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5479发布日期:2021-04-20 19:3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9年全球约4.63亿20

79岁成人患糖尿病(11个人中有1个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 5.784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7.002亿。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除了强调良好的血糖控制,血压、血脂、体质量以及高凝状态等的改善也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代餐饮食作为提供给糖尿病人食用的,主要减少糖摄入量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但现有的代餐食品一般仅能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对血糖控制作用较小,并且存在口感较差,食用后饱腹感较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口感好、报复感强的可吸代餐果冻及其制备工艺。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5

8 份,山楂16

20份,桑叶3

5份,马齿苋3

5份,荷叶1

3份,金银花2

4 份,黄豆32

40份,苦荞15

20份,燕麦6

9份,核桃4

7份,卡拉胶0.05

0.2 份,木糖醇1.5

3份,柠檬酸0.01

0.04份。
6.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6

7份,山楂17

20份,桑叶4

5 份,马齿苋3

4份,荷叶2

3份,金银花2

3份,黄豆34

37份,苦荞16

18 份,燕麦7

9份,核桃5

7份,卡拉胶0.08

0.15份,木糖醇2

3份,柠檬酸0.02

0.04份。
7.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6份,山楂18份,桑叶4份,马齿苋4份,荷叶2份,金银花3份,黄豆35份,苦荞17份,燕麦7份,核桃6份,卡拉胶0.1份,木糖醇2份,柠檬酸0.025份。
8.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9.s1、使用提取溶剂分别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中的有效物质,并将提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中固体物质含量为质量比40%

60%;
10.s2、将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8

12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8

12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11.s3、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8

10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至70

80℃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12.s4、将步骤s1、s2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3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13.s5、将步骤s4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1

75℃,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
布过滤;
14.s6、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15.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的有效物质时,分别选择80%甲醇、75%乙醇溶液、水、正丁醇、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浸泡时间为10h,料液质量比为1:10。
17.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料液质量比为1:10,溶解温度为75℃。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代餐食品中加入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等具有α

淀粉酶和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药食同源原料,能够降低对淀粉等物质的转化,从而抑制人体对糖类物质的摄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黄豆、苦荞、燕麦富含蛋白和膳食纤维,能够保证人体的营养需求,同时提高饱腹感;制备过程中先通过提取工艺将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的有效物质进行提取,提高了有效性和稳定性;将代餐食品制作成可吸果冻的形式,并添加木糖醇,提升了代餐食品的口味和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6份,山楂16份,桑叶3份,马齿苋5份,荷叶1份,金银花2份,黄豆34份,苦荞19份,燕7份,核桃4份,卡拉胶0.08份,木糖醇1.5份,柠檬酸0.02 份。
22.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3.s1、使用提取溶剂分别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中的有效物质,并将提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中固体物质含量为质量比40%;
24.s2、将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8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8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25.s3、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8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至75℃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26.s4、将步骤s1、s2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3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27.s5、将步骤s4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2℃,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布过滤;
28.s6、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29.实施例2
30.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8份,山楂16份,桑叶5份,马齿苋5份,荷叶3份,金银花3份,黄38份,苦荞16份,燕麦7份,核桃7份,卡拉胶0.2份,木糖醇3份,柠檬酸0.04 份。
31.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2.s1、使用提取溶剂分别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中的有效物质,并将
提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中固体物质含量为质量比460%;
33.s2、将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12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12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34.s3、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10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至80℃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35.s4、将步骤s1、s2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3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36.s5、将步骤s4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5℃,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布过滤;
37.s6、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38.实施例3
39.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6份,山楂18份,桑叶4份,马齿苋4份,荷叶2份,金银花3份,黄豆35份,苦荞17份,燕麦7份,核桃6份,卡拉胶0.1份,木糖醇2份,柠檬酸0.025 份。
40.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1.s1、使用提取溶剂分别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中的有效物质,并将提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中固体物质含量为质量比50%;
42.s2、将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10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10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43.s3、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10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至75℃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44.s4、将步骤s1、s2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3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45.s5、将步骤s4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3℃,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布过滤;
46.s6、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47.实施例4
48.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7份,山楂17份,桑叶4份,马齿苋4份,荷叶3份,金银花3份,黄豆37份,苦荞16份,燕麦9份,核桃7份,卡拉胶0.13份,木糖醇3份,柠檬酸0.04 份。
49.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0.s1、使用提取溶剂分别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中的有效物质,并将提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中固体物质含量为质量比50%;
51.s2、将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10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10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52.s3、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9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
匀,加热至70

80℃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53.s4、将步骤s1、s2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3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54.s5、将步骤s4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1℃,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布过滤;
55.s6、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56.对比例1
57.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6份,山楂18份,桑叶4份,马齿苋4份,荷叶2份,金银花3份,黄豆35份,苦荞17份,燕麦7份,核桃6份,卡拉胶0.1份,木糖醇2份,柠檬酸0.025 份。
58.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9.s1、将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金银花、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10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10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60.s2、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10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至75℃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61.s3、将步骤s1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2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62.s4、将步骤s3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3℃,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布过滤;
63.s5、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64.对比例2
65.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魔芋胶10 份,山楂18份,桑叶4份,马齿苋4份,荷叶2份,金银花3份,黄豆35 份,苦荞17份,燕麦7份,核桃6份,卡拉胶0.3份,木糖醇2份,柠檬酸0.025份。
66.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可吸代餐果冻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7.s1、使用提取溶剂分别提取山楂、桑叶、马齿苋、荷叶和金银花中的有效物质,并将提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中固体物质含量为质量比50%;
68.s2、将黄豆、苦荞、燕麦、核桃加水浸泡10h,将浸泡后的原料混合,按照1:10的料液质量比加水,使用料理机打磨成浆,在经过超微研磨,使用滤布过滤除渣,将浆液加热至100℃熬煮10min;
69.s3、将魔芋胶、卡拉胶、木糖醇混合均匀,按照1:10的料液重量比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至75℃保持10min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70.s4、将步骤s1、s2中得到的溶液缓慢倒入s3中的胶糖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加热10min;
71.s5、将步骤s4中的混合液温度降低至73℃,添加柠檬酸,混合均匀,并趁热用滤布过滤;
72.s6、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包装,即可制得。
73.实施例5
74.将本实施例1

4以及对比例1

2中的代餐食品进行实验评价,主要从感官评价、饱
腹感评价以及降血糖功能实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75.感官评价
76.受试对象为某公司随即选择120人,其中年龄段分布情况为22

28岁占比40%,29

36岁占比25%,37

45岁占比15%,45岁以上占比20%,将受试者以每组20人的方式随机分为6组,分别对实施例1

4以及对比例1

2中的代餐食品以及市售果冻产品进行品尝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
77.表1感官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0078][0079]
评价结果如下:
[0080]
表2感官指标评价结果
[0081]
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色泽848994917390风味879192836472口感858895937854口味818389918163综合84.788.092.889.473.964.8
[008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

4中代餐食品的感官指标评价明显好于对比例1

2,其中实施例3感官评价综合得分92.8分,为最高得分。
[0083]
饱腹感评价
[0084]
在某商场门口随机选取120人,受试人员距离上次用餐均为3小时左右,每20人分为1个小组,分别食用实施例1

4以及对比例1

2中的代餐食品 100g,评价食用后的饱腹感感受,评分标准为完全无饱腹感(0

4分)、比较有饱腹感(5

8分)、非常有饱腹感(9

10分),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取其平均值,结果如下:
[0085]
表3饱腹感评价
[0086]
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饱腹感7.27.89.28.67.58.3
[0087]
从表3可以看出,饱腹感评价方面,实施例3和实施例4较好,其中实施例2饱腹感评价最高。
[0088]
降血糖功能实验
[0089]
随机选择自愿受试者进行实验,在食用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提供的代餐食品前一天与使用本发明10天后分别进行胆固醇、血糖的测量。实验期间,受试者早餐及午餐仍按平时习惯进食,晚餐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代餐食品代替,典型案例如下:
[0090]
王某,女,55岁,退休员工,食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代餐食品。实验前,胆固醇6.3mmol/l,血糖6.8mmol/l。实验10天后,胆固醇4.2,血糖5.0。
[0091]
李某,男,42岁,在职员工,食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代餐食品。实验前,胆固醇5.9mmol/l,血糖6.0mmol/l。实验10天后,胆固醇3.8,血糖4.8。
[0092]
刘某,男,39岁,务农,食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提供的代餐食品。实验前,胆固醇6.1mmol/l,血糖6.5mmol/l。实验10天后,胆固醇3.2,血糖 3.1。
[0093]
秦某,女,63岁,退休员工,食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代餐食品。实验前,胆固醇5.8mmol/l,血糖5.4mmol/l。实验10天后,胆固醇3.6,血糖4.0。
[0094]
李某2,男,56岁,退休员工,食用本发明对比例1所提供的代餐食品。实验前,胆固醇5.9mmol/l,血糖6.2mmol/l。实验10天后,胆固醇5.0,血糖4.9。
[0095]
赵某,女,49岁,在职员工,食用本发明对比例2所提供的代餐食品。实验前,胆固醇5.7mmol/l,血糖6.4mmol/l。实验10天后,胆固醇4.2,血糖3.7。
[0096]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食用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代餐食品后,胆固醇含量和血糖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实施例1

4中的代餐食品降血糖的功能更为显著,其中实施例3中功能最为明显。
[0097]
综上所述,实施例在感官评价、饱腹感评价及降血糖功能实验方面均优于对比例,其中实施例3综合评价较好,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
[009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