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3918发布日期:2021-02-05 16:3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发酵罐。


背景技术:

[0002]
酸奶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各种因素都会对酸奶的品质产生影响,发酵是生产酸奶的一个必要步骤。目前生产者已开发出多种复合酸奶制品,而大豆酸奶因大豆中不含乳糖无法通过乳酸菌发酵乳糖从而最终形成酸奶,通过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结合起来发酵得到的酸奶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稳定无拉丝现象,兼具大豆风味和发酵乳特有的风味,无酸味等异味;而且作为一款低糖酸奶通过使用天然甜味剂代替部分白砂糖,既能提供甜味,既可以满足高血糖、肥胖病人喝酸奶的欲望,又不会提供太高的热量使人发胖。但是在该发酵过程中常常由于发酵罐的搅拌不均匀而导致结块等问题,造成成品酸奶的品质不佳。
[0003]
申请号为cn201920997504.3的文件公开了一种酸奶发酵罐,包括罐体、驱动电机、转动轴、转动板、伸缩机构;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定位杆、定位筒、伸缩抵接杆、复位弹性体,在转动板的两侧均设置了伸缩机构,通过转动板一侧前沿和另一侧后沿的主动抵压滑动斜面分别旋转抵接伸缩抵接杆的从动抵压滑动斜面,如此带动伸缩抵接杆在定位筒内进行周期性的伸缩浮动,转动板的横向旋转和伸缩抵接杆纵向伸缩极大的增强了搅拌效果。然而由于酸奶的质地较为粘稠,通过复位弹性体产生的力并无法使得伸缩抵接杆伸缩幅度变大,搅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发酵罐,可对发酵罐内的酸奶等液体进行多位置、多角度、周期性搅拌,从而提高了发酵罐的搅拌效果。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一体式发酵罐,罐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罐体外安装有正反装电机且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设置在罐体内的搅拌单元,搅拌单元包括驱动轴、套接于驱动轴的第一齿轮、及连接于驱动轴的转动单元,转动单元包括转动轴、固接于转动轴且垂直啮合于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以及螺接于转动轴上的第一移动环,第一移动环通过搅拌杆与套接于驱动轴上的第二移动环连接。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搅拌杆上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且搅拌杆一端与第一移动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环铰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第二移动环包括套接于驱动轴上的本体和固接于驱动轴上的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表面固接有平行于驱动轴轴体且穿过本体内形成的通道的限位柱。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本体与驱动轴连接的表面设置有间隔相等的截面为大于等于180
°
的扇形的多个连接凸起。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限位柱上套接有一端与本体连接、另一端第一固定环连接的弹簧。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转动轴插接于驱动轴上形成的第一安装槽内,并且设置有将转动轴插接于第一安装槽内的部分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的固定单元。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固定单元包括套接于转动轴上的第二固定环、穿过第二固定环的固定螺柱、以及螺接于固定螺柱上的固定螺母,固定螺柱远离固定螺母的一端螺接于驱动轴上形成的第二安装槽内。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转动轴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的轴体部分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内嵌有限位凸起;进一步地,限位凸起的截面为半圆形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进料口开设于罐体的侧面上,转动轴位于进料口的上端,出料口位于进料口的下端。
[00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正反转电机周期性转动时,驱动轴、转动轴、第一移动环、第二移动环、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周期性运动,因此可实现搅拌杆及搅拌叶发生位置以及角度周期性变化,且该搅拌结构连接稳定,既提高了搅拌效果,也保证了搅拌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1罐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2正反转电机、3搅拌单元、31驱动轴、311第一轴承、312第二轴承、313第一安装槽、314第二安装槽、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转动轴、341外螺纹、342第三安装槽、343限位凸起、35第一移动环、351第一铰接件、36搅拌杆、37搅拌叶、38第二移动环、381第二铰接件、382本体、382a通道、382b连接凸起、383第一固定环、384限位柱、385弹簧、391第二固定环、392固定螺柱、393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附图1~2所示,一种一体式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端表面中部安装有正反转电机2,正反转电机2的下端输出端与驱动轴31连接并在该连接处套接有安装在罐体1上端内表面的第一轴承311用于加固连接,驱动轴31位于罐体1内部中轴处,且驱动轴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312连接在罐体1的底面,罐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11,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口12,在驱动轴31位于进料口11在竖直方向上的轴体处安装有转动轴34,转动轴34的上端有固接在驱动轴31上的第一齿轮32,在转动轴34上固接有与第一齿轮32垂直啮合的第二齿轮33,且转动轴34上分布有对称的两段外螺纹341,两个第一移动环35通过螺纹连接于转动轴34上,两个第一移动环35的下表面分别通过第一铰接件351铰接有两个搅拌杆36,两个搅拌杆36的另一端与套接在驱动轴31的中下段的第二移动环38的表面对称的两个第二铰接件381铰接,每个搅拌杆36固接有3~6个搅拌叶37。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正反转电机2周期性转动时可驱动驱动轴31周期性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驱动轴31的部件周期性转动,具体地,当驱动轴31转动时,带动固接在驱动轴31上的第一齿轮32转动,第一齿轮32带动第二齿轮33转动,而由于第二齿轮33固接在转动轴34上,因此转动轴34不仅可随着驱动轴31转动且可相对于驱动轴31转动,因此在转动轴34的转动下,螺接于转动轴34上的第一移动环35在转动轴34上沿转动轴34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搅拌杆36移动,且进一步带动第二移动环38在驱动轴31上沿驱动轴31方向移动,在该过程中,由于搅拌杆36在不断的移动位置及角度,从而使得搅拌杆36及搅拌杆上的搅拌叶37可对发酵罐内的发酵酸奶或液体进行彻底的搅拌,从而使得酸奶或液体不沉淀、结块,搅拌效果好。
[0024]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搅拌杆36对第一移动环35产生一个支撑力,因此第一移动环35可实现在转动轴34转动时在转动轴34上移动的目的,且第一移动环35的移动范围由外螺纹341决定,这样就达到了搅拌杆36在水平的方向上可移动搅拌的效果;进一步地,对称的两个搅拌杆36带动第二移动环38在驱动轴31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搅拌杆36的搅拌角度及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周期性变化的效果。
[0025]
实施例2
[0026]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做了进一步优化:为了减少转动轴34在相对驱动轴31转动时产生晃动甚至脱离的不良影响,转动轴34为两个,且每个转动轴34的一端部插接于对称开设在驱动轴31两端的两个第一安装槽313内,且每个转动轴34在嵌于槽内的轴体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342,槽内固接有外表面为弧形的限位凸起343与槽壁抵接,从而起到减少晃动的效果;在每个第一安装槽313的槽口两端开设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安装槽314,两个第二固定环391分别套接于两个转动轴34上且每个第二固定环391两侧分别由两个固定螺柱392穿过且两个固定螺柱392的端部螺接固定于第二安装槽314内,固定螺柱392的另一端由固定螺母392固定于第二固定环391表面,从而起到加固转动轴34与驱动轴31的连接效果。
[0027]
实施例3
[0028]
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做了进一步优化:第二移动环38包括本体382以及固接于驱动轴31上的第一固定环383,第一固定环383的上表面上固定有至少两个限位柱384,限位柱384穿过本体382内部对应开设有通道382a,从而起到避免第二移动环38在驱动轴31上打滑的效果,且本体382的内壁上固接有若干个连接凸起382b,连接凸起382b与驱动轴31抵接,且连接凸起382b的个数为4个及以上,从而起到减少第二移动环38晃动的效果;进一步地,本体382的下表面与弹簧385连接,弹簧385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环383的表面连接,弹簧不仅能起到顶起本体382的效果减少本体382的移动阻力,而且具有使得本体382复位的效果。
[0029]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