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提取物在制备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080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杜仲提取物在制备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杜仲提取物在制备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营养意识和健身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食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鸡胸肉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和较低的脂肪含量,而且价格便宜、易于获得、烹饪便利。因此,广受具有营养观念的消费群体推崇。但常规鸡胸肉烹饪手段往往导致口感硬柴而难以被消费者接受。食材是决定肉质口感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的饲料添加剂提升鸡胸肉品质是有效提升风味口感的措施之一。

杜仲提取物是从杜仲叶中萃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富含多糖,黄酮,绿原酸等抗氧化活性成分。杜仲提取物不仅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有较显著的改良,而且能促进肉鸡的肠道消化功能。但目前为止,尚未有杜仲提取物高效提高鸡肉中肌苷酸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组成的相关报道。

本发明对比了杜仲提取物对鸡胸肉中的肌苷酸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探讨了从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角度提升鸡胸肉口感的方式,为生产美味健康鸡肉产品提供了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升鸡肉鲜味的方案,并提供杜仲提取物在提高鸡肉鲜味中的应用。本发明鸡肉口感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了杜仲提取物在制备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杜仲提取物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大于300mg/kg。

进一步的,所述的杜仲提取物中,多糖所占质量百分比含量≥20%、黄酮类化合物所占质量百分比含量≥8%,绿原酸所占质量百分比含量≥5%。

进一步的,所述的杜仲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杜仲叶加55-65℃的水浸泡4h;2)合并浸泡提取液;3)过滤提取液,在60℃减压浓缩;4)浓缩液喷雾干燥;5)获得杜仲叶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为提高鸡肉中谷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的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为提高鸡肉中肌苷酸含量的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善鸡肉鲜味的饲料为提高鸡肉中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饲料中不含抗生素和抗生素添加剂。

本发明的研究思路为:

1)通过在肉鸡日粮中梯度添加杜仲提取物并与对照组、抗生素组、低剂量杜仲提取物+抗生素组进行生长性能对比,以试图寻找肉鸡日粮中的最适杜仲提取添加剂量;加设抗生素和低剂量杜仲提取物+抗生素组的原因是探讨杜仲提取物对抗生素的替代和配伍使用可能性。

2)在确定肉鸡日粮中最适杜仲提取物添加剂量的基础上,通过肠道形态、消化酶活性、养分消化率对肉鸡肠道消化功能进行评估。

3)在确定了适宜剂量杜仲提取物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后,进一步探讨其对鸡肉鲜味的影响。

4)采用鸡肉中的肌苷酸、概略养分含量、氨基酸含量配比来衡量鸡肉的鲜味,并给出了最适的杜仲提取物添加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提供了一种新的提高鸡肉鲜味的方式,即通过杜仲提取物促进肉鸡的生长和消化功能,进而提高了鸡肉中肌苷酸、蛋白质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本发明为研发健康绿色食品提高了新方案,为替代抗生素添加剂的研制提供了借鉴。

附图说明

图1为杜仲提取物对肉鸡十二指肠绒毛形态的影响(400,标尺为80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所用的肉鸡为快大型岭南黄黄羽肉鸡。

实施例1:肉鸡的生长性能测定。

1)试验动物及处理

挑选900羽1日龄岭南黄公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包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总试验期50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50日龄)。对照组采用基础日粮(配方见下表),抗生素组采用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加40mg/kg吉他霉素+10mg/kg那西肽药物组合,其他4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300mg/kg杜仲提取物及抗生素+100mg/kg杜仲提取物。杜仲提取物购自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该杜仲提取物中,多糖所占质量百分比含量≥20%、黄酮类化合物所占质量百分比含量≥8%,绿原酸所占质量百分比含量≥5%)。

表1:基础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1预混料为每千克饲粮所供给:维生素e36mg;维生素d2700iu;维生素a9600iu;维生素k33.0mg;维生素b13.0mg;维生素b210.50mg;维生素b64.20mg;维生素b120.03mg;生物素0.225mg;烟酰酸60mg;泛酸18mg;叶酸1.50mg;铁80mg;铜8mg;锰80mg;锌60mg;硒0.15mg;碘0.35mg。

2除代谢能(me)为计算值外,其余为检测值。2除了代谢能(me)为计算值外,其他的均为检测值。

2)饲养管理

选择可以控温的鸡舍,将实验鸡进行双层笼养,让其自由采食和饮水并全天连续光照。按照常规养殖操作维持鸡舍温度并提供清洁和充足的水源,定时清理粪便定时通风换气并洗刷水槽,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依据管理要求给肉鸡采取免疫程序。每日观察鸡群状况,记录料耗、生病、死亡和排泄情况。

3)生长性能

试验初始体重为各组肉鸡于1日龄时称的重量。前后期试验结束前12h停止饲喂,试验末期体重在肉鸡第22和51日龄的早晨,每个处理组禁饲后称得。根据饲料消耗量,以及肉鸡增重量,计算出日均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

平均日采食量(adfi)=(耗料总量-剩料量)/(试验天数×每组试验鸡数)

平均日增重(adg)=(末期均重-初期均重)/试验天数

料重比(f/g)=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

若肉鸡在试验期间死亡,则立即统计饲料的消耗和剩余,去掉死亡肉鸡所消耗的那部分饲料,以保证准确性。

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肠道形态

在肉鸡22、51日龄时,选择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抗生素处理组、添加杜仲提取物中adg最高组和抗生素+100mg/kg杜仲提取物处理组各重复体重形态相近的2只肉鸡进行取样。鸡在禁饲期间内自由饮水,在12h后进行屠宰采样。收集中段长度1cm的十二指肠,清洗干净后吸干水分,泡入固定液中,用来制作切片。he染色后,光镜检测十二指肠肠道形态,记录肠道的隐窝深度、肠道的绒毛高度,最后计算出肠道的绒隐比。

实验结果见图1及表3

实施例3:养分消化率

代谢试验在试验期间内一共进行2次,第一次为试验前期(19-21日龄),第二次为试验后期(48-50日龄)。本次测定养分与消化率所应用的方发为全收粪法,在3天预试期饲喂无异常以后,正式开展为期3天正式代谢试验以保证正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预试期前控制体重差异给鸡群分组,每个处理组选择体重接近的12只肉鸡放入代谢笼饲养,各组的肉鸡平均体重接近。在预试期预饲试验日粮,结束后空腹24h后进入正试期。正试期饲喂试验日粮并记录2d采食量,粪便每日收集,共收集72小时粪便。排泄物收集时,以一个重复为单位,仔细清理积粪盘内的饲料、毛发和杂物,在收集期间多次喷洒10%盐酸对粪样进行固氮,试验期间收集的粪样用塑封袋装好后放入-20℃冰箱,收集完粪样后解冻,65℃烘箱中烘干48小时至衡重,25℃回潮后称量质量。粉碎后过筛除去杂质,用塑封袋保存,并进行指标测定。

表观代谢能饲粮(mj/kg)=[(试验饲粮摄取量×饲粮热能)-(排出粪便风干量×粪便热能)]/总采食量

表观消化率=(摄入养分-排泄养分)/摄入养分

实验结果见表4

实施例4:消化酶活性

收集十二指肠食糜于pe管中,冷藏于液氮中后续待测。主要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各种消化酶活性,主要是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具体操作根据南京建成试剂盒进行。

实验结果见表5

实施例5:鸡胸肉肌苷酸含量

鸡胸肉肌苷酸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机测定:采用波长为254nm的紫外检测器,c18色谱柱,柱温25℃,进样量10μl,流速为1ml/min,保留时间为35min。

实验结果见表6

实施例6:鸡胸肉常规营养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肉鸡胸肌样品的干物质(gb/t6435-2006)、粗蛋白(gb5009.5-2016)、粗脂肪(gb/t6433—2006)、粗灰分(gb/t6438-92)。

实验结果见表7

实施例7:鸡胸肉氨基酸含量

鸡胸肉烘干至恒重后,取5mg放入6mol/l的hcl中110℃水解24h,脱酸后用水定容至5ml。鸡胸肉氨基酸测定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上进行。

实验结果见表8

本发明的研究思路为先通过在肉鸡日粮中梯度添加杜仲提取物测定生长性能,以建立杜仲提取物在肉鸡上的最佳生长性能。

杜仲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在整个试验期,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adfi和adg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生素组及100、200mg/kg杜仲提取物组。因此,日粮中添加300mg/kg杜仲提取物可以在肉鸡上表现出最佳生长性能。

农业农村部194号公告指出自2020年元旦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迫切地需要探索新一代高效绿色的替抗添加剂。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和抗生素+提取物组相比于其他组表现出了最优的adfi、adg和f/g,这为我们替代抗生素使用提供了植物提取物方案。

表2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确定了杜仲提取物在肉鸡上的适宜添加剂量后,我们通过肠道形态、消化酶活性、养分消化率对肉鸡肠道消化功能进行评估。

如图1所示,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和抗生素+提取物组绒毛形态结构完整,排列紧密。如表3所示,21日龄和50日龄的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日龄时,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十二指肠肠道形态的影响

如表4所示,在50日龄时,相比于对照组,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和抗生素+提取物组显著改善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p<0.05)。这暗示了抗生素配伍低剂量杜仲提取物使用也可以展现出较好的消化酶活性。

表4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u/mgprot

如表5所示,在试验后期,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0.61%、10.62%、17.52%。抗生素+提取物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5.12%、13.98%、17.29%(p<0.05)。养分消化率的结果与消化酶活性相互呼应,表明了养分消化率的提高可能来源于消化酶活性的提高。

表5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在确定了适宜剂量杜仲提取物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后,进一步探讨其对鸡肉鲜味的影响。我们采用鸡肉中的肌苷酸、概略养分含量、氨基酸含量配比来衡量鸡肉的鲜味,并给出了最适的杜仲提取物添加方案。

从表6可知,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鸡胸肉肌苷酸的含量最高,比对照组高出6.60%(p<0.05),比抗生素组提高5.61%(p<0.05),比抗生素+杜仲提取物组提高了5.12%(p<0.05),其它三组之间鸡胸肉肌苷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鸡肉的鲜味主要来源于水溶性风味前体物质,例如肌苷酸和谷氨酸。肌苷酸的合成会受到遗传因素、饲养管理、环境状况和营养调控多方面的影响。我们采用的杜仲提取物能在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鸡胸肉肌苷酸的含量。

表6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胸肌肌苷酸的影响

如表7所示,虽然各组鸡胸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粗蛋白含量为四组中最佳。

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会影响鸡胸肉中各种风味物质的呈味效果,提高常规养分含量是改善鸡胸肉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充300mg/kg杜仲提取物会改善鸡胸肉中粗蛋白的含量,暗示杜仲提取物有利于加强肉鸡的蛋白质合成。

表7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胸肌常规营养的影响%

如表8所示,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鸡胸肉水解总氨基酸的含量为17.58%,比空白组高出5.15%(p<0.05),比抗生素组高出4.71%(p<0.05),比抗生素+提取物组高出4.83%(p<0.05)。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总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9.09%(p<0.05),比抗生素组提高了9.21%(p<0.05),比提取物+抗生素组提高了9.09%(p<0.05)。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各项鲜味氨基酸均比其它组有所提高,尤其谷氨酸和脯氨酸表现了显著的提高;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谷氨酸和脯氨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75%和18.31%(p<0.05);其比抗生素组提高了17.06%和15.07%(p<0.05);其比抗生素+提取物组提高了17.06%和15.07%(p<0.05);除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间的谷氨酸和脯氨酸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我们可以发现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表现出了最优的肌苷酸、蛋白质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氨基酸参与,氨基酸的配比和含量与肌肉风味品质具有关联性。在本研究中,日粮中补充300mg/kg杜仲提取物会显著改善鸡胸肉中水解总氨基酸的含量,这进一步解释了杜仲提取物有助于提升鸡胸肉蛋白质含量的原因。鲜味氨基酸的量是评判肌肉的风味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试验表明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鸡胸肉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这表明杜仲提取物能够优化鸡胸肉的口感风味。试验中发现300mg/kg杜仲提取物组的谷氨酸和脯氨酸表现了显著的提高。谷氨酸是机体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其形成的钠盐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增味剂(味精)。富含谷氨酸的食材在口感上带有天然的鲜味且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此外,脯氨酸是参与保护肌肉组织的非必需氨基酸,其通过调控tor的转录而促进肌肉中蛋白质合成。运动训练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肌肉的功能,但从事长期体力劳动人群的脯氨酸水平较低。因此,食用富含脯氨酸的鸡肉是高运动量人群保持机体氨基酸稳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表8杜仲提取物对黄羽肉鸡胸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注:*标的氨基酸为鲜味氨基酸。

综上所述,日粮中补充300mg/kg杜仲提取物会增强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提高肌苷酸含量增强口感,改善鸡胸肉的蛋白质含量,提升鲜味氨基酸含量并优化鲜味氨基酸配比。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