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348218发布日期:2021-08-20 20:2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凉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凉茶,流行于中国广东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但市场上祛湿健脾的凉茶,一般是以蜂蜜、茵陈、蒺藜、防风、柴胡、甘草、黄芪、白术、党参、薄荷、薏仁、茯苓、益母草、猪苓等成分煮成,具有一定的祛湿健脾效果,但缺乏去斑的效果,不能满足注重皮肤保养的人群需要。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含有活性成分,所述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15份~35份、黄岑15份~35份、山芝麻20份~40份、金银花15份~35份、鬼针草20份~40份、郁金15份~35份、夏枯草20份~40份、莲子20份~40份、棉茵陈20份~40份、地龙干20份~40份、知母15份~35份、生地15份~35份、地骨皮15份~35份、甘草5份~15份、土茯苓40份~60份、沉香5份~15份及桑寄生5份~15份。

进一步,所述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20份~30份、黄岑20份~30份、山芝麻25份~35份、金银花20份~30份、鬼针草25份~35份、郁金20份~30份、夏枯草25份~35份、莲子25份~35份、棉茵陈25份~35份、地龙干25份~35份、知母20份~30份、生地20份~30份、地骨皮20份~30份、甘草7份~13份、土茯苓45份~55份、沉香7份~13份及桑寄生7份~13份。

进一步,所述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22份~28份、黄岑22份~28份、山芝麻28份~32份、金银花22份~28份、鬼针草28份~32份、郁金22份~28份、夏枯草28份~32份、莲子28份~32份、棉茵陈28份~32份、地龙干28份~32份、知母22份~28份、生地22份~28份、地骨皮22份~28份、甘草9份~11份、土茯苓48份~53份、沉香9份~11份及桑寄生9份~11份。

进一步,所述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25份、黄岑25份、山芝麻30份、金银花25份、鬼针草30份、郁金25份、夏枯草30份、莲子30份、棉茵陈30份、地龙干30份、知母25份、生地25份、地骨皮25份、甘草10份、土茯苓50份、沉香10份及桑寄生10份。

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配比称取各成分,加入到容器中,加入活性成分总重量1.5~2.5倍量的水,加温直至煮沸,热沸15分钟~25分钟;

步骤二:文火慢煮,煮60分钟~120分钟;

步骤三:煮得活性成分总重量0.5~1倍量的药液,过滤即得凉茶。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各成分加入到容器之前,先将各成分切碎呈30mm~50mm大小的碎片并进行混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黄栢、山芝麻、鬼针草、郁金、生地、地骨皮、土茯苓、桑寄生配合使用来促进体内的血气运行,起到凉血破瘀、消除斑疹的作用,结合黄岑、知母、沉香润燥滑肠与健胃,促进消化与营养吸收,使皮肤气血充足,皮肤表面光泽亮丽,达到明显的去斑效果,通过夏枯草、莲子、棉茵陈、地龙干、甘草来祛湿、清肝、清毒、解燥、利水、清心醒脾、清热利尿、清肺平喘,提高凉茶的祛湿健脾效果,对肝肾两虚、排湿去肝火、排毒有明显效果,通过热沸15分钟~25分钟后,再文火慢煮60分钟~120分钟,得到的凉茶,药性均匀,味厚滋补,药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含有活性成分,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15份~35份、黄岑15份~35份、山芝麻20份~40份、金银花15份~35份、鬼针草20份~40份、郁金15份~35份、夏枯草20份~40份、莲子20份~40份、棉茵陈20份~40份、地龙干20份~40份、知母15份~35份、生地15份~35份、地骨皮15份~35份、甘草5份~15份、土茯苓40份~60份、沉香5份~15份及桑寄生5份~15份。

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20份~30份、黄岑20份~30份、山芝麻25份~35份、金银花20份~30份、鬼针草25份~35份、郁金20份~30份、夏枯草25份~35份、莲子25份~35份、棉茵陈25份~35份、地龙干25份~35份、知母20份~30份、生地20份~30份、地骨皮20份~30份、甘草7份~13份、土茯苓45份~55份、沉香7份~13份及桑寄生7份~13份。

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22份~28份、黄岑22份~28份、山芝麻28份~32份、金银花22份~28份、鬼针草28份~32份、郁金22份~28份、夏枯草28份~32份、莲子28份~32份、棉茵陈28份~32份、地龙干28份~32份、知母22份~28份、生地22份~28份、地骨皮22份~28份、甘草9份~11份、土茯苓48份~53份、沉香9份~11份及桑寄生9份~11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凉茶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栢25份、黄岑25份、山芝麻30份、金银花25份、鬼针草30份、郁金25份、夏枯草30份、莲子30份、棉茵陈30份、地龙干30份、知母25份、生地25份、地骨皮25份、甘草10份、土茯苓50份、沉香10份及桑寄生10份。

一种祛湿健脾去斑的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配比称取各成分,加入到容器中,加入活性成分总重量1.5~2.5倍量的水,加温直至煮沸,热沸15分钟~25分钟;

步骤二:文火慢煮,煮60分钟~120分钟;

步骤三:煮得活性成分总重量0.5~1倍量的药液,过滤即得凉茶。

步骤一中,各成分加入到容器之前,先将各成分切碎呈30mm~50mm大小的碎片并进行混合,使各成分的药性更容易溶入水中,药性混合更均匀。

黄栢:具有去除湿热痢疾、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等功效。

黄岑: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山芝麻: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去除痔疮与痈肿疔疮等功效。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

鬼针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

郁金: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等功效。

夏枯草:具有清火明目等功效。

莲子:具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等功效。

棉茵陈:具有祛湿、清肝、清毒、解燥、利水等功效。

地龙干:具有清热利尿、清肺平喘等功效。

知母: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等功效。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消除斑疹等功效。

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治疗咯血、治疗衄血等功效。

甘草:可以治疗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消除痈肿等功效。

沉香:可作香料原料,并为治胃病特效药。

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等功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黄栢、山芝麻、鬼针草、郁金、生地、地骨皮、土茯苓、桑寄生配合使用来促进体内的血气运行,起到凉血破瘀、消除斑疹的作用,结合黄岑、知母、沉香润燥滑肠与健胃,促进消化与营养吸收,使皮肤气血充足,皮肤表面光泽亮丽,达到明显的去斑效果,通过夏枯草、莲子、棉茵陈、地龙干、甘草来祛湿、清肝、清毒、解燥、利水、清心醒脾、清热利尿、清肺平喘,提高凉茶的祛湿健脾效果,对肝肾两虚、排湿去肝火、排毒有明显效果,通过热沸15分钟~25分钟后,再文火慢煮60分钟~120分钟,得到的凉茶,药性均匀,味厚滋补,药效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