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冰衣生产线。
背景技术:2.鱼类食品在进行出售前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如对鱼进行宰杀、腌制加工、包装等等。其中,鱼的宰杀通常包括放血、去鳞、去鳃、剖切(如开背、开腹、取鱼柳或取鱼柳并切片)、去内脏、清洗和修整等等;而鱼类食品的包装加工则根据出售的产品类型来确定,例如:当出售的鱼类食品的类型为整鱼(包括经过放血、去鳞、去鳃、去内脏和开背处理后的整鱼,或未经过去鳞、去鳃、去内脏和开背处理后的整鱼等等)时,其包装方式可以为采用包装袋进行包装或直接在鱼上镀一层冰衣;当出售的鱼类食品的类型为鱼柳或鱼片时,其包装方式通常则采用包装袋进行包装。此外,为了保证鱼肉的新鲜及品质,目前会有部分厂家采用液氮速冻机先对鱼类食品进行第一次速冻处理后,再根据鱼类食品的类型进行后续处理,如当鱼类食品的类型为整鱼且无封装包装袋时,在液氮速冻机对其进行第一次速冻处理后,将鱼转移至包冰衣机处对鱼进行包冰衣处理,随后再将鱼置入冷藏库中;又如,当鱼类食品的类型为整鱼且封装包装袋,或鱼类食品的类型为鱼柳或鱼片且封装包装袋时,在液氮速冻机对其进行第一次速冻处理后,将其置入冷藏库中。
3.然而,现有鱼的宰杀过程、包装过程甚至整个加工处理过程均没有配置较为完善的生产线,使得在鱼的加工处理过程中需要人工对鱼进行多次搬运,以将鱼从一道工序的工作台转移至另一道工序的工作台,从而增加了鱼的周转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鱼肉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损伤,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此外,目前对鱼进行加工处理大部分还是采用纯人工,如人工去除鱼鳞、人工对鱼进行剖切等等,使得整体的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省人工成本的包冰衣生产线。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冰衣生产线,其中,包括放血池、去鳞装置、第一工作台、液氮速冻机和包冰衣机,放血池包括池体和第一提升机,第一提升机的第一提升末端设置在池体内,去鳞装置设置在第一提升机的排出端处,第一提升机向去鳞装置上料,第一工作台包括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与去鳞装置的第一出鱼端连接,作业平台上设置有供水管路,第一工作台还位于液氮速冻机的进料端处,包冰衣机位于液氮速冻机的出料端处。
6.由上可见,放血池的池体用于容纳被割出放血创口的鱼,而池体内的鱼则通过第一提升机转移出池体;去鳞装置用于接收第一提升机排出的鱼,并对鱼进行去鱼鳞加工;第一工作台用于接收去鳞装置的第一出鱼端送出的鱼,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完成放血、去鱼鳞后的鱼进行后续处理,如去鳃、去内脏、修整等处理,并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处理后的鱼放
入液氮速冻机的进料端;液氮速冻机用于对鱼进行快速低温冷冻,以对鱼起到锁鲜作用,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由于经过液氮速冻机冷冻处理后的鱼的温度保持在-20℃至-45℃之间,因此当鱼进入包冰衣机内后,鱼的表面会被镀上一层冰衣,使得该冰衣对鱼起到保护作用,并使得无需对鱼进行外包装加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包冰衣生产线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缩短鱼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提高鱼类产品的加工效率,并更好的节省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冰衣生产线还能够更好的避免鱼在加工转移过程中出现损伤,保证了鱼类产品的口感及品质。
7.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放血池还包括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设置在第一提升末端处,第一提升末端向第一导向槽上料;去鳞装置为滚筒式去鳞机,滚筒式去鳞机包括第一机架、除鳞滚筒和第二导向槽,除鳞滚筒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第一导向槽与除鳞滚筒的第一进鱼口对接,第二导向槽设置在除鳞滚筒的第一出鱼口处,第二导向槽与作业平台对接。
8.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提升机排出的鱼能够通过第一导向槽进入滚筒式去鳞机的除鳞滚筒内,而鱼在经过除鳞滚筒的去鱼鳞加工后会从除鳞滚筒的第一出鱼口排出至第一工作台的作业平台,第二导向槽的设置则使得鱼能够更好的从除鳞滚筒的滑落至作业平台上。
9.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去鳞装置包括第二工作台和去鳞机,第二工作台设置在第一提升机的排出端处,且第二工作台与放血池对接,第二工作台设置在去鳞机的第一进鱼端处,去鳞机包括第二机架、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一输送带、高压喷嘴单元和除鳞单元,两组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二机架上,两组第一输送带之间形成第一送鱼通道,高压喷嘴单元安装在第二机架上,高压喷嘴单元位于第一送鱼通道的入口端或出口端处,除鳞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和两组除鳞机构,两组除鳞机构沿第二机架的高度方向分布在第一送鱼通道的相对的两侧,除鳞机构安装在第二机架上,除鳞机构包括除鳞轮和驱动组件,除鳞轮的轴向分别与高度方向、第一送鱼通道的第一送鱼方向相垂直,驱动组件驱动除鳞轮在高度方向上朝向第一送鱼通道内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每个除鳞轮转动。
10.由上可见,第二工作台用于接收第一提升机排出的鱼,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鱼送入去鳞机的第一进鱼口处,使去鳞机对于进行去鱼鳞处理,而经过去鳞机去除鱼鳞后的鱼会从去鳞机的第一出鱼口送出至第一工作台的作业平台上。
11.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包冰衣机包括水槽、第二提升机和热交换管,水槽具有储水腔,第二提升机的第二提升末端位于储水腔内,热交换管布设在储水腔内,热交换管具有第一蜿蜒部和第二蜿蜒部,第一蜿蜒部和第二蜿蜒部分别位于第二提升末端的相对的两侧,热交换管的进气端与液氮速冻机的排气端连接。
12.由上可见,热交换管的进气端与液氮速冻机的排气端进行连接,以接收液氮速冻机排放的液氮尾气,使得当液氮尾气流经热交换管时能够通过热交换管与储水腔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储水腔内的水能够保持在较低温度(如0℃至5℃之间),以保证鱼表面的冰衣的成型效果。此外,热交换管的设置能够大幅度减少人工向水槽内添加冰块的次数,甚至免除需要人工向水槽内添加冰块的麻烦。再者,通过对包冰衣机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包冰衣机也兼备了传统包冰衣机通过冰块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降温的功能。
13.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放血池还包括增氧泵,增氧泵的供氧端与池体的容纳腔连通。
14.由上可见,增氧泵的设置能够提高鱼在池体内的存活时间,使得鱼体内的血液能够排放得更加干净,从而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
15.进一步的方案是,包冰衣生产线还包括开背装置,开背装置对接在去鳞装置和第一工作台之间,开背装置包括第三工作台和开背机,第三工作台与第一出鱼端连接,第三工作台还与开背机的第二进鱼端连接,开背机的第二出鱼端与作业平台连接,开背机包括第三机架、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二输送带和开背单元,两组第二输送带安装在第三机架上,两组第二输送带之间形成第二送鱼通道,开背单元位于第二送鱼通道的上方,开背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圆盘刀,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三机架上并驱动圆盘刀转动,圆盘刀位于两组第二输送带之间,且圆盘刀的一部分伸入第二送鱼通道内。
16.由上可见,当鱼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进行开背处理时,可在去鳞装置和第一工作台之间设置开背装置,以在当鱼完成去鱼鳞加工后,由工作人员将落入第三工作台上的鱼送鱼开背机中对鱼进行开背加工,从而提高对鱼的加工效率并减少对鱼的周转时间。
17.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冰衣生产线,还可以是包括放血池、第一工作台、去鳞开背机、第二工作台、液氮速冻机和包冰衣机,放血池包括池体和第一提升机,第一提升机的第一提升末端设置在池体内,第一工作台设置在第一提升机的排出端处,第一工作台还位于去鳞开背机的进鱼口处,第二工作台包括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位于去鳞开背机的出鱼口处,作业平台上设置有供水管路,作业平台还位于液氮速冻机的进料端处,包冰衣机位于液氮速冻机的出料端处。
18.由上可见,放血池的池体用于容纳被割出放血创口的鱼,而池体内的鱼则通过第一提升机转移出池体;第一工作台用于接收第一提升机排出的鱼,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鱼送入去鳞开背机中对鱼进行去鱼鳞加工和开背加工;第二工作台用于接收去鳞开背机送出的鱼,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完成放血、去鱼鳞、开背处理后的与进行后续处理,如去鳃、去内脏、修整等处理,并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处理后的鱼送入液氮速冻机的进料端;液氮速冻机用于对鱼进行快递低温冷冻,以对鱼起到锁鲜作用,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由于经过液氮速冻机冷冻处理后的鱼的温度保持在-20℃至-45℃之间,因此当鱼进入包冰衣机内后,鱼的表层会被镀上一层冰衣,使得该冰衣对鱼起到保护作用,并使得无需对鱼进行外包装加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包冰衣生产线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缩短鱼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提高鱼类产品的加工效率,并更好的节省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冰衣生产线还能够更好的避免鱼在加工转移过程中出现损伤,保证了鱼类产品的口感及品质。
1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去鳞开背机包括机架、高压喷嘴单元、除鳞单元和开背单元两组相对设置的输送带,两组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两组输送带之间形成送鱼通道,高压喷嘴单元安装在机架上,高压喷嘴单元位于送鱼通道的入口端或出口端处,除鳞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两组除鳞机构,两组除鳞机构沿机架的高度方向分布在送鱼通道的相对的两侧,除鳞机构安装在机架上,除鳞机构包括除鳞轮和驱动组件,除鳞轮的轴向分别与高度方向、送鱼通道的送鱼方向相垂直,驱动组件驱动除鳞轮在高度方向上朝向送鱼通道内移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每个除鳞轮转动,开背单元位于送鱼通道的上方,开背单元包括第二驱
动机构和圆盘刀,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圆盘刀转动,圆盘刀位于两组输送带之间,圆盘刀的一部分伸入送鱼通道内。
20.由上可见,通过对去鳞开背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去鳞开背机能够对鱼进行自动化的去鱼鳞加工和开背加工,既提高了鱼的加工效率,又保证对鱼的加工质量。
21.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包冰衣机包括水槽、第二提升机和热交换管,水槽具有储水腔,第二提升机的第二提升末端位于储水腔内,热交换管布设在储水腔内,热交换管具有第一蜿蜒部和第二蜿蜒部,第一蜿蜒部和第二蜿蜒部分别位于第二提升末端的相对的两侧,热交换管的进气端与液氮速冻机的排气端连接。
22.由上可见,热交换管的进气端与液氮速冻机的排气端进行连接,以接收液氮速冻机排放的液氮尾气,使得当液氮尾气流经热交换管时能够通过热交换管与储水腔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储水腔内的水能够保持在较低温度(如0℃至5℃之间),以保证鱼表面的冰衣的成型效果。此外,热交换管的设置能够大幅度减少人工向水槽内添加冰块的次数,甚至免除需要人工向水槽内添加冰块的麻烦。再者,通过对包冰衣机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包冰衣机也兼备了传统包冰衣机通过冰块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降温的功能。
23.进一步的方案是,放血池还包括增氧泵,增氧泵的供氧端与池体的容纳腔连通。
24.由上可见,增氧泵的设置能够提高鱼在池体内的存活时间,使得鱼体内的血液能够排放得更加干净,从而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放血池的结构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去鳞机的结构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去鳞机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工作台的结构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包冰衣机的结构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包冰衣机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管的结构图。
33.图9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喷淋系统的结构图。
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35.图11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36.图12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三实施例的开背机的结构图。
37.图13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三实施例的开背机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38.图14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
39.图15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四实施例的去鳞开背机的结构图。
40.图16是本实用新型包冰衣生产线第四实施例的去鳞开背机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
结构图。
4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2.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
43.参照图1,包冰衣生产线100包括放血池1、去鳞装置20、第一工作台41、液氮速冻机42和包冰衣机5。其中,去鳞装置20设置放血池1和第一工作台41之间,液氮速冻机42设置在第一工作台41和包冰衣机5之间。
44.结合图2,放血池1包括池体11、第一提升机12和增氧泵13。池体11具有容纳腔111,容纳腔111用于容纳水和被割出放血创口的鱼,优选地,池体11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台14,操作台14用于与外部的输送设备对接,以接收外部输送设备移送的活鱼,同时操作台14为工作人员提供作业空间,以便于工作人员在鱼身上割出放于放血的创口。第一提升机12的第一提升末端伸入至容纳腔111内,使得第一提升机12的能够通过自身的第一提升末端将鱼移出池体11。增氧泵13安装在池体11上,且增氧泵13的供氧端通过供气管与池体11的容纳腔111连通,以对容纳腔111内的水补充氧气,进而保证容纳腔111内的水的含氧量。增氧泵13的设置能够提高鱼在池体11内的存活时间,使得鱼体内的血液能够排放得更加干净,从而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
45.结合图3,去鳞装置20包括第二工作台2和去鳞机3。第二工作台2设置在第一提升机12的排出端处,且第二工作台2与放血池1对接,以接收第一提升机12从池体11内移出的鱼。优选地,池体11在第一提升机12的排出端处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5,第一导向槽15用于对第一提升机12排出的鱼进行导向,使得第一提升机12排出的鱼能够通过第一导向槽15准确的落到第二工作台2上。此外,第二工作台2还位于去鳞机3的进鱼口处。通过设置第二工作台2,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的将鱼送入去鳞机3的进鱼口以对鱼进行去鱼鳞加工。
46.去鳞机3包括第二机架31、第一输送带32、高压喷嘴单元33、除鳞单元34和第一驱动单元。其中,第二机架31包括第一架体311和第一箱体312,第一箱体312安装在第一架体311上,第一箱体312具有第一容纳室3121,第一输送带32、高压喷嘴单元33、除鳞单元34和第一驱动单元均安装在第一容纳室3121内,而通过对第二机架31的结构设计,使得鱼的去鱼鳞作业全程均在第一箱体312内进行,从而使得被刮除的鱼鳞和高压喷嘴单元33喷出的水能够被第一箱体312回收,以避免污染去鳞机3的周边环境。此外,第一箱体312还能够避免高压喷嘴单元33喷射的高压水流击伤操作工人。
47.结合图4,第一箱体312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架3122,第一输送带3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输送带32呈对称设置,且两组第一输送带32均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122上。具体地,每组第一输送带32均包括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和第一传动带323,第一辊轴321与第二辊轴322相互平行,且第一辊轴321和第二辊轴322优选均沿第二机架31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辊轴321和第二辊轴322分别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122上,第一传动带323套设在第一辊轴321和第二辊轴322之间,以实现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和第一传动带323之间的联动。优选地,第二辊轴32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3221,第一齿轮3221与第二辊轴322共轴设置,且两组第一输送带32的第二辊轴322上的第一齿轮3221相互啮合,以实现两组第一输送带32之间的联动。此外,两组第一输送带32的第一传动带323之间形成第一送
鱼通道324,使得当鱼被递送至两组第一输送带32之间时,两组第一输送带32能够通过两条第一传动带323地与进行夹紧并通过第一传动带323的传动将鱼从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入口端输送至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出口端。进一步地,第一传动带323优选采用双面齿传动带,从而既保证第一传动带323与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之间传动的可靠性,又能够增加第一传动带323与鱼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得两条第一传动带323的配合能够对鱼进行可靠的夹紧并对鱼进行可靠的运输。第一箱体312上设置有第一进鱼口3123和第一出鱼口3124,第一进鱼口3123和第一出鱼口3124分别与第一容纳室3121连通,且第一进鱼口3123位于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入口端,第一出鱼口3124位于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出口端。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组第一输送带32中的一组中的第一辊轴321或第二辊轴322转动,从而使得两组第一输送带32能够对递送至第一送鱼通道324内的鱼进行运输。其中,由于第一驱动单元对两组第一输送带32的驱动方式及驱动手段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48.高压喷嘴单元33包括两组喷射机构331,两组喷射机构331沿两组第一输送带32的分布方向分布,且两组喷射机构331分别位于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延长线的相对两侧上。每组喷射机构331均包括连杆3311和喷嘴3312,连杆3311沿第一辊轴32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连杆3311与第一箱体312的底部或第一安装架3122固定连接。喷嘴3312安装在连杆3311上,且喷嘴3312用于水泵连接,使水泵能够向喷嘴3312泵送高压水流,其中,水泵可以为去鳞机3自身配备的水泵,也可以为额外为去鳞机3配备的外部水泵。喷嘴3312的喷射口朝向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延长线设置,且喷嘴3312能够相对连杆3311进行转动,以便调节喷嘴3312的喷射角度,使得喷嘴3312喷射的出的高压水流能够更好的刮除鱼身上的鱼鳞。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也可将高压喷嘴单元33设置于第一箱体312的第一出鱼口3124和第一送鱼通道324的出口端之间。
49.在第一送鱼方向x上,除鳞单元34设置在第一输送带32的第一辊轴321和第二辊轴322之间,除鳞单元34包括和第一驱动机构341和除鳞机构342,其中,除鳞机构34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除鳞机构342沿高度方向分布在第一送鱼通道324的相对的两侧上。两组除鳞机构342分别用于刮除鱼背、鱼腹上的鱼鳞,每组除鳞机构342均包括除鳞轮3421和驱动组件3422,除鳞轮3421的轴线分别与高度方向、第一送鱼方向相垂直。驱动组件3422用于驱动除鳞轮3421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朝向第一送鱼通道324内移动,以使除鳞轮3421能够紧贴送鱼融到内的鱼。
50.在本实施例中,除鳞轮3421的周壁上设置有两片以上的刮刀,刮刀沿除鳞轮3421的轴向延伸,且两片以上的刮刀沿除鳞轮3421的轴向分布。其中,刮刀的刀刃向除鳞轮3421的中部呈弧形内凹设置,使得刮刀的刀刃能够更好的贴合于鱼背或鱼腹,从而更好的刮除鱼背或鱼腹处的鱼鳞,保证去鳞机3对鱼鳞的除净率。驱动组件3422包括连接座3423、滑杆3424和弹性件3425,连接座3423呈“凵”形设置,“凵”形连接座3423的底壁与第一箱体312的第一安装架3122固定连接。滑杆3424沿高度方向延伸,且滑杆3424可沿自身的轴向分别与“凵”形连接座3423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可滑动地连接。滑杆3424上设置有限位杆3426,限位杆3426位于连接座3423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之间,限位杆3426对滑杆3424起限位作用,以避免滑杆3424从连接座3423上脱出。除鳞轮342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滑杆3424上,且除鳞轮3421位于连接座3423和第一输送带32之间。弹性件3425优选采用拉簧,拉簧连接在两组处除鳞机构342的驱动组件3422的滑杆3424之间,拉簧用于迫使滑杆3424恒向送
鱼通道内移动,使滑杆3424能够带动除鳞轮3421移动至送鱼通道,以在当鱼经过除鳞轮3421时,除鳞轮3421能够紧压在鱼背或鱼腹上,进而保证除鳞单元34的除鳞效果。第一驱动机构341用于驱动两组除鳞机构342的除鳞轮342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41包括两个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分别安装在两组除鳞机构342的驱动组件3422的滑杆3424上,且一个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除鳞轮3421共轴设置,从而驱动该除鳞轮3421转动,以使除鳞轮3421通过其上的刮刀刮除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
51.结合图5,第一工作台41用于接收去鳞机3的第一出鱼口3124送出的鱼,并为工作人员提供作业平台,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完成放血、去鳞的鱼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优选地,第一工作台41包括作业平台411和第三输送带412,作业平台411与去鳞机3对接,并位于去鳞机3的第一出鱼口3124处,作业平台411上设置有供水管路4111,第三输送带412安装在作业平台411上。作业平台411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空间,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鱼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如去鳃、去内脏、取鱼柳、鱼肉修整等;而在作业平台411上设置供水管路4111,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鱼进行及时的清洗,以保证鱼肉的新鲜、品质及干净,避免影响鱼肉的口感;第三输送带412的设置能够将工作人员处理后的鱼类产品直接移送至液氮速冻机42处,进而无需工作人员对鱼类产品进行转运,减少鱼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周转时间,并提高鱼类产品的加工效率。
52.液氮速冻机42的进料端位于第一工作台41的第三输送带412的输出端处,以在当第三输送带412将工作人员处理后的鱼类产品移送至液氮速冻机42处时,使得鱼类产品可以由人工直接从第三输送带412转移至液氮速冻机42上,也可以使得第三输送带412直接将鱼类产品移送至液氮速冻机42上。液氮速冻机42用于对鱼进行快速低温冷冻,以对鱼起到锁鲜作用,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此外,包冰衣机5位于液氮速冻机42的出料端处。
53.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工作台41的作业平台411与第三输送带412可以呈并排设置,即第三输送带412对接在去鳞机3和液氮速冻机42之间,而作业平台411设置在第三输送带412的一侧,当第三输送带412将去鳞机3送出的鱼移送至液氮速冻机42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现将鱼取至作业平台411上进行处理后再放回至第三输送带412上;当然,第一工作台41还可仅设置第三输送带412,并使第三输送带412对接在去鳞机3和液氮速冻机42之间。
54.结合图6,包冰衣机5包括水槽51、第二提升机52、热交换管53、第一抽气泵54、第二抽气泵55、温度传感器56、隔板57、喷淋系统58、变频器和控制器。如图7所示,水槽51具有储水腔511,储水腔511用于容纳成型冰膜的水,且包冰衣机5在使用过程中,还可向储水腔511内投放冰块,以降低储水腔511内水的温度。隔板57的数量为两块,两块隔板57呈平行设置地安装在储水腔511内,且两块隔板57将储水腔511分隔呈第一腔体5111、第二腔体5112和第三腔体5113三个腔体。第二腔体5112用于容纳第二提升机52的第二提升末端520和鱼类产品,具体地,第二提升机52的第二提升末端520位于储水腔511内并位于第二腔体5112内,使得两块隔板57分别位于第二提升机52的第二提升末端520的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二提升机52的第四传动带优选采用不锈钢网带,因为,采用不锈钢网带作为第二提升机52的第四传动带既能够防止第四传动带被储水腔511内的水腐蚀,又能够防止第四传动带上积聚过多的水,进而保证冰膜的成型质量。
55.每块隔板57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571,使得相邻两个腔体之间相互连通,第一腔体
5111和第三腔体5113均用于容纳冰块,使得当向水槽51内投放冰块时,冰块能够分别在第一腔体5111和第三腔体5113内堆积,而不会全部堆积在储水腔511的底部。优选地,两块隔板57分别紧挨第二提升机52的两侧设置,以将投入第二腔体5112内的鱼类产品全部限制在第二提升机52的第二提升末端520上方,从而提高第二提升机52的提升效率。此外,隔板57能够将投入水槽51内的冰块限制在第一腔体5111和第三腔体5113内,使冰块不会仅在储水腔511的底部堆积,从而提高冰块对储水腔511内的水进行降温的效率,并使储水腔511内各区域的水温更加均匀。
56.热交换管53布设在储水腔511内,热交换管53用于与液氮速冻机进行对接,使液氮速冻机排放的液氮尾气经过热交换管53并通过热交换管53与储水腔51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储水腔511内的水进行降温,使储水腔511内的水维持在较佳温度范围内(通常为0℃至5℃)。
57.结合图8,热交换管53具有第一接头531和第二接头532,第一接头531和第二接头532分别位于热交换管53的两端,且第一接头531和第二接头532优选均伸出于水槽51外。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管53具有第一蜿蜒部533和第二蜿蜒部534,第一蜿蜒部533和第二蜿蜒部534分别位于第二提升机52的第二提升末端520的相对的两侧,具体地,第一蜿蜒部533位于第一腔体5111内,第二蜿蜒部534位于第三腔体5113内,第一接头531分别与第一蜿蜒部533的第一端和第二蜿蜒部534的第一端对接,第二接头532分别与第一蜿蜒部533的第二端和第二蜿蜒部534的第二端对接。第一蜿蜒部533和第二蜿蜒部534的结构设计及位置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大热交换管53与储水腔511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储水腔511内的水进行降温的消毒,并使得储水腔511内各区域的水温更加的均匀。优选地,热交换管53为铜管,因为,采用铜管作为热交换管53能够提高液氮尾气或制冷剂与储水腔511内的水的热交换率;当然,作为其他的可选方案,热交换管53也可为铝管或其他导热性好的金属管材。
58.第一抽气泵54与水槽51固定连接,且第一抽气泵54位于储水腔511外,第一抽气泵54的排气端与第一接头531对接。第二抽气泵55与水槽51固定连接,且第二抽气泵55位于储水腔511外,第二抽气泵55的吸气端与第二接头532对接。在热交换管53与液氮速冻机对接时,第一抽气泵54的吸气端与液氮速冻机的排气管对接,第二抽气泵55的排气端与过滤装置对接,以使得液氮尾气能够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在排放至大气中,以对环境进行保护。第一抽气泵54和第二抽气泵55能够增强液氮尾气或制冷剂在热交换管53中的流动性,以保证对储水腔511内水的制冷效率和制冷效果。
59.温度传感器56设置在储水腔511内,温度传感器56用于监测储水腔511内的水的水温,并将监测数据反馈至控制器,使控制器能够根据储水腔511内的水温控制包冰衣机5及外接的相关电子器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储水腔511内的水的水温进行自动化调节,使储水腔511内的水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鱼类产品的镀冰膜质量。此外,控制器还用于与第二提升机52、第一抽气泵54、第二抽气泵55、喷淋系统58和变频器电连接,以协调包冰衣机5各装置、系统之间的工作。变频器与第二提升机52的第三电机521电连接,变频器用于配合控制器对第二提升机52的第四传动带的传送速度进行调节,以控制第二提升机52的传送效率和调节鱼类产品表面的冰膜的厚度。
60.结合图9,喷淋系统58包括水泵581、水管582和喷嘴单元583。水泵581的抽水端与储水腔511连通,优选地,水泵581设置于储水腔511内。水管582包括主管和至少一根支管,
其中,主管的第一端与水泵581的排水端对接,使得水泵581能够将储水腔511内的水抽送至水管582内,主管的第二端封闭;每根支管的第一端与主管连通,每根支管的第二端封闭。喷嘴单元583包括至少一组喷嘴组件5831,一组喷嘴组件5831安装在一根支管上并与该支管对接。喷嘴组件5831包括两个以上的喷嘴5832,喷嘴5832与对接的支管连通,喷嘴5832位于第二提升机52的上方,且喷嘴5832的出水口朝向第二提升机52设置,使得喷嘴5832喷射出的水能够喷洒在第二提升机52上的鱼类产品上。在本实施例中,支管的数量为三根,喷嘴组件5831的数量为三组,且每组喷嘴组件5831包括五个喷嘴5832。喷淋系统58用于对第二提升机52上的鱼类产品喷洒合适温度的水,以实现对鱼类产品同时进行浸水包冰和喷水包冰,从而保证鱼类产品的镀冰膜质量。
61.综上可见,放血池的池体用于容纳被割出放血创口的鱼,而池体内的鱼则通过第一提升机转移出池体;去鳞装置用于接收第一提升机排出的鱼,并对鱼进行去鱼鳞加工;第一工作台用于接收去鳞装置的第一出鱼端送出的鱼,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完成放血、去鱼鳞后的鱼进行后续处理,如去鳃、去内脏、修整等处理,并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处理后的鱼放入液氮速冻机的进料端;液氮速冻机用于对鱼进行快速低温冷冻,以对鱼起到锁鲜作用,保证鱼肉的口感及品质;由于经过液氮速冻机冷冻处理后的鱼的温度保持在-20℃至-45℃之间,因此当鱼进入包冰衣机内后,鱼的表面会被镀上一层冰衣,使得该冰衣对鱼起到保护作用,并使得无需对鱼进行外包装加工。
62.包冰衣生产线第二实施例:
63.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与包冰衣生产线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去鳞装置为滚筒式去鳞机62,滚筒式去鳞机62包括第一机架621、除鳞滚筒622和第二导向槽623,除鳞滚筒622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机架621上,除鳞滚筒622的进鱼口与放血池61的第一导向槽611对接,第二导向槽623设置在除鳞滚筒622的出鱼口处,第二导向槽623与第一工作台63的作业平台631或第三输送带对接。
64.包冰衣生产线第三实施例:
65.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包冰衣生产线还包括开背装置700,开背装置700对接在去鳞装置703和第一工作台704之间。开背装置700包括第三工作台701和开背机702,第三工作台701与第一出鱼端连接,第三工作台701还与开背机702的第二进鱼端连接,开背机702的第二出鱼端与第一工作台704的作业平台7041连接。当鱼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进行开背处理时,可在去鳞装置和第一工作台704之间设置开背装置700,以在当鱼完成去鱼鳞加工后,由工作人员将落入第三工作台701上的鱼送鱼开背机702中对鱼进行开背加工,从而提高对鱼的加工效率并减少对鱼的周转时间,而当开背机702完成对鱼的开背加工后,鱼从开背机702的第二出鱼口7124落入作业平台7041上。
66.结合图12,开背机702包括第三机架71、第二输送带72、开背单元73、喷水管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第三机架71包括第二架体711和第二箱体712,第二箱体712安装在第二架体711上,第二箱体712具有第二容纳室7121,第二输送带72、开背单元73、喷水管和第二驱动单元均安装在第二容纳室7121内,而通过对第三机架71的结构设计,使得鱼的开背作业全程均在第二箱体712内进行,从而避免开背机702对与进行开背加工过程中污染开背机702的周边环境。此外,第二箱体712还能够避免开背机702作业工过程工作人员与圆盘刀
322接触,以保证生产安全。
67.结合图13,第二箱体712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架7122,第二输送带7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二输送带72呈对称设置,且两组第二输送带72均安装在第二安装架7122上。具体地,每组第二输送带72均包括第三辊轴721、第四辊轴722和第二传动带723,第三辊轴721与第四辊轴722相互平行,且第三辊轴721和第四辊轴722优选均沿第三机架71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三辊轴721和第四辊轴722分别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架7122上,第二传动带723套设在第三辊轴721和第四辊轴722之间,以实现第三辊轴721、第四辊轴722和第二传动带723之间的联动。优选地,第四辊轴722上设置有第二齿轮7221,第二齿轮7221与第四辊轴722共轴设置,且两组第二输送带72的第四辊轴722上的第二齿轮7221相互啮合,以实现两组第二输送带72之间的联动。此外,两组第二输送带72的第二传动带723之间形成第二送鱼通道724,使得当鱼被递送至两组第二输送带72之间时,两组第二输送带72能够通过两条第二传动带723地与进行夹紧并通过第二传动带723的传动将鱼从第二送鱼通道724的入口端输送至第二送鱼通道724的出口端。进一步地,第二传动带723优选采用双面齿第二传动带723,从而既保证第二传动带723与第三辊轴721、第四辊轴722之间传动的可靠性,又能够增加第二传动带723与鱼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得两条第二传动带723的配合能够对鱼进行可靠的夹紧并对鱼进行可靠的运输。第二箱体712上设置有第二进鱼口7123和第二出鱼口7124,第二进鱼口7123和第二出鱼口7124分别与第二容纳室7121连通,且第二进鱼口7123位于第二送鱼通道724的入口端,第二出鱼口7124位于第二送鱼通道724的出口端。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组第二输送带72中的一组中的第三辊轴721或第四辊轴722转动,从而使得两组第二输送带72能够对递送至第二送鱼通道724内的鱼进行运输。其中,由于第二驱动单元对两组第二输送带72的驱动方式及驱动手段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68.开背单元73位于第二送鱼通道724的上方,开背单元73包括第二驱动机构731和圆盘刀732。第二驱动机构73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7122上,且第二驱动机构731优选采用第二电机。圆盘刀732安装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且圆盘刀732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共轴设置,使得第二电机能够驱动圆盘刀732转动。其中,沿两组第二输送带72的分布方向,圆盘刀732位于两组第二输送带72之间,且圆盘刀732优选位于第二送鱼通道724的宽度的正中间。此外,圆盘刀732的转动轴线分别与高度方向和第二送鱼通道724的第二送鱼方向相垂直,且圆盘刀732的一部分伸入至第二送鱼通道724内,使得当两组第二输送带72将鱼移送至开背单元73处时,圆盘刀732能够在第二驱动机构731的驱动下对鱼背进行切割,进而实现对鱼的开背处理。优选地,开背单元73还包括喷水管,喷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圆盘刀732设置,且在开背单元73对鱼进行开背处理时,喷水管的出水口优选对准鱼背设置。喷水管的进水端可与上述水泵进行连接,且喷水管的出水压力可通过设置于水泵与喷水管之间的调压阀进行调节。
69.包冰衣生产线第四实施例:
70.参照图14,包冰衣生产线800包括放血池81、第一工作台82、第二工作台83、液氮速冻机84、包冰衣机85和去鳞开背机9,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放血池81的结构、功能一致与水产品生产线第一实施例中的放血池1的结构、功能一致,故在此不重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工作台83的结构、功能一致与水产品生产线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台41的结构、功能
一致,故在此不重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液氮速冻机84的结构、功能一致与水产品生产线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氮速冻机42的结构、功能一致,故在此不重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包冰衣机85的结构、功能一致与水产品生产线第一实施例中的包冰衣机5的结构、功能一致,故在此不重复赘述。
71.第一工作台82设置在放血池81的第一提升机的排出端处,且第一工作台82还位于去鳞开背机9的进鱼口处。第二工作台83的作业平台位于去鳞开背机的出鱼口处,且作业平台还位于液氮速冻机84的进料端处,包冰衣机85位于液氮速冻机84的出料端处。
72.结合图15,去鳞开背机9包括机架91、第二输送带92、高压喷嘴单元93、开背单元94、除鳞单元95和驱动单元,其中,机架91包括架体911和箱体912,箱体912安装在架体911上,箱体912具有容纳室9121,第二输送带92、高压喷嘴单元93、开背单元94、除鳞单元95和驱动单元均安装在容纳室9121内,而通过对机架91的结构设计,使得鱼的开背和去鱼鳞作业全程均在箱体912内进行,从而使得被刮除的鱼鳞和高压喷嘴单元93喷出的水能够被箱体912回收,以避免污染去鳞开背机9的周边环境。此外,箱体912还能够避免高压喷嘴单元93喷射的高压水流击伤操作工人。
73.结合图16,箱体912内设置有安装架9122,第二输送带9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二输送带92呈对称设置,且两组第二输送带92均安装在安装架9122上。具体地,每组第二输送带92均包括第一辊轴921、第二辊轴922和传动带923,第一辊轴921与第二辊轴922相互平行,且第一辊轴921和第二辊轴922优选均沿去鳞开背机9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辊轴921和第二辊轴922分别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9122上,传动带923套设在第一辊轴921和第二辊轴922之间,以实现第一辊轴921、第二辊轴922和传动带923之间的联动。优选地,第二辊轴922上设置有齿轮9221,齿轮9221与第二辊轴922共轴设置,且两组第二输送带92的第二辊轴922上的齿轮9221相互啮合,以实现两组第二输送带92之间的联动。此外,两组第二输送带92的传动带923之间形成送鱼通道924,使得当鱼被递送至两组第二输送带92之间时,两组第二输送带92能够通过两条传动带923对鱼进行夹紧并通过传动带923的传动将鱼从送鱼通道924的入口端输送至送鱼通道924的出口端。进一步地,传动带923优选采用双面齿传动带,从而既保证传动带923与第一辊轴921、第二辊轴922之间传动的可靠性,又能够增加传动带923与鱼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得两条传动带923的配合能够对鱼进行可靠的夹紧并对鱼进行可靠的运输。
74.箱体912上设置有进鱼口9123和出鱼口9124,进鱼口9123和出鱼口9124分别与容纳室9121连通,且进鱼口9123位于送鱼通道924的入口端,出鱼口9124位于送鱼通道924的出口端。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组传送带中的一组中的第一辊轴921或第二辊轴922转动,从而使得两组第二输送带92能够对递送至送鱼通道924内的鱼进行运输。其中,由于驱动单元对两组第二输送带92的驱动方式及驱动手段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75.高压喷嘴单元93与箱体912或安装架9122连接,高压喷嘴单元93优选设置于送鱼通道924的入口端和箱体912的进鱼口9123之间,高压喷嘴单元93能够通过其上的喷嘴9312喷射出的高压水流对鱼身两侧的鱼鳞进行冲刷,进而通过高压水流将鱼身两侧的鱼鳞从鱼身上刮除,而通过在去鳞开背机9中设置高压喷嘴单元93,使得用户仅通过一台去鳞开背机9即可实现对鱼的除鳞加工和开背加工,进而既减少了鱼加工过程中的周转时间,又配合除
鳞单元95对鱼进行更全面的除鳞加工,提高去鳞开背机9对鱼的鱼鳞除净率,避免后续需要增加人工对鱼背和/或鱼腹处的鱼鳞进行清理,还能够解决现有采用两种设备对鱼进行除鳞、开背加工时存在的设备占用较大场地空间的问题。
76.高压喷嘴单元93包括两组喷射机构931,两组喷射机构931沿两组第二输送带92的分布方向分布,且两组喷射机构931分别位于送鱼通道924的延长线的相对两侧上。每组喷射机构931均包括连杆9311和喷嘴9312,连杆9311沿第一辊轴92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连杆9311与箱体912的底部或安装架9122固定连接。喷嘴9312安装在连杆9311上,且喷嘴9312用于水泵连接,使水泵能够向喷嘴9312泵送高压水流,其中,水泵可以为去鳞开背机9自身配备的水泵,也可以为额外为去鳞开背机9配备的外部水泵。喷嘴9312的喷射口朝向送鱼通道924的延长线设置,且喷嘴9312能够相对连杆9311进行转动,以便调节喷嘴9312的喷射角度,使得喷嘴9312喷射的出的高压水流能够更好的刮除鱼身上的鱼鳞。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也可将高压喷嘴单元93设置于箱体912的出鱼口9124和送鱼通道924的出口端之间。
77.开背单元94位于送鱼通道924的上方,开背单元94包括第二驱动机构941和圆盘刀942。第二驱动机构941安装在安装架9122上,且第二驱动机构941优选采用第二电机。圆盘刀942安装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且圆盘刀942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共轴设置,使得第二电机能够驱动圆盘刀942转动。其中,沿两组第二输送带92的分布方向,圆盘刀942位于两组第二输送带92之间,且圆盘刀942优选位于送鱼通道924的宽度的正中间。此外,圆盘刀942的转动轴线分别与高度方向和送鱼通道924的送鱼方向相垂直,且圆盘刀942的一部分伸入至送鱼通道924内,使得当两组第二输送带92将鱼移送至开背单元94处时,圆盘刀942能够在第二驱动机构941的驱动下对鱼背进行切割,进而实现对鱼的开背处理。优选地,开背单元94还包括喷水管,喷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圆盘刀942设置,且在开背单元94对鱼进行开背处理时,喷水管的出水口优选对准鱼背设置。喷水管的进水端可与上述水泵进行连接,且喷水管的出水压力可通过设置于水泵与喷水管之间的调压阀进行调节。
78.在送鱼方向上,除鳞单元95设置在第二输送带92的第一辊轴921和第二辊轴922之间,且优选地,沿送鱼方向,除鳞单元95位于开背单元94的上游端,使得在开背单元94对鱼进行开背处理前,除鳞单元95能够先将鱼背和/或鱼腹处的鱼鳞刮除,以更好的提高除鳞单元95对鱼背和/或鱼腹的处理效果。除鳞单元95包括第一驱动机构951和除鳞机构952,其中,除鳞机构95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除鳞机构952沿高度方向分布在送鱼通道924的相对的两侧上。两组除鳞机构952分别用于刮除鱼背、鱼腹上的鱼鳞,每组除鳞机构952均包括除鳞轮9521和驱动组件9522,除鳞轮9521的轴线分别与高度方向、送鱼方向相垂直。驱动组件9522用于驱动除鳞轮9521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朝向送鱼通道924内移动,以使除鳞轮9521能够紧贴送鱼融到内的鱼。
79.驱动组件9522包括连接座9523、滑杆9524和弹性件9525,连接座9523呈“凵”形设置,“凵”形连接座9523的底壁与箱体912的安装架9122固定连接。滑杆9524沿高度方向延伸,且滑杆9524可沿自身的轴向分别与“凵”形连接座9523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可滑动地连接。滑杆9524上设置有限位杆9526,限位杆9526位于连接座9523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之间,限位杆9526对滑杆9524起限位作用,以避免滑杆9524从连接座9523上脱出。除鳞轮952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滑杆9524上,且除鳞轮9521位于连接座9523和第二输送带92之
间。弹性件9525采用压缩弹簧,每一个除鳞机构952的驱动组件9522的弹性件9525均抵接在“凵”形连接座9523的远离第二输送带92的侧壁和滑杆9524的限位杆9526之间,且弹性件9525套装在滑杆9524上,使得弹性件9525能够可靠的迫使滑杆9524朝向送鱼通道924内移动,从而使得滑杆9524能够带动除鳞轮9521向送鱼通道924内移动并紧贴鱼背或鱼腹。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9525的安装位置设计使得弹性件9525仅独立迫使所在的驱动组件9522的滑杆9524移动,让每个驱动组件9522的滑杆9524的滑动更加自由、独立,避免两个驱动组件9522的滑杆9524相互干扰,并使除鳞轮9521能够更好的贴合于鱼背或鱼腹。第一驱动机构951用于驱动两组除鳞机构952的除鳞轮952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951包括两个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分别安装在两组除鳞机构952的驱动组件9522的滑杆9524上,且一个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除鳞轮9521共轴设置,从而驱动该除鳞轮9521转动,以使除鳞轮9521刮除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
8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包冰衣生产线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缩短鱼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提高鱼类产品的加工效率,并更好的节省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冰衣生产线还能够更好的避免鱼在加工转移过程中出现损伤,保证了鱼类产品的口感及品质。
81.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