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2911发布日期:2022-05-16 22:1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的制茶工艺的每个步骤都对茶叶的最终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发酵。红茶的发酵,实质是鲜叶细胞组织损伤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作用,而后形成有色物质,如茶黄素、茶红素等,以及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在这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鲜叶内含物质的氧化、聚合、缩合,其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的深刻氧化为核心的化学变化过程。而发酵工艺直接决定了红茶的品质。
3.发酵工艺最重要的,在于控制加工条件,温度、湿度、通气、发酵时间长短等,决定了发酵工艺的质量。其核心是发酵适度,使茶叶青草气消失,并转化为发酵茶特有的香气,形成红茶的滋味香气等特质。一般红茶发酵需要在气温25℃左右完成,叶温会较室温高出2~5℃,即28~30℃;发酵环境的湿度需要达到95%或者以上,且需要加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并供给充足氧气;而发酵时间需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2~5小时的发酵过程。
4.现有的红茶发酵一般是用发酵室作为发酵工艺设备,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发酵筐或发酵车里,送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时,需要控制发酵室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然而红茶的发酵工艺需要翻动茶叶,现有的发酵设备需要中途不断停止发酵,开启发酵室后才能完成上述操作,严重影响了发酵质量和最终红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红茶发酵装置,能够全密封发酵,还能实现发酵过程中非接触翻动等,能够确保红茶的发酵质量。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基座、若干个发酵筐和固定在基座上的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内设置有托架,所述发酵筐放置在托架上;所述基座内安装设置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托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箱顶部安装有副电机,所述发酵箱内还安装设置有用于翻动茶叶的旋转式的叶刷,以及将副电机输出动力传导至叶刷的传动组件;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安装设置在发酵箱外,加湿器的输出管与发酵箱的壳体连接,并与发酵箱内连通。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所述托架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发酵筐的层架。
10.进一步,所述发酵箱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圆环状的导流盘,所述导流盘具有中空腔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加湿器的输出管与导流盘连接,并与导流盘内腔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导流孔开设有多排,沿周向均匀开设。
12.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为柱状的传动箱,布置在托架的内侧中心。
13.优选的,所述发酵筐为圆盘形,其上开有供传动组件的开口槽。
14.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外壳,其内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与副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外壳的侧壁上通过转动轴承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与叶刷的刷杆固定连接,所述主轴与从动轴通过传动部件配合连接。
15.更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为伞齿轮组。
16.进一步,所述发酵箱内安装设置有制冷器。
17.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加湿器,能够随时为发酵箱补湿,还能起到控温的效果,能够极大提高发酵质量;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叶刷,还设计了控制其运行的动力及传动部分,配合发酵筐的旋转,能够实现机械自动化翻动茶叶,无需手工翻动,使得整个发酵过程可以在密封的发酵箱内完成,极大提高了发酵的质量。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酵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基座,2、发酵箱,3、托架,4、发酵筐,5、主电机,6、加湿器, 7、导流盘,71、导流孔,8、副电机,9、传动组件,91、传动组件外壳, 92、主轴,93、从动轴,94、转动轴承,95、伞齿轮组,10、叶刷,11、制冷器,1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设计的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基座1、若干个发酵筐4和固定在基座1上的发酵箱2。发酵箱2配置有可开启的密封门,其结构类似于冰箱的密封门,便于操作人员将需发酵的茶叶放入发酵箱2内。所述发酵箱2内设置有托架3,所述发酵筐4放置在托架3上,发酵筐4用于放置需发酵的茶叶。
27.所述基座1内安装设置有主电机5,所述主电机5的输出轴与托架3底部固定连接,通过主电机5带动托架3旋转,从而带动发酵筐4旋转。所述发酵箱2顶部安装有副电机8,所述发酵箱2内还安装设置有用于翻动茶叶的旋转式的叶刷10,以及将副电机8输出动力传导至叶刷10的传动组件9。所述传动组件9可以是齿轮箱或其它传动机构,将副电机8输出的竖直方向的旋转力,变向传导至叶刷10的刷杆,使叶刷10能够由副电机8带动旋转。发酵筐4和叶刷10的同时旋转,便可实现叶刷10刷动茶叶,从而完成对茶叶的翻动。
28.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有加湿器6,所述加湿器6安装设置在发酵箱2外,加湿器6的输出管与发酵箱2的壳体连接,并与发酵箱2内连通。通过加湿器6能够为发酵箱2补湿,创造较佳的发酵环境。
2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
发酵箱2内安装设置有制冷器11。
30.通过加装制冷器11,可以实现对发酵温度的控制。
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基座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2。
32.通过加装万向轮12,可以实现对发酵装置的便捷移动。
3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托架3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发酵筐4的层架。优选配置3~5层的层架。层架不宜布置过多层,避免导致温度和湿度不均匀,影响发酵质量。而单层发酵效率又太低,以3~5层为宜。
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发酵箱2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圆环状的导流盘7,所述导流盘7 具有中空腔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71,所述加湿器6的输出管与导流盘 7连接,并与导流盘7内腔连通。
35.优选的,所述导流孔71开设有多排,沿周向均匀开设。
36.本改进方案,能使加湿器6制造的湿气自下而上在发酵箱2内均匀发散,确保发酵箱2内的湿度能够较均匀的分布。
37.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另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传动组件9的具体结构。
3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9为柱状的传动箱,布置在托架3的内侧中心。
39.而为了实现发酵筐4可取放,便于取出发酵后的茶叶,本实施方式较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发酵筐4为圆盘形,其上开有供传动组件9穿过的开口槽41。发酵筐4放入时,只需将开口槽41正对传动组件9,即可将发酵筐4 放置在托架3上。
4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9包括传动组件外壳91,其内设置有主轴92,所述主轴92与副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外壳91的侧壁上通过转动轴承94连接有从动轴93,转动轴承94能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从动轴 93与叶刷10的刷杆固定连接,所述主轴92与从动轴93通过传动部件配合连接。主轴92由副电机8带动旋转,而后通过传动部件将主轴92的转动,变向传导至从动轴93,使其转动,带动叶刷10旋转。
41.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为伞齿轮组95。
42.本改进方案中,传动组件9的结构较为简单,不易发生故障。而且采用上述结构,多层发酵筐4的情况下,多个叶刷10能够保证运行一致,进一步确保了发酵的质量。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