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黑曲霉液体发酵制备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34565发布日期:2021-03-19 12:1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黑曲霉液体发酵制备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黑曲霉液体发酵苦荞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tartarybuckwheat),属于荞麦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食药两用杂粮。苦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在苦荞中含量很高,非常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且在抗疲劳方面也发挥着作用;苦荞中矿质元素丰富,尤其是微量元素硒,可增强免疫力、解毒排毒;苦荞中富含大量维生素,如维生素p(芦丁)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是清除自由基的强氧化剂。苦荞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在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苦荞在抗氧化、降糖降脂、抗菌抗炎、防癌抑癌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膳食纤维已被称为“第七营养素”。中国卫生管理词典上定义膳食纤维又称食物纤维,是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一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食物成分,它们虽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进入新陈代谢,但为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通常情况下,根据其溶解性,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膳食纤维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道蠕动性、预防糖尿病、结肠癌、心血管疾病等。饮食中合理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目前报道的提取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如化学法、酶解法、生物发酵法、物理法和联合处理法。发酵法因其成本低、操作易、产率高等特点成为目前膳食纤维改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在提高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同时,可改善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如持水力、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等。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黑曲霉是国际公认的可用于食品生产的安全菌株,它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丰富的酶系,可更好的作用于底物,将大分子纤维素降解成较小分子物质,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同时优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物化性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对大量不同的菌种(如黑曲霉、绿色木霉、食药用菌等)进行筛选,发现食药用菌发酵几乎不提高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绿色木霉发酵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可提升5%~8%;而一种黑曲霉(cgmcc3.11455),其液体发酵苦荞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可提升18%~25%,因此最终利用一种黑曲霉(cgmcc3.11455)液体发酵苦荞,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而且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的制备新方法。

本发明利用黑曲霉液体发酵苦荞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菌种活化

在原黑曲霉菌种斜面试管中取约0.8cm×0.8cm大小的菌种接种到新的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中,28℃培养10d即可长满整个斜面。不用时4℃保藏,每三个月需转接一次。

步骤2:母种培养

取一管霉菌培养基,用无菌水淋洗斜面,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孢子悬液;吸取1ml该孢子悬液于装有121℃灭菌15min的10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摇床26℃、150r/min下活化培养48h,无菌条件下用4层纱布过滤掉菌丝体,调整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黑曲霉母种培养液。

步骤3:发酵培养液的制备

接种8~12%的黑曲霉母种培养液至苦荞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150r/min。

步骤4:可溶性膳食纤维粉的制备

将发酵后的产物于121℃灭菌15min,冷却,依次在95℃、ph6.0条件下加入0.01ml/g耐高温的α-淀粉酶酶解35min、60℃、ph7.0条件下加入0.05ml/g中性蛋白酶酶解30min、60℃、ph4.5条件下加入0.05ml/g葡萄糖苷酶酶解30min,结束后煮沸灭活备用;8000r/min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旋蒸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加入4倍体积的预热60℃的95%乙醇,静置过夜,离心分离,收集沉淀,冷冻干燥后即得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处理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相较于未发酵可增加18%~25%。

步骤1中,所述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的成分构成如下:葡萄糖1%、蛋白胨1%、酵母粉(市购)0.5%、琼脂2%、ph自然。具体配制时,称取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于1l的烧杯中,煮沸后缓慢加入琼脂20g,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l;趁热分装至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量,加塞密封,121℃灭菌15min,灭菌后拿出摆斜面冷却备用。所述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在接种前先置于26℃恒温培养箱观察3d,没有杂菌即可进行接种。

步骤1中,所述黑曲霉菌种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菌株编号3.11455,保存于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黑曲霉菌种保藏在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中。

步骤2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构成如下:马铃薯20%、葡萄糖2%、mgso40.2%、kh2o40.4%、酵母粉0.4%。具体配制时,马铃薯去皮,称重200g,切成小粒煮沸,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g、mgso42g、kh2o44g、酵母粉4g,加热溶解,补足水至1l,分装至250ml三角瓶中,密封,121℃灭菌15min,冷却备用。

步骤3中,所述苦荞液体培养基的成分构成如下:苦荞50g/l,k2ho42g/l,蛋白胨0.5g/l,cacl20.3g/l,mgso4·7h2o0.3g/l,cmc-na10g/l,feso4·7h2o0.0015g/l,mnso4·h2o0.0016g/l,znso4·7h2o0.0015g/l,cocl20.002g/l;加热溶解,搅拌混匀后密封,121℃灭菌15min,冷却备用。所述苦荞预先于50℃干燥、粉碎并过60目筛。

本发明以苦荞为原料,液体发酵制备成品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相较于未发酵而言,发酵处理可使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18%~25%。本发明利用黑曲霉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系,不仅促进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出,而且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可为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功能食品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接种量下的苦荞sdf得率。由图1可看出,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苦荞sdf的得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这说明液体发酵处理可明显增加苦荞sdf得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制备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黑曲霉菌种保藏在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中。霉菌培养基成分16为:葡萄糖1%、蛋白胨1%、酵母粉0.5%、琼脂2%、ph自然。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于1l的烧杯中,煮沸后缓慢加入琼脂20g,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l。趁热分装至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量,加塞密封,121℃灭菌15min,灭菌后拿出摆斜面冷却备用。

菌种活化:接种前,先将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放入26℃恒温培养箱观察3d,没有杂菌即可进行接种。使用时,在原黑曲霉菌种cgmcc3.11455斜面试管中取约0.8cm×0.8cm大小的菌种接种到新的霉菌斜面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10d即可长满整个斜面。

制备母种培养液种子液:取一管霉菌培养基,用无菌水淋洗斜面,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孢子悬液,吸取1ml该孢子悬液于装有121℃灭菌15min的10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种子培养基的具体组成为:马铃薯20%、葡萄糖2%、mgso40.2%、kh2o40.4%、酵母粉0.4%。摇床26℃、150r/min。活化培养48h,无菌条件下,用4层纱布过滤掉菌丝体,调整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黑曲霉母种培养液。

制备发酵培养液:接种8%黑曲霉母种培养液至干燥、粉碎、过60目筛的苦荞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150r/min。

酶解:将发酵后的产物于121℃灭菌15min,冷却,依次在95℃、ph6.0条件下加入0.01ml/g耐高温的α-淀粉酶酶解35min、60℃、ph7.0条件下加入0.05ml/g中性蛋白酶酶解30min、60℃、ph4.5条件下加入0.05ml/g葡萄糖苷酶酶解30min,结束后煮沸灭活,备用。

浓缩醇沉干燥:8000r/min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将上清旋蒸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加入4倍体积预热60℃的95%乙醇,静置过夜,离心分离,收集沉淀,放置于冷冻干燥机里干燥7d。干燥后的固体即为所需的到的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处理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相较于未发酵可增加19.16%。

实施例2:

制备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黑曲霉菌种保藏在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中。霉菌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蛋白胨1%、酵母粉0.5%、琼脂2%、ph自然。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于1l的烧杯中,煮沸后缓慢加入琼脂20g,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l。趁热分装至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量,加塞密封,121℃灭菌15min,灭菌后拿出摆斜面冷却备用。

菌种活化:接种前,先将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放入26℃恒温培养箱观察3d,没有杂菌即可进行接种。使用时,在原黑曲霉菌种cgmcc3.11455斜面试管中取约0.8cm×0.8cm大小的菌种接种到新的霉菌斜面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10d即可长满整个斜面。

制备母种培养液种子液:取一管霉菌培养基,用无菌水淋洗斜面,制成浓度为108cfu/ml孢子悬液,吸取1ml该孢子悬液于装有121℃灭菌15min的10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种子培养基的具体组成为:马铃薯20%、葡萄糖2%、mgso40.2%、kh2o40.4%、酵母粉0.4%。摇床26℃、150r/min。活化培养48h,无菌条件下,用4层纱布过滤掉菌丝体,调整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黑曲霉母种培养液。

制备发酵培养液:接种10%母种培养液至干燥、粉碎、过60目筛的苦荞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150r/min。

酶解:将发酵后的产物于121℃灭菌15min,冷却,依次在95℃、ph6.0条件下加入0.01ml/g耐高温的α-淀粉酶酶解35min、60℃、ph7.0条件下加入0.05ml/g中性蛋白酶酶解30min、60℃、ph4.5条件下加入0.05ml/g葡萄糖苷酶酶解30min,结束后煮沸灭活,备用。

浓缩醇沉干燥:8000r/min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将上清旋蒸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加入4倍体积预热60℃的95%乙醇,静置过夜,离心分离,收集沉淀,放置于冷冻干燥机里干燥7d。干燥后的固体即为即为所需的到的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处理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相较于未发酵可增加22.98%。

实施例3:

制备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黑曲霉菌种保藏在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中。霉菌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蛋白胨1%、酵母粉0.5%、琼脂2%、ph自然。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于1l的烧杯中,煮沸后缓慢加入琼脂20g,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l。趁热分装至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量,加塞密封,121℃灭菌15min,灭菌后拿出摆斜面冷却备用。

菌种活化:接种前,先将霉菌固体斜面培养基放入26℃恒温培养箱观察3d,没有杂菌即可进行接种。使用时,在原黑曲霉菌种cgmcc3.11455斜面试管中取约0.8cm×0.8cm大小的菌种接种到新的霉菌斜面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10d即可长满整个斜面。

制备母种培养液种子液:取一管霉菌培养基,用无菌水淋洗斜面,制成浓度为108cfu/ml孢子悬液,吸取1ml该孢子悬液于装有121℃灭菌15min的10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种子培养基的具体组成为:马铃薯20%、葡萄糖2%、mgso40.2%、kh2o40.4%、酵母粉0.4%。摇床26℃、150r/min。活化培养48h,无菌条件下,用4层纱布过滤掉菌丝体,调整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黑曲霉母种培养液。

制备发酵培养液:接种12%母种培养液至干燥、粉碎、过60目筛的苦荞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150r/min。

酶解:将发酵后的产物于121℃灭菌15min,冷却,依次在95℃、ph6.0条件下加入0.01ml/g耐高温的α-淀粉酶酶解35min、60℃、ph7.0条件下加入0.05ml/g中性蛋白酶酶解30min、60℃、ph4.5条件下加入0.05ml/g葡萄糖苷酶酶解30min,结束后煮沸灭活,备用。

浓缩醇沉干燥:8000r/min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将上清旋蒸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加入4倍体积预热60℃的95%乙醇,静置过夜,离心分离,收集沉淀,放置于冷冻干燥机里干燥7d。干燥后的固体即为所需的到的苦荞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处理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相较于未发酵可增加25.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