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脱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4508发布日期:2020-03-17 14:2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大蒜脱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蒜脱皮装置。



背景技术:

大蒜是生活常用的食品及调味品,大蒜中的某些功能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大蒜中含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含硒化合物对防癌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大蒜剥皮稍显麻烦,虽然市场上也有剥了皮的蒜瓣卖,但剥了皮的蒜瓣保存的时间不长久,目前,现有的湿法大蒜脱皮装置,脱皮后的大蒜不耐保存,且需要消耗水和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大蒜脱皮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蒜脱皮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蒜脱皮装置,包括脱皮筒、筒盖和底座,还包括,传动杆、硅橡胶拍蒜板、出料活门、直齿锥齿轮组、齿轮组保护壳、轴承、摇杆;透明材质的筒盖从上部封闭脱皮筒;

所述的齿轮组保护壳安装在底座上,脱皮筒固定连接在齿轮组保护壳顶部;所述的传动杆贯通脱皮筒底面的中心连接在底座上,传动杆与脱皮筒底面通过轴承连接;传动杆上连接有硅橡胶拍蒜板,所述的摇杆贯通齿轮组保护壳侧面、并通过直齿锥齿轮组与传动杆连接,所述的脱皮筒的内侧壁上设有凸棱,脱皮筒底面设置有向下开启的出料活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硅橡胶拍蒜板为四个,相对传动杆呈放射形排布。

所述的传动杆与硅橡胶拍蒜板为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对脱皮筒的清洗。

所述的硅橡胶拍蒜板侧边缘与脱皮筒的内侧壁相距12~25mm。

所述的传动杆底端设有底座轴承并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的向下开启的出料活门通过销轴连接脱皮筒底面,出料活门还设有锁止装置。

所述的摇杆与齿轮组保护壳贯通连接处设有摇杆轴承。

所述的脱皮筒为不锈钢材质,清洗方便、耐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摇杆通过直齿锥齿轮组与传动杆连接,通过摇杆给传动杆可传导较高的旋转速度,旋转连接处分别设有轴承、底座轴承、摇杆轴承,人工操作摇杆非常省力,实现较快和完整的大蒜脱皮的技术效果。装置采用无电源设计,其操作使用安全,脱皮完成后脱皮筒可用水冲洗,清洗方便安全。

所述的脱皮筒的内侧壁上设有凸棱,可在硅橡胶拍蒜板旋转过程中对大蒜表面增加一定摩擦力,更有利于实现大蒜快速脱皮。

直齿锥齿轮组外部设有齿轮组保护壳,对装置的旋转部件进行了封闭和保护,人工操作时安全可靠。

硅橡胶拍蒜板无毒、无味的优点,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同时硅橡胶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且硬度适中,拍打大蒜过程中即可有效分离蒜皮,又可保持大蒜的完整性,本装置无需电能和水即可实现大蒜的干式脱皮,无水干式脱皮更有利于延长脱皮后大蒜的保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脱皮筒;11-凸棱;2-筒盖;3-底座;4-传动杆;41-底座轴承;5-硅橡胶拍蒜板;6-出料活门;7-直齿锥齿轮组;71-齿轮组保护壳;8-轴承;9-摇杆;91-摇杆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大蒜脱皮装置,包括脱皮筒1、筒盖2和底座3,还包括,传动杆4、硅橡胶拍蒜板5、出料活门6、直齿锥齿轮组7、齿轮组保护壳71、轴承8、摇杆9;透明材质的筒盖2从上部封闭脱皮筒1;

所述的齿轮组保护壳71安装在底座3上,脱皮筒1固定连接在齿轮组保护壳71顶部;所述的传动杆4贯通脱皮筒1底面的中心连接在底座3上,传动杆4与脱皮筒1底面通过轴承8连接;传动杆4上连接有硅橡胶拍蒜板5,所述的摇杆9贯通齿轮组保护壳71侧面、并通过直齿锥齿轮组7与传动杆4连接,所述的脱皮筒1的内侧壁上设有凸棱11,脱皮筒1底面设置有向下开启的出料活门6。

进一步,所述的硅橡胶拍蒜板5为四个,相对传动杆4呈放射形排布。

所述的传动杆4与硅橡胶拍蒜板5为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对脱皮筒1的清洗。

所述的硅橡胶拍蒜板5侧边缘与脱皮筒1的内侧壁相距12~25mm。

所述的传动杆4底端设有底座轴承41并连接在底座3上。

所述的向下开启的出料活门6通过销轴连接脱皮筒1底面,出料活门6还设有锁止装置。

所述的摇杆9与齿轮组保护壳71贯通连接处设有摇杆轴承91。

所述的脱皮筒1为不锈钢材质,清洗方便、耐腐蚀。

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先封闭脱皮筒1底面的出料活门6,将待脱皮大蒜放入脱皮筒1中,人工旋转摇杆9,根据大蒜数量多少和大小调整摇杆9转动的转速和时间,通过透明材质的筒盖2观察大蒜的脱皮状况,待大蒜脱皮完成后,停止旋转,打开出料活门6的锁止装置,向下开启出料活门6,取出脱皮后的大蒜,并将蒜皮分开,完成大蒜脱皮过程。

本装置采用无电源设计,其操作使用安全,脱皮完成后脱皮筒1可用水冲洗,清洗方便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