连通,负压腔侧部设置接口与管道连通;所述负压腔底部设置开口与滚筒连通,滚筒内设置可转动的叶片,滚筒底部设置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腔顶部开口处设置过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分离装置下方并排设置两个传送台,两个传送台的传送方向相反。其中一传送台对应设置于部分负压分离器下方,另一传送台对应设置于剩余负压分离器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为破壳装置送料的喂料装置,所述喂料装置包括储料斗,储料斗侧部设置倾斜的传送带,传送带两侧设置输送挡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破壳装置和果仁振动分级装置之间的负压抖料去壳装置,所述负压抖料去壳装置与负压分离装置连接,负压抖料去壳装置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方对应设置负压吸口。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底部设置振动电机,振动筛支撑于底座上,底座和振动筛之间设置弹簧,振动筛对应于负压吸口处设置多个筛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负压抖料去壳装置和果仁振动分级装置之间的提升送料装置,所述提升送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设置与其垂直的输送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多个系统集成,功能完善,不仅降低了机器制造成本,还缩减了机器运行的占地面积,有利于机械的小型、高效化。结构设计可实现拼接组合等多种连接配合工作,能够满足各种生产规模、生产场所的需要,应用更加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喂料装置可以为后续装置批量送料;破壳装置与喂料装置连接并安装在其前端,实现破壳工序与批量送料工序相配合,同时完成破壳的核桃外壳会在负压抖料去壳装置以及提升送料装置作用下运输到果仁振动分级装置,通过振动,进行分级,可以有效地针对不同整仁类型的核桃壳仁混合物采用不同的负压大小,更好地进通过行分离。负压分离装置位于整个系统的一侧,并通过管道进行核桃仁的吸取,对于少量未彻底分离的核桃壳,则通过负压抖料分拣装置依靠人力分离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破壳装置,包括输送部和挤压部,其中输送部运送的核桃在固定于其上端的栅板以及自身转轴的作用下,可均匀排布,并且源源不断输送到挤压部中,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破壳效率。

破壳装置的挤压部设计,主要为挤压辊与挤压挡板。利用挤压辊滚动使落入间隙的核桃收到挤压,并且不断滚动,避免了出现大核桃挤碎,损伤到核桃仁或小核桃挤不开的现象,提高了核桃预破壳效率及仁的完整率。同时挤压挡板下端利用弹簧与机架连接,保证了在完成破壳之后,挤压挡板可恢复原状态,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挤压挡板后端采用多对蜗轮蜗杆支撑,可以在不同种类核桃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蜗轮,调节挤压辊与挤压挡板的初始间隙,提升了装置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依靠壳仁质量不同而设计的负压分离装置,该系统简单可靠,提高了壳仁分离的效率。排渣风机通过管道与负压分离器相连,负压分离器另外一端通过管道与负压吸口连接。当壳仁混合物在破壳装置落下后,落在分离装置的传送带上,果壳和碎屑在排渣风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从负压吸口被吸入到负压分离器中,在负压分离器与排渣风机的连接管道中安装过滤网,可以防止果壳碎屑被吸入到排渣风机中。当被过滤的果壳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落入负压分离器下端。负压分离器下端安装有偏心的挡片,挡片在电机的带动下缓慢转动,使落入挡片间隙中的果壳碎屑随果壳的旋转被带出负压分离器,落入人工拣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会把物料送到相应地点进行包装储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线示意图;

图2为喂料装置示意图;

图3为破壳装置示意图;

图4为破壳装置外部示意图

图5为负压抖料去壳装置示意图;

图6为负压抖料去壳装置爆炸图;

图7为提升送料装置示意图;

图8为果仁振动分级装置示意图;

图9为果仁振动分级装置振动原理图;

图10为单层振动筛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果仁振动分级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12为负压抖料分拣装置示意图;

图13为振动台结构图;

图14为振动台振动示意图;

图15为传送台Ⅱ示意图;

图16为支撑架Ⅱ示意图;

图17为负压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18为负压分离器爆炸图;

图19为二次破壳传送台示意图;

图中,Ⅰ-喂料装置、Ⅱ-破壳装置、Ⅲ-提升送料装置、Ⅳ-负压分离装置,Ⅴ-排渣风机,Ⅵ-负压抖料分拣装置,Ⅶ-果仁振动分级装置,Ⅷ-二次破壳传送台,Ⅸ-负压抖料去壳装置;

Ⅰ-1底座Ⅲ、Ⅰ-2前部挡板、Ⅰ-3储料斗、Ⅰ-4输送挡板、Ⅰ-5机架Ⅱ、Ⅰ-6传送带Ⅱ、Ⅰ-7支撑架Ⅶ、Ⅰ-8链轮Ⅲ、Ⅰ-9轴Ⅱ、Ⅰ-10链Ⅱ、Ⅰ-11链轮Ⅳ、Ⅰ-12电机Ⅲ;

Ⅱ-1螺母Ⅳ、Ⅱ-2蜗杆、Ⅱ-3栅板、Ⅱ-4螺栓、Ⅱ-5转轴、Ⅱ-6电机Ⅱ、Ⅱ-7机架Ⅰ、Ⅱ-8链轮Ⅲ、Ⅱ-9导向挡板、Ⅱ-10挤压辊、Ⅱ-11破壳挡板、Ⅱ-12弹簧Ⅲ、Ⅱ-13支撑架Ⅵ、Ⅱ-14蜗轮、Ⅱ-15调节手轮、Ⅱ-16链Ⅱ、Ⅱ-17底座;

Ⅲ-1输送挡板、Ⅲ-2传送带Ⅲ、Ⅲ-3机架Ⅲ、Ⅲ-4链轮Ⅴ、Ⅲ-5链Ⅲ、Ⅲ-6链轮Ⅵ、Ⅲ-7齿轮辊子、Ⅲ-8轴承座Ⅳ、Ⅲ-9支撑架Ⅷ;

Ⅳ-1传送台Ⅰ、Ⅳ-2涡轮减速电机、Ⅳ-3大负压分离器、Ⅳ-4传送台Ⅱ、Ⅳ-5支撑架Ⅱ、Ⅳ-6轴承Ⅰ、Ⅳ-7轴承座Ⅰ、Ⅳ-8螺栓Ⅳ、Ⅳ-9滚筒端盖、Ⅳ-10叶片轴、Ⅳ-11滚筒、Ⅳ-12接口Ⅱ、Ⅳ-13接口Ⅰ、Ⅳ-14螺栓Ⅴ、Ⅳ-15负压腔、Ⅳ-16螺栓Ⅵ、Ⅳ-17L型接口、Ⅳ-18底座Ⅰ、Ⅳ-19轴Ⅰ、Ⅳ-20齿轮辊子Ⅰ、Ⅳ-21轴承座Ⅱ、Ⅳ-22传送带Ⅰ、Ⅳ-23链轮Ⅰ、Ⅳ-24链Ⅰ、Ⅳ-25电机Ⅰ、Ⅳ-26链轮Ⅱ、Ⅳ-27支撑架Ⅲ、Ⅳ-28过滤板、Ⅳ-29小负压分离器;

Ⅵ-1振动台、Ⅵ-2负压吸壳台、Ⅵ-3传送台Ⅲ、Ⅵ-4支撑架Ⅳ、Ⅵ-5负压吸口Ⅰ、Ⅵ-6负压吸口Ⅱ、Ⅵ-7支撑架Ⅴ、Ⅵ-8弹簧Ⅱ、Ⅵ-9振动筛Ⅰ、Ⅵ-10振动电机Ⅱ、Ⅵ-11底座Ⅱ;

Ⅶ-1卸料出口、Ⅶ-2螺母Ⅰ、Ⅶ-3螺栓Ⅰ、Ⅶ-4螺栓Ⅱ、Ⅶ-5钢结构框架、Ⅶ-6角铁接头、Ⅶ-7筛网、Ⅶ-8螺母Ⅱ、Ⅶ-9弹簧Ⅰ、Ⅶ-10螺母Ⅲ、Ⅶ-11单层振动筛Ⅴ、Ⅶ-12单层振动筛Ⅳ、Ⅶ-13单层振动筛Ⅰ、Ⅶ-14螺栓Ⅲ、Ⅶ-15单层振动筛Ⅱ、Ⅶ-16单层振动筛Ⅲ、Ⅶ-17振动底座、Ⅶ-18支撑架Ⅰ、Ⅶ-19振动电机Ⅰ;

Ⅷ-1机架Ⅳ、Ⅷ-2传送带Ⅳ、Ⅷ-3电机Ⅳ、Ⅷ-4轴承座Ⅳ、Ⅷ-5支撑架Ⅷ、Ⅷ-6底座Ⅲ、Ⅷ-7链轮Ⅶ、Ⅷ-8链Ⅳ、Ⅷ-9链轮Ⅷ;

Ⅸ-1底座Ⅳ、Ⅸ-2弹簧Ⅳ、Ⅸ-3振动筛Ⅱ、Ⅸ-4螺栓Ⅶ、Ⅸ-5负压吸口Ⅲ、Ⅸ-6支撑架Ⅸ、Ⅸ-7出口、Ⅸ-8螺栓Ⅷ、Ⅸ-9振动电机Ⅲ。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适应于不同大小核桃以及破壳率和破壳效率无法保证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利用传送带代替人工送料喂料,可实现精准喂料且提高效率。利用不同大小的核桃落入间隙后使弹簧的松紧程度不一致来实现调整功能,从而减小核桃分级工序,提高机器适应性;充分利用果仁的形状大小不同的特点,设计多层空隙不同的振动筛网,通过多层振动筛网的振动筛选可以稳定高效的对果仁进行分级,且每层振动筛网可以方便的拆装调换,可以适应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物料;利用果仁果壳的比重不同,设计负压分离设备,通过排渣风机提供的负压吸力高效的吸除壳仁混合物里的果壳,且设计多个负压吸口,可以对物料进行多次负压吸壳,壳仁分离彻底。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高效核桃破壳取仁壳仁分离自动化生产系统,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本系统共有八大装置,分别为:喂料装置Ⅰ、破壳装置Ⅱ、提升送料装置Ⅲ、负压分离装置Ⅳ,负压抖料分拣装置Ⅵ,果仁振动分级装置Ⅶ,二次破壳传送台Ⅷ,负压抖料去壳装置Ⅸ。喂料装置Ⅰ为破壳装置Ⅱ批量送料,破壳装置Ⅱ包括相互配合的挤压部和输送部,输送部通过链条带动的滚动输送带将核桃送入挤压部,挤压部通过不断滚动的辊子与可调角度的挡板配合使落入的核桃实现破壳,负压抖料去壳装置Ⅸ将破壳后的极小碎粒筛出,再通过提升送料装置Ⅲ将破壳后的核桃送入果仁振动分级装置Ⅶ,果仁振动分级装置Ⅶ按孔径大小分为四层,分级后的核桃首先通过负压分离装置Ⅳ,将核桃壳吸走,然后进入负压抖料分拣装置Ⅵ,通过人工将剩下的核桃壳挑出,其中最大等级核桃会通过二次破壳传送台Ⅷ再次被输送到破壳装置Ⅱ进行二破。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喂料装置示意图。喂料装置Ⅰ包括传送带ⅡⅠ-6,传送带ⅡⅠ-6上固定输送挡板Ⅰ-4,储料斗Ⅰ-3与传送带ⅡⅠ-6后端紧密配合,传送带ⅡⅠ-6前端与破壳装置Ⅱ配合。电机电机Ⅲ带动链轮使传送带ⅡⅠ-6循环运动,从而带动储料斗Ⅰ-3中的核桃在输送挡板Ⅰ-4的推动下,向上运动,从而实现不断送料。

由图2可看出,通过螺栓将支撑架ⅦⅠ-7,底座ⅢⅠ-1,机架ⅡⅠ-5连接,组成装置的整体框架。电机ⅢⅠ-12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架ⅦⅠ-7上,链轮ⅣⅠ-11通过键与电机ⅢⅠ-12的输出轴连接,而链轮ⅢⅠ-8通过链ⅡⅠ-10与链轮ⅣⅠ-11连接,并且链轮ⅢⅠ-8通过键固定于轴ⅡⅠ-9上,这样使得电机ⅢⅠ-12可将动力传递到轴ⅡⅠ-9上。而前部挡板Ⅰ-2和储料斗Ⅰ-3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架ⅦⅠ-7上,组成装置的储料斗。输送挡板Ⅰ-4通过小螺钉固定于传送带ⅡⅠ-6,传送带ⅡⅠ-6通过轴ⅡⅠ-9带动。最终完成,将核桃向上运输到下一装置的功能。

如图3-图4所示,是本装置的破壳装置示意图。破壳装置Ⅱ包括输送部与挤压部,输送部为固定在链条上的转轴Ⅱ-5,输送部上端固定有栅板Ⅱ-3,栅板Ⅱ-3之间间隙比核桃最大直径要大且与转轴Ⅱ-5有一定距离,转轴Ⅱ-5可自由转动,核桃落入输送部后可在转轴Ⅱ-5和栅板Ⅱ-3作用下规则分布。挤压部为挤压辊Ⅱ-10与破壳挡板Ⅱ-11配合,挤压辊Ⅱ-10上端固定有导向挡板Ⅱ-9,可以将输送部送来的核桃导向至挤压辊Ⅱ-10与破壳挡板Ⅱ-11的间隙内,挤压辊Ⅱ-10的材料为硬质橡胶,挤压辊Ⅱ-10上具有凹槽,凹槽轴向长度大于核桃长径,凹槽径向长度与挤压辊Ⅱ-10与破壳挡板Ⅱ-11安装间距相适配,破壳挡板Ⅱ-11转动轴线与挤压辊Ⅱ-10平行,破壳挡板Ⅱ-11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对应的轴承座,两个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破壳挡板Ⅱ-11下端通过弹簧与机架连接,保证挤压辊与挤压挡板间隙在不同大小核桃破壳时可以变化并且变大后可以恢复,破壳挡板Ⅱ-11后面通过蜗杆Ⅱ-2支撑,蜗杆Ⅱ-2与蜗轮Ⅱ-14连接,蜗轮Ⅱ-14与机架外调节手轮Ⅱ-15同轴连接,蜗杆的展开螺旋角β小于蜗轮蜗杆接触的摩擦角φ满足自锁条件,破壳挡板Ⅱ-11具有凹槽,凹槽方向与破壳挡板Ⅱ-11转动轴线平行,使得核桃在破壳时增大摩擦。

挤压辊Ⅱ-10与驱动机构通过链条直接连接,输送部后端链轮通过与其同轴的齿轮与另一齿轮啮合进行变向,另一齿轮通过与其同轴的链轮与驱动机构通过链条连接。轴均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架上,支撑架固定于机架ⅠⅡ-7上。机架ⅠⅡ-7底部固定于底座Ⅱ-17上。

由图3-图4可以看出,通过螺栓Ⅱ-4和螺母ⅣⅡ-1将栅板Ⅱ-3固定于机架ⅠⅡ-7上,转轴Ⅱ-5通过固定于两链条之间的细轴与链条连接,并且可绕细轴转动,链条通过链轮ⅢⅡ-8带动,由于链轮Ⅱ-8转向与电机ⅡⅡ-6相反,因此使用一对啮合的齿轮进行变向。导向挡板Ⅱ-9通过螺栓与机架ⅠⅡ-7连接,将核桃导向至挤压部。挤压辊Ⅱ-10通过固定在机架ⅠⅡ-7上的轴承座Ⅲ转动,与破壳挡板Ⅱ-11组成挤压部,其中破壳挡板Ⅱ-11通过支撑架ⅥⅡ-13支撑,并且破壳挡板Ⅱ-11下端通过弹簧ⅢⅡ-12与机架ⅠⅡ-7连接,破壳挡板Ⅱ-11的后端通过轴承与蜗杆Ⅱ-2铰接,蜗杆Ⅱ-2与蜗轮Ⅱ-14连接,蜗轮Ⅱ-14与调节手轮Ⅱ-15同轴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手轮Ⅱ-15便可调节破壳挡板Ⅱ-11的开合角度。挤压辊Ⅱ-10的动力由固定在上面的链轮,通过链ⅡⅡ-16与电机ⅡⅡ-6连接传递而来。最终保证对于不同直径的核桃,可自动调节到不同的开合角度以适应要求,生产效率高。

破壳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核桃由喂料装置进入破壳装置,在输送部的转轴和栅板的作用下规则分布,然后在固定在挤压辊上端的导向挡板的作用下,成列的进入到挤压辊与破壳挡板的间隙内。其中破壳挡板下端通过弹簧与机架连接,保证挤压辊与破壳挡板间隙在不同大小核桃破壳时可以变化并且变大后可以恢复,而且破壳挡板后面通过蜗杆支撑,蜗杆与蜗轮连接,蜗轮与机架外调节把手同轴连接,可以通过调节把手调节初始的间隙大小。最后落入间隙的核桃通过挤压辊的挤压和在破壳挡板上的滚动,产生裂纹,最终实现破壳。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抖料去壳装置示意图。负压抖料去壳装置主要由振动筛ⅡⅨ-3、支撑架ⅨⅨ-6、底座ⅣⅨ-1、负压吸口ⅢⅨ-5、弹簧ⅣⅨ-2、振动电机ⅢⅨ-9和出口Ⅸ-7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振动和负压吸壳来吸除破壳后壳仁混合物中的果壳,实现第一次壳仁分离。

负压吸口ⅢⅨ-5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ⅨⅨ-6上,支撑架ⅨⅨ-6起到支撑负压吸口ⅢⅨ-5的作用,且负压吸口ⅢⅨ-5安装在物料的上端,当物料从其下端经过时可以吸出物料中的果壳。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抖料去壳装置爆炸图。底座ⅣⅨ-1起支撑固定的作用,为矩形支架,弹簧ⅣⅨ-2安装在底座ⅣⅨ-1上端伸出的四个支撑脚上。弹簧ⅣⅨ-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ⅦⅨ-4安装在振动筛ⅡⅨ-3的底部,四个弹簧共同支撑振动筛,可以支撑振动筛ⅡⅨ-3的振动。振动电机ⅢⅨ-9安装在振动筛ⅡⅨ-3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可以带动振动筛ⅡⅨ-3做上下往复振动,实现抖料。振动筛ⅡⅨ-3侧部通过螺栓ⅧⅨ-8与出口Ⅸ-7连接,物料通过出口Ⅸ-7进入下一步处理工序。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提升送料装置示意图。由图7可看出,输送挡板Ⅲ-1通过小螺钉固定在传送带ⅢⅢ-2上,传送带ⅢⅢ-2设置于机架ⅢⅢ-3上。传送带ⅢⅢ-2通过链轮ⅤⅢ-4和链轮ⅥⅢ-6带动,其中链轮固定于齿轮辊子Ⅲ-7上,齿轮辊子Ⅲ-7通过轴承座ⅣⅢ-8固定在支撑架ⅧⅢ-9上。传送带ⅢⅢ-2前端与果仁振动分级装置配合。传动的动力是由电机通过固定在电机轴上的链轮ⅤⅢ-4带动链ⅢⅢ-5然后带动链轮ⅥⅢ-6转动,链轮ⅥⅢ-6与传动轴通过键连接,因此可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轴,带动传送带循环转动,从而带动储料斗中的破壳后核桃在输送挡板的推动下,向上运动,从而实现不断送料,将核桃运至下一装置。

如图8、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果仁振动分级装置Ⅶ的示意图。果仁振动分级装置包括五层筛网、振动底座Ⅶ-17和振动电机ⅠⅦ-19组成。振动筛网每层的网孔间隙不同,由大到小分别可以实现对不完全破壳果仁、二分之一果仁、四分之一果仁和碎果仁的分离。振动筛网根据网孔间隙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振动底座上,安装顺序为:大间隙筛网在最顶端,并依次减小筛网间隙大小。如此安装可以实现五层振动筛网对核桃逐一进行筛选过滤,使相应大小的果仁保留在筛网的相应分层中,实现不同果仁的分离。

由图11可看出,通过螺栓ⅢⅦ-14、螺母ⅢⅦ-10依次将五层筛网的单层振动筛ⅠⅦ-13、单层振动筛ⅡⅦ-15、单层振动筛ⅢⅦ-16、单层振动筛ⅣⅦ-12、单层振动筛ⅤⅦ-11固定在振动底座Ⅶ-17上,振动底座的两侧通过螺栓对称安装两个振动电机Ⅶ-19,两电机同时工作可以带动五层振动筛网做往复振动。同时振动底座Ⅶ-17底部四角由弹簧ⅠⅦ-9连接到方形支撑架ⅠⅦ-18上,支撑架ⅠⅦ-18放置在底面,起到对整个设备的支撑作用。每层的振动筛的两侧和后部都有两个贯通的螺栓孔与振动底座相应位置上的螺栓孔一一对应,加长螺栓ⅢⅦ-14将依次穿过五层振动筛网和振动底座,通过自锁螺母ⅢⅦ-10锁紧连接。为防止每层振动筛的相对位移,五层振动筛定位夹紧后在每层的接触面上的四角通过螺栓连接加固。

支撑架ⅠⅦ-18前后两脚的高度相差L,可使振动底座和四层振动筛向前倾斜一定角度安装,因此在振动的过程中每层分离出来的果仁可从每层振动筛的前端卸料出口Ⅶ-1排出,进入到相应大小果仁的分拣设备中进行分拣处理。两振动电机ⅠⅦ-19安装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β。由于两电机对称安装,两侧振动电机同时工作时,会使水平面内的振动相互抵消,使在竖直平面内沿β角的法线方向来回往复运动,如图9所示。在振动的作用下使不同果仁逐一通过5层振动筛网,并在储存在合适大小的单层振动筛中,随着振动筛的振动从相应的卸料出口排出,实现振动分级。振动底座Ⅶ-17的底面四角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Ⅶ-9,弹簧Ⅶ-9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架Ⅶ-18上起到对整台设备的支撑作用,且支撑架ⅠⅦ-18前后两对支撑柱的高度略有不同,后端略高于前端使整个设备向后倾斜成一角度α方便物料在设备的后部堆积卸料。

单层振动筛ⅡⅦ-15的具体结构与安装方式如图10所示:单层振动筛ⅡⅦ-15有钢结构框架Ⅶ-5、筛网Ⅶ-7和卸料出口Ⅶ-1组成。钢结构框架Ⅶ-5为一个一面开口的矩形边框,高约16公分,两侧和后部留有螺栓孔通过螺栓ⅡⅦ-4、螺母ⅡⅦ-8用来连接各层振动筛,同时每个螺栓孔的四周焊有方管起到支撑作用。钢结构框架Ⅶ-5内侧焊接角铁接头Ⅶ-6,用来连接筛网Ⅶ-7。筛网Ⅶ-7为片状钢板,上面冲裁出大小相同交错排布的空隙,四边冲裁出螺栓孔用来与钢结构框架Ⅶ-5连接。钢结构框架Ⅶ-5的开口侧留有螺栓孔,通过用来螺母ⅠⅦ-2、螺栓ⅠⅦ-3与卸料出口Ⅶ-1进行连接。卸料出口Ⅶ-1就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梯形盒,由铁片围成,物料从大端进入由小端滑出,起到导向作用,卸料出口Ⅶ-1大端留有螺栓孔用于与钢结构框架Ⅶ-5连接。

最上层振动筛的卸料出口Ⅶ-1与延伸板连接,延伸板延伸至二次破壳传送台Ⅷ上方,二次破壳传送台Ⅷ将接收的物料传送至破壳装置Ⅱ处,对未破壳完全的核桃进行二次破壳;其他层振动筛的卸料出口Ⅶ-1均与负压抖料分拣装置Ⅵ连接,与不同层振动筛连接的负压抖料分拣装置Ⅵ是独立的,以将分级后的核桃仁分别储存。

二次破壳传送台Ⅷ如图19所示,包括机架ⅣⅧ-1、传送带ⅣⅧ-2、电机ⅣⅧ-3、轴承座ⅣⅧ-4、支撑架ⅧⅧ-5、底座ⅢⅧ-6、链轮ⅦⅧ-7、链ⅣⅧ-8、链轮ⅧⅧ-9,传送带ⅣⅧ-2安装在机架ⅣⅧ-1上,支撑架ⅧⅧ-5安装在底座ⅢⅧ-6上,支撑架ⅧⅧ-5的两端分别固定两对自带轴承的轴承座ⅣⅧ-4,支撑架ⅧⅧ-5前后两段结构完全相同,在其后端轴承座ⅣⅧ-4上安装有链轮ⅦⅧ-7,通过链ⅣⅧ-8与链轮ⅧⅧ-9相连,链轮ⅧⅧ-9在电机ⅣⅧ-3的带动下缓慢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ⅣⅧ-2运动实现物料的运输。

如图12、13、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抖料分拣装置Ⅵ的示意图。由图12可看出,该装置主要由振动台Ⅵ-1、负压吸壳台Ⅵ-2和传送台ⅢⅥ-3组成。传送台ⅢⅥ-3与传送台ⅡⅣ-4的机构完全相同。负压吸壳台Ⅵ-2的结构如图12所示,主要由支撑架ⅣⅥ-4、负压吸口ⅠⅥ-5、负压吸口ⅡⅥ-6组成。振动筛Ⅵ-9的前端上部并列安装有负压吸口ⅠⅥ-5和负压吸口ⅡⅥ-6,支撑架ⅣⅥ-4为焊接的钢结构支架,起到支撑作用,负压吸口ⅠⅥ-5和负压吸口ⅡⅥ-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支撑架ⅣⅥ-4上。负压吸口ⅠⅥ-5和负压吸口ⅡⅥ-6功能是吸取分级后的果仁中的残留的果壳和碎屑,得到更加干净完整的果仁。负压吸口ⅠⅥ-5与负压吸口ⅡⅥ-6分别对果仁进行两次负压吸壳处理可以使果壳和碎屑分离的更彻底。

振动台Ⅵ-1的结构如图13所示,主要由支撑架ⅤⅥ-7、弹簧ⅡⅥ-8、振动筛Ⅵ-9、振动电机ⅡⅥ-10和底座ⅡⅥ-11组成。通过振动作用将分级后的果仁运送到负压吸口ⅠⅥ-5和负压吸口ⅡⅥ-6的底部,并通过自身的振动配合负压吸口ⅠⅥ-5和负压吸口ⅡⅥ-6的负压吸力可有效的去除分级过后的果仁中的果壳和碎屑。支撑架ⅤⅥ-7起固定支撑的作用,其底部四角安装有底座ⅡⅥ-11,底座ⅡⅥ-11安放在地面上,其顶部伸出四个支撑腿上固定四个弹簧ⅡⅥ-8,底座成矩形且前后两对支撑腿的长度不同,后端两对支撑腿的高度比前面两对支撑腿的高度矮L,这样可以使安装在弹簧ⅡⅥ-8上的振动筛Ⅵ-9向后倾斜一个角度,方便物料抖落。弹簧ⅡⅥ-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振动筛Ⅵ-9的底部四角上。振动筛Ⅵ-9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为两端和顶部开口的矩形盒,由铁板围成且在其后端与负压吸口ⅠⅥ-5对应处冲有小孔,起到筛除碎渣和负压进气的作用。振动电机ⅡⅥ-10安装在振动筛Ⅵ-9的底部,由螺栓连接固定,电机启动后会带动整个振动筛Ⅵ-9按如图14所示方向往复振动。果仁在振动电机的带动不断聚集到振动筛的中部,在振动筛中部有细小的网孔,在振动的作用下可以使细小的果仁和果壳碎屑从网孔的缝隙中抖出,起到排渣的作用。

传送台ⅢⅥ-3由传送带、辊子、电机和支撑架组成。两端套有辊子的传送带通过支撑架上的轴承座固定在支撑架的两端。电机通过链轮带动辊子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运动向前传送物料。

负压抖料分拣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经果仁振动分级装置处理过后的核桃仁将会首先落入到振动台,该振动台在振动电机的带动下,前后往复振动。同时振动筛下有细小的网孔,在核桃仁振动的过程中可以过滤到果仁中的碎仁和碎壳。剩余的核桃仁在振动的作用下滑入振动筛倾斜的下端,其上方安放有两个吸力大小不同的负压吸口,其目的是对过滤后果仁进行二次负压分离,吸取残留在果仁中的果壳混合物。两个负压吸口前后并列安装在振动筛的上部,第二个吸口的吸力略小于第一个吸口的吸力,这样设计可有效的对果仁混合物中的细小果壳进行彻底的吸离,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经过分离过后的果仁将会落入传送台。传送过程中其两端的工人可以对对果仁进行人工分拣包装,同时也可通过传送台将果仁送入指定存储单元进行存放。

如图1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分离装置Ⅳ的示意图。由图17可看出,该装置主要由大负压分离器Ⅳ-3、小负压分离器Ⅳ-29、传送台ⅠⅣ-1、传送台ⅡⅣ-4、蜗轮蜗杆减速电机Ⅳ-2和支撑架ⅡⅣ-5、排渣风机Ⅴ。排渣风机Ⅴ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安放在生产线旁边,为是整个生产线提供负压动力。排渣风机Ⅴ通过管道与大负压分离器Ⅳ-3、小负压分离器Ⅳ-29相连;所有管道连接口出都做密封处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大负压分离器Ⅳ-3和小负压分离器Ⅳ-29是整个负压分离装置的核心部分,它们并排安装在支撑架Ⅳ-5上。负压分离装置安装了一台大负压分离器Ⅳ-3和6台小负压分离器Ⅳ-29,它们除了横向尺寸略有不同外其他结构和完全相同。一台大负压分离器Ⅳ-3主要负责吸取和分离刚破壳后的混合物中的果壳,果壳数量大所以横向尺寸略大,六台小负压分离器Ⅳ-29主要负责吸取和分离经振动分级后的果仁中残余的果壳,果壳数量小所以横向尺寸略小。七台负压分离器均由蜗轮蜗杆减速电机Ⅳ-2直接拖动,同时工作。而且七台负压分离器均通过螺栓组固定在支撑架ⅡⅣ-5上,支撑架ⅡⅣ-5的结构如图16所示。而且七台负压分离器下端安放传送台ⅠⅣ-1和传送台ⅡⅣ-4,七台负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果壳会落到传送台ⅠⅣ-1和传送台ⅡⅣ-4的传送带上,前端五台负压分离器分离出来形状偏大的果壳,落在传送台ⅠⅣ-1上,后端两台负压分离器分离出来形状偏小的果壳,落在送台ⅡⅣ-4上。两台传送带的运转方向相反,方便不同大小果壳的收集分装。设备工作时,果壳和碎屑在排渣风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从负压吸口被吸入到负压分离器中,在负压分离器与排渣风机的连接管道中安装过滤网,可以防止果壳碎屑被吸入到排渣风机中。当被过滤的果壳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落入负压分离器下端。负压分离器下端安装有偏心的叶片,叶片在电机的带动下缓慢转动,使落入叶片间隙中的果壳碎屑随果壳的旋转被带出负压分离器,落入人工拣选传送台,传送台会把物料送到相应地点进行包装储存。

如图1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大负压分离器Ⅳ-3的示意图。由图18可看出,该装置主要由滚筒Ⅳ-11、滚筒端盖Ⅳ-9、叶片轴Ⅳ-10、接口ⅡⅣ-12、接口ⅠⅣ-13、负压腔Ⅳ-15、L型接口Ⅳ-17和过滤板Ⅳ-28组成。滚筒Ⅳ-11为两底面开口的圆柱体,由铁皮围成,圆柱体两侧开口,分别用来进料和落料。滚筒端盖Ⅳ-9通过螺栓ⅣⅣ-8固定在滚筒Ⅳ-11的两端开口,轴承座ⅠⅣ-7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固定在两个滚筒端盖Ⅳ-9的外侧,轴承ⅠⅣ-6卡在轴承座ⅠⅣ-7内用来支撑叶片轴Ⅳ-10,叶片轴Ⅳ-10深入到滚筒Ⅳ-11中,叶片轴Ⅳ-10上安设多个叶片,叶片轴Ⅳ-10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Ⅳ-2的带动下可以缓慢旋转,起到分离果壳的作用。接口ⅡⅣ-12焊接在滚筒Ⅳ-11的上端,通过螺栓ⅤⅣ-14与接口ⅠⅣ-13相连,接口ⅠⅣ-13与负压腔Ⅳ-15的下端焊接在一起。L型接口Ⅳ-17通过螺栓ⅥⅣ-16连接于负压腔Ⅳ-15侧部,大负压分离器Ⅳ-3的L型接口Ⅳ-17顶部通过管道与负压抖料去壳装置的负压吸口ⅢⅨ-5连通,小负压分离器Ⅳ-29的L型接口Ⅳ-17顶部通过管道分别与各负压抖料分拣装置的负压吸口ⅠⅥ-5、负压吸口ⅡⅥ-6连通。负压腔Ⅳ-15的上端与排渣风机Ⅴ的一个管道接口相连,在负压腔Ⅳ-15的上端与管道接口的中间夹装一层过滤板Ⅳ-28,起到过滤果壳的作用。负压腔Ⅳ-15的前端通过管道与相应的负压吸口连接,用来吸取果壳。

如图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台ⅡⅣ-4的示意图。由图15可看出,该装置主要由支撑架ⅢⅣ-27、电机ⅠⅣ-25、齿轮ⅠⅣ-23、齿轮ⅡⅣ-26、链ⅠⅣ-24、传送带ⅠⅣ-22和齿轮辊子ⅠⅣ-20、底座ⅠⅣ-18。支撑架ⅢⅣ-27安装在底座ⅠⅣ-18上,支撑架ⅢⅣ-27的两端分别固定两对自带轴承的轴承座ⅡⅣ-21,前后两对轴承座ⅡⅣ-21上安放轴ⅠⅣ-19,齿轮辊子ⅠⅣ-20套在轴ⅠⅣ-19上且其上的同步齿形可以带动传送带ⅠⅣ-22运动。支撑架ⅢⅣ-27前后两段结构完全相同,在其后端与轴ⅠⅣ-19相对应的轴上安装有齿轮ⅠⅣ-23,通过链ⅠⅣ-24与齿轮ⅡⅣ-26相连,齿轮ⅡⅣ-26在电机ⅠⅣ-25的带动下缓慢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ⅠⅣ-22运动实现物料的运输。

负压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破壳后的核桃壳、仁混合物落到负压吸口下,由于排渣风机不断转动,使得管道中产生负压,进而使得负压吸口具有吸力,同时由于核桃壳、仁质量不同,通过设定,可以使负压吸口下的果壳和碎屑在排渣风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从负压吸口被吸入到负压分离器中,在负压分离器与排渣风机的连接管道中安装过滤网,可以防止果壳碎屑被吸入到排渣风机中。当被过滤的果壳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落入负压分离器下端。同时负压分离器下端安装有偏心的叶片,叶片在电机的带动下缓慢转动,使落入叶片间隙中的果壳碎屑随果壳的旋转被带出负压分离器,落入人工拣选传送台,传送台会把物料送到相应地点进行包装储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