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酱卤食品生产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焖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2.酱卤食品是我国典型的传统熟肉制品,其香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全国各地均有生产,但所用的配料、秘方不同,各具特色。酱卤食品好吃的关键在于老汤,每次新卤制食物时,都需要加入老汤煮制,经过多次卤制后的老汤,其香味不仅是因为加入多种香料,还有一些食材本身的营养物质,使老汤富含多种芳香物质,香味和鲜味十足,使卤制的食物香味浓郁。
3.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食品生产环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卫生问题,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操作,而且,卤制焖煮环节的温度较高,较为危险,也应尽量避免人工操作;同时,在焖煮过程中,往往将调料直接放在汤中,或者用布包包住,前者会导致卤制的食品上含有调料,不太美观,而且时间长了调料会堵塞管道,清洗调料费时费力;后者因布包阻隔,调料挥发缓慢,导致达到同样的口味需要加大调料量,造成调料浪费。当前急需一套自动化焖煮系统,不仅能够减少人工操作量,还能充分利用调料。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人工酱卤焖煮过程中生产者的个人卫生问题及调料的高效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循环焖煮系统及方法,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将盐、糖、香辛料等调料加入配料箱中,通过水及老汤的循环冲击,使调料的味道得到充分释放,且调料中的难溶性物质因滤网阻隔而留在了配料箱中不会进入到老汤中,非常容易清洁。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循环焖煮系统,包括焖煮发生室,所述焖煮发生室通过管道连接有综合泵组,所述综合泵组包括若干液体泵,所述综合泵组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老汤罐、焖煮加热池和配料箱,所述焖煮加热池安装有快速加热组件,所述配料箱与综合泵组的管道连接处安装有能够拦截难溶性配料的滤网,所述配料箱的上方设置有电控配料仓,所述综合泵组、电控配料仓和快速加热组件均电性连接至微控制器,在微控制器控制下,所述老汤罐内的老汤能够通过综合泵组泵入或泵出焖煮加热池,所述焖煮加热池内的老汤能够通过综合泵组泵入或泵出配料箱,所述配料箱内的老汤能够通过综合泵组泵入或泵出焖煮发生室,所述电控配料仓能够将配料下入配料箱中。所述老汤罐内取定量的老汤经过综合泵组后进入焖煮加热池中加热,加热后的老汤经过综合泵组进入配料箱与调料混合,再从配料箱出来,经过综合泵组后进入焖煮发生室,焖煮发生室内加水及卤制食品进行焖煮,综合泵组既能够驱动加热后的老汤经过配料箱后进入焖煮发生室,又能够抽回焖煮发生室内被水稀释的老汤,再次经过配料箱后返回到焖煮加热池中加热,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汤的温度能够精确保持在设定温度,配料箱内的调料被冲刷,其香味得到充分释放,与老汤充分混合,再加上
焖煮的食物香味融入到汤中,使得用于焖煮的老汤味道与原有老汤保持一致,在焖煮完成后,部分老汤回到老汤罐中使老汤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7.进一步的,所述综合泵组与焖煮发生室、老汤罐、焖煮加热池和配料箱间的管道均安装有流量计和电磁阀,所述焖煮发生室和焖煮加热池均安装有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快速加热组件包括微波发生器,所述流量计、电磁阀、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微波发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综合泵组与配料箱间的管道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冲泡管道和回流管道,所述冲泡管道和回流管道的间距大于管道冲泡管道或回流管道的直径。
9.进一步的,所述配料箱顶部和底部安装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能够沿配料箱边缘翻转将配料箱密闭。
10.进一步的,所述配料箱的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自动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控配料仓包括易溶性电控配料仓和难溶性电控配料仓,所述易溶性电控配料仓和难溶性电控配料仓的下端均安装有自动下料阀,所述自动下料阀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易溶性调料和难溶性调料分开下料,更好控制料量。
12.进一步的,所述易溶性电控配料仓和难溶性电控配料仓的上端均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焖煮发生室安装有糖度计、盐度计和ph计,所述糖度计、盐度计和ph计分别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14.一种循环焖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一、综合泵组从老汤罐内抽取定量的老汤进入焖煮加热池中加热;
16.步骤二、电控配料仓将调料下到配料箱中,综合泵组从焖煮加热池抽取加热后的老汤进入配料箱与调料冲泡混合;
17.步骤三:综合泵组从配料箱抽取老汤进入焖煮发生室;
18.步骤四:焖煮发生室内提前加定量水及卤制食品,与老汤共同加热。
19.一种循环焖煮方法,还包括以下循环焖煮步骤:
20.步骤五:综合泵组从焖煮发生室内抽取部分老汤进入配料箱与调料冲泡混合;
21.步骤六:综合泵组从配料箱抽取老汤进入焖煮加热池加热;
22.步骤七、综合泵组从焖煮加热池抽取再次加热后的老汤进入配料箱与调料冲泡混合;
23.步骤八:综合泵组从配料箱抽取老汤进入焖煮发生室加热;
24.步骤九:焖煮结束,综合泵组从焖煮发生室抽取老汤经配料箱返回焖煮加热池,综合泵组继续从焖煮加热池抽取老汤补充进老汤罐。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6.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循环焖煮系统,能够自动定量将盐、糖、香辛料等调料加入配料箱中,对汤进行微波预加热结合加热器精加热,并利用综合泵组驱动老汤,反复冲刷配料箱中的调料,使其味道得到充分释放,难溶性物质始终留在配料箱中不会进入到老汤中,非常容易清洁;流量计为微控制器提供流量数据,再通过电磁阀控制管道通断;自动门方便了配料箱的开启和闭合;易溶性调料和难溶性调料分开下料,再结合称重传感器,能够更好控制
料量;糖度计、盐度计和ph计用于检测老汤的主要味道及品质是否达到要求。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28.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侧面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实施例1俯视结构图;
31.图3为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实施例1电控配料仓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实施例1配料箱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实施例1综合泵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实施例1电路示意图。
36.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37.1、焖煮发生室,11、糖度计,12、盐度计,13、ph计,2、综合泵组,21、流量计,22、电磁阀,3、老汤罐,4、焖煮加热池,41、微波发生器,5、配料箱,51、冲泡管道,52、回流管道,53、自动门,54、电动推杆,6、电控配料仓,61、易溶性电控配料仓,62、难溶性电控配料仓,63、自动下料阀,64、称重传感器,7、加热器,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39.实施例1
40.参见图1-6,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循环焖煮系统侧面结构示意图,包括焖煮发生室1,所述焖煮发生室1通过管道连接有综合泵组2,所述综合泵组2包括3个液体泵a、b、c,所述综合泵组2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老汤罐3、焖煮加热池4和配料箱5,所述焖煮加热池4安装有快速加热组件,所述配料箱5与综合泵组2的管道连接处安装有能够拦截难溶性配料的滤网,所述配料箱5的上方设置有电控配料仓6,所述综合泵组2、电控配料仓6和快速加热组件均电性连接至微控制器,在微控制器控制下,所述老汤罐3内的老汤能够通过综合泵组2泵入或泵出焖煮加热池4,所述焖煮加热池4内的老汤能够通过综合泵组2泵入或泵出配料箱5,所述配料箱5内的老汤能够通过综合泵组2泵入或泵出焖煮发生室1,所述电控配料仓6能够将配料下入配料箱5中。
41.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泵a能够将老汤罐3中的老汤泵入焖煮加热池4,所述液体泵b能够将焖煮加热池4中的老汤泵入配料箱5,所述液体泵c布置在配料箱5和焖煮发生室1之间,所述老汤罐3内取定量的老汤经过综合泵组2后进入焖煮加热池4中加热,加热后的老汤经过综合泵组2进入配料箱5与调料混合,再从配料箱5出来,经过综合泵组2后进入焖煮发生室1,焖煮发生室1内加水及卤制食品进行焖煮,综合泵组2既能够正向驱动加热后的老汤
经过配料箱5后进入焖煮发生室1,又能够反向抽回一部分焖煮发生室1内被水稀释的老汤,再次经过配料箱5后返回到焖煮加热池4中加热,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微波发生器41与加热器7分别负责预加热和精加热,汤的温度能够快速且精确保持在设定温度,配料箱5内的调料被冲刷,其香味得到充分释放,与老汤充分混合,再加上焖煮的食物香味融入到汤中,使得用于焖煮的老汤味道与原有老汤保持一致,在焖煮完成后,部分老汤回到老汤罐3中使老汤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42.参见图1-3和图6,进一步的,所述综合泵组2与焖煮发生室1、老汤罐3、焖煮加热池4和配料箱5间的管道均安装有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所述焖煮发生室1和焖煮加热池4均安装有加热器7和温度传感器8,加热器7选用加热棒,所述快速加热组件包括微波发生器41,微波发生器41能够快速预加热,十分节能,所述流量计21、电磁阀22、加热器7、温度传感器8和微波发生器41分别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综合泵组2与焖煮加热池4间的管道实际为双管,其上安装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可分别监测和控制两条管道的流通。
43.进一步的,所述综合泵组2与配料箱5间的管道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冲泡管道51和回流管道52,所述冲泡管道51和回流管道52的间距大于管道冲泡管道51或回流管道52的直径。
44.参见图2、图3和图5,所述配料箱5顶部和底部安装有自动门53,所述自动门53能够沿配料箱5边缘翻转将配料箱5密闭。在焖煮阶段,自动门53合上,电控配料仓6下料时再打开配料箱5顶部的自动门53。进一步的,所述配料箱5底部的自动门53打开时,能够方便进行残渣清理。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料箱5的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54,所述电动推杆54的一端与自动门53连接,所述电动推杆54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动推杆54的伸缩来控制自动门53开启和闭合。
45.参见图1至图4,所述电控配料仓6包括易溶性电控配料仓61和难溶性电控配料仓62,所述易溶性电控配料仓61和难溶性电控配料仓62的下端均安装有自动下料阀63,所述自动下料阀63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自动下料阀63同样采用了电动推杆驱动开启和闭合,易溶性调料和难溶性调料分开下料,更好控制料量。
46.进一步的,所述易溶性电控配料仓61和难溶性电控配料仓62的上端均安装有称重传感器64,所述称重传感器64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称重传感器64能够检测电控配料仓6的重量变化,微控制器根据重量的减少量判断是否满足下料要求,及时关闭自动下料阀63。
47.参见图2、图3和图7,所述焖煮发生室1安装有糖度计11,所述糖度计11、盐度计12和ph计13分别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老汤的主要味道属性及品质是否达到要求。
48.参见图6,液体泵a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老汤罐3和焖煮加热池4,所述液体泵b通过一根管道连接至焖煮加热池4,并通过冲泡管道51连接至配料箱5,所述配料箱5通过回流管道52连接至液体泵c,所述液体泵c通过一根管道连接至焖煮发生室1。连接至综合泵组2的管道均安装有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液体泵a、b、c、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仅在需要时开启,其他时刻关闭。液体泵a、b、c均采用双向液体泵,控制液体泵电机正反转切换,能够实现液体正向和反向流动。
49.一种循环焖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一、综合泵组2从老汤罐3内抽取定量的老汤进入焖煮加热池4中加热;液体泵a与老汤罐3间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以及液体泵a与焖煮加热池4间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
22打开,同时液体泵a启动,将老汤从老汤罐3泵入焖煮加热池4,流量计21检测到老汤量达到设定量时,微控制器控制液体泵a、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关闭,完成从老汤罐3抽取定量老汤进入焖煮加热池4。
51.步骤二、电控配料仓6将调料下到配料箱5中,综合泵组2从焖煮加热池4抽取加热后的老汤进入配料箱5与调料冲泡混合;当将焖煮加热池4中的老汤泵入配料箱5时,仅冲泡管道51上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液体泵b、液体泵b与焖煮加热池4间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打开,流量计21检测到流量达到定量时,液体泵b、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均关闭。
52.步骤三:综合泵组2从配料箱5抽取老汤进入焖煮发生室1;当将配料箱5中的老汤泵入焖煮发生室1时,仅液体泵c及对应管道上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开启。
53.步骤四:焖煮发生室1内提前加定量水及卤制食品,与老汤共同加热。
54.一种循环焖煮方法,还包括以下循环焖煮步骤:
55.步骤五:综合泵组2从焖煮发生室1内抽取部分老汤进入配料箱5与调料冲泡混合;液体泵c反转及开启对应管道上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将焖煮发生室1内的老汤经回流管道52泵入配料箱5,然后液体泵c及对应管道上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关闭。
56.步骤六:综合泵组2从配料箱5抽取老汤进入焖煮加热池4加热;液体泵b反转及开启对应管道上的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将配料箱5内的老汤从冲泡管道51泵入焖煮加热池4,然后,液体泵b、流量计21和电磁阀22关闭,等待老汤在焖煮加热池4加热完毕。
57.步骤七、综合泵组2从焖煮加热池4抽取再次加热后的老汤进入配料箱5与调料冲泡混合;
58.步骤八:综合泵组2从配料箱5抽取老汤进入焖煮发生室1加热;
59.步骤九:焖煮结束,综合泵组2从焖煮发生室1抽取老汤经配料箱5返回焖煮加热池4,综合泵组2继续从焖煮加热池4抽取老汤补充进老汤罐3。
60.本发明一种循环焖煮系统及方法,能够自动定量将盐、糖、香辛料等调料加入配料箱5中,对汤进行微波预加热结合加热器精确加热,并利用综合泵组2驱动老汤流动,反复冲刷配料箱5中的调料,使其味道得到充分释放,难溶性物质始终留在配料箱5中不会进入到老汤中,非常容易清洁;流量计21为微控制器提供流量数据,再通过电磁阀22控制管道通断;自动门53方便了配料箱5的开启和闭合;易溶性调料和难溶性调料分开下料,再结合称重传感器64,能够更好控制料量;糖度计11、盐度计12和ph计13用于检测老汤的主要味道及品质是否达到要求。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