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2999发布日期:2020-09-04 15:1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



背景技术:

摊放是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加工前必不可少的处理工序,茶叶经过合理的摊放处理可提高茶叶品质;如龙井茶鲜叶经过摊放后炒制,品质优于现采现制的茶叶,主要是因为摊放使鲜叶发生轻微的理化特性变化,如部分蛋白质发生水解,氨基酸含量会增加;结合态的芳香化合物降解为游离态成分,增加可挥发芳香物质,提高香气;随着鲜叶的化学变化,鲜叶的含水量也发生变化,细胞膨压减小,鲜叶脆性降低,鲜叶的可塑性增强;同时由于水分降低,杀青过程蒸发量减少,杀青锅其锅温易于稳定,容易控制杀青质量,制成的茶叶颜色翠绿,鲜度好;如果茶叶采摘后未经过摊放即行加工,制成的干茶青气重;含水较多的肥壮芽叶和雨水叶,不经过摊放就加工,茶叶容易褐变,影响茶叶的色泽。

露天采摘的新鲜茶叶由于天气、储藏等因素造成干燥度差距大,所以茶叶的摊青是制作茶叶不可缺少的步骤。

现有的茶叶摊靑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茶叶摊放在茶盘上,且摊放的不够均匀较差,摊放效率较低,从而影响晾晒的质量,进而影响该装置的使用性能。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包括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滑杆,滑杆的外侧面套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与滑杆之间仅可进行纵向滑动连接,移动板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储茶罐,移动板的一侧外表面与一个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套接在滑杆上,一个支撑板的上端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转盘,转盘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绳电机,转盘与移动板之间设置有位于弹簧上方的拉绳,拉绳的一端与转盘转动连接,且拉绳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

两个支撑板之间可由下至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层茶盘,茶盘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置茶槽,置茶槽的内部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上可螺纹套接有若干个套筒,套筒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刮板,伸缩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

优选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分别插接在两个支撑板相对内侧面内部的插板,插板与支撑板相对的内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相匹配的磁石。

优选的,防护网位于茶盘的正上方,且防护网的形状与茶盘相匹配。

优选的,刮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分散杆,若干个分散杆呈一字形等距离分布在刮板上,且刮板的长度与置茶槽相匹配。

优选的,储茶罐的内侧壁靠近下端的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分散板。

优选的,分散板呈三角形,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储茶罐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分散电机的输出轴,储茶罐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落料孔。

优选的,落料孔水平移动的轨迹与茶盘横向直径的轨迹相同,且落料孔位于套筒正上方的横向直线上。

优选的,套筒与茶盘一一对应,且套筒位于置茶槽的内部,茶盘由竹子编制而成,且其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需要摊靑的茶叶放入储茶罐中,启动绕绳电机,绕绳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通过缠绕拉绳拉动移动板顺沿滑杆移动,并挤压弹簧,移动板带动其上的储茶罐顺沿滑杆移动,绕绳电机带动转盘反向转动,弹簧释放压力,推动移动板顺沿滑杆向远离转盘的一端移动,以此通过移动板在滑杆上的往复移动带动储茶罐在置茶槽的上方往复移动,并使其产生一定的震动,便于茶叶的下落,启动分散电机,分散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分散板将茶叶分层次的下落,使储茶罐中的茶叶经由落料孔落入置茶槽的内部,再启动转动电机,并将伸缩杆调节到一定的高度,使其适应摊靑的厚度,转动电机通过伸缩杆带动刮板上的分散杆转动,分散杆以套筒为中心转动,从而将置茶槽中的茶叶摊开晾晒,便于使用者将茶叶散落在茶盘上,并将其均匀的摊晾在置茶槽的内部,提高摊晾效果,节省人力,最后通过磁石将防护网的两端的插板固定在支撑板上,对置茶槽内部茶叶进行防护,防止茶叶在风吹的作用下飘出,同时防止外界的树叶等类似杂物落入茶叶中,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性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拉绳与转盘的相结合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套筒与刮板的相结合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刮板与分散杆的相结合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轴与分散板的相结合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板;2、滑杆;3、茶盘;4、储茶罐;5、移动板;6、弹簧;7、拉绳;8、转盘;9、防护网;10、置茶槽;11、套筒;12、刮板;13、伸缩杆;14、转动电机;15、插板;16、绕绳电机;17、分散杆;18、转轴;19、分散板;20、分散电机;21、落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摊青装置,包括支撑板1,两个支撑板1之间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滑杆2,滑杆2的外侧面套接有移动板5,且移动板5与滑杆2之间仅可进行纵向滑动连接,移动板5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储茶罐4,移动板5的一侧外表面与一个支撑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弹簧6套接在滑杆2上,一个支撑板1的上端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转盘8,转盘8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绳电机16,转盘8与移动板5之间设置有位于弹簧6上方的拉绳7,拉绳7的一端与转盘8转动连接,且拉绳7的另一端与移动板5固定连接;

两个支撑板1之间可由下至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层茶盘3,茶盘3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置茶槽10,置茶槽10的内部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上可螺纹套接有若干个套筒11,套筒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刮板12,伸缩杆1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14,便于将茶盘3中的茶叶均匀摊开,提高晾晒效果。

两个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防护网9,防护网9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分别插接在两个支撑板1相对内侧面内部的插板15,插板15与支撑板1相对的内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相匹配的磁石,便于对防护网9进行安装拆卸。

防护网9位于茶盘3的正上方,且防护网9的形状与茶盘3相匹配,将茶叶与外界隔开。

刮板1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分散杆17,若干个分散杆17呈一字形等距离分布在刮板12上,且刮板12的长度与置茶槽10相匹配,便于对茶盘3中的茶叶进行分摊。

储茶罐4的内侧壁靠近下端的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18,转轴18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分散板19,便于储茶罐4中的茶叶均匀分散的落入茶盘3中。

分散板19呈三角形,转轴18的一端延伸至储茶罐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分散电机20的输出轴,储茶罐4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落料孔21,提高分散落料的均匀性。

落料孔21水平移动的轨迹与茶盘3横向直径的轨迹相同,且落料孔21位于套筒11正上方的横向直线上,使落料孔21中落入的茶叶最大化的落入茶盘3中。

套筒11与茶盘3一一对应,且套筒11位于置茶槽10的内部,茶盘3由竹子编制而成,且其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便于一次性对多个茶盘3中的茶叶进行摊开。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将需要摊靑的茶叶放入储茶罐4中,启动绕绳电机16,绕绳电机16带动转盘8转动,转盘8通过缠绕拉绳7拉动移动板5顺沿滑杆2移动,并挤压弹簧6,移动板5带动其上的储茶罐4顺沿滑杆2移动,绕绳电机16带动转盘8反向转动,弹簧6释放压力,推动移动板5顺沿滑杆2向远离转盘8的一端移动,以此通过移动板5在滑杆2上的往复移动带动储茶罐4在置茶槽10的上方往复移动,并使其产生一定的震动,便于茶叶的下落,启动分散电机20,分散电机20通过转轴18带动分散板19将茶叶分层次的下落,使储茶罐4中的茶叶经由落料孔21落入置茶槽10的内部,再启动转动电机14,并将伸缩杆13调节到一定的高度,使其适应摊靑的厚度,转动电机14通过伸缩杆13带动刮板12上的分散杆17转动,分散杆17以套筒11为中心转动,从而将置茶槽10中的茶叶摊开晾晒,便于使用者将茶叶散落在茶盘3上,并将其均匀的摊晾在置茶槽10的内部,提高摊晾效果,节省人力,最后通过磁石将防护网9的两端的插板15固定在支撑板1上,对置茶槽10内部茶叶进行防护,防止茶叶在风吹的作用下飘出,同时防止外界的树叶等类似杂物落入茶叶中,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