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196发布日期:2019-08-07 01:0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米饭加工线,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



背景技术:

自动米饭生产线是一种对米饭进行自动蒸熟的设备,其包括带计量装置的自动米仓、洗米机、填充机、米饭机、米饭扒松机、连续式洗锅机。自动米仓用以储米、计量、送米;米进入洗米机后由洗米机去杂、清洗;洗净的米通过送米装置送入填充机的浸泡装置,浸泡后的米经计量后填充至米饭锅,同时向锅内注水;装好米的锅通过辊子送进蒸饭机,锅在蒸饭机轨道上缓慢前进,蒸饭机下层对饭锅蒸煮约17min,然后由饭锅托板翻转到上面轨道焖17min,到达出饭口,沿轨道自动滑向米饭扒松机;米饭扒松机将米饭扒松,填充至售饭车或米饭保温箱;连续洗锅机将锅清洗干净。

现有的米饭扒松机对米饭进行一次性扒松,扒松效果并不佳,现提供一种对米饭进行多次扒松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能够对米饭进行充分扒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包括机架、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承料斗、设置在所述承料斗内的第一搅拌装置、以及固定在机架上且带动所述承料斗翻转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料斗一侧的上料装置;所述机架下方且远离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侧设置有对米饭进行二次搅拌、翻松的第二搅拌装置;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搅拌以及带动所述传送带传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的承料斗、以及内部的第一搅拌装置,对承料斗内的米饭进行扒松,通常设置的上料装置进行上料,通过设置的驱动装置带动承料斗进行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对米饭进行扒松,扒松效果较佳。通过设置的传送带,承料斗中得米饭可以倒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送,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装置,对传送带上的米饭进行二次搅拌,使得传送带上米饭进一步变得蓬松、扒松效果更佳。

较佳的,所述承料斗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转动支撑在所述机架上,第二支撑轴与驱动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对承料斗进行支撑。

较佳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承料斗内的第一搅拌轴,在第一搅拌轴上周向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沿径向伸出的用于搅拌的第一搅拌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搅拌轴、以及第一搅拌杆,在转动过程中对承料斗内的米饭进行扒松。

较佳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在承料斗内设置有两组,两根第一搅拌轴上的第一搅拌杆相互交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搅拌装置设置两组,在承料斗内对米饭进行多次进行扒松,扒松效果更佳。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第二支撑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减速器带动承料斗进行转动,从而进行卸料。

较佳的,在所述第二支撑轴外侧转动套接有套筒,在所述套筒外侧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搅拌轴穿过承料斗侧壁在外侧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进行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传动组件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的套筒,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实现对两根第一搅拌轴进行驱动。

较佳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搅拌轴、以及在第二搅拌轴上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沿径向伸出的用于搅拌的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轴垂直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杆,对传送带上的米饭进一步进行搅拌。

较佳的,在机架上间隔设置有转动辊,所述传送带套接在转动辊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一根转动辊辊轴上的第一双排链轮、以及固定在第二搅拌轴上的第二双排链轮、固定在机架上的电动机、以及与电动机连接的第三双排链轮、固定在套筒上的第四链轮,所述第三双排链轮和第一双排链轮之间、第一双排链轮、第二双排链轮和第四链轮之间分别连接有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转动辊对传送带进行传送,通过设置的第一双排链轮、第二双排链轮和第三双排链轮,以及其上啮合的链条,对转动辊、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进行驱动,通过设置的一个传动组件实现对多组传动机构进行驱动,较为节约成本,与此同时,使得米饭在传送过程中进行搅拌。

较佳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料斗、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电机、与上料电机连接的上料减速机、与上料减速机连接且带动上料斗沿水平轴向上翻将其内部的物料倒入承料斗内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上料电机带动驱动组件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上料斗进行翻转,实现上料。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在上料减速机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驱动组件包括与上料减速机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远离上料减速电机一端的竖直连杆、固定在竖直连杆下端的托杆、以及固定在竖直连杆另一端的挡杆;所述托杆和挡杆相互平行,且向远离上料减速机一侧延伸,在托杆和挡杆之间形成可卡接上料斗的卡接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支撑板、竖直连杆与上料电机进行连接,通过设置的托杆对上料斗进行托举,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的挡杆上翻转中的上料斗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其中的米饭能够掉落在承料斗内,且上料斗不会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承料斗、以及内部的第一搅拌装置,对承料斗内的米饭进行扒松,通常设置的上料装置进行上料,通过设置的驱动装置带动承料斗进行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对米饭进行扒松,扒松效果较佳;

2、通过设置的转动辊对传送带进行传送,通过设置的第一双排链轮、第二双排链轮和第三双排链轮,以及其上啮合的链条,对转动辊、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进行驱动,通过设置的一个传动组件实现对多组传动机构进行驱动,较为节约成本,与此同时,使得米饭在传送过程中进行搅拌;

3、通过设置的传送带,承料斗中得米饭可以倒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送,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装置,对传送带上的米饭进行二次搅拌,使得传送带上米饭进一步变得蓬松、扒松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中突出上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中突出第一搅拌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中突出图3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中突出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中突出第四链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承料斗;21、第一支撑轴;22、第二支撑轴;3、第一搅拌装置;31、第一搅拌轴;32、第一搅拌杆;4、驱动装置;41、减速器;42,驱动电机;5、上料装置;51、上料斗;511、限位块;52、上料电机;53、上料减速机;54、驱动组件;541、支撑板;542、竖直连杆;543、托杆;544、挡杆;545、卡接区;6、传送带;61、转动辊;7、第二搅拌装置;71、第二搅拌轴;72、第二搅拌杆;8、传动组件;81、第一双排链轮;82、第二双排链轮;83、电动机;84、第三双排链轮;85、链条;86、套筒;87、主动齿轮;88、从动齿轮;89、第四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米饭加工线扒松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承料斗2、设置在承料斗2内的第一搅拌装置3、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且带动承料斗2翻转、固定在机架1上且带动所述承料斗2翻转的驱动装置4、以及设置在承料斗2内的上料装置5、在机架1上且远离上料装置5的一侧设置的传送带6、在传送带6上侧设置的对米饭进行二次搅拌、翻松的第二搅拌装置7;在机架1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搅拌装置3、第二搅拌装置7搅拌以及带动传送带6传动的传动组件8。

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通过使用上料装置5对蒸好的米饭进行上料,通过上料装置5将米饭倒入承料斗2内,传动组件8带动第一搅拌装置3进行搅拌,使其变得蓬松,在搅拌均匀后,通过驱动装置4带动承料斗2进行转动,当承料斗2翻转朝下时,进行倒料,将米饭倒至传送带6上进行传送,在传送的过程中,对米饭进行二次搅拌,使得米饭更佳蓬松。

上料装置5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料斗51、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的上料电机52、以及与上料电机52连接的上料减速机53、与上料减速机53连接且带动上料斗51沿水平轴向上翻转将上料斗51内的物料倒入承料斗2内的驱动组件54。

驱动组件54包括固定在上料减速机53两端的支撑板541、在支撑板541远离上料减速机53一端的竖直连杆542、固定在竖直连杆542下端的托杆543、以及固定在竖直连杆542上端的挡杆544,其中,托杆543和挡杆544相互平行,且二者向远离上料减速机53的一侧延伸,且在托杆543和挡杆544之间形成可卡接上料斗51的卡接区545。其中,在使用时,将上料斗51卡接在卡接区545内,通过上料电机52带动其向上翻转,通过托杆543对上料斗51进行托起,与此同时,通过挡杆544对其限位,防止其在进行倒料的过程中掉落。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挡杆544对倒出的米饭进行干涉,在上料斗5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块511,挡杆544抵接在限位块511上,从而,在进行倒料时,对内部的米饭不会造成干涉。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机架1上且位于承料斗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轴21和第二支撑轴22,且第一支撑轴21和第二支撑轴22分别与承料斗2固定连接,驱动装置4带动第一支撑轴21或第二支撑轴22进行转动。

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驱动电机42、以及与驱动电机42连接的减速器41,其中,减速器41与第二支撑轴2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通过键槽和平键进行连接。从而,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承料斗2可以进行翻转。

第一搅拌装置3包括转动设置在承料斗2内的第一搅拌轴31,在第一搅拌轴31上轴向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沿径向伸出的且用于搅拌的第一搅拌杆32,为了对内部物料进行充分搅拌,第一搅拌装置3在承料斗2内设置有两组,且两根第一搅拌轴31上的第一搅拌杆32相互交叉设置,从而,能够对内部物料进行较为充分搅拌。

在第二支撑轴22外套接有套筒86,在套筒外侧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87,两根第一搅拌轴31穿过承料斗2的侧壁在外侧的轴段上套接有从动齿轮88,且两个从动齿轮88和主动齿轮87相互啮合。从而,通过传动组件8驱动主动齿轮87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搅拌轴31进行转动,实现在倒料的过程中进行搅拌。

结合图5和图6所示,由于在承料斗2内米饭停留时间较短,在倒料过程中进行搅拌,为了防止米饭没有得到充分搅拌,在承料斗2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6,在传送带6上侧设置有对米饭进行二次搅拌、翻松的第二搅拌装置7,在机架1上设置有带动传送带6、主动齿轮87、第二搅拌装置7进行转动的传动组件8。

其中,在机架1上间隔转动设置有转动辊61,传送带6套接在转动辊61上,通过传动组件8带动转动辊6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传送带6的传动。

第二搅拌装置7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第二搅拌轴71、以及在第二搅拌轴7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沿径向伸出的用于搅拌的第二搅拌杆72,且第二搅拌轴71的长度方向垂直传送带6传送方向,通过传动组件8可带动第二搅拌轴71进行转动。

传动组件8包括固定在一根转动辊61辊轴上的第一双排链轮81、以及固定在第二搅拌轴71上的第二双排链轮82、固定在机架1上的电动机83、以及固定在电动机83输出轴上的第三双排链轮84、固定在套筒86上的第四链轮89,所述第三双排链轮84和第一双排链轮81之间、第一双排链轮81、第二双排链轮82和第四链轮89之间分别连接有链条85。从而,通过电动机83的转动带动传送带6的传送,在传送过程中,带动第一搅拌轴31、第二搅拌轴71转动,实现对米饭进行搅拌,从而,保证了米饭的松软程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