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豆豉制取的链式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1537发布日期:2020-10-17 02:0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用于豆豉制取的链式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豆豉制取的链式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加工工艺,具体工艺为,黑豆→筛选→洗涤→浸泡→沥干→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feso4→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目前,豆豉蒸煮主要采用大锅进行蒸煮,其缺点在于,1、只能分批次进行蒸煮,无法进行连续蒸煮,导致蒸煮效率低;2、蒸汽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耗大;3、加水不方便,需要揭开锅进行加水,影响蒸煮效率,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方便加水、自动化程度高、蒸煮效率高的豆豉加工链式蒸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方便加水、自动化程度高、蒸煮效率高的豆豉加工链式蒸煮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豆豉蒸煮效率低的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豆豉制取的链式蒸煮装置,其包括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的链式循环机构(200)、蒸汽发生器(300)、蒸煮盒(400),链式循环机构(200)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对称布置,位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与位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之间形成了蒸煮区(210),蒸煮区(210)的一端为起始端、另一端为终点端,蒸汽发生器(300)活动设置于位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并且可由该链式循环机构(200)驱动循环运转,蒸汽发生器(300)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的循环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蒸煮盒(400)活动设置于位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并且可由该链式循环机构(200)驱动循环运转,蒸煮盒(400)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的循环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在蒸煮区(210)的一端相结合并且运动至蒸煮区(210)的另一端相合分离,结合状态下的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相互扣合并且蒸汽发生器(300)自动触发对蒸煮盒(400)喷射水蒸气;

所述的链式循环机构(200)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100)上的主动链轮(201)与从动链轮(202),主动链轮(201)与从动链轮(202)均为同轴的双链轮结构并且两者等高,主动链轮(201)与从动链轮(202)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的链条(203),链条(203)为双链条结构并且形成了若干的等间距布置的链轴(204),链轴(204)与主动链轮(201)、从动链轮(202)相啮合,蒸煮区(210)形成于上下两个链条(203)之间,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00)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的链轴(204)相连接、所述的蒸煮盒(400)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的链轴(204)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两链式循环机构(200)之间设置有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的驱动构件(220),驱动构件(220)包括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的电机(221)且电机(221)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主动链轮(201)的轴向,电机(221)输出轴与其中一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带传动组件一(222),带传动组件一(222)用于将电机(221)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该主动链轮(201)上并且带动该主动链轮(201)进行转动。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其中一主动链轮(201)的输出端与另一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传动轴(223),传动轴(223)与安装架(100)转动连接配合,其中一主动链轮(20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223)的驱动端以及另一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与传动轴(223)的输出端之间均设置有齿轮传动组件(224),齿轮传动组件(224)由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构成中,齿轮传动组件(224)用于将其中一主动链轮(201)上的动力经过传动轴(223)传递至另一主动链轮(201)上并且改动另一主动链轮(201)反向同步转动。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蒸煮盒(400)为一端开口的方形盒体结构并且其开口方向始终背离下方的链条(203),即蒸煮盒(400)的开口方向始终垂直于下方链条(203)的切线方向,蒸煮盒(400)背离其开口的底部与链轴(204)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蒸煮盒(400)背离其开口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块(401),连接块(401)同轴转动套接于链轴(204)上,连接块(204)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矩形弹簧片(402)且每侧并列设置有两个,位于连接块(204)左右两侧对应的弹簧片(402)之间的距离沿蒸煮盒(400)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弹簧片(40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接块(401)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成朝向连接块(401)弯曲的弧形结构,弹簧片(402)的另一端弧形结构包覆抵触于链轴(204)上,与连接块(401)配合的链轴(204)和与弹簧片(402)配合的链轴(204)相邻布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链式机构驱动蒸汽发生器与装有黑豆/黄豆蒸煮盒进行循环运动,当蒸汽发生器与蒸煮盒相互结合时,对黑豆/黄豆进行蒸煮,结构新颖巧妙、原理简单;

2、在蒸汽发生器与蒸煮盒结合前可对蒸煮盒进行自动添加黑豆/黄豆,蒸煮结束后,蒸汽发生器与蒸煮盒自动分离并且蒸煮盒将黑豆/黄豆倾倒出并且由皮带输送机构输出,自动化程度高,蒸煮效率高;

3、可自动对蒸汽发生器进行加水,加水方便便捷;

4、只有当蒸汽发生器与蒸煮盒结合时,蒸汽发生器的排气管才打开,蒸汽利用率高,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链式循环机构与蒸煮盒、蒸汽发生器的配合图。

图5为链式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链式循环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链式循环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加料斗的与蒸煮盒的配合图。

图9为链式循环机构与蒸煮盒的配合图。

图10为蒸煮盒与链轴的配合图。

图11为蒸煮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蒸汽发生器与链式循环机构的配合图。

图13为蒸汽发生器与链式循环机构的配合图。

图14为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蒸汽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注水管与三通阀的配合图。

图17为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阀体的配合图。

图19为阀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三通阀与触发横杆的配合图。

图21为供电构件与触头的配合图。

图22为加水构件与注水管的配合图。

图23为对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加水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皮带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皮带输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安装架;110、加料斗;111、引导嘴;

200、链式循环机构;201、主动链轮;202、从动链轮;203、链条;204、链轴;210、蒸煮区;220、驱动构件;221、电机;222、带传动组件一;223、传动轴;224、齿轮传动组件;

300、蒸汽发生器;301、安装盒;302、盖板;303、水箱;304、电热板;305、排气管;306、喷头;307、三通阀;307a、阀体;307b、阀芯;307c、外置凸台;307d、环形通道;307e、复位弹簧;307f、阀杆;308、接电模块;308a、触头;309、注水管;310、触发横杆;320、供电构件;321、环形带;322、接电线;323、电极滑轨;330、加水构件;331、对接管;332、电磁阀;333、水平架;334、竖直架;335、升降块;336、导杆一;337、丝杆一;337a、滑移电机一;338、导杆二;339、丝杆二;339a、滑移电机二;

400、蒸煮盒;401、连接块;402、弹簧片;

500、皮带输送机构;501、托板;501a、底板;501b、护板;502、主动滚筒;503、从动滚筒;504、输送带;505、带传动组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6,一种连续豆豉蒸煮机,其包括安装架100、链式循环机构200、蒸汽发生器300、蒸煮盒400以及皮带输送机构500,链式循环机构200水平固定设置于安装架100上,链式循环机构200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对称布置,位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与位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之间形成了蒸煮区210,蒸煮区210的一端为起始端、另一端为终点端,蒸汽发生器300活动设置于位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并且可由该链式循环机构200驱动循环运转,蒸汽发生器300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的循环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蒸煮盒400活动设置于位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并且可由该链式循环机构200驱动循环运转,蒸煮盒400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的循环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上下两链式循环机构220的运转方向相反,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在蒸煮区210的一端相结合并且运动至蒸煮区210的另一端相合分离,结合状态下的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相互扣合并且蒸汽发生器300自动触发对蒸煮盒400喷射水蒸气,该水蒸气用于对蒸煮盒400内添加的黑豆/黄豆进行蒸煮,皮带输送机构500固定安装于安装架100的底部并且位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的正下方,皮带输送机构500用于接受蒸煮后由蒸煮盒400在蒸煮区210另一端倾倒出的黑豆/黄豆并且将黑豆/黄豆向外输出收集。

对黑豆/黄豆进行蒸煮的过程中,启动链式循环机构200,使位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顺沿顺时针方向运转,并且该链式循环机构200将带动蒸汽发生器300进行同步循环运转,使位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沿逆时针方向运转,并且该链式循环机构200将带动蒸煮盒400进行同步循环运转,当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运转至蒸煮区210处并且两者相结合之前,对即将与蒸汽发生器300相结合的蒸煮盒400内添加黑豆/黄豆,随着链式循环机构200的运转,相结合的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由蒸煮区210的一端运动朝向另一端同步运动,,在此过程中,与蒸煮盒400相结合的蒸汽发生器300自动触发并且对蒸煮盒400喷射水蒸气,水蒸气对黑豆/黄豆进行蒸煮,蒸煮盒400在蒸煮区210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300相分离并且将其内部蒸煮完毕的黑豆/黄豆倾倒至皮带输送机构500上,皮带输送机构500将对黑豆/黄豆进行接收并且将黑豆/黄豆向外输出收集。

所述的链式循环机构200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100上的主动链轮201与从动链轮202,主动链轮201与从动链轮202均为同轴的双链轮结构并且两者等高,主动链轮201与从动链轮202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的链条203,链条203为双链条结构并且形成了若干的等间距布置的链轴204,链轴204与主动链轮201、从动链轮202相啮合,蒸煮区210形成于上下两个链条203之间,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00与上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的链轴204相连接、所述的蒸煮盒400与下方的链式循环机构200上的链轴204相连接。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上下两链条203进行同步反向运转,两链式循环机构200之间设置有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的驱动构件220,驱动构件220包括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的电机221且电机221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主动链轮201的轴向,电机221输出轴与其中一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带传动组件一222,带传动组件一222用于将电机221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该主动链轮201上并且带动该主动链轮201进行转动,其中一主动链轮201的输出端与另一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传动轴223,传动轴223与安装架100转动连接配合,其中一主动链轮20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223的驱动端以及另一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与传动轴223的输出端之间均设置有齿轮传动组件224,齿轮传动组件224由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构成中,齿轮传动组件224用于将其中一主动链轮201上的动力经过传动轴223传递至另一主动链轮201上并且改动另一主动链轮201反向同步转动,通过电机221与传动轴223的配合下,驱动上下两主动链轮201同步反向转动,上下两链条203进行同步反向运转,具体为,位于上方的链条203顺时针方向运转,位于下方的链条203逆时针方向运转。

链式循环机构200在工作过程中,启动电机221,带传动组件一222将电机221上的动力传递至其中一主动链轮201上并且带动其进行转动,传动轴223将其中一主动链轮201上的动力传递至另一主动链轮201上并且使上下两主动链轮201进行同步反向转动,即位于上方的主动链轮201顺时针方向运转、位于下方的主动链轮201逆时针方向运转,使位于上方的链条203顺时针方向运转,位于下方的链条203逆时针方向运转,蒸汽发生器300将随着链条203进行同步顺时针方向循环运转,蒸煮盒400将随着链条203进行同步逆时针方向循环运转。

所述的蒸煮盒400为一端开口的方形盒体结构并且其开口方向始终背离下方的链条203,即蒸煮盒400的开口方向始终垂直于下方链条203的切线方向,蒸煮盒400背离其开口的底部与链轴204相连接,蒸煮盒400背离其开口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块401,连接块401同轴转动套接于链轴204上,连接块204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矩形弹簧片402且每侧并列设置有两个,位于连接块204左右两侧对应的弹簧片402之间的距离沿蒸煮盒400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弹簧片40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接块401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成朝向连接块401弯曲的弧形结构,弹簧片402的另一端弧形结构包覆抵触于链轴204上,与连接块401配合的链轴204和与弹簧片402配合的链轴204相邻布置,通过弹簧片402的设置,可以保持蒸煮盒400的稳定,并且便于蒸煮盒400在运转至主动链轮201或者从动链轮202处时的过弯,使蒸煮盒400的循环运转的过程中其开口方向始终背离链条203。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00包括一端开口的方形安装盒301并且其开口方向始终背离上方的链条203,即安装盒301的开口方向始终垂直于上方链条203的切线方向,安装盒301与链轴204的连接形式与蒸煮盒400与链轴204的连接形式一致,安装盒301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对其开口进行封堵的方形盖板302,安装盒302内固定设置有密闭的矩形水箱303且水箱30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链轴204的轴向,水箱303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安装盒303与盖板302由隔热材料制成,水箱303上包覆设置有与其贴合的电热板304,安装盒301内还设置有硬质排气管305且排气管30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链轴204的轴向,排气管305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水箱303的一侧,盖板302上固定嵌设有若干喷头306且喷头306与排气管305连接接通,两个排气管305与水箱303接通并且接通处设置有控制三者通断的三通阀307,蒸汽发生器300运动至蒸煮区201并且与蒸煮盒400相结合时,三通阀307由关闭状态自动切换至打开状态,通过电热板304对水箱303进行加热,使水箱303内部的水沸腾并且产生蒸汽,当三通阀307打开时,水蒸气将经过排气管305、喷头306朝向蒸煮盒400内的黑豆/黄豆进行喷射。

具体的,所述的三通阀307位于水箱303的一端处且位于安装盒301的外部,三通阀307包括内部含有密闭的柱形内腔的阀体307a且柱形内腔的轴向平行于安装盒301的开口方向,柱形内腔上开设有三个对接口,对接口的开口方向沿柱形内腔的径向方向并且对接口分布于柱形内腔沿其轴向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其中一对接口与水箱303连接接通并且该接通处远离盖板302布置,目的是为了避免三通阀307打开时,水箱303的内水流入至排气管305内,另外两个对接口分别与排气管305连接接通,所述柱形内腔内同轴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柱形阀芯307b,阀芯307b上同轴固定设置有阀杆307f气味阀杆307f的直径小于阀芯307b的直径,阀杆307f沿着安装盒301的开口方向活动穿过阀体307a延伸至阀体307a的外部,初始状态阀芯307b与对接口相对齐并且对其进行密封封堵,通过推动阀杆307f朝向阀体307a内滑动,使三个对接口相接通,从而使水箱303与排气管305接通,水蒸气由水箱303排出至排气管305内。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使阀芯307b自动复位对对接口进行密封封堵,所述阀杆307f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外置凸台307c,外置凸台307c与阀芯307b间距布置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环形通道307b,柱形内腔内还活动设置有复位弹簧307e,复位弹簧307e的一端与柱形内腔靠近安装盒301底部的一端相抵触、另一端与阀芯307b相抵触并且复位弹簧307b的弹力始终推动阀芯307b远离安装盒301的底部进行滑动,初始状态下阀芯307b对对接口进行密封封堵并且外置凸台307c与柱形内腔靠近安装盒301开口处的一端相抵触。

更为具体的,所述安装盒3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接电模块308且接电模块308上形成了两个柱形杆状的导电触头308a,导电触头308a的轴向平行于对应的安装盒301的开口方向,导电触头308与外部输电相接通并且经过接电模块308对电热板304进行供电。

更为具体的,所述蒸汽发生器300还包括与水箱303一一对应且连接接通的硬质注水管309,注水管309位于水箱303的另一端处且位于安装盒301的外部,注水管309的轴向平行于对应安装盒301的开口方向,注水管309的输入端沿对应安装盒301的开口方向布置并且该端设置有与其进行密封的单向阀,注水管309的输出端与水箱303连接接通,注水管309只能由其输入端指向输出端单向导通,可通过注水管309对朝向水箱303内加水。

蒸汽发射器300与蒸煮盒400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在蒸煮区210的一端处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相结合并且结合之前朝向蒸煮盒400内添加黑豆/黄豆,安装盒301与蒸煮盒400相扣合并且喷头306指向蒸煮盒400内,阀杆307f在蒸煮区210内将自动触发并且克服复位弹簧307e的弹力作用下朝向阀体307a的内部滑动,阀芯307b将解除对对接口的密封封堵,直至对接口与环形通道307d相对齐,三个对接口将相互接通,三通阀307打开,水箱303与排气管305、喷头306对接接通,水蒸气303将由喷头306向外喷出并且作用于黑豆/黄豆上,由水蒸气对黑豆/黄豆进行蒸煮,当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运动至蒸煮区210的另一端处时,将相互分离并且蒸煮盒400向下翻转将蒸煮完毕的黑豆/黄豆倾倒至皮带输送机构500上,同时,复位弹簧307e将驱动阀芯307b复位并且恢复对对接口的密封封堵,三通阀307关闭。

为了在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相结合之前朝向蒸煮盒400内添加黑豆/黄豆,所述的安装安装架100上固定设置有开口向上布置的加料斗100,加料斗100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引导嘴111,引导嘴111的输入端与加料斗100里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蒸煮区210的一端处,蒸汽发生器300与蒸煮盒400相结合之前将形成开口水平的v型结构,引导嘴111的输出端指向该v型结构的开口处,通过加料斗110与引导嘴111朝向蒸煮盒400内添加黑豆/黄豆,实现自动添料。

为了能够使蒸汽发生器300运动至蒸煮区210时,使三通阀307自动触发并且切换至打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架100上的水平触发横杆310,触发横杆310位于蒸煮区210的一侧并且由蒸煮区2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触发横杆310靠近两端的上端边角处倒角布置并且形成的坡面,当三通阀307运动至蒸煮区210的一端处时,阀杆307f与坡面发生抵触挤压并且克服复位弹簧307e的弹力作用下朝向阀体307a内滑动使三通阀307打开,当三通阀307运动至蒸煮区210的另一端处时,阀杆307f沿着坡面滑下并且解除对阀杆307f的抵触挤压,三通阀307自动切换至关闭,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使水箱303运动至蒸煮区210内时,方能释放蒸汽,提升蒸汽的利用率,避免蒸汽浪费。

为了能够对触头308进行供电,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00还包括供电构件320,供电构件320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架100上的环形带321,环形带321位于上方的链条203的一侧环形带32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两条并列布置的环形凹槽状的电极滑轨323,环形带321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接电线322且接电线322与电极滑轨323电连接,所述的触头308a插接于电极滑轨323并且可沿着电极滑轨323进行滑动,触头308a滑动过程中始终与电极滑轨323相连接接通,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便于对运转中的触头308a进行供电。

为了能够经过注水管309朝向水箱303进行加水,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00还包括可与注水管309输入端进行对接接通的加水构件330,加水构件330位于上方链条203的一侧并且与注水管309位于同侧,加水构件330包括轴向竖直布置且可由上向下运动与注水管309进行对接接通的硬质对接管331,对接管331的下端为输出端并且用于与注水管309的输入端对接接通、上端为输入端并且与自来水连接接通,对接管331的输入端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电磁阀332,通过驱动对接管331向下运动与注水管309对接接通,与此同时,对接管331将与该注水管309同步运动,直至注水完成。

具体的,所述的加水构件330还包括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的水平架333、与水平架333活动连接的竖直架334,水平架33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蒸煮区210的长度方向,水平架333上固定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导杆一336,导杆一336并列设置有两个,两导杆一336中间设置有平行其轴向的丝杆一337,丝杆一337的端部与水平架333的端部转动连接配合,丝杆一337的驱动端上连接设置有与水平架333固定的滑移电机一337a,竖直架334的下端滑动套接于导杆一336上,竖直架334的下端套接于丝杆一337上并且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竖直架334上固定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二338,导杆二338并列设置有两个,两导杆二338中间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其轴向的丝杆二339且丝杆二339的端部与竖直架334的端部转动连接配合,竖直架33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与丝杆二339驱动端同轴连接的滑移电机二,导杆二338上滑动套设有升降块335,升降块335套接于丝杆二339上并且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对接管331固定安装于升降块335上,所述的滑移电机一337a与滑移电机二339a均为步进电机并且由控制器统一进行编程控制运行,通过滑移电机二339a驱动对接管331向下运动与注水管309对接接通,通过滑移电机一337a驱动对接管331和与其接通的注水管309同步平移运动,直至加水完成,滑移电机二339a驱动对接管331向上运动复位,滑移电机一337a驱动对接管331反向平移运动复位。

加水构件330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水蒸气由喷头306的连续喷出,水箱303内部的水将逐渐减小,在耗尽之前,当该水箱303运动至链条203的上方时,注水管309的输入端将竖直向上,启动滑移电机二339a,滑移电机二339a带动丝杆二339转动并且使升降块335沿着导杆二338竖直向下滑动,直至对接管331与该注水管309对接接通,此时,电磁阀332打开,自来水将经过对接管331、注水管309流入至水箱303内,在此过程中,滑移电机一337a将同步启动,滑移电机一337a带动丝杆与337转动并且使竖直架334沿着导杆一336进行滑动,使对接管331和与其接通的注水管309同步平移运动,直至加水完成,电磁阀332关闭,同时滑移电机二339a驱动对接管331向上运动复位,最后,滑移电机一337a驱动对接管331反向平移运动复位,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可对行进中的水箱303进行加水,自动化程度高。

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500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架100上的托板501,托板501由水平的矩形底板501a以及设置于底板501a侧面向上九十度折弯的护板501b构成,两护板501b的一端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滚筒502、另一端之间转动设置有从动滚筒503,主动滚筒502与从动滚筒503的轴向均平行于主动链轮201的轴向,主动滚筒502与从动滚筒503之间设置有用于绕接两者的输送带504,输送带504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与护板501b的内侧相接触,输送带504的输入端位于蒸煮区210的终点端的正下方并且输送带504位于蒸煮盒400的正下方,输送带504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对其输出的黑豆/黄豆进行收集的收集箱,主动滚筒502的驱动端与主动链轮201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二505,带传动组件二505用于将主动链轮201上的动力传递至主动滚筒502上并且带动其进行转动,工作过程中,机221将驱动主动滚筒502进行转动并且使输送带504进行连续运转,蒸煮完毕的黑豆/黄豆将由蒸煮盒400倾倒至输送带504的输入端,输送带504将在输出端将黑豆/黄豆排出至收集箱内,有益效果在于,自动接料,自动收集,自动化程度高,提升蒸煮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